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水稻穗部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并对不同品种的品质特性作了详细比较,总结出不同品质性状的穗部性状特点。结果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穗部性状都对品质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不同品质性状影响的穗部性状因子不尽相同,据此可以为水稻优质育种特别是专用型优质育种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延边地区东北半细毛羊的生产性能,培育成以毛长见称的半细毛羊品种,我们在1960—1932年东北半细毛羊鉴定标准的基础上,重新修定了1986—1990年延边地区东北半细毛羊鉴定标准:一级成母羊剪毛后体重45kg,产毛量4.0kg,12个月毛长11cm,细度50—58支;一级育成母羊分别为35kg、40kg、13cm 和50—58支,一级成公羊剪毛后体重60kg,产毛量6.0kg,毛长11cm,细度50—58支;育成公羊分别为40kg、4.5kg、13cm 和50—58支。同时,为了弄清我地区现有羊群的现状,对育种点的羊群进行了全面的普查鉴定工作。鉴定统计结果,一级成母羊占9.82%,一级成公羊占22.22%,成母羊平均产毛量3.594kg,成公羊平均产毛量5.214kg,成母羊平均毛长9.97cm,成公羊平均毛长11.63cm,成母羊被毛细度50—58支,占89.80%,成公羊被毛细度50—58支,占91.00%。鉴定表明,现状较标准仍有差距,也为指标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羊毛细度性状主观评定和客观检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毛细度是羊毛经济性状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在细毛羊实际选种选育工作中,羊毛细度性状的评定仍以专业鉴定人员现场进行主观评定羊毛细度支数的方法为主。但随着毛纤维直径检测技术的推广,畜牧场逐渐开始运用纤维直径的客观检测技术进行羊的评定选育。为了对比这两种羊毛细度性状鉴定方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羊毛细度性状的主观评定和客观检测的数据进行配对性t检验,发现二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客观检测中细度支数本属于80支(18μm)的个体中有29.8%被主观评定为70支(18.1~20.0μm),有26.3%的个体被主观评定为66支(20.1~21.5μm),若只按照主观评定的结果进行选种会造成很大的选种误差,并且严重埋没前期的育种成绩。表明为了提高细毛羊选种选育的准确性,一定要进行羊毛纤维直径的客观检测。  相似文献   

4.
十个现代陆地棉品种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十个现代陆地棉品种八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较产量性状更为复杂,在现代品种中产量因素和品质性状间除细度外,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不显著的正相关。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显示细度是现代品种产量和品质同时改良的限制因子。文中提出今后陆地棉优质育种应以断裂长度为目标性状,产量的提高不应过分强调高衣分,而应注重于单株铃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考察6个农艺性状和测定19个品质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旨在为高产优质品质选育筛选农艺和品质性状指标。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粗淀粉、支链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仅与极少数品质性状相关显著。因此,在育种中宜以有效穗数、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作选择指标。聚类分析表明,在农艺性状与蛋白质、淀粉和其他品质水平上,67个品种被聚为4类,其中第Ⅳ类10个品种相对较好,属植株较高,有效穗数最多,蛋白质品质最好,低千粒重、低淀粉类。在农艺性状与面团品质水平上,被聚为4类,其中第Ⅲ类12个品种较好,属高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较高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的一类。  相似文献   

6.
棉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153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各种质材料的特征特性和种质资源群间的遗传关系,为选育优质棉花品种提供亲本来源.[方法]调查各个材料的9项产量性状指标,5项品质性状指标和12个表型性状,应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3.0和DPS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153份材料的各项产量性状变异程度较大,纤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长度与比强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细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纤维比强度与伸长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细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153份材料可分为两大类、三小类;筛选出33份特异种质材料.[结论]该批种质材料能为各类棉花育种和遗传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7.
新疆棉花三系杂交种产量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三系杂交棉杂交种F1代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揭示亲本材料重要农艺性状遗传效应.[方法]以10个雄性胞质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60个杂交组合,对F1代的2个产量性状和4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按照QGAStation软件中的ADM和AD模型,采用MINQUE法分析,调整无偏预测法(AUP)预测各遗传效应值.[结果]产量、马克隆值、纤维长度、比强度和伸长率主要受到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影响,效应值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衣分主要受显性效应的影响;不同亲本主要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母体效应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遗传相关分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产量与纤维品质多为负相关;纤维品质性状中的纤维长度与比强度、马克隆值与纤维伸长率两对性状之间为正相关,其它品质性状之间均为负相关.[结论]揭示了10个雄性胞质不育系与6个恢复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产量和纤维品质品质主要受到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的共同影响,而衣分仅受显性效应影响,结果为开展新疆三系杂交棉育种选择优势组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稻米品质性状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改善其稻米品质是每位育种工作者所追求的夙愿。人们对米质的要求随着生活及消费水平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目前改良稻米品质已成为育种家开展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对稻米品质性状的构成、影响米质的因素及稻米品质性状的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将调控米质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粒型、垩白)、蒸煮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及香味)、营养品质(蛋白质)等性状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以及重要稻米品质基因在常规育种和现代育种技术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米品质分析技术、稻米品质的改良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提高水稻品种的多样性,丰富水稻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敖汉细毛羊的遗传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内蒙古赤峰市敖汉种羊场细毛羊群1997-2004年的早期性状和母羊产毛性状的鉴定记录,确定敖汉细毛羊的育种目标性状,并利用“差额法”对各育种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进行计算。[结果]从敖汉细毛羊3类性状(产毛性状、繁殖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中共确定了6个育种目标性状,即净毛量、羊毛细度、羊毛长度、育成羊剪毛后体重、成年羊剪毛后体重、断奶羔羊数。其中成年母羊和育成羊净毛量的边际效益和相对重要性较大,分别为32.081、30.477和43.137%、36.870%。敖汉细毛羊产毛性状、繁殖性状、生长发育性状的相对重要性之比为7:2:1。[结论]净毛量是敖汉细毛羊最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10.
细毛羊高弯腹毛面积的大小对其主要经济性状和羊毛品质的影响与年龄有关,也即随细毛羊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育成羊(1.5岁)和青年羊(2.5岁以内)时期,高弯腹毛对体重、毛长、毛量三大经济性状和羊毛品质的影响不大。但成年以后则表现为对体重、毛长、毛量及沖度的影响较大。分析证明,3.5岁以上的成年母羊,腹毛高弯面积在1.5cm×1.5cm以上时,体重较大,自然毛长变短。腹毛高弯面积为10cm×10cm和15cm×15cm以上的净毛量降低,伸度减小,对细度和强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BMY肉牛育种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BMY肉牛是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拟培育的适合我国热带、亚热带气候的肉牛新品种(系),本文利用3个BMY牛扩繁场近五年来2 535头次的育种记录,对生长性状中的初生重、断奶重、周岁重、18月龄重、24月龄重、育肥期日增重以及繁殖性状中的初产年龄和产犊间隔共8个性状进行了遗传统计分析,应用动物模型,借助MT-DFREML方法估计上述性状的遗传参数,并考虑母体效应。结果表明,BMY肉牛初生重、断奶重、周岁重、18月龄重、24月龄重、育肥期日增重、初产年龄和产犊间隔的遗传力分别为:0.34、0.38、0.34、0.40、0.48、0.54、0.12和0.09;生长性状的直接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加性遗传效应呈较高强度的负相关(-0.30--0.98);繁殖性状的直接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加性遗传效应呈较弱的正相关(0.01、0.02);表明母体效应对生长性状的影响是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主要非遗传因素对南疆绒山羊主要性状的影响.[方法]利用SAS 8.1软件的GLM程序,分析性别和年度对产绒量、初生重、断乳重、绒纤维直径以及绒纤维直径离散的影响.[结果]性别、年度对产绒量、断乳重、绒纤维直径以及绒纤维直径离散都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年度对初生重有显著的影响(P<0.05);性别和年度对初生重、绒纤维直径离散影响不显著(P>0.05),对产绒量、断乳重和绒纤维直径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在估计南疆绒山羊遗传参数和育种值时,对以上5个性状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可以作为固定效应放到模型中.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用PCR-RFLPs技术分析了杜洛克、长白猪和大白猪的ESR基因位点的多态性,采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了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ESR位点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断奶头数呈现AA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了昌黎种猪场昌黎种母猪1973~1978年间1~6胎的产仔记录,借助PC-1500计算机,采用单因素次级样本含量不等的方差分析法,分别研究了产仔胎次及分娩季节对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仔猪平均初生重和断奶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仔胎次对产仔数、产活仔数及仔猪平均初生重无显著影响(P>0.05);分娩季节对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仔猪断奶成活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影响羔羊断奶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显著影响断奶重的主要因素有:胎次、哺乳期、初生重,单双羔等。按断奶重选留种羊的弊端是:(1) 双胎减少,繁殖率下降。(2) 延长了世代间隔。为此,需要通过改进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来减少上述因素的影响。本文还介绍了不同性别,单双羔,胎次,哺乳期等不同因素的断奶重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芳芳  侯生珍  王志有  吕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32-15733,15736
[目的]对青海高寒草地放牧藏羊妊娠期和哺乳期进行补饲试验。[方法]通过转变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对青海高寒草地放牧母羊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进行补饲效果研究。[结果]与传统游牧养殖方式组相比,母羊关键繁育期补饲组产羔率显著提高,为98%;母羊关键繁育期补饲组4月龄羔羊成活率高于传统游牧养殖方式组。母羊关键繁育期补饲组初生重和2月龄日增重与传统游牧养殖方式组差异极显著(P<0.01)。母羊关键繁育期补饲组母羊分娩后体重和断奶体重比对照组大,而断奶失重比对照组小,差异均极显著(P<0.01)。[结论]对高寒放牧藏母羊在关键繁殖期进行补饲,能有效促进高原畜牧业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皖系白猪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皖系白猪2世代猪从初生到90日龄生长迅速,到90日龄时体重达初生重的26倍。断奶对生后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大,但早期断奶可及早锻炼仔猪的采食,并能提高生长期的采食量,从而提高断奶后生长速度。其早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可用G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精度为0.996 3,据此模型可建立皖系白猪的早期生长曲线,为其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山西瘦肉型猪SD-Ⅱ系繁殖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参数估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山西瘦肉型猪SD—Ⅱ系繁殖性状的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1)繁殖性状存在负的母体效应 ,表型变化不稳定 (呈亲代高子代低 ,亲代低子代高的趋势 ) ,不适宜用表型选择进行选择 ;(2 )总产仔数、活产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平均重、泌乳力、断奶窝重、断奶个体平均重、断奶头数、总乳头数的遗传力分别为 0 2 30、 0 2 42、 0 2 19、 0 2 5 7、 0 184、 0 12 8、 0 40 8、 0 419、 0 5 0 2 ,与国内文献报道结果相近 ,而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结果。 (3)繁殖性状间的遗传相关都比较强 ,断奶头数与大多数繁殖性状的遗传相关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因此应作为繁殖性状的主选性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生长性状是猪育种中选择的主要目标性状之一。研究影响生长速度的基因或QTL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运用PCR—SSCP技术对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5’-调控区的突变与部分生产性能(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STN基因型对初生重影响显著,对断奶重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生长性状是猪育种中选择的主要目标性状之一。研究影响生长速度的基因或QTL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运用PCR-SSCP技术对猪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yostatin)5′-调控区的突变与部分生产性能(初生重和断奶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STN基因型对初生重影响显著,对断奶重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