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肃省作为国家战略性生态安全屏障,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方面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相互交织、生态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等难题,目前甘肃省已经出台了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等政策法规,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根据甘肃省内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特点,探讨分类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体系,分别制定生态补偿标准,可不断推进甘肃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毕节试验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20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如何推进试验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从生态建设管理、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监督执法、生态补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使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有效的环境经济管理手段,是近年来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建立与完善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生态环境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者的破坏行为将起到经济制约,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生态系统价值理论3个方面论述了建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际,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主要类型、实现的途径以及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源于生态补偿,比生态补偿更有针对性。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以水土为主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求生产者、开发者、经营者改变水土资源是公共物品、无需付费的观念,整个社会认同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云南省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理顺生态建设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够有效地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介绍了甘肃省的生态环境特点 ,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 ,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人口的超负荷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指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甘肃省发展的主要因素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是该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走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是甘肃省的惟一选择。并探讨了甘肃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方向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指导思想 ;(2 )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生态建设之路 ;(3)实施生态建设富民工程  相似文献   

6.
东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明确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纳入国家建立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中,这为江西东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办法的制定提供了法律支持。由于实践中存在的补偿主体和对象不明、补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给东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带来了困难。在分析东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该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设想,以期完善相关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推进当地水土资源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很多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造成了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对持续发展十分不利.近十多年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持续增加,为生态恢复、再造、改善提供了坚强保证.根据掌握的情况,对生态效益优先、退耕还林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水土保持补偿机制中存在问题及其建议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空前繁荣的我国经济背后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沉重的生态环境压力,尽快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确保生态安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在补偿制度建设、补偿主体确定、补偿标准、融资筹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与方法,为此,我们针对目前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存在问题,提出了全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及对策,即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法律与政策体系;强调政府责任;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补偿费应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建议出台征收的使用管理办法;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技术体系;加强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国家政策制度下,要求尽快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黄河流域经过近20年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基于法律法规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征收资源开发税费、生态保证金、民间资本等五类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类型。介绍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健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监管体系、加大水土保持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多元化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加快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基础研究、加快水土保持补偿制度的宣传和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及实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作为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当前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和辨析,进一步明确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核心,即补偿依据、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的标准,和平共处水土保持补偿的方式,即政策补偿、项目补偿、资金补偿、实物补偿、培训补偿、就业补偿、道德补偿等.另外,还对当前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主要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即树立了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及理念,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初步建立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典范等.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库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和难点。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为例,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本及生态服务价值,基于效益所得决定成本分担模式,对外部区域应承担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定量核算。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总成本为27.37亿元/a,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近期项目发挥效用后,在水源区实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5.82亿元/a,体现在下游区域生态服务价值为12.85亿元/a,其他区域为4.06亿元/a;按照生态成本构成与生态服务价值受益层面,确定外部区域应承担的生态补偿费用为14.15亿元/a。研究结果可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效益定量评价提供借鉴,为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安定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以来,安定区有146条小流域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得到了初步和阶段性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了68.2%,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居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并形成了组织协调、群众参与、建设管理、大户扶持、生态补偿、产业开发联动、科研生产结合且较为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投资政策及其效果,分析研究了投资政策与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关投资管理协调、投资监督约束、市场激励、融资、生态补偿等方面良性机制的构建以及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为国家黄土高原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进一步促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国家生态补偿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归根结底是人类社会系统为控制水土流失、维护水土保持功能、保障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生态系统进行的物质和能量输入。如何使这种物质和能量自觉地、及时地、恰当地输入自然生态系统,有必要在社会系统建立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在分析水土保持现状、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成功经验、深入探讨水土保持补偿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偿额度的测算方法、补偿实现途径以及相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陕西是全国能源资源大省,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在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本就脆弱的区域生态环境遭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建立能源资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对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区尤其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介绍了陕西省建立能源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背景、过程、应用效果及修订完善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分析了其生态环境现状,认为极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超负荷的人口对该地区构成了双重压力。提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是实现整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深入分析了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在实地调研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即:(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设指导思想;(2)走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与发展小流域生态  相似文献   

17.
取消“两工”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统称“两工”,“两工”是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主要投入渠道。取消“两工”使水土保持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每年投入缺口在150亿元左右。根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基本原理,建议: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入新机制,即政府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民投工投劳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鼓励公众参与编制水土保持规划,采取民办公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加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一项重要规划措施,生态屏障区和库区重要支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开县汉丰湖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是首批实施的三峡后续工作水土保持项目之一。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从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科学规划、公平竞争、施工管理、财经纪律、档案管理、验收等方面,归纳和总结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功做法。分析了当前三峡后续工作水土保持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甘肃省天水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还存在着治理难度大,人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之间、措施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后续产业开发跟不上,以及当前治理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及生态环境建设新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牢牢把握当前水土保持发展的新机遇,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在监管上强手段、治理上补短板,是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最大化和美好愿景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机制是连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纽带,也是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压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只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有针对性的实践较少,尤其是缺乏经过实践检验的生态补偿技术方法与政策体系。为了使河北省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政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根据河北省水土保持实际情况初步划分了3个不同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区,提出了各生态服务区的生态补偿对策和补偿强度,并阐述了建立和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