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介绍了海晏县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其"生态立县"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总结出生态环境的战略及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在加强"三防"建设的同时也促进水保造林、保持水土和生态环境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刘梦  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4,(7):2090+2103-2090,2103
沿滩区生态环境是"生态自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分析了沿滩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逐步实现"生态沿滩"、"绿色沿滩"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当前"三农问题"中非常迫切和重要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为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4.
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和"三农"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以服务"三农"发展为出发点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研究视角;构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三农"发展指标;利用典型相关模型分析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与"三农"发展两者的关系,探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三农"发展的作用路径。依据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结合实际,提出在服务"三农"视角下优化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全球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导致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使得社会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也对恢复生态学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恢复生态学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和考评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教学改革,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GIS技术为强大的空间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宏观决策、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和面源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支撑作用。GIS分析数据的质量、来源、模型和集成是影响GIS对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定量定性研究的主要问题。"3S"技术一体化、GIS网络、实用模型和专家智能系统的发展是GIS解决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树进城"现象及城市风景林的现状分析,明确了风景林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别从风景林的法律定义、生态环境特征、风景环境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风景林在认定及风景完整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法律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制定风景林保护法律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十五"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居于全国前列,人均GDP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出现了与可持续发展不和谐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特别是草原生态环境的矛盾,并对造成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等方面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119-121
信用风险是困扰银行业发展的一种最古老的风险,它至今仍有重要影响。鹤峰县是湖北省恩施州地理位置最偏远的县,受区位劣势以及县内大型水电工程项目造成的不良贷款影响,使鹤峰县金融生态环境一度急剧恶化,2012年"金融信用县"被摘帽,在当地震动极大。2014年以来,在当地人民银行的强力推动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面对差距找问题,正视问题定措施,健全措施加力度,变被动为主动,以科学的方法驾驭金融,从经济金融发展的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用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优质的金融服务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时隔3年重夺"金融信用县"这块"金招牌"。  相似文献   

10.
通过阐述南宁市相思湖湿地公园的建设情况、管理体制以及开展生态环境监管实践的情况及存在问题,探讨在南宁市"中国水城"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及工作机制,为今后南宁市系统地开展"中国水城"水系、湖泊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可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有关生态脆弱区的相关文献,概述了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判断生态安全状况的标准,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认为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反之,则反是。根据岷江上游5县的相关数据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计算了岷江上游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安全状态,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并未超出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经济、社会发展是可持续的;化石能源地、建成地和耕地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生态足迹分量出现了赤字,其中耕地赤字相对最大,处于超载状态;从国家尺度看,岷江上游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但在全球尺度上,其处于可持续状态;岷江上游资源利用比较粗放,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其经济发展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2.
新乡黄河湿地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乡黄河湿地是我国较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进行湿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新乡黄河湿地结构和功能呈现明显的变化,湿地生态环境呈现恶化趋势,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正常演化和湿地功能的发挥。据此,提出了新乡黄河湿地存在的问题、恢复的原则与目标以及恢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岷江上游地区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幅度较小。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岷江上游地区农业发展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实施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农、林、牧业良性循环,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退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里木河下游是生态环境脆弱区,属红色生态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库以下河道断流近30年,地下水位大幅度降低,水质不断恶化,植被大量枯死,尤其是胡杨大量死亡,"绿色走廊"濒临衰亡,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研究总结了输水前下游生态退化的状况,分析得出了造成其生态退化的主要成因是自然和人为活动,并提出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典型干旱区塔里木河下游为例,研究古绿洲的兴盛,其衰落、废弃,以及天然绿洲向人工绿洲转化,缩小、后退,一些下游人工绿洲的废弃、迁移的原因,总结变迁规律,为今后绿洲更好地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野外考察、文献查阅、历史比较法,参考考古与统计资料,分析各环境要素、考古信息数据、考古资料.[结果]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天然绿洲的存在,为该地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最原始的栖息场所与生存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然绿洲在不同程度上为人类所利用和改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工绿洲.下游绿洲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出现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绿洲的稳定性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绿洲的稳定性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自然和人类因素的影响,塔里木河下游绿洲从兴盛、废弃古城、古绿洲到近代以天然绿洲向人工绿洲转化、缩小、后退.[结论]如果不平衡的发展大大超出了自然可承载的范围,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研究对于今后开发自然环境较为脆弱的塔里木河流域地区,坚持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正确分析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把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看成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具有多层次、多因子、高维数、关联性、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主动性的开放式复合巨系统.运用数学模型(CCA)分析组成这一系统的自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和土壤侵蚀变量元素集之间的典型关联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压力、农业压力、森林资源破坏和薪柴重负是导致高原山地土壤侵蚀的典型相关因子.为正确认识现实系统,有目的的协调各子系统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塔里木河的历史变迁着眼,考究影响塔里木河沿岸植被变化的诸多环境因素,进而探讨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的基本方略:防治结合,实施生态战略,转变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安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66-8269
利用能值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指标对2002~2006年四川白沙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以及四川省进行比较,从而评估白沙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为白沙河流域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经济系统能值投入的角度看,白沙河流域是典型的资源丰富待开发型生态经济区;从自然条件开发和生态资源利用的角度看,白沙河流域资源利用强度较弱,环境负荷率较低,能值产出水平有待提高;白沙河流域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50-2005年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对近60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1950年至2005年,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减少,由749.84亿元降低至308.82亿元,损失约58.82%;价值空间格局由以高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逐渐转化为以低价值区为主导的状态,且价值质心由北向南发生转移;挠力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全局自相关指数逐渐减小,高-高自相关类型沿河流主干道逐渐萎缩,且呈现破碎化趋势,低-低自相关类型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趋势,呈现不显著连片化趋势.人为垦殖活动是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20.
陈务开  黄万常  周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91-21194,21220
[目的]对广西红水河流域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为基础,建立广西红水河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信息;根据生态安全指数将红水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划分为5个等级,分析各种生态安全等级的分布和特点,并针对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维护红水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对策。[结果]广西红水河流域以一般安全状态占有的面积比例最大,占全流域总面积的74.25%,凌云、凤山、都安、大化、上林、宾阳和桂平等县(市、区)分布面积比较大;其次是较安全状态(12.74%),这两种等级的生态安全区域是红水河流域最主要的环境区域。造成红水河流域生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脆弱、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增长过快以及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红水河流域国土资源、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