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手术培植牛黄已被越来越多的养牛户所接受。我县近两年手术培植牛黄240例,成功231例,成功率为96.25%。手术植黄技术是把植黄菌连同黄床注入胆囊的一种无害的细菌接种。为了使植入的菌种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以获得优质高产的产品。做好植黄事故的预防,避免意外损失,提高技术水平,保证牛黄产量和质量将是大有裨益的。我们现将实践过程中遇到常发事故和采取的紧急措施阐述于后,仅供参考。一、误切肠管。十二指肠紧靠肝脏,并同胆管相连,植黄牛经过手术前绝食,肠内空虚,仅有少量食糜,跟排空胆汁的胆囊相似,初做胆囊手术的新手,难以辨别真假,把十二指肠误认为胆囊切开植入黄床,造成肠梗阻,通常诱发肠切口感染,肠坏死,肠穿孔,使植黄手术失败,导致牛只死亡。预防措施是严格区分胆囊与肠管。两者的区别是:十二指肠为长管状,一侧附有肠系膜,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培植牛黄产量的影响罗炳泰,潘淑英(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动物科学系,阿拉尔843300)牛黄是名贵中药,70年代末期我国首次在牛胆囊内培植牛黄试验获得成功,80年代中后期我国广泛开展牛体胆囊内培植牛黄实验与推广。1992年福建植黄手术队...  相似文献   

3.
牛黄是较名贵的中药材,我国自然牛黄远远不能满足医药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经云南农大许义由教授几十年的精心研究,人工牛体育黄获得成功。人工牛体育黄不但解决药源,而且在目前也是一项脱贫致富途径。我县已将之列入星火计划项目。县内已植黄牛二百多例,取黄19例获成功,效益显著。但是在手术植黄时如果粗心,易植入小肠,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我县在大河区黄床误植小肠一例予以报告。该牛1989年1月17日植黄,1990年2月11日死亡。植黄时膘情中等,三岁半,未产;植黄后有消化疾病史和创口化脓史,膘情明显下降。 1990年2月10日来站询诊。主诉:该牛几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的牛源优势,增加牛黄产量,提高效益,现将我们在实践中摸索的牛体植黄手术方法介绍如下。一、手术方法(一)术前准备:育黄牛应选择健康无病的牛。品种、年龄、性别不限,二岁以上牛为最好。术前有条件可做肝、胆机能检查,肝机能差、胆囊发育过小者不能做育黄牛。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人工培植天然牛黄的产量,寻找在我省自然、生态环境下产黄量高的菌种、网架和手术方法,我们从现有的植黄材料中,选择了四个菌种和三种网架,并采用二种不同的植黄手术方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 植黄牛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用散养黄牛研究了复植、不同育黄期限及无核育黄对牛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植可极明显地提高牛黄产量(P<0.01);育黄二年比一年牛黄产量明显提高(P<0.05);无核育黄确能形成牛黄微颗粒。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培植牛黄产量的有关因素试验表明,埋植异物以塑料网架和10#菌株为宜;植黄方法以常规术为主;植黄时间愈长,其产量愈高。不论黄牛,牦牛以5-6岁龄较好,性别不限。培植牛黄质量检验表明,11批样品中符合药用标准的有6批,合格率为54.5%。至1191年底,推广应用植黄技术的施术牛达30905头,手术成功率99.6%,范围达12个地区包括83个县(市,区,场)中424个乡的946个村。  相似文献   

8.
牛体育黄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在牛体胆囊内培育天然牛黄,即将牛保定麻醉后,通过手术,切开胆囊,放置塑料网架和注射特定菌种,利用异物和细菌的作用,使之产生牛黄,故称牛体育黄手术。几年来,笔者在参加该项工作中积累丫点滴体会,也曾遇到过一些异常的问题(事故),现就育黄手术的体会和出现的问题,分述于下,以求同道赐教。  相似文献   

9.
牛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探索天然牛黄的染黄规律,对发现天然牛黄和开展人工植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从1985年以来,对麟游县境内的3个屠宰站、户(个体)和兽医部门发现的21例天然牛黄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染黄牛的生长地理环境、饲养方式及宰前病史等综合分析研究,初步对天然牛黄的染黄情况及其规律进行了总结,现整理如下,与同行商榷。一、自然概况麟游县位于渭北旱原丘陵壑沟区,山多  相似文献   

10.
育黄牛(指经植黄处理的牛)牛黄产量与其血清胆红素、血清磷脂、血清总蛋白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其血清钙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血清钠、血清谷丙转氨酶呈显著负相关。胆囊炎和向胆囊中注入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形成牛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正> 羊黄为羊的胆道结石,成份与牛黄相同,可代牛黄使用。据资料介绍,我国从印度进口的天然牛黄中有80%为羊黄。牛羊同属反刍草食动物,生物学特性基本一致;为了提高山羊的商品价值,红河县畜牧兽医站参照本地施行的黄牛胆囊造口置核手术(已施术1578例)方法,在本县的13只山羊体内开展了山羊人工培植羊黄手术,无一例死亡,成功率极高。  相似文献   

12.
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究发明的一项天然牛黄人工培植技术,通过外科手术将耐胆汁牛黄菌种埋于牛体胆囊内经过一段时间培育成牛黄。培植的牛黄药理药性及所含主要成分和天然牛黄一致,需求量大,市场手术操作简单,适宜以农户散养的牛为载体进行常规培育。早在1986年,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便开始开发生产天然牛黄,开展这项富民兴企工程。公司主动与农户签订牛体植“黄”合同,无偿为农户提供牛黄菌种和核体,免除麻醉、消毒药品以及手术植“黄”、取“黄”的费用。同时,他们郑重承诺:手术刀口愈合前,因植“…  相似文献   

13.
对70头山羊、50头绵羊和5头奶山羊进行了人工培植羊黄研究。在植黄后一年,对42头山羊,10头绵羊和1头奶山羊取黄,在羊的胆囊内形成了羊黄。对11个羊黄样品进行了胆色素、总胆固醇和总胆酸等项目测定,结果表明与天然牛黄主要成分相同,但含量有所不同。对5个羊黄样品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天然牛黄一致。 对人工培植羊黄羊的胆囊胆汁进行了测定,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以下简称β-G酶活性)和粘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因接种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不同,β-G酶活性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培植羊黄羊的胆囊进行了组织学检查,胆囊壁粘膜上皮柱细胞间的杯状细胞及固有膜中的粘液腺大量增生,是胆汁中多糖粘蛋白增高的组织学基础。 对培植羊黄进行了药理学试验,其结果与天然牛黄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14.
培植牛黄技术进展十分迅速,现介绍几种新技术的研究动态。一、腹腔内膜似胆囊快速育黄技术这是山东农业大学兽医系研究生科研课题,其原理是:胆囊内的胆汁中本来就有许多牛黄小颗粒,如细沙状,但胆囊是活组织,其作用是不断的收缩排空,把胆汁压入十二指肠中帮助消化,由于胆囊的收缩排空,使胆汁中的牛黄小颗粒无法沉降下来,一起排入肠管。为使牛黄小颗粒沉积下来之后再排出其余胆汁设计了模拟胆  相似文献   

15.
牛体牛黄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前者是牛肝胆系统自然形成的病理产物;后者是以外科手术为手段,在牛的胆囊内植入致黄因子,诱发机体形成的。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手术取黄过程中牛黄的损耗,一般提倡屠宰取黄,特别是对老龄牛、残、菜牛或其它利用价值不大的牛,更应如此。但是对生产利用价值比较高的牛,若因胆结石影响使用性能或人培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一年七月我们开始对三头牛进行人工培殖牛黄的试验。次年五月对手术牛逐头进行取黄,同年先后共进行十八头牛的取黄与埋核手术,我们所采用的牛黄核心,是白色塑料压制的,大小象小型鸡蛋。两端有大小不等的圆形孔,中空,外壳呈网格状,每个网格间隙,是里外通透的。在施行牛的胆囊手术,将此核心埋植于牛的胆囊内,经约一年时间。以同样手术将此核心取出,又再次埋入新的核心。从取出的牛黄核心来看,网格间隙通透部位,均为胆囊内生成的牛黄所堵塞,其内壁亦广泛地吸附着一层黄色沉淀物,  相似文献   

17.
根据动物胆结石症的成因机理,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的主要技术关键是:第一,采用椭圆形塑料压膜空心网架,外包尼龙布,通过外科手术将其植入健康牛胆囊内作为育黄核体。第二,在胆囊内注入经胆汁琼脂培养基驯化培养的鸡(或牛)大肠杆菌,使胆囊感染。第三,在胆囊根部靠近胆管处对胆管作半结扎术,人为造成胆管半阻塞,减弱胆囊扩张力,促使胆汁淤滞、浓度增加。若上述生黄条件应用得  相似文献   

18.
1牛活体胆囊内培植牛黄手术凡1.5岁以上的健康牛,不论性别、品种、用途均可用于植黄。术前24~36小时禁饲,8~12小时禁止饮水。牛黄床是由低密度聚乙烯塑料热压注塑而成,外包1层低密度织纱的棉布,底部系有牛黄床固定线。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使用,或用钴辐射消毒后直接使用。牛黄菌种是在肉汤培养基中用梯度胆汁培养法培养的非致病性耐牛胆汁大肠杆菌,含菌量为每毫升50亿个以上,每头牛胆囊内接种10~15毫升。  相似文献   

19.
<正>畜禽技术承包不仅是畜牧兽医人员向畜主开展畜禽技术服务的一种好形式;还是畜牧兽医部门为适应畜禽商品生产而制定的一项成功的改革措施;也是畜牧兽医技术实行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下面,结合江陵县开展畜禽技术承包的实际情况,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方法和措施 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从1982年起,江陵县将畜病合作防治制度改为畜禽技术承包。将“四包一扶持”改为“五包三赔一到户”,即包防疫、包阉割、包治疗、包药物、包技术指导;对防疫注射24小时和阉割后24小时以及畜主接诊24小时内不到而造成死亡的包赔。畜牧兽医部门在技术承包中一律实行合同制,合同落实到村组和农户,凭合同收取承包费。 随着畜牧兽医体制的改革,部分地区从1985年开  相似文献   

20.
牛体人工培植牛黄的技术,为解决牛黄的来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有的施术者因对术部的局部解剖构造不清楚,视该手术为腹腔手术,故对有的牛在手术中突然出现气胸,认为是手术错误。笔者对200余例牦牛、黄牛手术结果认为,人工培植牛黄手术(即牛的胆囊手术)是胸腹腔手术。下面就人工培植牛黄手术中的某些问题加以探讨,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