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外貌鉴定在奶牛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型外貌在奶牛生产中究竟起多大作用?长期以来是奶牛工作所争论的问题。已知道,即使是最有经验的鉴定员,也不可能只根据外貌就可对产奶量、乳脂率、蛋白率等数量性状估计得很准确。有人认为产奶量比体型外貌重要几十倍,说奶牛在牛群中被淘汰的原因主要是低产和低繁殖率,而这两个原因很难找到与体型外貌有什么关系。在实践中也有体型外貌不良、产奶量却很高的实例。甲期  相似文献   

2.
<正>奶牛体型外貌鉴定对后备牛的选择及育种工作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奶牛健康水平以及产奶能力及持续力、使用年限与该因素有直接关系,并且对奶牛场的效益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奶牛场不光要重视提高和改良奶牛生产性能,在此基础上也要注重对奶牛体型外貌的改良,使奶牛的泌乳能力提高,持久力加强,提高健康水平,延长奶牛使用年限,平衡育种,提高效益。1线性鉴定法特点与理想型鉴定法不同将奶牛体型特点通过数量化处理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线性  相似文献   

3.
某奶牛场随机取30头奶牛,测定其305天产奶量及10个体型外貌评分性状,计算产奶量与体型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求得产奶量的各自通径系数,研究奶牛10个体型性状与生产效率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评分与305天产奶量之间存在弱正相关(P〉0.05);10个评分性状中,后乳房高度和宽度与305天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乳房中隔和乳房深度与305天产奶量呈显著相关(P〈0.05)。整体外貌评分、后乳房宽度、乳房中隔越高则产奶量也越高,后乳房高度和乳房中隔是对产奶量起主要作用的性状。  相似文献   

4.
奶牛外貌评分与产奶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奶牛场随机取30头奶牛,测定其305d产奶量及10个体型外貌评分性状,计算产奶量与体型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求得产奶量的各自通径系数,研究奶牛10个体型性状与生产效率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体评分与305d产奶量之间存在弱正相关(P〉0.05);10个评分性状中,后乳房高度和宽度与305d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乳房中隔和乳房深度与305d产奶量呈显著相关(P〈0.05)。整体外貌评分、后乳房宽度、乳房中隔越高则产奶量也越高,后乳房高度和乳房中隔是对产奶量起主要作用的性状。  相似文献   

5.
提高奶牛繁殖力,缩短产犊间隔,对于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奶牛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合理应用现代繁殖技术来提高繁殖力,可达到提高产奶量的目的。本文综合国内外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介绍提高奶牛繁力的方法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产奶量和生产经济效益。1提高公牛繁殖力1.1加强种公牛的选育种公牛对于奶牛群体质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加强种公牛的选育比母牛的选育意义更大。选择种公牛较先进的方法,是综合选择指数法。有关种公牛繁殖力的综合选择指标,包括射精量、精子活力、精子稀释倍数、女儿的繁殖性状及遗…  相似文献   

6.
饲料成本占到畜牧养殖总成本的65%以上,奶牛养殖中可通过育种手段提高饲料转化率来提升养殖效率。通过借助饲料转化率性状的分子标记,起到提高育种效率、减少育种成本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饲料转化率性状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采用分子标记、饲料优化等方式可提高奶牛育种工作的效率。饲料转化率性状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奶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在影响奶牛业发展的诸多技术要素中,育种工作是核心因素。近5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奶牛群体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近20多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展.奶牛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据统计,1998年我国饲养奶牛的头数比1972年增长了14倍.同一时期.奶牛泌乳期平均产奶量提高了近4成。在这一发展中.奶牛育种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奶牛育种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拟概述我国奶牛育种新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奶牛繁殖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性状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的调节和环境的影响,并且遗传力低(一般不到0.05).采用传统的选择方法提高奶牛繁殖力很难奏效,而基因组学的发展为有效提高繁殖力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繁殖性状的遗传变异、繁殖性状与产奶量的关系,传统育种和基因辅助育种策略,奶牛繁殖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望提高遗传选择的效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对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繁殖性状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经济性状。繁殖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的调节和环境的影响,并且遗传力低(一般不到0.05)。采用传统的选择方法提高奶牛繁殖力很难奏效,而基因组学的发展为有效提高繁殖力提供了可能。介绍了繁殖性状的遗传变异、繁殖性状与产奶量的关系,传统育种和基因辅助育种策略,奶牛繁殖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组选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特别是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有望提高遗传选择的效率,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对改善奶牛的繁殖性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奶牛体型线性性状与其成年奶当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型线性性状评定做为奶牛育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生产中已经开展起来。事实上,人们进行奶牛体型外貌线性评定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通过评定预测其产奶能力。因此,深入研究奶牛和各线性性状与其成年奶当量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现通过对奶牛各线性性状与其成年奶当量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从中找出影响奶牛奶当量的主要性状,为提高牛群产奶水平并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有效的选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数据来源1.1.1586头荷斯坦奶牛的正常生产记录。各个体不同胎次的产奶量均校正为305天产奶量后进…  相似文献   

11.
汪湛  刘和凤  窦红  赵康 《中国奶牛》2012,(19):22-24
外貌体型线性评定是奶牛育种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天津市12个奶牛场1 999头头胎产犊后30~180d的中国荷斯坦牛为对象,分析了23个个体性状与数值分布,并对这些牛场奶牛体型性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各国奶牛群体的选育目标建立之后,选育目标一直在不断发展,选择指数中性状的组成、定义和权重等都在不断变化。奶牛的选育是从关注产奶性能而开始,随后增加了体型外貌性状。由于奶牛的健康和繁殖问题的增加以及社会对动物福利的不断关注,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平衡育种理念在奶牛育种中逐渐形成,一些重要的功能性状加入各国的选择指数中;进入21世纪后,随着奶牛养殖业和社会的发展,育种家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更多的性状,部分新性状已经开始在育种实践中选育应用。本文通过整理奶牛育种中有关新性状的研究并收集各国奶牛选育方案中的相关信息,综述了近十年奶业发达国家在奶牛遗传选育中正在研究或已经开始应用的新性状,并将这些新性状分为生产效率相关的新性状、应对环境挑战的新性状、健康福利相关的新性状、产品和加工相关的新性状及管理相关的新性状五大类,总结了这些性状的选育背景、定义方法、遗传基础和选育应用情况等,最后还总结了奶牛育种中新性状的研究应用过程,以期为我国奶牛遗传育种研究和育种目标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1体型线性评定的意义 奶牛的体型外貌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水平、使用年限、产奶能力及产奶持续力,这也是影响奶牛场效益的因素。因此,在重视奶牛生产性能改良提高的基础上,必须要重视奶牛体型外貌的改良,从而提高奶牛的泌乳能力和持久力,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延长奶牛使用年限,做到平衡育种,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4.
奶牛评价的ABC高峰译1影响产奶量(表型值)的要素在家畜改良中心进行评价的性状包括产奶量乳脂率、非脂固形物百分率、乳蛋白率、体型等。为便于理解,本文以产奶量为中心进行说明。每头泌乳牛以305天(约10个月)产奶量的表型值进行比较。设在奶牛场影响检定牛...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奶牛品种其生产性能有较大的差异。我国大多数奶牛场饲养的奶牛多为荷斯坦奶牛,因其生产性能稳定、产奶量高、抗病力和适应性强等优点,成为广大养殖户选择的主要品种。理想的奶牛应是产奶量高、体质健壮、年龄轻、无疾病、外貌好。具体选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采用陕西省宝鸡市陇县陇州奶牛繁育中心及7个陇州奶牛开放核心群20年来育种资料的数据,对陇州奶牛的主要性状(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18月龄体重、18月龄日增重以及体型评分)进行分析,并运用动物模型及MT-DFEML(多性状非求导REML)软件,计算了这些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主要性状遗传力分别为0.32、0.28、0.27、0.32、0.25和0.19。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均呈负相关,与体重、日增重呈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乳成分与体重没有遗传相关。体重、日增重与体型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奶量与繁殖力主要指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奶牛产奶量与繁殖力主要指标的相关分析上海练江奶牛场(安徽歙县245203)叶日松产奶量与繁殖力是评定奶牛质量的两个主要指标。笔者从我场1991~1993年度产犊而未发生重大疾病的成母牛中随机抽样114个胎次的产奶量对繁殖力的主要指标影响进行了统计及相...  相似文献   

18.
科技前沿     
奶牛外貌评分与产奶量相关性研究某奶牛场随机取30头奶牛,测定其305天产奶量及10个体型外貌评分性状,计算产奶量与体型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求得产奶量的各自通径系数,研究奶牛10个体型性状与生产效率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奶牛繁殖力,缩短产犊间隔,是广大奶牛育种工作者、养殖户数年来研究和探索的主题,但是奶牛的产奶量与繁殖力呈负相关,即繁殖力高的奶牛产奶量往往降低,这一矛盾一直困扰着人们。笔者综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和多年临床经验,发现提高奶牛繁殖力和提高产奶量相辅相成,只要在种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繁殖产犊是产奶的先决条件,奶牛一年一胎,提高奶牛繁殖率始终是高产奶牛生产面临的课题,也是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基础。随着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化奶牛场牛群单产水平呈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母牛的繁殖力呈下降的趋势,产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