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高波 《蚕学通讯》2008,28(2):36-38
一年养几次蚕?什么时间养?各次养多少数量?养什么样的品种?这些都属于养蚕的布局问题。从2006年开始,川渝两地一些蚕桑基地县开始推广“多批次滚动养蚕”的蚕业布局方式,2007年又有一些县开始跟进。但是,多批次滚动养蚕的优势有多明显?带来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笔者就此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石泉蚕桑经历了由传统养蚕生产布局,到“三三制”养蚕布局,再到现在的多批次养蚕布局发展过程。推行全年多批次养蚕布局,能够充分利用桑树资源,发挥桑园经济效益,同时缓解劳动力和蚕室蚕具不足的矛盾。科学调控多批次养蚕的各批次发种养蚕量之比和时间等关键环节,可有效促进蚕桑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将广西壮族自治区主推的3对家蚕品种分别在桂西北、桂中和桂南几个具有地域代表性蚕区的不同养蚕批次进行适应性饲养试验,调查不同品种的蚕茧产量和品质,以期通过家蚕品种最好的生产应用布局来提高广大蚕农的经济收益.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那坡、环江蚕区每年第1、2、3、10、11批次对饲养家蚕品种的选择顺序为桂蚕2号、两广二号或桂蚕N...  相似文献   

4.
<正> 夏秋期养蚕布局包括时间布局、品种布局和数量布局三方面,江苏省夏秋期养蚕时间布局是以夏蚕6月20~25日,一秋蚕7月28日~8月10日,二秋蚕8月底—9月10日为合理出库区间。本文在时间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对夏秋期有关因素的综合分析,就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数量布局的合理化,提出一点初步的见解。一、江苏省夏秋期养蚕品种与数量布局的现状1988年江苏省夏蚕出库约29万张,一秋蚕出库约103万张,二秋蚕出库约60万张。  相似文献   

5.
淳安县积极探索多批次养蚕技术,以增加蚕种饲养量、提高蚕农收入,但在开展多批次养蚕后,在桑叶采收、桑园病虫害防治、蚕室蚕具消毒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介绍开展多批次养蚕的基本情况,分析多批次养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合理的养蚕布局、大蚕与小蚕分开饲养、确保优质桑叶的足量供应、加强桑园病虫害防治、全力预防蚕病发生等一系列对策措施,以保障多批次养蚕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巩固淳安县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蚕桑产业面临农村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县进行了多季养蚕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即由原来一年养4季蚕增加到养8批次,从桑树管理、蚕品种、蚕种出库时间、小蚕共育、省力化养大蚕等方面进行配套,让蚕农养蚕量增加80%~100%,蚕农收入明显增加,劳动强度下降。1科学布局蚕种出库时间首先,提早第1批蚕种出库时间。当春季桑发  相似文献   

7.
莫云霞 《广西蚕业》2005,42(4):68-68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产,重则导致连续多批养蚕失败,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8.
“流水式养蚕”是通过增加养蚕批次、减少每批次养蚕数量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养蚕生产布局,适合养蚕设施和劳动力不足的蚕区推广应用。针对生产上实施“流水式养蚕”布局出现的养蚕批次重叠造成消毒防病困难、遭遇不良气候时养蚕成绩不佳、计划养蚕量未与桑叶产量挂钩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就合理利用气候条件、优化桑树剪伐及桑叶收获方式、提高养蚕生产效率等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区蚕茧质量经过几次蚕品种更新换代,夏蚕品种茧层率由13%提高到19.5%,茧丝长由300米增加到750米,出丝率由6%提高到12%,生丝品位由G级提高到2A级。春秋蚕品种茧层率由19.5%提高到21.75%,茧丝长由750米增加到950米,出丝率由12%提高到14.5%,生品位由A级提高到2—3A级。存在问题是蚕品种比较单一,大多数地区全年均养夏蚕品种“桂夏二号”,春蚕茧质量低,养蚕技术粗放,消毒防病差,养蚕批次密,蚕病多、产量低,喂桑不足,簇具不良,蚕茧收烘处理不合理,影响到蚕茧质量低、烘折大,解舒率和出丝率低。提高我区茧丝质量和出丝率,必须改变蚕品种单一,全年饲养“桂夏二号”的状态,加强选育和推广春、夏、秋不同季节的优良蚕品种,提高蚕种生产技术和蚕种质量。狠抓消毒防病,改革养蚕批次,推广小蚕共育,全面采用花簇,逐步扩大推广方格簇,改进原料茧收烘处理。通过以上努力,就能把我区蚕茧质量和出丝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优质高产蚕茧生产技术模式”,即应用优良蚕桑品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调整优化养蚕布局、加强蚕病综合防治、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实施桑树病虫害联防联治、严格执行“仪评计价”等,而且取得了蚕茧质量稳中有升、新技术新品种广泛应用、小蚕共育经济效益明显、省力化养蚕劳力成本显著下降等成效。  相似文献   

11.
苏成春 《蚕学通讯》2001,21(1):43-44
蚕种是茧丝绸行业的基础,蚕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兴衰.近年来,在各级党政和蚕业部门的努力下,我市蚕种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促使我市蚕种质量进一步提高,增强竞争能力,笔者认为,应采取一种新的蚕种价格机制,把价格同质量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优种优价,从根本上刺激蚕种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引导其加大对蚕种质量的投入.  相似文献   

12.
陈普照 《广东蚕业》2006,40(3):18-21
近年来,蚕桑生产持续发展。据预测,今年全国桑蚕茧发种量超过1800万张,总产量可望超过65万吨,增幅8~10%。由于蚕茧价格持续看好,极大地激发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但由于秋蚕期气温高,桑叶质量较差,蚕儿极易发病和发生农药中毒。本对饲养秋蚕提几点建议,以促进抓好秋蚕生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3.
薛志成 《蚕学通讯》2003,23(4):28-29
每年 4月下旬至 1 0月下旬 ,是冬暖式大棚菜生产的淡季 ,却是养蚕的高效期 ,大棚养蚕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试验成功的一项养蚕技术。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 ,而且与室内养蚕相比 ,节省投资 ,控温灵活 ,消毒方便 ,并能使种菜与养蚕形成良性互动 ,是一项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大棚养蚕在消毒方面与室内养蚕完全一样 ,给桑标准、药物使用也完全相同 ,以下所述是不同之处。1 造设蚕床所谓蚕床就是在大棚内地面堆起的高畦 ,再加铺地膜。床高 1 0~ 1 5cm ,宽 1 .3m ,床间走道4 0~ 50cm。整平床面后铺 90cm宽的地膜两幅 ,中间接头…  相似文献   

14.
孙书静 《蚕学通讯》2005,25(2):42-42
针对秋季气候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秋蚕稳产高产. 1 把好消毒关 在夏蚕饲养结束后,首先进行蚕后消毒,即用2%的福尔马林液或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将蚕室蚕具先消一次毒后再搬出去清洗,晒干.养蚕前又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然后用硫磺柏桠熏烟一次,最后开放门窗,准备养蚕.上一季养蚕的大蚕室和上蔟室不能用来养下一季的小蚕.在饲养中要做到蚕期继续消毒,坚持每天用漂白粉防僵粉或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如发现病蚕应及时隔离淘汰,除沙时,对死蚕和淘汰的病、弱蚕必须投入石灰缸中集中深埋.除沙后坚持换鞋进出贮桑室,坚持洗手给桑等卫生制度,隔离病源防止蚕病传播蔓延.小蚕期坚持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进行擦洗桑叶,稍干后再喂蚕.  相似文献   

15.
1 消毒防病春蚕饲养后 ,病源集中 ,先要进行喷洒药液消毒 ,杜绝病毒病源四处扩散。其步骤与蚕前消毒相反 ,即光喷漂白粉液或福尔马林药液 ,药液要配准 ,药量要用够 ,喷洒要周到 ,以滴水为度 ,并保持 30分钟的湿润状态。春蚕发生过僵病的地方趁湿还可再用硫磺柏桠熏烟消毒后 ,再将蚕具 (蚕箔、蚕台、蚕架、竹竿等 )搬出蚕室清水泡洗 ,日光曝晒消毒 ;蚕室要在喷消之后采取扫、刮清洗干净 ,再用鲜石灰浆刷白。并填塞鼠、蚁洞 ,根绝危害。蚕网等小蚕具用开水煮沸 2 0分钟晾干备用。总之 ,室内室外 ,大小蚕具消毒防病 ,做到全面彻底 ,然后养蚕。…  相似文献   

16.
薛志成 《蚕学通讯》2003,23(2):23-23,34
夏秋季养蚕有许多不利的因素 ,主要是桑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 ,气候变化大 ,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 ,要根据各期特点 ,抓住以下几点。1 抓病虫防治 ,保夏秋桑叶优质高产夏秋季病虫危害严重 ,影响养蚕用叶 ,又传染蚕病。所以应及早治、连续治、普遍治、彻底治 ,保证夏秋叶高产优质。2 合理布局 ,适时发种 ,科学用叶 ,采养兼顾以“夏蚕少养 ,秋蚕多养”为原则 ,根据情况 ,夏蚕发种量占全年养蚕量的 1 5%~ 2 0 %为宜 ,以便让桑条充分伸展 ,枝叶茂盛 ,为秋叶增产和下年春叶增产打下基础。夏秋季采桑叶 ,应该采叶与养树…  相似文献   

17.
邓小娟 《广东蚕业》2001,35(2):47-47
由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立项资助,华南农业大学蚕业服装系研究人员经过近10年研究的“小蚕每日一回,大蚕每日二回平面育”于2000年底在广州通过了由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改进传统的养蚕方法,变多回育为少回育,大大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既省工又省力,养蚕用工比传统的养蚕法节省30~40%,养蚕成绩与普通育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家蚕育种对推动整个国家蚕丝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回顾我国20世纪家蚕品种的演变,由饲养纯种到一代杂交种(1924年开始)已历经80年,在这过程中家蚕育种从小到大,从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积累经验,扩大品种资源,提  相似文献   

19.
蚕茧收烘过程中茧质下降原因分析与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翠娟 《蚕学通讯》2005,25(2):35-36
由于蚕茧收烘处理不当,使蚕茧主要质量指标大幅度下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明确影响方格蔟鲜茧茧质的因素,采用正确的蚕茧处理方法,在收烘环节中保障蚕茧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20.
宁国市中溪镇东山坞村民组桑园实际面积2.63hm2,自1998年以来,市蚕桑站与中溪镇农技站在该组开展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承包,取得较好的效果.从1998年到2000年,3年年均发种138盒,年均产茧5 658kg,盒种产茧41kg,667m2桑产茧143.2kg,年均饲养量和养蚕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全龄省力化养蚕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其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