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体组织修补术治疗黑熊大型腹壁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6月28日延边某熊场从四川购入一批繁殖用的亚洲黑熊,其中有一只雌性黑熊患有罕见的巨大腹壁疝,后经手术治愈,至今安然无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对养熊业要求的提高,每个熊场必须有半数以上的黑熊参加繁殖,从而保证不从野外捕捉黑熊,并使养熊业持续发展,目前各大养熊场黑熊繁殖基本都已开始,并形成一定的规模[1]。延边地区各熊场每年产黑熊幼仔600~700只,而成活率却在50%~60%之间徘徊。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笔者研究总结了提高黑熊幼仔成活率的有效技术措施,使其幼仔成活率逐年提高,至2005年黑熊幼仔成活率提高到80%。现将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26日,延边某熊场一黑熊突然倒地、四肢伸展、抽搐、口吐白沫。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诊断为癫痫病。立即隔离病熊,采用发病前的预防治疗与发病时的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患病黑熊进行了2个多月的持续治疗,最终痊愈。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延边某熊场黑熊弓形虫感染情况,共采集血清样本73份,用间接ELISA法检测弓形虫血清抗体。结果表明:在73份血清样本中,检出21份阳性血清,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28.8%。在43份雄性黑熊血清中,检出9份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0.9%;在30份雌性黑熊血清中,检出12份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0.0%,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调查证实该熊场黑熊存在弓形虫感染,对人畜造成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正胆结石是在胆囊中形成的结石。胆石可阻塞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造成胆汁淤滞,并刺激胆囊和胆管发生炎症。黑熊患胆结石严重影响了熊的健康和熊胆汁的产量,给养熊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对延边熊场患胆结石的黑熊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工大量繁殖熊类指日可待延边熊业参茸公司熊类繁殖基地在建设中为加强保护,积极驯养,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吉林省延边熊业参茸公司,今年3月从日本引进黑熊人工繁殖技术。一个占地2hm2,投资500万元的全国首家大型熊类人工繁殖基地正在建设中,第一批种熊已...  相似文献   

7.
报废熊胆囊同体移植术41例报告金昌深(延边农学院兽医系.龙井.113400)我州是养熊业比较早的地区,随着取胆年限的增长,报废熊的数量越来越多。据1990年6月 ̄1991年5月对延边某熊场的48只生产熊的统计,在一年间报废5只,报废率为10.4%。又...  相似文献   

8.
2008年9月7日,哈尔滨市某实验林场养熊场1只8月龄雄性黑熊因左前肢被大熊咬伤而就诊。经体格检查发现小黑熊左前肢尺骨和桡骨开放性骨折。采用内固定法治疗,2个月后小黑熊痊愈。  相似文献   

9.
1 病因 黑熊的发情季节是每年的 6~ 8月 ,为提高受胎率 ,一般熊场按雌雄比 5∶ 1投放黑熊。因此在发情高潮期公熊之间、母熊之间常发生争斗 ,造成皮肤损伤。如果皮肤损伤较大 ,易于发现 ,及时处置不易发生本病 ;如果皮肤伤口细小 ,其内部感染而外部伤口愈合 ,加之熊毛又长又密 ,极难发现其伤处 ,导致不能及时处置 ,继而引起皮下蜂窝织炎。皮下蜂窝织炎主要是由于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杆菌等引起的 ,如果发现不及时 ,出现全身症状 ,往往预后不良。2 症状 熊的蜂窝织炎常发生于皮下、黏膜下层 ,主要由外伤感染引起。病初 ,受伤部位出现…  相似文献   

10.
自从人工养熊以来,在人工繁殖和取胆手术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发现熊偷吃异物现象。其症状较复杂,不易诊断,手术治疗也较难。笔者曾先后做胃内异物取出手术6例,其中死亡1例;成功5例,均恢复健康,效果良好。现将其手术过程报告如下。 1 病史 延边某养熊场,共有熊60只,在1993年至1994年两年间,先后有6只熊(其中公熊4只、母熊2只,体重为100kg以上的取胆熊)将胆袋和胶管吞食,而突然出现胆汁量减少,直至不排  相似文献   

11.
某熊场近期出现黑熊死亡病例.为了更好的诊断和预防圈养黑熊的疾病,实验以死亡黑熊的脏器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分离出来的病原体使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细菌生化鉴定、16S rRNA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已分离出来的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最终的实验结果显示:分离出来的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分解葡萄糖、半乳糖等.16S rRNA序列分析显示与葡萄球菌的同源性为100%.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死亡黑熊感染葡萄球菌.该实验对于延边圈养黑熊流行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熊业的发展,熊的疾病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取胆熊的粪及胆汁中潜血现象较普遍,为了查清原因,我们检测了粪及胆汁中潜血指标,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来源龙井熊场取胆黑熊24只,平均年龄4岁,体重200千克左右;延吉熊场取胆黑熊36只,平均年龄3岁,体重100千克左右。均在铁  相似文献   

13.
罕见的黑熊化脓性副鼻窦蓄症抡救报告朴先淑玄成一金圣(龙井市光新乡兽医站·吉林省·133400)韩世权黄振哲(图们市畜牧局养熊场)亻契钟源于文会何山(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随着养熊业的发展,黑熊的人工饲养与人工繁殖发展很快,因此熊病的防治日益引起人...  相似文献   

14.
抗冻保护剂的不同浓度对黑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对吉林省延边白头山熊场的16只4-13岁的雄性黑熊进行了电刺激采精共72次,其中射精66次,占91.67%,并对精液进行了冷冻保存。黑熊的平均体重为225kg,射精量为0.3-5.0ml,精子活力为0.7-0.9。通过精液冷冻保存的预试,筛选出稀释液和抗冻保护剂,最后筛选出最佳抗冻保护剂的浓度。结果含4%甘油的稀释液对黑熊精液冷冻保存效果最好,冷冻后精子活力可达到0.4以上,已达到人工输精的要求指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养熊业的发展,一些过去并不常见的病症不断的出现,其中熊腹腔手术后肠脱出就是目前黑熊繁殖或胆汁引流过程中的常见病,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黑熊迅速死亡,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文章总结了十多年临床工作中先后遇到24例同类病例的救治措施和经验,为黑熊肠脱出症的救治和预防提供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家养黑熊业已成为经济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测定黑熊各系统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对研究黑熊育种工作,疾病防治及科学养熊都具有积极作用。迄今为止,有关资料很少,现将我们测得的首批资料报告如下:1 材料延边农学院和州林业学校养熊场的成年健康黑熊,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备用。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人工养熊以来,在人工繁殖和取胆手术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发现偷吃异物现象,其症状较复杂,不易诊断,手术治疗也较难。笔者在养熊实践中,在有60只的延边××养熊场中,已做胃内异物取出手术6例,其中死亡1例,成功5例,均恢复健康,其效果良好。对黑熊胃内异物取出手术成功实例尚未见报导。为发展养熊业,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以供同道们做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89年5月,我场黑熊分场饲养的73只黑熊中,有5只2~3岁龄熊表现起立困难,运动强拘,强迫运动时,偶有叫声。起初认为是风湿症,后经进一步临床观察确诊为骨软症。现将发生情况介绍如下。1.熊患病前自然概况五只熊在发病前同其它67只熊一起饲养在铁笼中,舍内所用铁笼大小不一,最大笼内饲养7只,最小笼内饲养1只,饲养方法及饲料配方各熊相同。  相似文献   

19.
初生黑熊几个器官的形态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作为大型食肉兽类,在自然界中的数量日趋减少,较多地圈养于动物园和熊场。因而,对熊类的解剖学取材是相当困难的。除对黑熊、棕熊消化系统及脏器有报道外,国内尚未见到比较系统的解剖学资料。而关于初生幼熊器官形态解剖的文章亦未见报道。 我们从阿城山河实验熊场得到1只产后约2个小时,因母熊卧压窒息而死的初生黑熊,对其进行解剖学研究。有关其表观特征和消化系统已另作报道,本文着重讨论初生黑熊肺、肾、脾脏等器官的解剖学观察。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圈养黑熊的相关遗传信息,试验采用微卫星血液DNA标记法研究圈养黑熊的遗传多态性,试验选择延边地区3个熊场175头圈养黑熊,对其进行遗传多态性检测,计算其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等。结果表明:圈养黑熊的6个微卫星座位总共检测到3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为4.000~8.000个,每个微卫星的平均位点为6.500个,基因频率分布在0~1之间;6个微卫星基因座的平均PIC为0.571 7,且PIC值在0.453 4~0.742 2之间,延边3个黑熊养殖群体的平均PIC均高于0.5,表明6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高度多态性,因此可以分析圈养黑熊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