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应用PRRSV-GP5特异性肽刺激CSF、PRRS免疫猪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分泌IFN-γ及IL-10的水平,分析PRRSV-GP5特异性肽刺激后,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CSFV高抗PRRSV低抗体组于PRRSV免疫14d,肽刺激组中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PRRSV免疫14d,细胞培养24,72h后加PRRSV-GP5肽刺激,各组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PRRSV免疫28d,各组中肽刺激组与空白组相比,IL-10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PRRSV-GP5肽在PRRSV免疫早期可以促进IFN-γ的分泌,并抑制IL-10的产生,但在免疫后期对淋巴细胞分泌的调节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3):369-372
选取体质量相同、雌雄各半、生长环境相同的乳猪26头,通过检测筛选出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阴性仔猪15头。对这些猪正常免疫PRRSV疫苗,特定时间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用PRRSV特异性肽N进行刺激,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分泌IL-12的水平。结果显示:PRRSV免疫确切(经ELISA抗体检测呈阳性)14d时淋巴细胞用PRRSV-N-1肽刺激前期能够抑制IL-12的分泌,PRRSV免疫确切(经ELISA抗体检测呈阳性)28d时淋巴细胞用PRRSV-N-1肽能刺激IL-12的分泌量增加。表明淋巴细胞经PRRSV-N-1肽刺激后其IL-12的分泌量会受PRRSV抗体水平的影响,在抗体水平较高时促进淋巴细胞对IL-12的分泌。猪只在PRRSV免疫确切时(经ELISA抗体检测呈阳性),淋巴细胞经PRRSV-N-2肽刺激的时间点越往后其IL-12的分泌量会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抑制。可以得出PRRSV特异性肽N可以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对IL-12的分泌,临床上可以使用PRRSV特异性肽N来增强对PRRSV的抵抗力,但其影响机制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6,(4):549-552
本试验探讨PRRSV特异性肽-N对CSFV弱毒疫苗免疫猪骨髓细胞因子分泌量的影响。选择已免疫CSFV弱毒疫苗的猪为实验动物,提取四肢长骨骨髓,进行T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分别在培养后的24、72 h,用PRRSV特异性肽N1、N2对所培养细胞进行刺激,再进行培养12 h,经离心方法得到细胞上清液,最终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12、IL-10的分泌含量变化。结果显示,PRRSV特异性肽-N对于免疫猪骨髓中IFN-γ的分泌影响较小,能够抑制IL-12的分泌,不利于机体免疫反应,对IL-10的分泌影响复杂,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验从猪骨髓中分离T淋巴细胞,待细胞培养达到相应时间点时,分别用PRRSV GP5类特异性肽进行刺激,继而检测细胞因子IL-10、IL-12以及IFN-γ分泌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PRRSV GP5类特异性肽刺激后,骨髓中IL-10分泌量减少,表明G1、G2肽具有减弱免疫抑制,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此外,IL-12的分泌量也减少,提示猪的免疫保护作用减弱,表明PRRSV GP5类特异性肽可能具有双面性;而IFN-γ的分泌量变化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日粮核苷酸对小鼠炎症/抗炎症平衡体系的作用,用CpG DNA和脂多糖(LPS)刺激小鼠构建炎症反应模型,观察分别饲喂无核苷酸(NF)日粮和核苷酸(NT)日粮小鼠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FN-λ,、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和小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在刺激后第4h时,NT组小鼠的IL-1(P〈0.05)、IFN-λ,(P〈0.01)和小肠MPO(P〈0.01)明显低于NF组,IL-10(P〉0.05)高于NF组;刺激后第18h时,NT与NF组的IL-1(P〈0.01)、IFN-λ,(P〈0.01)、IL-10(P〉0.05)和MPO(P〈0.01)均较刺激后第4h有所降低,NT组的IL-1(P〉0.05)、IFN-λ,(P〈0.05)和小肠MPO(P〈0.05)仍低于NF组,IL-10(P〉0.05)仍高于NF组。表明,日粮核苷酸对CpG DNA或LPS所诱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炎症/抗炎症平衡,保护机体免受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7,(6):1007-1011
为研究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免疫猪肺门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对PRRSV N类特异性肽刺激的应答特点,试验从猪肺门淋巴结中分离T淋巴细胞,分别用PRRSV N类特异性肽进行刺激,待细胞培养至24,48h时,离心取细胞上清液,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GF-β1、IL-10、IL-12分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PRRSV N类特异性肽能够抑制TGF-β1、IL-10的分泌,表明N1、N2肽具有减弱免疫抑制,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此外IL-12的分泌量也减少,且有逐渐恢复平衡的趋势,提示PRRSV N类特异性肽可能具有双面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试验为PRRSV合成肽疫苗及疫苗佐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Nsp2Δ1882-2241缺失后弱化的高致病性PRRSV(TJM株)对宿主免疫学应答的刺激机理,本研究分析了免疫猪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及变化规律。将14头4周龄易感仔猪随机分为3组:第1组接种PRRSV TJM-F92株,为免疫组;第2组接种高致病性PRRSV TJ-F5毒株,为攻毒组;第3组不接种疫苗及病毒,为对照组。接种后28d,用TJ-F5毒株攻击试验猪,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PRRSV抗体、IL-2、IL-10、IL-12p40、TNF-α、IFN-α和IFN-β水平。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和攻毒组相比,免疫组猪IL-12p40水平持续上调,于免疫后28d受PRRSV强毒攻击后,其水平开始缓慢降低,但仍高于攻毒后的对照组。(2)免疫组IL-2水平在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无明显升高且低于攻毒组,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其IL-2水平却有明显升高。(3)免疫组IL-10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并在免疫14d后一直显著低于攻毒组(P〈0.01)。(4)免疫组接种疫苗后的前21d内,TNF-α水平保持稳定,28d明显上调。攻毒组TNF-α水平0~28d一直低于对照组,且在21d达到最低(P〈0.01)。免疫组在28d受强毒攻击后,其TNF-α水平下降且在攻毒7d时最为明显(P〈0.01),此后恢复到正常水平。(5)免疫组免疫后28d时IFN-α水平升高,在受到强毒攻击后再次显著降低(P〈0.01)。免疫组IFN-β水平一直低于对照组和攻毒组,不因强毒攻击而变化。以上结果提示,IL-12上调在PRRSV免疫保护中起明显作用;另外,上调TNF-α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竞争定量RTPCR技术(qcRT—PCR)对PCV2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2、IL-4、IL-10、IL-12p40、IFN-γ和TNF-α 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4和21 DPI(Dayspost inoculation)感染组Th1类细胞因子IL-2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5.1(P〈0.01)和24.0(P〈0.01)倍;IL-12p40 mRNA转录水平在14和21 DPI分别为对照组的1.7(P〈0.05)和1.2(P〈0.05)倍;感染组IFN-γ mRNA转录水平除在7 DPI低于对照组外(P〈0.05),在28和42 D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38.2(P〈0.01)和4.0(P〈0.05)倍。Th2类细胞因子波动较为明显,28 DPI IL-4 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IL-10 mRNA在7(P〈0.01)和14 DPI(P〈0.05)的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35 D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TNF—α mRNA转录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上述6种细胞因子mRNA变化结果显示,PCV2感染猪Th1细胞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而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在28 DPI前后出现明显波动,尤其是在35 DPI IL-10 mRNA显著下降(P〈0.05),提示PCV2感染可造成猪体内Th1/Th2免疫应答的失衡,导致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增强而体液免疫应答下降。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间段采集猪的血液样本,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和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IL-10、TNF-α等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猪双重免疫CSFV、PRRSV弱毒苗后血清和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IL-12在血清中的浓度显著高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浓度(P〈O.01),在CSFV高抗体PRRSV高抗体组中28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IL-12的浓度高于14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浓度(P〈0.05)}IL-10血清中水平显著低于细胞培养上清中水平(P〈0.01),在CSFV高抗体PRRSV高抗体组中28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0浓度显著低于14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浓度(P〈0.01);TNF-α在血清中水平显著低于细胞培养上清中水平(P〈0.01),在3组中28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浓度高于14d采血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浓度(P〈0.05)。结果表明,2种疫苗特异性抗体应答高时,IL-12水平显著上调,IL-10水平显著下调,提示上调IL-12及下调IL-10都是基因缺失疫苗发挥效力的潜在机制。TNF-α总体水平上升,但在血清中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0.
将CpGODN、non CpG ODN分别接种初生仔猪,同时分离仔猪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以CpGODN、non CpG ODN对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分别检测仔猪Th1型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表明,与non CpG ODN和对照组相比,CpG ODN能在体内显著提高仔猪的淋巴细胞白介素-2诱生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血清中IFN-γ和IL-12水平(P〈0.05),亦能在体外刺激仔猪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12(P〈0.01)。这显示CpG—ODN能显著增强动物的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F弱毒疫苗株感染SPF鸡对IFN-γ、IL-2、IL-4和IL-10共4种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以活菌浓度为109(A组)、106(B组)CCU/mL的MG F株及生理盐水(C组)点眼接种SPF鸡,采用ELISA方法对免疫前后外周血4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免疫后A、B组的4种细胞因子浓度明显升高;其中IFN-γ质量浓度A组于第7、14天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组于第7天显著高于C组(P〈0.05);IL-2质量浓度各组于第3、5、7天差异显著(P〈0.05),由高至低以此为:A、B和C组;A组与B组IL-4和IL-10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组IL-4质量浓度于第5、7、14天显著高于C组(P〈0.05);且2组IL-10质量浓度于第5、7、14、21天显著高于C组(P〈0.05)。免疫MG F株可较好的提高IFN-γ、IL-2介导的细胞免疫作用和IL-4、IL-10介导的体液免疫作用,且MG F株活菌浓度与接种鸡的细胞免疫作用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孙晓艳  刁有祥  裴苹苹  王蛟  刘鑫 《兽医大学学报》2013,(11):1636-1641,1646
利用分离的1株B亚型禽偏肺病毒,采用静脉注射和点眼滴鼻两种途径接种SPF鸡,并在接种同时免疫新城疫弱毒疫苗。在攻毒后3、6、9、12、15d,每组随机抽取3只翅下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利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新城疫HI抗体效价;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40/CD8比值,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IL-2、IFN7的含量;同时观察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鸡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9~15d,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外周血CD4+/CD8+比值和血清II-2、IFN-γ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静脉注射组与点眼滴鼻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免疫器官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新城疫HI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仪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在攻毒后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在感染后3~10d出现轻微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静脉注射组和点眼滴鼻组的呼吸道和肝脏病变最明显。综上所述,B亚型禽偏肺病毒感染SPF鸡后,在一段时间内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导致免疫机能下降,并引起轻微的组织病变;B亚型禽偏肺病毒通过两种不同的攻毒途径对SPF鸡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植物凝集素(PHA)对各犬血清中补体C3、C4浓度的影响,试验分成4个组:低剂量组(0.05 mg/kg)、中剂量组(0.10 mg/kg)、高剂量组(0.20 mg/kg)、对照组,对犬进行肌肉注射。在注射前和注射后的7 d、14 d对各组犬进行采血测定其血清中补体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机体的补体水平(P<0.05),并在高水平维持较长时间;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作用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PYY对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本试验分离培养健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不同浓度PYY预处理后,以LPS刺激。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含量,半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高浓度的PYY1-36(10-9-10-7 mol/L)和PYY3-36(10-8-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TNF-α分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YY1-36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无明显作用(P〉0.05);不同浓度PYY3-36(10-11-10-7 mol/L)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6分泌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表明PYY对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IL-6的分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PYY可能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而抑制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不同水分添加量、不同发酵时间的稻草微生物饲料干物质在山羊瘤胃内的消失率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评定稻草微生物饲料的营养价值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择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贵州黑山羊,采用尼龙袋法,以不加水不发酵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了水分添加量为40%、50%、60%和70%的稻草微生物饲料,经10、20、32 d发酵后干物质在山羊瘤胃内的消失率.结果显示:发酵时间和水分添加量对稻草微生物饲料中干物质消失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从发酵时间看,发酵32 d的饲料在山羊瘤胃内各时间点的干物质消失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其他试验组(P<0.05);从饲料水分添加量看,96 h的干物质消失率均以水分添加量60%组最高.发酵10 d水分添加量60%组为36.52%,比对照组高10.94%(P<0.05),比40%组高0.74% (P >0.05),比50%组高0.41% (P >0.05),比70%组高0.19% (P>0.05);发酵20 d水分添加量60%组为44.32%,比对照组高34.63% (P <0.01),比40%组高7.16% (P <0.05),比50%组高6.00% (P <0.05),比70%组高3.65%(P>0.05);发酵32 d水分添加量60%组为,比对照组高42.68% (P <0.01),比40%组高7.36%(P<0.05),比50%组高6.94% (P <0.05),比70%组高6.27% (P <0.05).结果表明:以水分添加量为60%,发酵32 d制成的稻草微生物饲料干物质消失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对小鼠胚胎稳定性的影响,运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大肠杆菌LT,用重组LT通过腹腔注射处理妊娠小鼠,分析了LT对小鼠胚胎稳定性的影响。首先采用PCR方法从产毒大肠杆菌菌株44815基因组中扩增LT的A、B亚基基因,将其插入到pET-20b(+)原核表达载体pelB信号肽的下游,分别构建成LTA和LTB分泌型表达载体;将载体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在IPTG的诱导下进行表达,利用Ni-NTA琼脂糖凝胶从细菌周质释放液中提取和纯化重组LTA和LTB蛋白;利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测重组蛋白的生物活性。然后用制备的重组LT注射妊娠6d的小鼠,连续注射3d后,统计小鼠的胚胎存活率。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与胚胎稳定性密切相关的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及IL-β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采用分泌性表达策略实现了重组LT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分泌表达,LTA和LTB的表达量分别达68、62mg/L。表达的重组LT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用LT处理妊娠小鼠,胚胎的存活率为32%,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为对照组的2、3倍。同时细胞因子IL-1β为对照组的2倍(P〈0.01),而稳定胚胎发育的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没有明显变化(P〉0.05)。据此推测,LT可能与大肠杆菌性肠炎引起妊娠家畜流产有关,LT对胚胎稳定性的影响除与LT的直接毒性有关外,可能还与LT介导的免疫调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分析重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abile enterotoxin,LT)作为粘膜佐剂,配伍鸡新城疫疫苗的冻干样品对免疫鸡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在前期已经构建的LTR72/G192基础上,选择2、4μg LTRG蛋白作为每羽份疫苗添加量,及降低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50%抗原量等配伍条件。按照生产条件制备冻干疫苗,进行雏鸡免疫试验,免疫后24、48、72 h采集脾脏、胸腺淋巴结,检测几种非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L-6、INF-γ水平在各疫苗免疫后24h即升高,48 h达最高值;添加2、4μg LTRG蛋白的NDV疫苗组IFN-β、TNF-α水平在48 h左右显著升高,其中含4μg LTRG疫苗组与其他组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L-6、IFN-γ转录水平有所增强,但各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72 h左右几种细胞因子水平均迅速下降,与NDV疫苗接种组相近。由此可见,LTRG能辅助抗原诱导免疫雏鸡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利于对感染病毒的清除。  相似文献   

18.
以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探讨海滨锦葵块根粉和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和免疫的影响。64头28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I、Ⅱ、Ⅲ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添加0.02%复合酶制剂、0.50%和1.00%海滨锦葵块根粉。试验期28d。结果表明,酶制荆和海滨锦葵块根粉对断奶仔猪的日采食量和日增重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和海滨锦葵块根粉对断奶仔猪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有降低血清中TNF-Ⅱ含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可以显著降低IL-6含量(P〈0.05),海滨锦葵块根粉也降低了IL6含量,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酶制剂组、0.50%和1.00%的海滨锦葵块根粉组的猪瘟疫苗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15.27%(P〉0.05)、18.18%(P〉0.05)和5I.64%(P〈0.05)。结果提示,酶制剂与海滨锦葵块根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有提高趋势,同时也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