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GIS技术的广西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广西是一个喀斯特特别发育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本文兼顾多方面的原因,建立了脆弱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确定了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库的建立、脆弱生态评价单元、评价指标及权重和评价方法的确定,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输入、空间分析及制图功能,采用综合评价与聚类方法,对广西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SRP模型的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综合评估甘肃省白龙江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为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和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层次分析法和GIS/RS软件等,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将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程度划分为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和极度脆弱5个不同等级。[结果]甘肃省白龙江流域中度和重度脆弱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较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94%和22.76%。其中,重度与极度脆弱区集中分布在植被覆盖度较低,城镇化较快,工农业发展迅速且人类活动强度较强的流域中部。[结论]研究区总体生态环境压力非常严峻,亟需研究其驱动机制及演变规律,以期为后续的生态恢复重建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以甘肃省14个市(州)的81个县(市、区)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生态脆弱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值,计算了各县(市、区)的生态脆弱度,其中:强度脆弱县8个,高度脆弱县17个,中度脆弱县31个,轻度脆弱县22个,微度脆弱县3个。该研究对甘肃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研究衡阳市生态环境形成的客观条件入手,研究了衡阳市的7个县或县级市生态环境脆弱性4个方面的影响因素,确定了8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评价指标对应的相对权重,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模型得出各个评价单元相应的生态环境脆弱性量化值。评价结果将其生态环境分为5类:极端脆弱区(衡阳县)、严重脆弱区(衡南县和祁东县)、中等脆弱区(衡东县)、轻度脆弱区(常宁市)和潜在脆弱区(衡山县和耒阳市),并借助GIS软件得出了衡阳市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图。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衡阳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该提出了评价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数学方法,并对黄土高原105个水土流失重点县进行了脆弱度指标计算。以脆弱度指标为依据,对黄土高原105个县生态脆弱性进行了分区、按其脆弱状况,划分为强脆弱区;中脆弱区;轻脆弱区3个区。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7.
尚正永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25-227,229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甘肃省的生态环境日趋脆弱,生态功能逐渐减弱,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分析了甘肃省土地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并从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对甘肃省土地退化的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县域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阻碍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山西省97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3大类12项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各县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计算和定量评价,并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把97个县份分别划分为强度脆弱、中度脆弱和轻度脆弱三种不同脆弱等级。计算结果表明,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形势十分严重,有52个属于强度脆弱,28个属于中度脆弱,17个属于轻度脆弱。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是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重要依据。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中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山西省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这势必给山西省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针对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实际,建立了科学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灰色综合评估法对全省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在分析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肃省作为国家战略性生态安全屏障,对西北乃至全国有着重要意义。甘肃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生态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等难题,迫切需要通过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分析了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现实背景,进行了制度构建的可行性分析,从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外部条件、基本原则和运行模式入手进行了探索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是一类脆弱的生态环境,水资源是脆弱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NDVI是流域赋水状况及空间分布的重要指标,因此,喀斯特水资源监测是研究脆弱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在贵州省内选择20个流域作为研究样区,根据Landsat TM的植被光谱特征,利用遥感技术,提取LNDVI和ρNDVI;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建立喀斯特流域水资源监测模型。通过分析得出:①植被覆盖率是喀斯特流域赋水的重要指标;②利用地物表观反射率的归一化植被指数(ρNDVI)对喀斯特流域水资源进行监测,效果更好、精度更高;③建立了喀斯特水资源遥感监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但由于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扩展均十分严重。资源富集和环境脆弱已成为该市资源环境的两大重要特征,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生态经济是该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了榆林市发展生态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和特色农业,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等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雄 《水土保持通报》2008,28(4):178-181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但由于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扩展均十分严重。资源富集和环境脆弱已成为该市资源环境的两大重要特征,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生态经济是该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了榆林市发展生态经济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和特色农业,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等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是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水分是限制该省旱作冬小麦生产最主要的因素,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冬小麦干旱常年发生,因此准确监测甘肃省冬小麦干旱及定量评估灾害损失可为决策部门制定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及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甘肃省1981—2014年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和冬小麦生育状况观测资料,38个冬小麦种植县气象资料、产量资料及干旱灾情资料,考虑冬小麦休闲期土壤储水及生育期水分盈亏量修订了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修订后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与土壤储水、冬小麦产量要素和产量损失相关性较高,能客观、准确、定量地反映干旱对甘肃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利用水分盈亏指数分别建立冬小麦产量要素和产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产量要素评估模型均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产量损失评估模型大部分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产量要素评估模型回代结果与冬小麦产量要素实测值间均通过0.01水平的F检验;产量损失评估模型验证结果表明,68.4%种植县通过0.05水平F检验,基本能准确评估全省大部分地方干旱对冬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修订后作物水分盈亏指数能客观反映甘肃省冬小麦干旱,建立的评估模型能准确评估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的发展极为重要。白银市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矿农交错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以工业为主体的强烈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共同作用,使白银市区产生了诸如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土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进一步短缺和天然植被遭到人为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白银市区生态退化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根据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根据白银市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白银市区生态恢复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甘肃省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发生规律和变化特征,根据气候变化监测与指数专家组(ETCCDI)推荐的11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基于GIS技术采用空间地统计方法,研究了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持续干期呈显著减弱,变化速率为-2.129(p<0.05),持续湿期微弱下降,变化速率为-0.005(p<0.05),其余10个极端降水指数呈增强趋势(p<0.05),尤其年降水总量增加显著,变化速率为2.56(p<0.05)。总体来看,极端指数变化存在明显周期性,大致可分为2~3个周期; 突变多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在空间分布上,全省极端降水指数的空间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包括年降水量在内的10个极端指数由河西走廊向东递增,持续干期与之相反。综上,甘肃省极端降水指数变化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7.
张洋  李鹏  杨志  李占斌  李才文 《水土保持通报》2021,41(6):127-132,138
[目的] 对甘肃省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为该区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区域水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构建DPSIR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综合的方法对甘肃省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水安全进行评价。[结果] 甘肃省水安全健康指标由2000年的不安全上升至2018年的较不安全,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幅度较小,处于基本安全线以下。对于准则层而言,驱动力上升缓慢,压力依然较大,而响应水平有限,是甘肃省水安全健康指标向更好状态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该省水安全状态和影响虽处于较不安全状态,但逐年稳步上升,是推动甘肃省水安全健康指标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结论] 甘肃省水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处于不安全状态。需要从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3方面入手改变水安全现状。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娜  石培基  李建豹 《土壤》2012,44(3):492-497
本文以县域为基本评价单元,建立了甘肃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个目标层、3个准则层和19个指标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了甘肃省87个县域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综合得分;并在GIS软件的支持下,生成了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分级图。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县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和南部好,西部和北部差。其中兰州、合作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安定区发展水平最低,河西走廊区域较差,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一般。研究结果与甘肃省实际情况大致相符,模型可信度较高。最后,在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国土空间治理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提升国土空间功能的重要举措。针对西北生态脆弱区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的理论创新与实践需求,该研究以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分析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结合起来,探索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程度差异的西北生态脆弱区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思路与方法。对甘肃省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1)除食物供给服务外,全省县域水源涵养服务、固碳释氧服务和土壤保持服务的总供给均大于总需求,但供给与需求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匹配问题。2)甘肃省存在"高供高需""高供低需""低供高需"和"低供低需"4种供需匹配类型,但各项生态服务的主导供需匹配类型主要以"高供低需"和"低供低需"为主。3)依据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差异及供需匹配类型,将甘肃省划分为绿洲保育、固碳提升、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4个生态修复大区,并按照自然地理特征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将4个大区划分为10个亚区,同时提出不同区域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