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内外学者对鱼类成熟卵子壳膜表面结构及受精形态学的研究表明,鱼类卵子有三大类型:非受精孔型,如软骨鱼类[曲漱惠等1980];单一受精孔型,如大多数硬骨鱼类[王瑞霞等1982,张天荫等1993,沈其璋等1990,Brummett和Dumont1979,Kuchnow和Scott1977,Iwamtsu和Ohta1981];多个受精孔型,如鲟鱼[许雁和熊全沫1988]。然而对硬骨鱼类中某些鱼类卵子的类型持有不同的看法,如鳅类,俄国学者卡藏斯基在泥鳅卵膜上发现有三个受精孔[高洁和王瑞霞1961];另外,近年的文献中[郑文彪等1991]也有鳅类具多个受精孔的论述。而沈其璋等[…  相似文献   

2.
鱼类的性别控制受遗传性别决定和环境性别决定两种机制的影响,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鱼类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方面可塑性强。硬骨鱼类雌雄个体的大小和生长速度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培育和养殖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的单性群体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大刺鳅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雄性个体比雌性生长速度更快、体型更大,因此培育全雄大刺鳅的经济效益更高。野生大刺鳅雌雄比例约为1∶1,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易出现高雌性率的现象。目前尚不清楚何种因素引起大刺鳅的雌性化,也未见成功诱导大刺鳅生理雌鱼发生性逆转的报道,这极大制约了大刺鳅养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关于大刺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生理学、繁殖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关于大刺鳅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的研究较为薄弱,需从其他硬骨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性别调控方式和性别控制育种技术中发掘思路。基于硬骨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综述了硬骨鱼类性别控制的几种方式,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调控(如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和环境因素调控(如温度、外源激素、饵料等)。旨在为解析人工养殖大刺鳅高雌化的原因及潜在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鳗鲡精子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鱼类的受精过程大都是由雌雄配子在体外环境下结合完成的。因此,研究鱼类精子的生物学特性是人工繁殖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对不同海淡水鱼类精子的生物学进行过研究报道[尤永隆和林丹军1996,吴景贵1959,Baccetti和Afzelius1976]。对鳗闻精子的发生和组织学等的研究也有过报道[林鼎和林浩然1984」。本文初步观察了人工催熟下鳗闻精子的超微结构(super-microstructrue)和几种主要生态因子对精干活力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取自珠江的下海雄鳗,经催熟达性成熟。轻压其腹部即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实验时先抹干生殖…  相似文献   

4.
鱼类的受精过程大都是由雌雄配子在体外环境下结合完成的。因此,研究鱼类精子的生物学特性是人工繁殖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对不同海淡水鱼类精子的生物学进行过研究报道[尤永隆和林丹军1996,吴景贵1959,Baccetti和Afzelius1976]。对鳗闻精子的发生和组织学等的研究也有过报道[林鼎和林浩然1984」。本文初步观察了人工催熟下鳗闻精子的超微结构(super-microstructrue)和几种主要生态因子对精干活力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取自珠江的下海雄鳗,经催熟达性成熟。轻压其腹部即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实验时先抹干生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线粒体CO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在鳅科鱼类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及在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中的适用性,对鳅科鱼类3亚科18属61种共358条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61种鳅科鱼类的种内和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0和0.16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遗传距离的16.2倍。鳅科鱼类遗传距离在种内、种间重叠较少,能形成一定的DNA条形码间隙。ABGD分类把61个物种划分为66个OTUs,OTUs的划分与距离法基本一致。系统聚类中,有6组鱼类物种个体间相互混杂,不能按各自的物种聚类,有4个物种分化成明显的两支,46个物种能按各自的形态学分类分别聚成单支。南鳅属、花鳅属、似鳞头鳅属、瘦身鳅属和泥鳅属中部分物种没有按其形态学分类的属聚在一起。沙鳅亚科能形成单系,但条鳅亚科和花鳅亚科不能形成单系。在研究中,COI条形码可以鉴定鳅科鱼类75.41%的物种,另外,COI条形码也能够明确大多鳅科鱼类属和亚科的分类地位,研究结果可为鳅科鱼类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汀江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采样江段的鱼类资源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该保护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4目、12科30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1种,福建省特有种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圆斑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cheni)、斑纹缨口鳅(Crossostoma stigmata)3种。采用Pinkas的IRI指数进行分析,保护区鱼类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Parasilurus asotus)、侧条厚唇鱼(Acrossoch eilus parallen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刺鳅等6种;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栖和山溪定居性为主。保护区上游鱼类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下游。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河道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相关性显著。典范对应分析发现3个环境指标主要影响平鳍鳅科鱼类。  相似文献   

7.
昆虫受精孔是在卵子发生后期,由滤泡细胞分化形成的微小孔道,在多数昆虫的卵壳上形成开口,是精子进入成熟卵的重要通道。受精孔区的形态结构或受精孔数目在不同昆虫中均存在较大差异,已作为重要的形态依据应用于一些种类的分类学研究中,同时研究表明鳞翅目昆虫受精孔数目与其生殖特性具有协同进化关系。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许多昆虫的受精孔数目常受交配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且在少数种类的突变体中也具有显著变化。目前,国内外关于受精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受精孔区的形态观察与描述,而对其形态和数量变化的生物学功能及分子调节机制研究较少。故对昆虫受精孔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并就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人们深入研究昆虫受精孔的形成机制及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齐口裂腹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法,对齐口裂腹鱼卵巢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5个时相,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第2时相卵母细胞中具有卵黄核、围核透明层,并可见核仁物质外排现象;液泡中的内含物和卵黄颗粒呈现多种形态;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核仁数增加较多;卵膜由质膜和放射带组成。在第5时相成熟卵子的受精孔中仍有精孔细胞堵塞。产卵时间为2月下旬至4月下旬,属分批同步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9.
糖作为提供能量的最廉价的营养物质,在鱼饲料中添加适量水平能起到节约成本,减少饲料蛋白质作为能源被消耗的作用[Bergot,1979;Pieper和pfeffer,1980;王道尊等,1984」,但鱼类是先天性的糖尿病患者[Wilson和Poe,1987」,对糖的利用能力较低,饲料中糖水平超过一定限度会引发抗病力低、生长缓慢、死亡率高等症状[Furuichi和Yone,1980;Dixon和Hilton,1981]。因此,不少学者研究了鱼类对糖的利用性及其代谢机制。现就国内外关于鱼类对糖利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1.1不同鱼类对粮的利用能力为研究不同鱼…  相似文献   

10.
鱼类对糖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作为提供能量的最廉价的营养物质,在鱼饲料中添加适量水平能起到节约成本,减少饲料蛋白质作为能源被消耗的作用[Bergot,1979;Pieper和pfeffer,1980;王道尊等,1984」,但鱼类是先天性的糖尿病患者[Wilson和Poe,1987」,对糖的利用能力较低,饲料中糖水平超过一定限度会引发抗病力低、生长缓慢、死亡率高等症状[Furuichi和Yone,1980;Dixon和Hilton,1981]。因此,不少学者研究了鱼类对糖的利用性及其代谢机制。现就国内外关于鱼类对糖利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1.1不同鱼类对粮的利用能力为研究不同鱼…  相似文献   

11.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27种刺鳅属鱼类和中华刺鳅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碱基组成偏倚明显,27种刺鳅属鱼类COI基因中,A+T含量(53.6%)明显高于G+C含量(46.4%);在中华刺鳅COI基因中,A+T含量(57.8%)也明显高于G+C含量(42.2%),这与大部分鱼类的COI基因序列研究结果一致。中华刺鳅与大多数刺鳅属鱼类均保持中等遗传距离(0.162~0.217),但与非洲坦噶尼喀湖特有的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的遗传距离较远,达到0.268,计算了27种和26种(剔除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刺鳅属鱼类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34和0.123。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27种刺鳅属(Mastacembelus)鱼类和中华刺鳅可以明显区分为3个类群,即以大刺鳅等大多数刺鳅属鱼类、中华刺鳅、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研究结果支持中华刺鳅属于刺鳅科,同时建议重新整理刺鳅属。由NJ和MP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均提示,非洲坦噶尼喀湖特有的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是相对较古老的类群,刺鳅属鱼类可能起源于非洲,但这需要进一步更加全面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同时,大刺鳅和中华刺鳅保持相对较近的遗传距离,通过种间杂交,培育耐低温且营养高的新品种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27种刺鳅属鱼类和中华刺鳅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碱基组成偏倚明显,27种刺鳅属鱼类COI基因中,A+T含量(53.6%)明显高于G+C含量(46.4%);在中华刺鳅COI基因中,A+T含量(57.8%)也明显高于G+C含量(42.2%),这与大部分鱼类的COI基因序列研究结果一致.中华刺鳅与大多数刺鳅属鱼类均保持中等遗传距离(0.162~0.217),但与非洲坦噶尼喀湖特有的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的遗传距离较远,达到0.268,计算了27种和26种(剔除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刺鳅属鱼类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34和0.123.基于COI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27种刺鳅属(Mastacembelus)鱼类和中华刺鳅可以明显区分为3个类群,即以大刺鳅等大多数刺鳅属鱼类、中华刺鳅、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研究结果支持中华刺鳅属于刺鳅科,同时建议重新整理刺鳅属.由NJ和MP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均提示,非洲坦噶尼喀湖特有的Mastacembelus albomaculatus是相对较古老的类群,刺鳅属鱼类可能起源于非洲,但这需要进一步更加全面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同时,大刺鳅和中华刺鳅保持相对较近的遗传距离,通过种间杂交,培育耐低温且营养高的新品种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闽江崇阳溪鱼类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7-2008年崇阳溪7个采样站位鱼类资源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崇阳溪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态类型以及鱼类多样性等特点。调查共采集鱼类73种,隶属5目、17科、65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鳗尾〖HT5”,6”〗鱼〖KG-*3〗央〖HT5”SS〗(〖WTBX〗Liobagrus anguillicauda)1种,福建省特有种闽江扁尾薄鳅(Leptobotia tientaiensis compressicauda 〖WTBZ〗Nichols)、纵纹原缨口鳅〖WTBX〗(Crossostoma stigmata)、裸腹原缨口鳅(Vanmanenia gymnetrus〖WTBZ〗 Chen)、花尾缨口鳅(〖WTBX〗Crossostoma fascicauda 〖WTBZ〗Nkhols)和拟腹吸鳅(〖WTBX〗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WTBZ〗)等5种。采用Pinkas的〖WTBX〗IRI指数进行分析,崇阳溪鱼类优势种有半刺厚唇鱼(〖WTBX〗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WTBZ〗 Peters)、宽鳍(〖WTBX〗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WTBZ〗 )等5种。崇阳溪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中下层和适应急流生活的鱼类为主。鱼类多样性指数S7站位较高,群落结构较为稳定,这可能与其底质结构复杂、径流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交配以后,卵巢才能发育成熟,成为膏蟹。一般第一次产卵以后的亲蟹,经人工强化培育25-30d(25-28℃)左右再次发育成熟,期间并不需要交配。。第二次产卵时卵子仍依靠纳精囊中留存的精子受精,这些精子至少在纳精囊中留存了6个月之久、以往对十足目甲壳动物,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子的形态和发生以及精荚的形成,但对纳精囊的结构缺乏认识[1-3],而了解纳精囊的结构,对理解短尾类的生殖是必要的,特别是对锯缘青蟹二次发育过程中其纳精囊的结构及精子存在的形态研…  相似文献   

15.
锯缘青蟹排卵后纳精囊及其内部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交配以后,卵巢才能发育成熟,成为膏蟹。一般第一次产卵以后的亲蟹,经人工强化培育25-30d(25-28℃)左右再次发育成熟,期间并不需要交配。。第二次产卵时卵子仍依靠纳精囊中留存的精子受精,这些精子至少在纳精囊中留存了6个月之久、以往对十足目甲壳动物,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子的形态和发生以及精荚的形成,但对纳精囊的结构缺乏认识[1-3],而了解纳精囊的结构,对理解短尾类的生殖是必要的,特别是对锯缘青蟹二次发育过程中其纳精囊的结构及精子存在的形态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促黄体生成素(LH)基因及明确其表达规律,为进一步阐明LH基因在大刺鳅性腺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揭示大刺鳅的生殖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ACE克隆大刺鳅LH基因cDNA全长序列,从GenBank中选择硬骨鱼类、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物种的LH氨基酸序列,通过ClustalX 2.1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以MEGA 6.0中的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大刺鳅LH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性腺发育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大刺鳅LH基因cDNA序列全长799 bp,包括224 bp的5'非编码区(5'-UTR)、131 bp的3'非编码区(3'-UTR)和44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147个氨基酸残基,第1~22位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信号肽区域.大刺鳅LH氨基酸序列C-末端区域高度保守,但N-末端区域与其他硬骨鱼类、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存在明显差异.大刺鳅LH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LH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其中与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亲缘关系最近.大刺鳅LH基因在其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在卵巢、心脏、肝脏和精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次之;大刺鳅LH基因在不同发育期卵巢和精巢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从II期开始其相对表达量随之增加,至V期时达峰值.[结论]大刺鳅LH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区域,其基因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尤其在脑组织和性腺中具有较高表达量,提示LH的靶基因可能在脑—垂体—性腺轴上,参与大刺鳅的性腺发育调控,主要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成熟并刺激排卵或排精.  相似文献   

17.
根据CC地区扶余油层不同孔隙类型组合方式,将储层分为4类储层:原生粒间孔型储层、粒间缩小孔型储层、原生粒间孔+粒内孔型储层、原生粒间孔+粒间缩小孔型储层。根据各类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分布特征,将储层分为Ⅰ、Ⅱ、Ⅲ、Ⅳ类(好~差)。将储层进行分类对于区块优选和开发方案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15,(7):20-21
<正>走进北京水域,看水域中的鱼。北京地区野生鱼类资源明显减少,很多过去有记录的较常见的或能见到的种类,目前多已很难见到或数量急剧下降,例如,细鳞鱼、鳗鲡、鲚、尖头高原鳅、黄线薄鳅和鳜等已基本绝迹,马口鱼、中华多刺鱼、刺鳅、赤眼鳟等数量明显下降或分布区显著缩小,且北京自然水域鱼类的优势种进一步集中,京东及京南各河流,主要以抗污的鲫、麦穗鱼为主;拒马河优势种为麦穗鱼,所占比例竟然超过捕捞渔获物的80%。  相似文献   

19.
苏氏圆腹[鱼芒]又称淡水鲨鱼、八珍鱼、巴丁鱼等,隶属于[鱼芒]科,圆腹[鱼芒]属,共15个种。原产于东南亚一带,是该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目前我国引进的品种有体色蓝白相间和红白相间两种,前者称蓝鲨,后者称红鲨,现国际市场需要的是蓝鲨,以加工成冻片出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不同水域黄河高原鳅群体免疫基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组成,为黄河高原鳅自然种质资源现状的评估、保护及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黄河中上游不同河段的黄河高原鳅自然群体[青海循化(XH)群体、青海大通(DT)群体及甘肃景泰(JT)群体]样品,基于重组激活基因(Rag1)序列对不同黄河高原鳅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组成差异进行研究。【结果】在不同黄河高原鳅群体的Rag1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8个单倍型(H1~H8),其中有5个单倍型(H1、H2、H3、H4和H6)在2个以上的群体间相互共享,尤其是单倍型H1、H4和H6在所有群体中均有分布。黄河高原鳅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态性为0.742,核苷酸多态性为0.003,在3个黄河高原鳅群体中共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不同黄河高原鳅种群间的单倍型多态性范围在0.575~0.872,核苷酸多态性范围在0.002~0.003。XH群体与JT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37,XH群体与DT群体间的Fst为-0.041,JT群体与DT群体的Fst为-0.022;不同黄河高原鳅群体的分子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占99.56%)。单倍型网络结构图及NJ聚类树和ML聚类树均显示,不同黄河高原鳅自然种群个体相互混合在一起,未按照采样河段地理位置形成明显的聚类结构,即黄河高原鳅不同单倍型间呈现混合的分布格局。【结论】黄河高原鳅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中等,不同自然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但并未检测到显著的遗传差异,建议在野外进行管理和保护时仍可视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