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以铁皮石斛无菌苗茎段为实验材料优化茎段培养的最适培养基,并对其愈伤组织形成后的10 d、15 d、20 d、25 d、30 d、35 d、40 d等不同时期的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原球茎诱导的最佳激素组合为NAA 1.5 mg/L+6-BA 0.5 mg/L,平均诱导率为95%;原球茎增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BA 1 mg/L+NAA 1 mg/L,原球茎分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BA 5 mg/L+NAA 1 mg/L,平均分化率可达80%;生根壮苗的最佳组合为:IBA 1.5 mg/L+香蕉泥100 g/L+活性炭0.1%,其生根率为100%;愈伤组织形成后30 d左右时其总生物碱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前关于多糖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在榛子多糖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对野生榛子多糖进行研究,能提高野生植物的科学综合利用,对进一步挖掘药用植物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从野生平榛的叶片、种仁及叶片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的粗多糖含量。以上述各多糖液(12.5mg/mL)给小鼠灌胃,10d后对小鼠的免疫器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血清溶血素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多糖的免疫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榛叶多糖含量最高,高达(2.93±0.06)%,愈伤组织多糖次之为(2.26±0.01)%,而榛仁多糖含量最低仅为(0.40±0.08)%;榛仁多糖的免疫活性最强,愈伤组织多糖的免疫活性次之,榛叶多糖不具有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3.
燕麦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燕麦3个品种(系)幼胚、幼穗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分化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基因型和培养基起重要作用,对幼胚作用极显著,对幼穗作用显著;外植体不同也影响愈伤组织形成,随培养基成分改变而变化,且幼穗较幼胚更易培养;2,4-D浓度影响愈伤组织生长和胚性愈伤组织形成,3 mg/L 2,4-D有利于愈伤生长,促进胚性愈伤形成;草莜一号幼穗愈伤组织有很强的继代能力,继代培养330 d仍具有46.58%的分化率,该材料在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研究中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铁皮石斛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银河 《种子》2012,31(12):21-23
研究了8种不同浓度的2,4-D培养基和3种不同的培养条件对铁皮石斛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时,培养基以0.5 mg/L 6-BA+0.5 mg/L NAA及1.5 mg/L 2,4-D+20.0 g/L蔗糖+200.0 g/L马铃薯泥+2.0 g/L活性碳+10.0 g/L琼脂的培养基效果最好,在暗培养15 d后光培养的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黄檗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颜色滤光膜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生物碱(小檗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含量的影响。将接种到MS+1.5 mg/L BA+0.5 mg/L NAA+20 g/L葡萄糖培养基上的茎段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20天后对其进行形态观察并取样用于生物量测量及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种处理条件下外植体均100%的诱导了愈伤组织,但不同处理对外植体状态、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对照、蓝膜处理下诱导的愈伤组织较疏松、颜色鲜艳、生长旺盛,而红膜、绿膜和黄膜则诱导出较少愈伤组织且呈老化状态。进一步研究表明,对照和蓝膜处理下3种生物碱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实验表明,对照和蓝膜对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积累效果最好,黄膜次之,绿膜和红膜最差。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29-3038
为建立和明确露蕊乌头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系,本研究以露蕊乌头无菌苗的根为外植体,以诱导率为愈伤组织诱导情况的指标筛选最佳植物激素配比,并观察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能力和细胞系的增殖情况;此外,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鉴定细胞系中的成分组成。结果表明:露蕊乌头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3.0 mg/L 6-BA+2.0 mg/L 2,4-D,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为根叶种子,30 d后愈伤组织细胞系的增殖率均达到3 500%以上。细胞系中的主要成分为C_(20)型二萜生物碱阿替生C_(22)H_(33)NO_2,含量达到200μg/g以上。本研究建立了露蕊乌头愈伤组织的诱导体系,为C_(20)型生物碱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冰草属植物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以适宜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质牧草冰草属(AgropyronGaertn)中的三个不同种———蒙古冰草新品系(A.mongolicumKeng)、航道冰草(A.cristatumcv.Fairway)、诺丹冰草(A.desertorumcv.Nordan)和一个种间杂种冰草———蒙农杂种冰草(A.cristatum×A.desertorumcv.Mengnong)为材料,分别以幼穗为外植体建立了冰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改良MS+2,4 D2.0mg/L,分化培养基为MS(无附加成分),在1/2MS培养基上生根后得到完整小植株。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长度的幼穗在培养时,其愈伤组织发生的部位及其增殖速度不同;4种材料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诱导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的产生主要通过直接器官发生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结缕草愈伤组织为试材,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辅以辐照、愈伤组织状态、共培养条件及负压处理等处理方法对愈伤组织转化频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Gy的辐照剂量利于提高转化频率;1-2个月的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全光照的共培养条件下转化频率高于16/8h光照培养和暗培养条件下转化频率;农杆菌与愈伤组织混合培养时给予适当的负压条件可提高愈伤组织转化频率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陈璋  朱秀英 《作物学报》1993,19(4):334-341
以4个水稻品种的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继代培养中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的游离氨基酸库的变化和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天冬酰胺含量随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成倍增加,而酷氨酸、鸟氨酸和氨含量则显著减少,品种之间表现一致,与愈伤组织分化率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胚性愈伤组织经  相似文献   

10.
以野生乌拉尔甘草的不同营养器官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下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生长动态、相对生长量、糖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生长动态均呈S形曲线,最佳继代培养时间为24d左右。在黑暗条件下,根段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最高,达577.29%,在光照条件下根茎芽愈伤组织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0.74%和1.553%。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相思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激素浓度、光照条件、接种量等各因素对相思愈伤组织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0.2~0.5mg/L的2,4-D浓度水平最有利于相思愈伤组织的生长。通过不同光照强度的对比试验得出,弱光在保持愈伤组织的形态上较有利。将接种量控制在0.3 g/瓶时,在愈伤组织的增殖和保持能达到最优的效果。同时,通过对不同相思愈伤组织细胞学观察可以看出,不同相思品种的愈伤组织细胞形态各不相同,在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细胞的形态也在变化。  相似文献   

12.
应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影响深山草莓花瓣愈伤组织诱导及愈伤组织再分化变异植株的主要因子和水平。深山草莓花瓣愈伤组织诱导率超过65.0%以上的适宜培养基共有11个,经过组合优化后可知,培养基LS+TDZ2.06 mg?L-1+2,4-D0.60 mg?L-1对深山草莓花瓣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为98.0%;其中,以培养基LS+TDZ2.20 mg?L-1 +2,4-D0.40 mg?L-1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在10个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中培养均分化出再生芽苗,优化后的最佳再分化培养基为1/2LS+TDZ 2.30 mg?L-1+KT 1.38 mg?L-1,分化率为96.3%,田间试验发现变异率高达2.77%。对10个含有不同激素和浓度配比及1个优化后的培养基诱导形成的再生芽苗生根后经5年的田间栽培观察可知,有6个性状稳定的优良变异株系。这说明深山草莓花瓣在适当激素和浓度配比的条件下可产生变异植株,并能趋向稳定性状变异。  相似文献   

13.
虎榛子愈伤组织对土生空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研究表明植物不能形成菌根的障碍是缺失一种植物形成菌根的信号物质,这种信号物质可以诱导菌根真菌菌丝的生长和分枝,为下一步研究植物与外生菌根真菌互作的生化机制和互作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提供理论基础,建立虎榛子愈伤组织与其外生菌根菌的共培养体系,在纯培养条件下采用干重法,测定虎榛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匀浆液和愈伤组织分泌物对两株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 (Cg)]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Cg菌株与宿主的愈伤组织共同培养可以明显地促进菌丝的萌发和生长,而愈伤组织匀浆液和愈伤组织分泌物也可促进菌丝体早期生长,其中共培养法培养促生作用最强,尤为突出,两菌株单菌落的生物量分别达到63.5 mg和45.2 mg。初步研究表明,虎榛子愈伤组织与菌根菌共培养可以明显促进菌丝生长,证明虎榛子愈伤组织细胞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类生化物质对外生菌根真菌菌丝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究竟有哪些物质在起作用,是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影响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萨蔓莎”(Samantha“)、金斯莱克”(Jimthelanky“)、休姆主教”(HumeBasil)等9个月季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影响月季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诱导数量差异显著。细胞分裂素BA、KT、ZT和生长素NAA、2,4-D6种激素中,KT或ZT与NAA组合能够较好地诱导月季愈伤组织。试验选择了含有不同浓度KT和NAA以及ZT和NAA两组培养基试验不同激素浓度对月季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浓度主要影响愈伤组织的颜色和质地;一般生长素浓度越高,愈伤组织颜色偏向于黄色,质地也越松散;但是有些品种当生长素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不定根;并且不同品种适宜的激素浓度不同。愈伤组织形成后在原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或转接于含有不同浓度ZT和NAA以及含有TDZ、NAA和GA的两组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生长素仍然是必要的;GA对愈伤组织增殖具有负作用。暗培养和固液两相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试验得到了月季品种“金斯莱克”的再生植株以及“萨蔓莎”愈伤组织分化的芽状体和叶状体。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以期为糜子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采用5个糜子品种研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利用植物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茎尖愈伤组织,筛选出发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的品种,并对诱导愈伤最适激素浓度及配比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冀黍2号’出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适宜进行组织培养;2,4-D对‘冀黍2号’愈伤诱导效果最好,最适浓度为2.5 mg/L,诱导率达86.67%,淡黄色块状,结构紧密,质地较硬,继代培养后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状态更好。再分化过程中,2.5 mg/L 2,4-D+3.5 mg/L TDZ时,出现明显的嫩芽。该试验获得‘冀黍2号’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可为糜子再生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植物激素对黄檗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檗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生长素NAA、2,4-D、细胞分裂素6-BA以及二类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黄檗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6-BA不能诱导出黄檗叶片的愈伤组织,单独使用NAA和2,4-D 对愈伤诱导率不高,最高分别是53.33%和73.33%且愈伤质量差。当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时,以BA 1.5 mg/L+ 2,4-D 2.0 mg/L激素组合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100%,生长最旺盛。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测定了9种不同品种/基因型柑橘胚性愈伤组织的多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的活性,对其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柑橘品种/基因型间多酚含量和PPO活性有明显不同;多酚含量高的宽皮柑橘类胚性愈伤组织容易褐化,葡萄柚与甜橙类的次之,说明柑橘胚性愈伤组织褐化与多酚含量成正相关;PPO活性与柑橘愈伤组织褐化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影响红掌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芽分化的因素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Pink champion等盆栽植株和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红掌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芽分化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外植体褐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诱导率和褐变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植体、外源激素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和外植体的适宜诱导培养基不同。光照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生长素、低浓度细胞分裂素,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高浓度细胞分裂素及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愈伤组织芽分化;固体培养比液体培养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和芽分化。  相似文献   

19.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plant biotechnology to Alstroemeria improvement will largely depend on the availability of an efficient regeneration/transformation system. Regeneration in Alstroemeria is accomplished from nodular embryogenic callus initiated from zygotic embryos. Histological studies of embryogenic callus initiation from 4-weeks old cultured ovules revealed that the outermost layers of the protoderm of the embryogenic nodules divided to form either a new nodule or aproembryo. Transient gene expression after particle bombardment of nodular embryogenic callus was optimized using DNA of pAHC25. The highest β-glucuronidase expression was found when the GUS gene was under control of the maize ubiquitin promoter, the target tissue was placed 5 cm below the microcarrier launch assembly and when the rupture disc-breakage point was between 650–900 psi. Kanamycin blocked regeneration of somatic embryos, however, did not block growth of nodular embryogenic callus. With phosphinothricin both callus growth and regeneration were blocked. Bombardment of nodular embryogenic callus with DNA of pAHC25 combined with selection on medium containing phosphinothricin resulted in putative transgenic chimeric. Friable calli were selected from nodular embryogenic callus and used to initiate suspensions. These cell suspensions were subjected to transformation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using DNA of pAHC25 and resulted in a stable transformed friable callus line after selection based on luciferase activity. Even after 2 years of maintenance this callus line was luciferase positive and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the introduced gene in this friable callus lin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0.
茶树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与体细胞胚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德华 《作物学报》1995,21(4):470-474
利用添加不同种类,浓度的1/2MS修改培养基、B5培养基交叉培养茶树(CamelliasinensisL.)愈伤组织,有利于延长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时间,并维持胚性愈伤组织高的体细胞胚分化能力,不同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体细胞胚分化率存在明显差异,试管苗茎胚性愈伤组织分化率高于大田栽培的成龄茶树叶柄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体细胞胚分化率随之有所下降,胚性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