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中国茶业发展存在茶叶农药残留,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不高等障碍因素,提出通过建设生态茶园,创造有利茶叶生产的良好生产环境,消除污染源,开发无害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树立品牌,建立茶业产业化体系等途径,实现茶业振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衡阳市常宁市茶农代表共商茶业发展规划常宁市茶业协会召集茶叶种植与加工企业业主及茶农代表,商讨制订常宁市2016年茶业发展规划,打造常宁生态茶园,打响常宁茶叶品牌。为发展壮大茶叶特色产业,常宁市规划改造300公顷老茶园,新建生态有机茶园400公顷,巩固湖南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90年代茶园肥料的发展趋向、茶树专用肥对促进“两高一优”茶叶生产的效应和加强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茶树专用肥的开发前景,并针对当前茶业生产的目标,提出推广茶树专用肥是科技兴茶,振兴茶叶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90年代茶园肥料的发展趋向、茶树专用肥对促进“两高一优”茶叶生产的效应和加强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茶树专用肥的开发前景,并针对当前茶业生产的目标,提出推广茶树专用肥是科技兴茶,振兴茶叶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茶业经济的走向问题,认为经济新常态下茶业经济将改变过去依靠面积扩张和过分依赖外部能源投入的粗放式、资源掠夺式的发展;茶产业将实现其产业链条上的优化升级、延伸发展,在保证茶叶第一产业茶叶加工生产稳定的情况下,深入开发茶叶深加工及茶文化旅游等二、三级产业,并在生产、种植方式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茶园,提升人力资本质量,运用科技创新,由粗放式的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同时逐渐远离泡沫,回归正常企业利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消费者对无污染、环保、富营养茶叶产品需求的增加,发展生态茶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绿色农药在茶园中的应用为生态茶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茶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绿色农药以科技含量高、增产效果明显、无污染、环保、无公害为主要特点,在茶园中推广应用对生态茶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2):183-188
在工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生态保护和生态意识越来越显得迫切重要,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在这种共识和要求下,生态农业被许多国家所重视和发展,由此也促使了生态茶业的提出和兴起。所谓生态茶业,即在茶叶的种植生产中因地制宜地运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实施茶园立体复合栽培,合理利用与综合开发茶区自然资源,在茶叶的加工中使用先进的加工制作技术,最终达到茶业经济发展与  相似文献   

8.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5,(2):318-321
江西具有悠久的茶业历史,曾经有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文章阐述了江西茶业历史上的辉煌,指出了当前江西茶业相对落后的现况,并从扩大茶园面积和提高茶园单产以做大总量、发展生态茶业和利用先进加工技术以提高品质以及开展茶文化研究和宣传以扩大影响等方面提出了江西茶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茶园害虫的生态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与茶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雷州半岛茶叶绿色食品基地建成后茶园的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十多年的实践表明,通过采用调控措施进行生态调控后,基地茶园生物多样性提高,园内昆虫群落趋于相对稳定,控制了茶园害虫的发生及危害,达到完全不用施用化学农药,净化生产,减少残留,生产出AA级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10.
<正>基于生态理念的茶叶种植技术及有效管理,是依托生态学原理进行食物链对接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茶叶经营模式,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茶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茶区生态经济结构优化,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而促进茶业可持续健康发展1基于生态理念的茶叶种植技术基于生态理念的茶叶种植是指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其常见的茶叶种植技术为:其一,茶-  相似文献   

11.
龙泉市地处浙西南、浙闽边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非常有利于茶树生长。史载龙泉在三国时期即已产茶,明成化年间岁贡“芽茶四斤”。清代张竹楠《梅移随笔》记:“龙泉西南二乡,产云雾芽茶,每岁清明后谷雨前,县令发价采办,额定贡茶24斤,色味双绝……”可见,龙泉茶业源远流长。时至八十年代,我市茶园面积达5.12万亩,产量近1000吨,茶叶生产曾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粗放的经营方式和受茶叶产销低潮的冲击,我市茶业由盛转衰,茶厂倒闭,茶农弃茶,到2002年龙泉茶园面积减少为1.98万亩。2003年开始,龙泉市委、市政府开始重视茶业发展问题,采取措施鼓励农民种茶,茶业开始复苏。目前该市茶园面积增加到2.5万亩,其中经营状况较好的茶园面积约0.5万亩。但与国内外和周边县区茶业发展情况相比,龙泉的茶业显得相对滞后。为了摸清龙泉茶业发展状况,更好地为龙泉茶叶发展寻求对策,笔者对龙泉茶叶生产经营状况作了专门调查。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通江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安全高效生态茶业的优势,提出了发展生态茶业的对策,主要包括创新投入机制、科学规划、调整结构、依靠科技建立生态茶园、推广机械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开发深加工产品、培育市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实行无公害化生产是当前乃至今后茶叶生产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本文从合理选择茶树品种、茶园土壤选择和培育技术、茶园科学施肥、加强茶园管理、积极推广病虫害生物防治以及适时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等六个方面对无公害茶业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为农户进行无公害茶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有机茶是指在茶叶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茶树营养需求生产的茶叶。发展有机茶产业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饮用安全的环保茶叶,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有机茶产业,按高标准规范有机茶园的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影响,推动茶业、企业健康可持续发碡,把茶业大县做成茶业强县。  相似文献   

15.
随着茶叶消费者对无污染、环保、富营养茶叶产品需求的增加,发展生态茶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生物农药在茶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农药以科技含量较高、增产效果明显,无污染、环保、无公害、长效性为主要特点,在茶园中推广应用,对生态茶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福建省纯茶园地表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衰老和幼龄茶园光能利用率低、肥料过量偏施导致碳排放增加等茶叶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福建茶园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和茶园营养物质循环与贮存的减排潜力,提出适合福建茶叶优质稳产的立体生态茶园、复合生物循环茶园和因需施肥免耕茶园等增汇减排的低碳茶业经济技术构建模式。估算在福建20万hm2茶园的80%纯茶园中建立人工立体复合生态茶园,每年可增加生物固碳3.88×105t以上,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7.30×105t以上;优化施肥,有机碳储量可提高4.70×105t。通过技术构建,相当于固定CO2量5.82×106t以上,增强了山地茶园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学习借鉴台湾农民创业园在建设生态茶园及茶叶加工、经营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研究探讨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下一步工作思路,5月12日,省农业厅在漳平市召开闽台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观摩交流会。我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和10个综合试验站站长、重点产茶县(市)茶叶技术干部等6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参会代表先后实地参观了漳平市九德农场开发有限公司有机茶园、台品茶业有限公司标准化生态茶园和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茶叶标准化加工厂,交流了生态  相似文献   

18.
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清洁生产与茶叶清洁生产的概念;分析了茶叶的污染来源及茶叶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提出了实现茶叶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与途径:加强管理,建立茶叶清洁生产知识和技术培训体系;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科学合理施用肥料;茶园病虫害实行综合治理,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减少茶叶加工中的污染;与无公害茶叶生产相结合,实现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现代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茶文化对于宣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生态茶园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就结合了茶文化元素,茶文化元素的应用对于茶园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主要针对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以及茶文化展开分析。1茶文化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应用的原则福建茶业发展较为领先,茶园面积约为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福建茶园地形较为复杂,且种植茶叶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绿茶、红茶、白茶以及乌龙茶等品种,并且为了推动茶叶生  相似文献   

20.
简述镇沅县有机茶园转换认证的现状及发展优势,分析制约因素,结合茶叶生产实际,提出推进有机茶园转换认证应加大政府资金扶持、科技培训力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巩固提高生态茶园建设成果,培育茶产业龙头企业,提高茶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品牌效应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