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5月发现危害青檀的一种蚜虫,经鉴定为斑蚜科(Drepanosiphidae)、绵叶蚜属(Shivaphis Das 1918)一新种,命名为青檀绵叶蚜(Shivaphis pteroceltis Qiao,Jiang and An,sp.nov).据笔者2007-2013年调查发现青檀绵叶蚜为单食性蚜虫,寄主仅为青檀,在山东、河南、山西、北京、安徽等地的青檀自然分布区均有分布,在山东省枣庄市已对青檀造成严重危害.该虫若蚜及成蚜吸食叶片、幼果及幼嫩枝条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影响树木生长及结果;虫体分泌的蜜露容易引起枝叶发生煤污病,严重影响风景观瞻和生态景观.青檀绵叶蚜在树冠部位呈聚集分布,分布规律为树冠底层>中层>上层,内部>中部>外部.  相似文献   

2.
青檀绵叶蚜是危害青檀的蚜虫新种。该文报道了该虫的寄主和天敌,根据试验结果:青檀是该虫的唯一适合寄主;调查到4科6属8种捕食性天敌,以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中华草蛉Chrysoperla sinica Tjeder、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黑带食蚜蝇Epistrophe balteata DeGeer、中华狼蛛Lycosa sinensis Schenkel数量大,捕食量大。除1种寄生螨外,未发现其他寄生性天敌。  相似文献   

3.
望家安 《经济林研究》1989,7(1):107-110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m)系榆科青檀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青檀的树皮加工后称檀皮。檀皮是极好的植物纤维,细致洁白,是制造我国著名特产——宣纸的重要原料。青檀材质坚硬,可作建筑、器具和细木工用材。青檀适应性强、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青檀分布自华北、西北至华南。贵洲四川等地。垂直分布800m以下,多生于石灰岩山地的荒山,沟谷、溪旁和山麓。  相似文献   

4.
青檀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zoii Maxim)别名为檀皮树、掉皮榆、翼朴,榆科青檀属独种树种,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纤维树种和国家级珍稀濒危树木及Ⅰ级重点保护植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青檀绵叶蚜的有效积温、温度对体型大小的影响、种群动态和趋性等生态学特性进行研究,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有效积温:设置5个处理温度,将若干头无翅孤雌成蚜放入置好青檀叶的培养皿内,采用改进的树叶圆片法饲养,观察并记录不同温度处理下的发育历期,通过回归直线法计算出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温度对体型大小的影响: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将若干头无翅孤雌成蚜放入置好青檀叶的培养皿内,采用改进的树叶圆片法饲养,观察、测量并记录每头成蚜的体长和体宽,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温度间蚜虫体型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种群动态:定期观察青檀绵叶蚜从越冬卵的孵化至叶片完全脱落的种群动态,然后绘制青檀绵叶蚜种群动态图表以及有翅蚜与无翅蚜数量及动态图表;趋性:根据蚜虫趋黄的特性,用黄色诱虫板在林间进行诱捕,在试验地树冠的不同高度悬挂黄板,每天定时统计蚜虫数量,最后进行数据汇总和处理。【结果】青檀绵叶蚜的发育起点温度(C)和有效积温(K)分别为(6.40±1.01)℃和(223.11±13.12)日度,计算得出K'/K=15.89,预测青檀绵叶蚜在山东枣庄地区1年可发生15~16代;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历期越短,相同龄期体型越小;在山东枣庄该虫有3个高峰期,分别是6月上旬(10日左右)、7月下旬(30日左右)和9月中旬(20日左右),种群动态受风雨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树冠中下层设置黄板对该虫的诱杀效果较好。【结论】在17~29℃温度范围内,青檀绵叶蚜的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对该虫在林间的发生规律及消长趋势进行总结,可为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实际生产推广黄板诱杀应用中,黄板应悬挂于树冠的中下层,诱捕时间应避开天敌瓢虫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年代、关键词、研究层次、作者、研究机构和文献来源等方面,对1959—2016年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597篇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国内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领域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扦插成活率低,是其优良无性系苗木繁育的主要障碍。为加快青檀优良无性系的繁殖速度,2012—2014年,对选育的青檀优良无性系TX01进行了嫁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穴盘和混合基质播种繁育青檀砧木,出苗率达到90.1%,移栽后生长快,当年末平均苗高79.6cm,平均地面直径0.57cm,全部达到嫁接要求。采用蜡封接穗切腹接的方法嫁接青檀良种TX01,嫁接成活率达到92.8%,年末平均苗高230.5cm,平均地面直径1.46cm,砧穗亲和力高,嫁接口愈合良好,苗木生长健壮、整齐。育苗成本1.29元/株,效益比1∶3.64。  相似文献   

8.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属榆科青檀属落叶乔木,我国特有珍贵树种。该树种既耐湿又耐干旱、瘠薄,为砂岩、石灰岩山地和沟河堤岸的造林先锋树种。青檀具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树皮是造“文房四宝”之一宣纸的上等原料;叶可作青饲料;木材纹理直、质硬、结构细,是家俱、建筑、车轴及图版等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9.
广西木论自然保护区青檀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青檀(Pteroceltis tatnrinowii)群落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样方调查研究。分析了青檀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点、群落外貌、群落结构等群落学特征,并对该群落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计测群落的盖度指标和不同层次上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指数。结果表明:青檀群落种类组成有32种,25个科,29个属。植物区系以热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占总属的92%,温带分布只占4%。群落组成种类以亚热带成分占优势。高位芽植物种类多,数量大,是青檀群落的优势层片,占总种数的65.6%,地面芽占34.4%,群落可分乔、灌、草三层,灌木层H值最高为2.57,其次是草本层为2.15,乔木层最低为1.08。  相似文献   

10.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属榆科,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纤维树种,其韧皮纤维(檀皮)是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青檀在自然分布地区多生于石灰岩山地,对钙质土壤适应性很强,既耐湿又耐旱,为钙质土壤的重要指示植物.青檀主根粗壮,侧根发达,盘根错节,是石质山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1.
青檀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对岩溶区不同生境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岩溶石质山区,研究了不同生境下青檀的光合和荧光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山顶青檀叶片的光饱和点(336 μmol·m-2·s-1)、光补偿点(10.93 μmol·m-2·s-1)较山脚高;在同一光照强度下,山顶青檀有着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而水分利用效率和叶水势却低于山脚;山顶青檀的荧光参数Fm、Fv、Fv/Fo、Fv/Fm、Fv'/Fm'均低于山脚.在低光下,山脚青檀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 II)较大;在强光下,山顶青檀的qP较大,而山脚和山顶青檀的φPSII几乎没有差别;山顶青檀保持相对较低的暗呼吸速率.  相似文献   

12.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为我国特有的树种,也称植皮,榆科青檀属(单种属),茎皮、枝皮纤维为制造驰名中外宣纸的优质原料,木材坚实,致密,韧性强,是细木加工良材。分布较广,南方多生于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区,为石灰岩山地的首选造林树种。营造青檀林具有收益快,效益好,经营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青阳县以酉华乡为中心的周边几个乡镇都有小块天然青檀林分布。  相似文献   

13.
青檀(Pteroceltistatarinowii)属榆科青檀属落叶乔木,我国特有珍贵树种。该树种既耐湿又耐干旱、瘠薄,为砂岩、石灰岩山地和沟河堤岸的造林先锋树种。青檀具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树皮是造“文房四宝”之一宣纸的上等原料;叶可作青饲料;木材纹理直、质硬、结构细,是家俱、建筑、车轴及图版等的良好原料。在实践中青檀苗木主要以实生苗培育为主,长期以来由于天然资源的逐渐减少,种子的采集又受到自然气候因子的制约,在遇到小年和气候异常年份,常因采不到种子而影响苗木生产。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育苗则是弥补青檀种子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护北京十渡风景名胜区的天然青檀林改善该区的生态环境.提高该区植被景观的观赏价值,保障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北京十渡风景名胜区内后石门檀木沟和东湖港两处的青檀林进行了抽祥调查。结果表明:(1)后石门檀木沟共有植物103种,东湖港青檀林样地内共有植物96种;(2)后石门檀木沟和东湖港内案檀林长势均呈灌术状,且东湖港景区内青檀林平均胸径和树高均大于后石门处青檀林。(3)建议在后石门檀木沟设置3种保护实验地加以比较.以确定对该处青檀林最有效的恢复措施:建议在东湖港景点内设置自然保护小区恢复青檀林。  相似文献   

15.
青檀的栽培技术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檀的育苗、造林、管理、利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檀可当年育苗、当年出圃。苗木平均高达1.05m,最高1.49m,平均粮径0.65cm,最大根径1.50cm,产苗量30.75万株/hm2。造林试验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5年生青檀平均高达6.24m,平均根径13.48cm,达到速生丰产要求。栽培和利用青檀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青檀为落叶乔木,作为榆科青檀属唯一的树种,是中国特有、稀有三级保护植物。因青檀在经济、观赏、文化等价值方面丰富,近年来遭到大量砍伐,导致存量稀少,急需人工保育来维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对秦岭地区青檀资源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探讨了青檀的迁地保育技术,制定了青檀迁地保育的技术路线,以此促进青檀的永续发展,为青檀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l Maxi-m)在植物分类中属榆科,青檀属,世界上仅我国独有一属一种。青檀为落叶乔木,天然分布区在我国长城以南的广大区域,呈零星生长。在我省境内的巴山地区最大者见于镇巴县秦家崖,胸径47厘米,树高22米。汉中地区秦巴山区海拔1200米以下的土石山地也有一定数量。青檀木材坚重,富韧性,结构较致密,可作建筑、家具、车辆和细木用材。干枝的韧  相似文献   

18.
<正>献县现有结果苹果树1200hm2,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苹果病虫害呈多元化、逐年加重趋势。列为世界各国进出口检疫对象的苹果绵蚜2006年经苗木私自调运传入献县。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um(Hausmann)]属同翅目瘿绵蚜科,又名赤蚜、血蚜,目前已成为危害献县苹果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为了准确掌控该虫的最佳防治时间,自2007开始对苹果绵蚜的演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有  相似文献   

19.
珍稀植物青檀天然群体种子表型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搞清山东青檀的表型变异程度及变异规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5个天然群体种子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山东青檀种子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其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变异;各性状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7.9%~59.70%,平均值为39.10%;所有性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2.74%,各群体的表型变异程度有青檀寺(25.86%)佛峪(25.80%)莲台山(23.60%)曲阜(22.12%)灵岩寺(16.31%);各表型性状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5个青檀群体被聚合成2组,其地理变异规律遵循随机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20.
青檀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和宣纸原料,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介绍青檀资源分布与生态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近20年来檀皮质量与宣纸的关系、苗木培育技术、立地条件与生产力、经营措施与生产力以及青檀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组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我国青檀人工林的发展潜力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我国青檀人工林资源的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