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影响甘薯茎尖培养有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农业科学》1995,(6):20-23
在26~34℃范围内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均能成苗,在此温度范围两端,因品种不同成苗率有差别。最适温度为29±1℃。22~24℃下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虽能生长,但不能成苗。培养基pH4.6~7.0对较易培养成苗的甘薯品种成苗率无明显影响,高pH值对较难培养成苗的品种有影响。培养基琼脂浓度0.4~0.7%均适于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推广的和近年选育的13个水稻品种抗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草矮病毒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以各品种的发病比率划分抗性等级,结果未发现有免疫品种.筛选出高抗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中抗品种7个,占总数的53.8%;中感品种4个,占总数的30.8%;高感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不同抗性品种的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利用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反应(SPA-ELISA)检测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性程度与病株中病毒含量呈负相关,且在水稻不同发病时期、不同部位病株体内的病毒含量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作物抗寒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筛选出的A,B两种抗寒药剂处理水稻、玉米、黄瓜种子和水稻幼苗,结果表明,A剂1 000倍液的抗寒效果与进口产品脱落酸(ABA)10^-1μg/mL处理的效果相当,比抗寒剂(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00倍液要好。供试水稻品种89早229和91-264浸种处理,其成苗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1.7%和78.2%;喷雾处理分别增加83%和81.3%;灌根处理分别增加86%和71.7%。浸种处理黄糯一玉米种子受冻  相似文献   

4.
(1)在6℃~7℃低温胁迫下,绝大多数品种(组合)沼液浸种24小时比沼液浸种48小时的成苗率平均高9.22%;(2)不同浓度沼液浸种24小时或浸种48小时,与对照比较,成苗率均有较大提高,一般达极显著水平。对参试大多数品种(组合)以75%浓度浸种的效果最佳。(3)沼液浸种对秧苗的耐冷性效应,品种(组合)间有一定差异,所要求的沼液浓度和浸种时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作物抗寒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筛选出的A,8两种抗寒药剂处理水稻、玉米、黄瓜种子和水稻幼苗,结果表明,A剂1000倍液的抗寒效果与进口产品脱落酸(ABA)10-4ug/mL处理的效果相当,比抗寒剂(中国科学院植物所)100倍液要好.供试水稻品种89早229和91-264浸种处理,其成苗率比对照分别增加11.7%和78.2%;喷雾处理分别增加83%和81.3%;灌根处理分别增加86%和71.7%.浸种处理黄糯-玉米种子受冻指数减少92.2%,浸种处理黄瓜种子受冻指数减少72.1%.  相似文献   

6.
水稻草矮病毒与品种抗性的互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当前推广的和近年选育的13个水稻品种抗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草矮病毒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以各品种的发病比率划分抗性等级,结果未发现有免疫品种,筛选出高抗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中抗品种7个,占总数的53.8%;中感品种4个,占总数的30.8%,高感品种1个,占总数的7.7%,不同抗性品种的症状表现了也有所不同。利用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反应(SPA-ELISA)检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晒种方法,翻种期选择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夏收菜用大豆秋繁出苗、成苗的三个主要因素。同时分析了夏收秋繁苒障碍的生理原因,提出了提高秋繁出苗率的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L1.脱粒阴干,降低种子破裂率,保持种子16.7%-18.5%的含水量。2.适期播种,福州地区7月30日前后5d为播种危险期。3.先灌后播,田间持水量为55%-58%。  相似文献   

8.
SOD模型化合物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87μmol·L^-1超氧化的歧化酶模型化合物浸种72h,并于低温胁迫前24h喷洒幼苗1次,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幼苗对5±1℃低温的抵抗力,促进低温腔迫后在25/18℃下的恢复生长。经处理的幼苗存活率提高21.6%,幼苗高度,根长和根数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微茎尖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陆地棉无菌苗的微茎尖(0.5~1.0mm)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MS较SH具较好的成苗效果,活性炭显著地促进了茎尖成苗,不同激素水平对成苗率和苗的发育有不同影响,在使用的碳源中,葡萄糖明显好于蔗糖,光下萌发的幼苗茎尖易于培养成苗,陆地棉茎尖培养在供试品种间没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菌消同磷酸二氢钾、尿素混合喷施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前后适量喷施力消化肥混剂,可以明显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有效分蘖率与千粒重,降低秕粒率),具有良好的催熟、增产作用,田间增产稻谷7.4% ̄24.1%,为有效提高水稻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提供了新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广西52个优质早稻品种的12项米质性状,达到国家标准GB/T17891-1999优质稻谷1~3级的品种数:出糙率占总数的100%,整精米率占42.3%,垩白粒率占34.6%,垩白度占32.7%,粒型占67.3%,直链淀粉占88.5%。全部指标达到优质谷标准的品种只有田东香1个,基本达到优质的品种有早桂1号、香占、联育3号等3个。  相似文献   

12.
从水稻个体的角度,研究耕法、栽插深度对其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免耕水稻的早发现象,是浅栽与免耕的协同效应,其效应值达40%,深栽具有抑制免耕水稻的早发作用,抑制效应为26.7%,深栽抑制了水稻基部叶分蘖的发生和耕翻水稻的分蘖性,但深栽导致免耕水稻分蘖的稳定发展,并分配合理,成穗率提高,上层根增加。浅栽激发了耕翻田水稻的分蘖性,并使最高分蘖叶位降至第9叶,其总发生量比其它处理高7~9个,但浅栽降低了成穗率,后期的发根力明显不如深栽。深栽水稻个体产量显著高于浅栽,主要原因是深栽提高了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其中免耕分别高25.0粒和1.1g,耕翻分别高16.4粒和1.7g,产量以免耕深栽为最高。耕法对水稻个体产量的效应不显著,耕法与栽插深度对产量的互作效应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显微观察表明,不同水稻( Oryza sative)品种对接种根瘤菌的效应不同.17 个品种间 S T L R 形成差异较大;不同菌株所诱导的 S T L R 形成率也有所不同.由茎瘤固氮根瘤菌( Azorhizobium caulinodians) O R S 571所诱导的多系1 号、福田糯和 O S4 3 个品种 S T L R 形成率较高(70% ~100% ),具有一定的固氮酶活性(62.9~70.7 nm ol·株- 1·d- 1).电镜观察表明, S T L R 细胞内有数量众多的根瘤菌菌体.本文还简要讨论了筛选水稻与根瘤菌最佳组合及 S T L R 成为稻/菌共生组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稻草硅化和溶解特性对稻草纤维降解率及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早、中、晚季7个水稻品种稻草的硅化特点、稻草硅的溶解特性与纤维各组成成分瘤胃降解率的关系以及尿素处理稻草的去硅化效果进行了研究。早、中、晚季稻草总硅含量相近,早稻稻草硅溶解率和纤维素含量分别显著高于中稻(18.9%和9.1%)和晚稻(26%和11.2%),可溶性硅和纤维素的降解率也比中、晚稻稻草分别高70.0%和17.5%、47.8%和23.7%,稻草降解率和体外消化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比中、晚稻稻草分别提高14.5%和19.0%、12.9%和14.8%。稻草各形态部位的硅的溶解率、纤维素含量和体外消化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均为叶<鞘<茎。稻草的可溶性硅与纤维素含量呈显著协相关(r=0.86),而可溶性硅和纤维素与稻草潜在降解率(a+b)的协相关分别为r=0.90,r=0.84。因此,稻草硅的溶解特性是影响稻草潜在降解率的主要因素,而不是稻草的总硅含量。用尿素处理稻草,能使稻草降解率、降解速率、潜在降解率分别提高10.8%、27.9%、10.1%。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一条培育苹果壮苗的有效途径,对“T”字形芽接捆绑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露尖捆绑的萌芽率由全面捆绑(CK)的85.1%提高到96.7%,一级苗率由36.73%提高到77.67%,成苗率由71.84%提高到96.31%。组织解剖观察认为,接口愈合和组织的正常分化不仅需要良好的温度与温度,而且还需要一定的通气条件。  相似文献   

16.
枝龄、顶芽、IBA对无花果硬枝扦插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枝龄、顶芽、 IBA分别对无花果硬枝扦插成苗有极显著的影响。三因素不同水 平的成苗效应分别为:1年生枝极显著大干2-3年生枝,有顶芽极显著大于无顶 芽,1000ppmIBA处理插条1小时极显著大于清水处理。成苗最优组合为有顶芽 的1年生枝用IBA处理(86、7%)。无顶芽的2-3年生枝用IBA处理亦有较好的成苗 率(70.0%)。无花果为皮部生根类型,、不定根的发生、生长基本上与萌芽、展 叶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7.
甘薯茎尖培养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温度在26~34℃范围内,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均可成苗。在此温度范围以外,因品种不同成苗率有所差别。培养适宜温度为28~30℃。22~24℃条件下,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虽能生长,但不能成苗。培养基pH值46~70对较易培养成苗的甘薯品种成苗率无明显影响,但pH值过高对较难培养成苗的品种有影响。培养基琼脂浓度04%~07%均适于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  相似文献   

18.
雷林1号桉扦插成苗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雷林1号桉扦插成苗率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扦插成苗率是不同的,5 ̄8月较低,1 ̄4月和9 ̄12月均较高,尤以2月、3月和11月更高,分别为88.8%,90.1%和97.1%,成苗率与月均气温,月相对湿度,日最大降雨量、全月降雨天数之间存在显的相关关系;这4个因子对成苗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最大降雨量〉全月降雨天数〉月相对湿度〉月均气温。  相似文献   

19.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直播水稻的2种不同催芽程度——破胸和芽谷,模拟早稻直播后5 d内遭遇不同时段长低温,研究了不同强度及时长的低温胁迫对早稻成苗率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下,幼苗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水稻的成苗率、苗高、第一叶长、茎叶干重显著降低,且随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成苗率的下降程度加剧;低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存在强度与时间的互作效应;破胸谷苗在12℃以上温度处理5 d后恢复生长,成苗率可达87%以上,破胸谷种的耐低温能力强于芽谷。  相似文献   

20.
以常规早籼稻品种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直播水稻的2种不同催芽程度——破胸和芽谷,模拟早稻直播后5 d内遭遇不同时段长低温,研究了不同强度及时长的低温胁迫对早稻成苗率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处理下,幼苗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水稻的成苗率、苗高、第一叶长、茎叶干重显著降低,且随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成苗率的下降程度加剧;低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存在强度与时间的互作效应;破胸谷苗在12℃以上温度处理5 d后恢复生长,成苗率可达87%以上,破胸谷种的耐低温能力强于芽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