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的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耀利 《农业考古》2005,(1):33-41,4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稻作农业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已经证明,早在史前时代中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就发展出了较成熟的稻作农业。中国史前稻作农业经历了从起源、产生、发展,到成熟的全过程。大致说来,新石器时代早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时期,新石器时代中期是稻作农业产生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牟永抗 《农业考古》2005,(1):50-53,58
稻作农业的起源研究是河姆渡发掘以后,我国新石器时代研究领域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的课题之一。农业起源是新石器时代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是判渎新石器时代起始阶段的基础性课题。丁颖教授在吴兴钱山漾下层发现水稻标本后,开始了我国水稻起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广西学术界曾有人提出“广西是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的观点 ,笔者不敢苟同。本文着重考查了下列诸问题 :广西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 ;广西已知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 ;广西野生稻分布状况与稻作农业起源的关系 ;壮语与其他民族语言有关稻作农业起源的词汇异同 ;广西稻作农业生产工具史与岩画 ;铜鼓的出现时间与稻作起源的关系 ;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壮族先民血缘与文化融入汉族的复杂历程 ;得出的结论是 ,认为广西稻作农业是在距今 6 0 0 0年前左右从湖南引进的可能性较大 ,并非独立发祥地。广西是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吗?(摘…  相似文献   

4.
试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和旱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燕 《农业考古》1991,(1):142-152
一、前言1976年在杭州湾南岸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炭化稻谷、稻茎、稻叶等的发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的关心。1981年相继创刊的《农业考古》和《农史研究》,对稻作问题的研究。做了大幅度地推进工作。《农业考古》登载了严文明先生“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史研究》登载了杨式挺先生“从考古发现试探我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及其传播”和李润权先生的“试论我国稻作的起源”等代表性论文。《农业考古》还登载了关于长江下游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距今12000年前的新旧石器过度阶段,栽培稻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南岭、武夷山一带,但新石器时代后,稻作农业则主要在洞庭湖西部的岗地平原区发展起来。距今10000年~距今7000年,稻作农业在澧阳平原初步发展,主要表现是:水稻的进一步栽培、稻作工具的细化、定居农业聚落的形成、稻作农业区的向外扩展;距今7000年~距5500年,史前稻作农业区格局形成,稻田灌溉体系出现,稻作农业成为主要生计方式;距今5500年~距今4000年,稻谷品种得到优化,稻谷产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浮选出土的植物考古新资料显示,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可分四个发展阶段:距今一万年前后是稻作农业的孕育阶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先民在通过采集狩猎开拓更多食物来源的同时,开始尝试耕种野生稻。距今8000年前后是稻作农业形成过程的早期阶段,社会经济主体是采集狩猎,属于农业范畴的水稻种植和家猪饲养仅是辅助性的生产活动。距今7000~6000年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仍处在稻作农业形成过程中,虽然稻作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无法取代采集狩猎。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终于取代采集狩猎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良渚文化不仅是稻作农业社会建立的标志,也是中华文明起始的象征。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为古代文明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古代文明的形成反过来又促进了稻作农业社会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的植物蛋白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前言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一般是通过炭化米、陶器上的压痕的发现,或对遗址土样中稻的遗体及水稻植物蛋白石等作为该遗址是否存在稻作农业的重要依据。这些发现和分析尽管可以分别证明稻作农业和栽培稻的存在,但都有因出现频率和人为移动的可能性不同而不同。有一点是共同的,没有这些遗物出土的遗址,并不意味着这些遗址没有过稻作,而在调查结果上又必须将它们排除在稻作遗址之外。在进行稻作起源研究这样以大时空为对象的研究中,在均质条件下积累稻作农业的有关资料是得到正确结论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像水田稻作农业,因需具…  相似文献   

8.
浅谈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作农耕是稻作农业区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一项重大发明。故农业(包括稻作农业、麦作农业、粟作农业、高梁种植业)被视为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步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恩格斯给予高度评价时指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稻作农耕的发明或传播,在世界各地虽有早有晚,但自稻作农耕发明以降,遂与稻作农耕区的居民结下不解之缘,迄至今天。随着稻作农耕的不断发展,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并可大致分为稻作农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拙文拟就稻作农耕文化内涵中的稻作农具、作物遗存、稻田遗迹、水利工程、仓储遗迹与遗物及稻作农耕民俗和反映稻作农耕的雕塑、绘画作品、诗词、谚语等作一初浅的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农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农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吴耀利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是以旱地粟作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这是被考古发现的许多事实完全证实了的。但是,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中,也发现有许多稻作遗存,这就向我们提出了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稻作农...  相似文献   

10.
2016年在闽江下游流域的闽侯县大坪顶遗址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炭化人工栽培稻遗存,碳十四测年结果为距今约7500年。这是福建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存。鉴于该遗址在当时毗邻闽江出海口以及有夹炭陶伴随出土等特殊现象,这批稻谷遗存不仅为福建稻作农业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而且也为探讨新石器时代稻作农业向中国东南地区的传播存在一条沿海路线的推测提供了一个关键佐证。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稻作起源的二个问题《中原文物》编辑部张锴生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也是一处不可否认的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稻谷是原始农作物中发现最多、食用最久的一种,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发展、农业文明进程的重要内容,这个问题的探讨已持...  相似文献   

12.
徐昭峰 《农业考古》2006,(1):14-17,26
本文所要论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指的是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初始阶段。此一时期,既是新石器时代的初始阶段,又是农业发生的初始阶段。故笔者将结合近些年来的考古发现,来探讨一下新石器时代早期与农业起源有关的考古学问题。不当之处,指正为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史前稻作农业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稻作农业最早的发生地。根据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和对古代植物遗存的分析鉴定成果,中国栽培稻的起源,大约始于公元前10000年前后,整个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从出土文物谈史前贮种育种及祈殖巫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出土文物谈史前贮种育种及祈殖巫术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李锦山中国不仅是农业大国,亦是农业古国,大量考古资料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新石器时代早期,以黄河、长江为依托的两河流域,分别孕育了粟作文化和稻作文化。正是由于农业经济所产生的强大推动...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与中华农业文明发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和西北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独特 ,新石器时代的粟作文化和稻作文化交相辉映 ,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农业起源以相对定居为前提 ,而农业的不断开发又促进了定居生活的巩固和文明的进步。西北黄土高原有利于人们早期的定居生活 ,尤其适宜使用木石工具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 ,因而这里的原始农业发展较快 ,成为中华农业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西部其它地区的原始农业亦因自然条件的差别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形成一定的发展特色。当今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分析和总结西部地区在中华农业文明起源进程中…  相似文献   

16.
对早期原始农业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早期原始农业是指原始农业的发生及初步发展的阶段,也就是农业的最初阶段。农业和家畜饲养作为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般说来在学术界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没有争议并不是说关于农业起源的问题已经解决,事实上,由于考古学所提供的这方面的资料不足,对农业的起源问题在许多地区仍然是靠推测来解决的。如以伊朗、伊拉克、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一带所谓“肥沃的半月形地带”为代表的早期以农业生产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公元前9000年至7000年间的前陶新石器文化时期便开始种植小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石器时代谷物加工方法演变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石器时代是原始氏族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如何,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不清楚的。地处黄河中游平原的河南裴李岗与河北磁山遗址的发现,迅速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极大地关注。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发现,对探讨我国农业的起源和畜牧业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我国农业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因此,对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的  相似文献   

18.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再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裴安平自1989年笔者在《农业考古》上以《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为题,就洞庭湖地区彭头山文化的稻作新发现以及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表述自己的观点与认识以来,洞庭湖地区的...  相似文献   

19.
稻作文化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稻作文化相关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归纳分析了稻作文化的起源、传播及演变形式,对稻作文化的现代发展实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稻作文化的现代化传承模式,为稻作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博 《农业考古》2016,(1):40-45
我国南方的稻作农业起源问题一直是重要课题。本文对水稻栽培技术成熟之前的早期农业遗存重新进行梳理,并观察农业遗存在长江下游、长江中游、淮河流域的变化,根据早期农业遗存的特点将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划分为移植阶段、驯化阶段、强化阶段。普通野生稻在当地的生长以及人们对其长时间的利用和熟悉仍是人工栽培的基础,但栽培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是更加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