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河流、湖泊和冰川是江河源区水文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研究该区水文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特征,对系统研究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变意义重大。研究在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前人已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区水文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特点。结果表明,江河源区主要河流有184条,其中流域面积5 000-10 000 km2的有12条,其水文生态系统构成特点是,黄河源区的一级支流河流长度较短,流域面积较小,入河口海拔高度较高,河道比降大,电力资源丰富;长江源区一级支流流域面积大,河流长,年径流量大,河道比降小;澜沧江源区流域面积较黄河源区和长江源区小,但其单位面积上的产水量较丰富,产水量达到25 484 m3/km2。江河源区有湖泊250个,且以淡水、微咸水湖为主。其中黄河源区面积在0.5 km2以上的湖泊89个,湖水面积1 479 km2;长江源区共有湖泊160个,但面积只有802.7 km2,其中面积在1.0 km2以上的湖泊84个;澜沧江源区只有1个湖泊,面积仅有1.0 km2,以淡水湖为主。江河源区冰川资源量达2 000亿m3,其中黄河源区有冰川68条,阿尼玛卿山分布有58条;长江源区以当曲流域的冰川覆盖面积最大,沱沱河流域次之,楚玛尔河流域最小,冰川总面积1 168.18km2,冰川储量98.3026 km3,年消融量约9.89亿m3;澜沧江源区冰川在数量上和流域面积上都较小,只有20条,面积为124.12 km2。  相似文献   

2.
1西吉县水资源状况 1.1河流水系 县境内主要水系有葫芦河、清水河和祖厉河。葫芦河发源于月亮山西麓,河源海拔2570m,出口北峡口海拔1676m,流域面积1 358.58km2,全长97.30km,河床比降1/200~1/500,主要支沟有50条,  相似文献   

3.
美国田纳西流域的综合整治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俄亥俄河的一条最大支流,全长1050km(若从霍尔斯顿河源算起则为1600km),约相当于我国淮河长度,流经七个州,流域面积约10.62万km~2。田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黄河河源区生态特征,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加强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为治理黄河河源区水土流失,使水土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面积79.6万km2,东与印度接壤,东北为中国,西北为阿富汗,西接伊朗,南为阿拉伯海.印度河是巴基斯坦最主要河流,流域面积96万km2,在巴基斯坦境内56.1万km2.印度河流域灌溉历史悠久,有世界上最大的灌溉系统,西水东调工程是巴基斯坦印度河计划的主要目标,也是当今世界上调水量最大的工程.  相似文献   

6.
江河源区气候暖干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是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但不同区域降水量变化差异较大,温湿变化的差异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影响。探讨江河源区气候变化趋势,是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江河源区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2年来该区域不同站点和整个区域的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江河源区全区及各站点的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升幅随站点位置、季节的不同而变化,气温最高年份大多出现在最近十多年间;1980年以来,源区和大多数站点的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暖季降水量普遍减少,冷季降水量则有不同程度增加;蒸发量年际间波动大,变化规律复杂,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源区大多数站点和整个源区的平均年蒸发量均表现为上升趋势。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使江河源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特征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流域特征及河道特征,统计分析各特征值随流域面积尺度大小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流域面积增大,河道干流长度、干支流总长度、河道弯曲系数、流域形状系数均增大,河道不对称系数、流域平均高程均减小,河网密度、河道比降、平均坡度均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研究地区虽对洪水具有微弱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河道比降应该控制在6.1%以下,河网密度应控制在0.58 km/km2以下,故面积小于10 km2的小流域应为研究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核心区域;坡度在25°以上的土地面积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2%左右,易发生洪水,需大力加强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8.
<正>靖宇县地处吉林省南部,位于松花江上游,长白山腹地;幅员面积3094.4km2,森林覆盖率76.9%,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带,东北部寒温湿润气候区;无霜期118天,年平均气温2.5℃,有效积温2200℃。全县的河流为三大流域,北部为那尔轰河域,流域面积797km2;中部珠子河流域面积达955km2;南部  相似文献   

9.
一、陇西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辖17个乡镇,215个村,11个社区,总人口51万人。境内属黄河流域,分渭河和祖历河两大水系,渭河水系流域面积2364km2,祖历河水系流域面积为45km2。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39.2mm,蒸发量934mm,干旱指数2.1。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990万m3(其中自产7240万m3,入境9750万m3);人均自产水资源量只有135m3,是全省和全国人均水平的1/9和1/17;亩均水资源55.7m3,是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1/11和1/28,属"重度缺水"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一、陇西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辖17个乡镇,215个村,11个社区,总人口51万人。境内属黄河流域,分渭河和祖历河两大水系,渭河水系流域面积2364km2,祖历河水系流域面积为45km2。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39.2mm,蒸发量934mm,干旱指数2.1。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990万m3(其中自产7240万m3,入境9750万m3);人均自产水资源量只有135m3,是全省和全国人均水平的1/9和1/17;亩均水资源55.7m3,是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的1/11和1/28,属"重度缺水"地区。  相似文献   

11.
江河源区生态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气候—地貌—植被模式,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将江河源区划分为黄河东部河谷高原暖温半干旱农牧交错水土流失生态大区、高原凉温带大区、高原冷温带大区、高原寒带大区4个大区;再分别以降水、植被和人类活动为主要因子,将其划分为7个二级区,11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掌握三江源区冷暖两季矮生嵩草草场土壤养分的含量。[方法]对三江源区矮生嵩草草场冷暖两季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冷暖两季0~5 cm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35.78和236.74 g/kg;5~10 cm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45.39和152.92 g/kg,均高于高肥力(15 g/kg)。冷暖两季0~5 cm、5~10 cm土壤平均pH为6.88、6.72、6.85、6.87。冷暖两季0~5 cm、5~10cm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0.2%。冷季0~5 cm、5~10 cm平均磷含量为0.011 6%和0.009%;暖季0~5 cm、5~10 cm平均磷含量为0.117%和0.111%,冷季土壤全磷含量均低于全国水平。三江源区矮生嵩草草场冷暖两季土壤平均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15和6.49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大于24 mg/kg。[结论]三江源区冷暖两季矮生嵩草草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质地肥沃,弱酸性土壤有利于提高铁的有效性,土壤全氮、有效硫含量丰富,速效磷含量中等。  相似文献   

13.
有关江河源区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了建国后青藏高原研究的历程,结合实地考察提出了"江河源区"的称谓、范围、经济生态区划、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和人为因素、生物多样性问题、气候演变规律、生态环境的质量评判、重大工程和旅游活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地位等11个方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青海省土地资源详查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分区图的基础上,借助G IS技术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污染负荷5个方面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偏差,综合评价指数处于差和较差的区域面积占江河源区总面积的83.3%;在空间分布上,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南部到中西部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行政区县(乡)主要集中于江河源区的中西部,而江河源区东南部部分行政区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我国鲟鱼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鲟鱼业的现状与进展之后,根据我国的鲟鱼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并借鉴国外发展鲟鱼业的经验,论证了我国有发展鲟鱼业的巨大潜力,探讨了长江等主要水系及大型水库、湖泊养殖鲟鱼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发展我国鲟鱼业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了解目前国内外对青藏高原研究,尤其是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现阶段关于江河源区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旭升  孙小凤  韩燕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06-107,110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有着十分重要的土地资源。通过分析黄河谷地土地资源现状,达到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通过调查,选取简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青海东部黄河谷地土地利用方法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三江源地区原生植被、轻度、重度和极度退化的土壤碳素含量的研究分析表明:土壤碳素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都表现为逐渐减少,变化幅度分别为72.22-46.93 mg/kg,64.73-15.95 mg/kg,19.03-14.10mg/kg,17.92-10.96 mg/kg;随着海拔的降低也都表现为逐渐减少,变化幅度分别为32.02-15.66 mg/kg,21.11-12.88 mg/kg,10.73-8.54 mg/kg,10.56-8.35 mg/kg;玉树和果洛地区的土壤碳素含量都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表现为逐渐降低,变化幅度分别为34.82-12.88 mg/kg,11.77-5.19 mg/kg,并且玉树地区比果洛地区土壤碳素含量高。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上游地区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幅度较小。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岷江上游地区农业发展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实施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农、林、牧业良性循环,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