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流转土地开展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民作为土地流转主体,充分了解其意愿对促进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内蒙古农、牧户调查数据,分析农、牧户土地流转意愿情况,采用logistic模型,围绕农、牧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牧户土地流入意愿率分别为33.04%和26.40%,土地流出意愿率分别为24.17%和17.25%,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强于牧户,而农、牧户总体土地流转意愿均不高。影响农、牧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存在差异,农户流入土地意愿受到收入状况、非农收入比重、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农户流出土地意愿受到家庭人口数、到地时间、土地流转过程难易等因素的影响。牧户土地流入意愿受到婚姻状况、家庭人口数、医疗支出等因素的影响;牧户土地流出意愿受到建房支出和社会保障制度评价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提高农、牧户土地流转意愿,加快土地流转,建议增强农民非农就业能力,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建立土地流转中介组织,规范土地流转过程,降低土地流转风险,消除农、牧户土地流转顾虑;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弱化土地保障功能,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途径。在分析重庆市土地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建立规范的有形土地市场、垄断土地1级市场供应,增强土地供应方式的规范性、强化土地市场管理,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完善土地市场服务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3):138-140
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不规范、土地所有权不合理征用、非法低价买卖农村宅基地等因素,制约着农民的土地财产性收入。因此,应完善土地相关的法律制度,赋予农民土地产权;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益;加强管理与监督土地合理征用,严格按法律法规征用;严厉整治非法损害农民土地的买地卖地行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普及土地法律法规,让农民规范合理使用土地;把农民琐碎的土地集中化,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共创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北海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因素出发,选择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条件、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4个准则层,建立了适合北海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海市2009年的土地集约利用分值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北海市城市土地利用处于基本集约的状态,但土地集约利用内部因素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壮金  周兴  左志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20-612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就是某一时点、某一区域的城市土地中,在获得城市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以土地合理利用为前提条件,通过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方式等途径,来获得土地的最佳综合效益。按照系统性、适宜性、可量化等原则,在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上,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条件基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土地复垦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复垦是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手段,但经历20多年的发展仍未形成一套完整、适用的土地复垦体系来指导土地复垦工作。通过分析国内外土地复垦管理、技术等研究现状,采用理论研究、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土地复垦工程实例,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土地复垦体系,包括土地复垦理论体系、土地复垦管理体系、土地复垦技术体系和土地复垦监管体系4部分。土体复垦体系的构建可以为研究和编制土地复垦其他相关标准、规范等提供科学、系统、全面的依据,以促进我国土地复垦事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志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534-10535
分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调查、建设用地审批、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工作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相辅相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具有调控、指导和约束的作用;土地管理工作是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有效途径,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具有检验作用.为高效开展土地管理工作,实现规划目标,土地管理各部门工作要有效衔接,加强国土知识的宣传工作,引导公众力量共同参与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土地产权及其历史演进,从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土地流转的客体是一定期限的承包经营权等10个方面分析了土地流转中亟待厘清的问题,并从土地流转变土地流失、土地流转变土地兼并、农民变流民3个方面论述了土地流转的可能后果。  相似文献   

9.
彭枫 《农技服务》2011,28(7):1025-1026
在贵州丘陵山区修文县小箐乡大坝村土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土地整治确定的目标,分析土地整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即土地整治影响土地利用条件、影响土地利用程度、影响土地利用效果等,结果表明:土地整治有利于耕地保护、土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体系,为正确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市土地流转总体形势良好,土地流转行为比较规范,土地流转发展健康平稳。但是随着土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对象和利益关系日趋多元化,因为土地流转合同不够规范、合同签订率和备案率不够高,出现了个别土地规模主体涉嫌打政策"擦边球"的现象。针对目前土地流转工作面临的新常态,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芜湖县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性发展措施,包括争取支持、对承包土地进行"托管服务"、实现订单作业服务、参与土地流转、与种粮大户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等,以期为当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山西旱作节水农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有效提升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水平,提高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对山西农业的贡献,以制约山西农业发展的山西旱作节水农业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目前山西旱作节水农业所涉及的农艺节水、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制约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提出了山西旱作节水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对山西旱作节水农业、山西农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农户家庭自有农机在土地流转中发挥的作用。基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CFPS2018数据,在控制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前提下,检验了农户家庭自有农机对其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家庭自有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农户转出土地的可能性越低,转入土地的可能性越高。2)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家庭非农就业率会显著正向调节自有农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农业雇工成本和不平坦的地形会负向调节自有农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但村庄交通情况无法调节自有农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3)对于农户土地转入行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和自有农机会互相负向调节各自对农户土地转入的影响效应,表明在家庭扩大经营规模的决策中,自有农机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本研究意味着家庭自有农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不可忽视,且非农就业、劳动力成本、自然地貌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外在因素会增强或削弱自有农机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地产权稳定是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重要根基。本研究利用运城市400户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预测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年限对农业综合效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稳定的农地经营权年限从总体上显著提高了综合效率;土地流转年限主要通过土地流转价格和是否购买农机这两个中介变量来影响家庭农场的综合生产效率,即通过降低土地流转价格、减少购买农机服务,购买农机以实现自我服务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农户内部的农机自我服务水平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强于外包农机服务。因此,本研究提出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收益动态调整机制,激励农户签订长期土地流转合同;继续完善土地承包权转让市场;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退地农民的风险;加大补贴力度、持续推进农机自我服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规模耕地的经济效益差异及影响耕地经济效益的因素,以曲周县第四疃乡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利用Stata 12.0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农户微观视角分析不同农户耕地经济效益的差异及影响效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耕地规模大的分组中农户耕地经济效益较高;耕地经济效益与耕地块均面积、机械拥有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务农人口数没有明显相关关系;地块规则成方、加入合作社等新型组织或自成种粮大户均有利于提高耕地经济效益。据此提出解放劳动力、实施土地整治、扶持农村合作社、推动土地流转等提高耕地经济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2019年国内7个省份早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非径向SBM模型测算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并采用Tobit模型和分位数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耕地、播种和植保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均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而灌溉排水和收获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生产技术效率则并不显著。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早稻农户种植技术效率提升效果显著,但作用边际效果因原本技术效率水平差异而有所差别,这种差别也体现在各生产环节上。因此,在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应根据其不同环节特性,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晴晴 《农学学报》2017,7(9):85-90
为了解决当前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模式下农机社会化公共服务供求不足,本研究基于赣粤两省粮食种植户的调研,运用多元Probit 模型分析方法,探讨影响粮农农机化服务购买需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村交通条件对粮农农机社会化服务需求呈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户主职业、实际耕地面积对粮农社会化服务需求呈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土地细碎化、农户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评价等对粮农社会服务化购买需求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得出如下政策启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农机补贴政策等都有助于提高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水平,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把握耕地数量变化影响因素,对建立耕地保护制度安排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市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法,筛选出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然后引入STIRPAT模型,分析粮食单产、农业机械总动力、城镇人口、第二产业比重等主要因子对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发展和城镇人口的增加是导致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粮食单产的提高对耕地面积的减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此,研究认为可从适度控制人口发展规模、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途径来缓解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劳动力特征、土地细碎化与农机社会化服务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老龄化和女性化趋势明显。农业机械化是应对农村人口变化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研究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农业劳动力变化的补充以及相关的制约因素。基于江苏和安徽省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特征以及耕地细碎化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地环节和收割环节分别有70.54%和66.83%的农户会全部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老龄户和女性户由于体力、技术等原因会更加偏向于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耕地细碎化则阻碍了农机服务的采用。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对土地进行规整降低细碎化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立农地集约利用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农地集约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农地集约利用程度与碳排放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农地集约利用度的高低与碳排放效率高低并不具有普遍的一致性,山东省农地集约利用度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传统农业区和部分发达城市;济南、青岛、烟台3个经济较发达的地级市农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普遍偏低;农地技术(如育种、灌溉和机械)投入不足,化肥、农药、电力投入过多是农地集约利用的碳排放效率低的普遍原因。针对各地级市的特点,提出了如何在以碳排放为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农地集约利用的最优,探索低碳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