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研究窄行密植免耕对大豆根系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处理,30 cm 窄行免耕、19 cm窄行免耕和68 cm传统垄作,分别用NT1、NT2和CT表示。研究结果表明,NT1和NT2单株根系干重、鲜重显著低于CT处理,但是群体根系干重、鲜重却显著高于CT处理;窄行免耕对大豆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及农艺性状影响显著,NT1、NT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CT,NT1、NT2处理产量较CT处理分别增加27.8%和22.1%;窄行免耕对大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脂蛋总和影响不显著。但对脂肪总量、蛋白总量以及脂蛋总量影响显著。NT1处理的脂肪总量、蛋白总量,显著高于NT2处理,NT2处理显著高于CT处理;而NT1和NT2处理之间的脂蛋总量差异不显著,但是显著高于CT处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各肥料组合处理对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蛋脂总量相对稳定,不同施肥水平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氮肥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大,磷钾肥对脂肪影响较大,但是每种肥料的影响作用都不是单独作用,而是与其它两种肥料的共同作用。此外,每种肥料都有一个最佳施用量。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施肥组合为:尿素80kg 磷酸二铵180kg 氯化钾20kg/hm2;脂肪含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kg 磷酸二铵180kg 氯化钾50kg/hm2;蛋脂总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kg 磷酸二铵120kg 氯化钾50kg/hm2;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kg 磷酸二铵120kg 氯化钾50kg/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施肥水平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各肥料组合处理对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影响都达到显著水平;蛋脂总量相对稳定,不同施肥水平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氮肥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大,磷钾肥对脂肪影响较大,但是每种肥料的影响作用都不是单独作用,而是与其它两种肥料的共同作用。此外,每种肥料都有一个最佳施用量。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施肥组合为:尿素80 kg+磷酸二铵180 kg+氯化钾20 kg/hm2;脂肪含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 kg+磷酸二铵180 kg+氯化钾50 kg/hm2;蛋脂总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 kg+磷酸二铵120 kg+氯化钾50 kg/hm2;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尿素60 kg+磷酸二铵120 kg+氯化钾50 kg/hm2。  相似文献   

4.
科学合理的施肥量对于提高大豆产量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通过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肥料效益的影响,探索最优的大豆施肥量组合,以期为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施肥提供理论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大豆黑农48的农艺性状、产量及肥料效益具有一定的影响,且T_5处理组合表现最好,其施肥量为氮肥30kg/hm~2、磷肥75kg/hm~2、钾肥90kg/hm~2。此施肥量组合可作为大豆施肥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豆品系在黄淮南部主产区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黄淮南部大豆产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于2011年和2012年对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5个试验点测试的107份大豆品系的产量、品质及其他相关性状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大豆品系的平均产量为2601.73 kg/hm2,与对照‘中黄13’相比,共有48份大豆品系表现增产,占总数的44.86%;各试验点的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总体较高,而且蛋脂双高的品种比例在各试验点均在70%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23和-0.48;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r=0.48,r=0.59,r=0.64)。偏相关分析也表明,大豆的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且单株粒数是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通径分析显示,该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最大。蛋脂总量与株高、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0,r=0.23),与有效分枝呈显著负相关(r=-0.19),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29,r=-0.44,r=-0.37)。生产中,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应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播期与密度对南方早熟春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国审早熟春大豆品种湘春豆26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南方早熟春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早熟春大豆产量随播期的延迟、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蛋白质含量、蛋脂总含量随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随播期推迟而降低;脂肪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有利于早熟春大豆高产,同时提高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1986-2010年大豆审定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黑龙江省1986~2010年间审定推广的275个大豆品种的子粒蛋白质、脂肪和蛋脂总量等品质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0年审定的大豆品种的不同品质性状最高值均高于1986~1990年的最高值,其中,大豆品种脂肪含量最高值显著提高,与品种推广年代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说明近年来大豆品质育种尤其是高油育种取得较大进展。育成蛋白质含量高于45.0%的大豆品种8个,脂肪含量在23.0%以上的品种9个,蛋脂总量在63.0%以上的品种23个。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山东德州地区生产条件下控释肥在不同大豆品种上的适用效果,改变传统粗制滥放的施肥方式,以7个大豆品种为材料,设置不施肥(CK)、传统复合肥(FH)、专用控释肥(KS) 3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产量、肥料贡献率及肥料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复合肥,控释肥施用下,各大豆品种株高、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分别增加2.68~4.35 cm,3.82~6.45个,5.20~14.94个;根、茎、豆荚及植株总干重分别增加0.26~0.39、0.68~1.24、4.61~7.52、5.55~8.76 g;产量增幅5.54%~9.47%;肥料贡献率高和肥料农学效率分别高4.56%~7.00%、0.37~0.67。控释肥有利于改善植株农艺性状,提高大豆产量。品种和施肥方式对大豆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以施肥影响最大。‘齐黄34’、‘潍豆1897’和‘冀豆12’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农学效率表现较高,产量也较高,适宜德州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等栽培措施对菜用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选用‘浙鲜9号’菜用大豆品种,采用裂区设计方案,肥料为主区,密度为副区,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和密度处理对‘浙鲜9号’菜用大豆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株高、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和产量在不同肥力水平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株有效荚数和产量在不同密度水平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通过影响单株有效荚数进而影响产量。产量虽然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但高肥和中高肥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低虽然能够提高单株生产力,但会降低群体产量。因此,从经济及生态效益综合考虑,‘浙鲜9号’菜用大豆的施肥量以N 160~180 kg/hm~2、P_2O_5和K_2O90~110 kg/hm~2,密度以18~22万株/hm~2为宜。试验结果可为‘浙鲜9号’菜用大豆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选育的津鲜豆3号、津鲜豆4号、2013-99、台75、95-1这5个鲜食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并对鲜食大豆鲜荚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为筛选出较好的鲜食大豆品种及其品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鲜食大豆品种的二粒荚数、一粒荚数、株高、节数、百粒鲜质量、百荚质量、单株荚重、蛋白质、葡萄糖、蒸煮损失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单株荚重与株高、节数、百粒鲜质量、百荚质量、单株荚数、一粒荚数、二粒荚数和三粒荚数呈极度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负相关。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主要影响因素为二粒荚数、一粒荚数和株高,建立的相关产量预测模型的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拟合性,适合用于鲜食大豆的产量预测。综合比较认为,津鲜豆3号为最适宜天津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黑河19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9个不同肥料组合对高油大豆黑河19脂肪、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茎节数和单株粒数在各肥料组合间有显著差异,单株荚数和产量在各肥料组合间有极显著差异,其它性状在各肥料组合间无显著差异。C、E和F等3个肥料组合具有增加大豆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作用,能使高油大豆绥农20极显著增产。尤其是F、E两个处理,还具有提高黑河19脂肪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的最佳比例,以施用常规尿素为对照,设5个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对土壤氮含量及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能够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全氮含量,在整个生育时期碱解氮呈下降趋势,土壤全氮呈上升趋势。控释尿素不同比例的施用,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的生物量,R4到R8时期提高最明显,以控释尿素100%(T5)处理提高最大。大豆蛋白质上升,脂肪下降,蛋脂总量提高,改善品质。5个处理中,以控释尿素占50%(T3)产量最高,达到3019.88 kg/hm2。与常规施肥(T1)相比提高11.33%,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测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廖佳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13-218
【摘要】: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水稻肥效试验,研究配方施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及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各配方施肥处理水稻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均有所提高;14个处理中以N2P2K2处理(每公顷施N 180kg、P 90 kg、K 67.5 kg)的水稻产量最高,为10234.5kg/hm2;用二次回归分析,得出每公顷最佳施肥量为氮肥191.55kg,磷肥95.85 kg,钾肥64.80 kg。综合肥料间互效拟合成功的方程和最佳经济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施肥经验,建议推荐水稻每公顷施肥量为氮肥188~192kg,磷肥85~90 kg,钾肥63~66 kg。  相似文献   

14.
申晓慧 《中国种业》2013,(12):59-60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大豆叶部性状及品质与产量的关系,以合农63号大豆为试验材料,试验设置了3个不同施肥处理,分别测定了开花后5个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及各时期蛋白质、脂肪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合农63号大豆在R1-R7期的主要叶部性状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各个施肥处理的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R1、R5期叶面积指数和全生育期的平均叶面积指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R6与R7期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5、R6期与全生育时期平均叶绿素含量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生育后期达到显著负相关,脂肪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开花期相近的181个大豆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研究开花后不同光照长度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在利用SSR标记构建大豆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分别在长日(16 h)和短日(12 h)条件下检测与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光周期敏感度(PS)相关的QTL。结果表明,开花后光照处理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有较大影响,不同性状的光周期敏感度差异明显,株高>主茎节数>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百粒重>单株荚数>蛋白质和脂肪总量。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2个与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总量等性状及各性状对开花后光周期处理的敏感度相关的QTL,分别定位于A1、A2、B1、B2、C1、D1a、F、L等8个连锁群上。其中,在短日条件下检测到4个QTL,可解释的遗传变异范围在11.37%~26.63%之间;在长日条件下检测到3个QTL,可解释的遗传变异范围在11.84%~27.85%之间;检测到5个与不同性状光周期敏感度有关的QTL,可解释相对应性状表型变异的范围在6.15%~21.44%之间。针对同一性状,未检测到在长日和短日条件下均起作用的主效QTL, 说明开花后光周期对大豆产量和品质性状相关基因的表达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试验自2002年开始至2004年止,从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两方面对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大豆籽粒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植密度与大豆籽粒的脂肪含量存在着负相关性,与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之间为正相关。中国品种的脂肪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大于美国品种,而中国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小于美国品种。蛋脂总含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小,并且不存在品种间的差异性。磷酸二铵的施用量与大豆籽粒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中美品种的品质对磷酸二铵施用量的反应不同。磷酸二铵的施用量与中国品种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美国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含量呈负相关,但相关程度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豆7S球蛋白亚基组成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7S球蛋白亚基组成各异的稀有大豆种质为试材, 分析大豆7S球蛋白亚基组成对大豆营养品质性状的影响, 探索优质大豆品种选育的新思路。结果表明, 大豆7S球蛋白亚基组成对蛋白质、脂肪、蛋脂总量以及除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外的15种氨基酸和5种脂肪酸含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对大豆籽粒内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另外, 各种亚基缺失型大豆材料的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含量与该系统内正常型大豆材料的相应指标间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施用包膜肥料与普通肥料的控释BB肥对土壤养分和苹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控释肥在苹果上合理施用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普通肥料由于其速溶性,施肥后土壤速效养分变化曲线在一个生长期内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将控释肥与普通肥料掺混后,既解决了控释肥施用前期养分释放缓慢的问题,又满足了作物整个生长期内养分的需求。施肥量相同的SF与CRF1处理相比较,CRF1处理的苹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显著高于SF处理;即使减少肥料的施用量,CRF2、CRF3处理的苹果产量、品质、经济效益仍不低于SF处理。从提高果实的口感、减少肥料的投入、增加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本试验的最佳施肥处理为减氮控释肥CRF3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套作大豆籽粒品质的影响,以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3种大豆品种:贡秋8号、南豆25、桂夏3号;副因素为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6-苄基腺嘌呤(6-BA)、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烯效唑(S3307),并以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CK)。结果显示:R8时期,与CK相比,DTA-6处理显著提高了大豆籽粒的氮素含量与氮素积累量。R6时期,DTA-6处理的叶片氮素积累量增加17.7%~63.1%,茎秆氮素积累量增加7.0%~60.9%;R8时期,DTA-6处理的籽粒氮素积累量增加15.4%~24.9%。喷施调节剂促进了氮素向籽粒的转移与蛋白质合成。R8时期,与CK相比,DTA-6、S3307处理显著提高了南豆25和桂夏3号的大豆籽粒氮素占比;DTA-6处理后的贡秋8号、南豆25、桂夏3号中的籽粒蛋白质总量分别较CK增加45.8%,47.1%,29.0%,蛋脂总量较CK增加42.2%,45.2%,24.0%。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改善大豆花荚期叶片氮代谢,促进氮素积累与向荚果分配,提高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脂总量,改善大豆籽粒品质,以DTA-6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施肥量和榨菜移栽密度对苎麻/榨菜套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阐明在不同施肥量和移栽密度条件下,榨菜/苎麻套作后对榨菜和苎麻的影响。以多倍体1号苎麻和湘苎X1为材料,在长沙和桃源分别进行施肥量和榨菜移栽密度试验,研究了高肥、正常施肥量、低肥及榨菜低密度和高密度对榨菜产量、效益及苎麻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苎麻农艺性状随施肥量的不同而不同,从产量来看:正常施肥处理产量>高肥处理>低肥处理;从平均断裂强度来看:正常处理>低肥处理>高肥处理;从单纤维支数表现来看:正常处理>高肥处理>低肥处理。榨菜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其产量和效益降低,密植榨菜可以提高苎麻的年产量。在正常施肥量(施727.5 kg/hm2复合肥)条件下,榨菜和苎麻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综合榨菜/苎麻的经济效益发现榨菜移栽密度株行距为50 cm×50 cm时的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