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皮树又名“石板树”“树子树”“车梁树”。属山茱萸科,徕木属,落叶乔木.栽后2~3年即可开花结籽,每株树结籽5~10公斤.5年后进入盛产期,盛产期后每株树年平均结油籽50多公斤,多的可达100~150公斤,最高可产300公斤.每年谷雨前后开花,11月成熟.经中科院和国家油脂局测定:光皮树籽含油率达33%,其油色泽橙黄透明,气味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云南3个不同产地怒江贡山县、文山马关县、红河金平县草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采用索氏提取法,以正己烷为溶剂提取草果籽油,草果籽油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草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3个不同产地的草果籽油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主要包括棕榈酸(15.69%)、硬脂酸(2.06%)、木蜡酸(0.75%)、花生酸(0.64%)等9种饱和脂肪酸,油酸(61.63%)、亚油酸(9.04%)、(Z)-7-十六烯酸(1.53%)、顺式-11-二十碳烯酸(1.03%)等9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3.70%。此外,从草果籽油中还检测到少量的豆甾醇、β-谷甾醇、角鲨烯和生育酚等成分。  相似文献   

3.
为给无患子籽仁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无患子籽仁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就提取籽仁油的各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籽仁油提取得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采用GC-MS分析法,对无患子籽仁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80℃,料液比为1∶5,提取时间2 h,得率达41.63%。检测结果表明:无患子籽仁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山嵛酸、芥子酸等11种脂肪酸成分,其中C_(16)~C_(20)的脂肪酸占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均达到54%以上;无患子籽仁油的酸值为2.46 mg·g~(-1),皂化值为202.46 mg·g~(-1),碘值为0.985 3 g·g~(-1);无氰甙成分。  相似文献   

4.
光皮树又名“树子树”、“石板树”,属山茱萸科,为落叶乔木,树高15米,胸径一般40厘米,树皮光滑,呈斑状脱落。栽后5~6年即可开花结籽,谷雨前后开花,11月成熟,每株树年平均产油籽50多公斤,多的可达100~150公斤,最高可产300多公斤。光皮树籽含油率为25~30%,其油色泽橙黄透明,气味芳香,主要由近10种油酸组  相似文献   

5.
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气相色谱分析石榴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共检出6种脂肪酸。其中以石榴酸(十八碳共轭三烯酸)为主,占83%,另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及少量硬脂酸和亚麻酸。与桐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推断石榴籽油可作为油漆、涂料等工业的油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四种天然食用植物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对油茶籽油、牡丹籽油、橄榄油和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油脂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由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组成,但不同脂肪酸的含量相差较大。油茶籽油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为82.43%,核桃油脂肪酸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为62.91%,牡丹籽油脂肪酸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为41.78%,油茶籽油、牡丹籽油、橄榄油和核桃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达到90.04%、93.08%、85.43%和92.11%,4种油脂均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给南方地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以四川湿润气候区的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基肥的施用对牡丹结实情况和籽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共设置了油枯(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复合肥(0.1 kg/株)6个基肥处理,观测不同基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结籽性,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采用气相质谱法(CG-MS)对油用牡丹籽单体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单株施牛粪0.1 kg+复合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的单籽质量(0.470±0.029) g,籽长(10.452±0.266) mm,籽宽(8.660±0.056) mm,均好于其他施肥处理。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在不同基肥处理下差异不明显,但单体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GC-MS分析,在油用牡丹籽油中检测出13种单体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榆树酸和木蜡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烯酸、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40.27%),其次为亚油酸和油酸,分别为29.02%、22.03%。【结论】单株施牛粪0.5 kg+复合肥处理对促进油用牡丹籽亚麻酸含量提高的效果最佳,在该处理下亚麻酸含量可达(45.97±0.01)%。  相似文献   

8.
李占君  郭兴  徐宜彬  杨逢建 《林业科技》2020,45(3):23-25,62
采用不同提取方式对塔拉籽油提取率、理化指标、脂肪酸构成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在索氏、超声、超临界3种提取方式中,超临界在塔拉籽油的提取率和脱酸方面表现最好,相关理化指标的表现也较好;塔拉籽油脂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二碳酸等8种脂肪酸,不同提取方式对脂肪酸构成及含量无明显影响,超临界为塔拉籽油最优提取方式。  相似文献   

9.
榆树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它材质好,生长快,适应性强,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经过数年调查、选育,目前已被认为是大力发展的主要树种之一。展望未来,榆树多,榆籽多。现将我们对榆籽油提取葵酸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榆籽提取葵酸的意义葵酸是我国医药工业和轻工、化工重要原料。但是,目前仍靠进口,价值每吨2万余元。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教导,利用我地区榆树分布较多,榆籽易获的自然条件,提取葵酸是很有意义的。葵酸在医药工业上是制取治气管炎、神经病药(复方氖经葵脂)、高级香精——防蚊叮等必不可缺少的原料。在轻工业上制防腐剂,保护剂,在塑料工业上制耐寒剂等。榆籽出油率较高,翅果出油率达10-15%,脱翅出油率达20%左右。榆籽油中含主要成份葵酸56.8%,辛酸8.4%。二、提取辛酸、葵酸流程  相似文献   

10.
湖南油用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好了解湖南牡丹籽油的品质与特性,从而为湖南油用牡丹籽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牡丹籽的组成、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带壳牡丹籽的粗脂肪含量为20.77%,不带壳牡丹籽的粗脂肪含量为28.36%;不带壳牡丹籽的蛋白质含量为19.94%,淀粉含量为22.98%,而带壳牡丹籽的蛋白质含量为13.76%,淀粉含量为18.81%,说明牡丹籽油是值得开发的食用油资源,牡丹籽破壳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牡丹籽的品质;带壳和不带壳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相差不大,初榨毛油的酸值在1.7 mg/g左右,碘值在1.77 g/g左右,皂化值在194 mg/g左右,这些指标与常见食用油的理化性质基本相符;牡丹籽油的棕榈酸含量为4.9%,油酸21.3%,亚油酸30%,亚麻酸40.2%,硬脂酸1.5%,亚麻酸含量很高,达到了40%以上,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1%左右,其中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  相似文献   

11.
乌桕(又称桕籽、木籽、蜡籽和卷子等),为大戟科落叶乔木,属亚热带树种,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用途广泛乌桕的根、干、皮、叶、花、桕籽,都各有其用。桕籽分内外层,外层为白色蜡状物,叫桕白,用桕白制得的固体油脂叫乌桕脂(又叫皮油、白油);内层即种仁,榨得的液体油叫梓油(又叫清油、水油),桕籽内外层不分,榨得的混合油叫木油。桕  相似文献   

12.
栝楼籽油的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式提取器萃取栝楼籽油,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栝楼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和鉴定,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栝楼籽仁油中捡出19种脂肪酸:10种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硬脂酸为主,占脂肪酸总量8.019%;9种不饱扣脂肪酸,以油酸、亚油酸和栝楼酸为主,占总量的91.603%。理化测定结果表明:栝楼籽的出仁率为55.8%,种仁含油率为51.4%,折光指数为1.4831,皂化价为190.2mg KOH/g,碘价为120.9gI2/100g,酸价为1.62mgKOH/g,过氧化值为0.85meq/kg,可见栝楼籽油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13.
用索氏抽提法提取了广东沉香籽中的油脂,采用GC-MS全扫描方式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分析,特征离子扫描(SI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了沉香籽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沉香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为油酸(756.5 mg/g),其它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分别为棕榈油酸10.7 mg/g、棕榈酸114.1 mg/g、亚油酸55.8 mg/g和硬脂酸62.9 mg/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3.5%。沉香籽油的相对密度为0.916 5 g/cm3,折光指数为1.467 8,酸值、碘值、皂化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7.3 mg/g,82.4 mg/100 g,192.2 mg/g和0.062 7 mmol/kg。其组成与理化性质表明,沉香籽油是一种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文对芍药种子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讨,为芍药开发成油料植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芍药36个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居群为样本,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种子油脂并测定含油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的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芍药36个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居群种子平均含油率为20.20%。芍药籽油主要含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一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8种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达34.14%,其次为油酸和亚油酸,这3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全部脂肪酸的93.37%。芍药籽油脂肪酸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各脂肪酸成分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油酸(13.90%)油酸(13.51%)亚麻酸(10.71%)棕榈酸(0.18%)硬脂酸(0.09%)花生酸(0.002%)、棕榈一烯酸(0.002%)豆蔻酸(0.00%)。[结论]芍药种子含油率高,富含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且含量相对稳定,变异很小,具有开发为高含量亚麻酸食用油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科学而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文冠果,应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对文冠果籽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超临界萃取的文冠果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提取试验结果表明,CO2超临界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C O2流量40 L/h,萃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出油率可达44.56%。测定结果表明:文冠果籽油的折光指数n20为1.474 5,相对密度d20为0.917 3,其水分与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为0.38%,酸值0.51 mg/g,过氧化值0.000 9 g/g,碘值1.214 g/g,皂化值214 mg/g;超临界萃取的文冠果籽油主要含有亚油酸(40.9%)、油酸(29.5%)、芥酸(8.89%)、棕榈酸(4.95%)、硬脂酸(2.13%)和亚麻酸(0.4%)、花生四烯酸(0.02%)及山嵛酸(0.5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为82.22%。  相似文献   

16.
提取栝楼籽油脂,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为指标,研究了BHA、BHT、Vc、VE、Vc棕榈酸酯、异Vc和PG7种抗氧化剂在标准添加计量下对栝楼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与不加抗氧化剂(CK)相比,7种抗氧化剂对栝楼籽油都有不同强度的抗氧化活性,其中BHA的抗氧化能力比其它6种抗氧化剂强的多。BHT的抗氧化能力略强于PG、Vc、异Vc、VE和Vc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17.
对陕西漆籽在不同处理下漆籽油的物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日本漆籽及江西引种漆籽嫁接苗与实生苗漆籽的漆籽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水洗和石油醚浸泡过的陕西漆籽核提取的漆籽油透明澄清,颜色浅,得率相应的由9.61%提高到14.87%,酸值分别为9.79和6.95,明显低于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提取漆籽油的样品,处理后提取的漆籽油的皂化价及过氧化值则比未处理提取的漆籽油低;陕西漆籽油的亚油酸的相对含量则高达72%,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江西引种的漆籽皮核易于分离,漆籽油中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为56.222%。  相似文献   

18.
四川高含油量牡丹品种“丹凤1号”良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四川地区发展的高含油量的油用牡丹品种,以紫斑、赵粉、凤丹等6个引种牡丹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单株果荚数、出籽率等丰产指标,牡丹籽含油率和籽油有效成分(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含量。结果表明,凤丹为四川地区表现最好的油用牡丹品种。2014年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将该品种认定为良种,并命名为"丹凤1号"。"丹凤1号"平均含油率36.5%,单株产籽量(干)203.16g,每公顷产量可达3 900kg。  相似文献   

19.
乌桕树又叫木梓树,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多年生木本油料,果实叫乌桕籽。从桕籽外部白色蜡质层榨出来的固体油,叫皮油或白油、白蜡,可制造肥皂、蜡烛、蜡纸等;从种仁中榨出来的干性油,叫梓油或青油,可制作润滑油、防锈油和油漆、油墨等,是轻化工业的宝贵原料。近些年,科研部门从乌桕籽中提炼出类可可脂,可以代替进口的可可生产巧克力和人造奶油等食品,国家科委已  相似文献   

20.
淮北市石榴产业近年发展较快,2005年种植面积已达4000hm2,其中淮北软籽石榴达到2000hm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淮北软籽石榴品种较多,目前已通过安徽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淮北软籽石榴1号、2号和3号3个品种。一、品种特征1.淮北软籽石榴1号。树势中庸,树冠开张,大树主干左旋扭曲。嫩枝微红色、有棱、刺枝较少。叶长披针形,狭小,向背面卷曲;叶缘呈波纹状。花瓣5~7片,红色;萼筒直、中、长,外卷;萼片5~6片,较薄,外卷。果实近圆台形,略显棱筋;果大而均匀,平均果重324.8g,最大650g。果皮光洁,较薄,成熟后阳面呈古铜色,籽粒白色有红色针状晶体,百粒重71.6~76.0g;出籽率70.7%,出汁率81.4%;总糖16.8%,总酸0.82%,可溶性固形物15.5%。果实种核软,品质上等,9月中旬即可采收食用,完全成熟期为10月上旬。软籽石榴1号采用壮苗定植,在集约经营条件下,2年生即可开花结实;3年生株产4~5kg,6~7年生株产8kg,50年生以上大树株产35kg以上。1hm2产2.1万kg,比当地一般软籽石榴品种增产15%以上。此品种抗性强,耐旱耐瘠薄,在石灰岩冈地上生长良好,经济寿命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