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胶孢炭疽菌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危害山东省核桃生产的主要病害。为筛选防治该病害的高效药剂,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科研人员在确定了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的基础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评估了温度对咪鲜胺和戊唑醇毒力的影响,检测了17个胶孢炭疽菌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同时评价了这2种杀菌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下,供试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和三唑酮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爪哇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甘薯具有强致病力,为了筛选对2种病原菌防效较好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腐酶利、肟菌·戊唑醇、唑醚·代森联、咪鲜胺、中生菌素和四霉素对2株甘薯致病镰刀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对爪哇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和咪鲜胺,EC50分别为1.292、2.145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16.652、28.641μg/mL,腐酶利、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爪哇镰刀菌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差,EC50分别为440.540、637.120、680.765μg/mL和22385.367μg/mL;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四霉素、咪鲜胺和肟菌·戊唑醇,EC50分别为0.03、0.131μg/mL和0.177μg/mL,其次为中生菌素和多菌灵,EC50分别为3.66、14.408μg/mL。甲基硫菌灵和唑醚·代森联对尖孢镰刀菌菌株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差,EC50分...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近年来严重危害重庆加工型辣椒的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比较常用杀菌剂对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采自重庆石柱县和綦江区等加工型辣椒主产区的炭疽病典型病样,进行病原菌病原菌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采用平板生长速率法对分离培养的病原菌进行6种常用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病原鉴定结果:从加工型辣椒果实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6个菌株,其菌落、分生孢子及附着胞等的形态特征基本一致,经致病性测定,确定致病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烯肟·戊唑醇和45%咪鲜胺对炭疽病菌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0.147 3 mg/L和0.213 6 mg/L,可为田间药效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引起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出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铁皇冠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柯赫氏法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42.4%唑醚氟酰胺WG、75%肟菌·戊唑醇WG、35%400g/L氟菌·戊唑醇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对该炭疽菌的室内毒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引起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C. fructicola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次为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以上3种杀菌剂均可推荐为田间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防治花生网斑病菌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杀菌剂原药对花生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筛选出防效较好的杀菌剂;选取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并对花生网斑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95%咯菌腈、98.6%嘧菌酯、97%咪鲜胺、95%苯醚甲环唑、95%己唑醇、95%甲基硫菌灵、97%戊唑醇对花生网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87%代森联与97%咪鲜胺按1:9复配时,具有增效作用,EC50值为0.673 μg/mL。室内杀菌剂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试验选取的单剂和复配药剂均对花生网斑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抑制效果,该结果为花生网斑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田间防效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水稻恶苗病药剂防治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12种原药及12种制剂对多菌灵和咪鲜胺双重抗性藤仓镰孢菌(Fusarium fujikuroi)的室内毒力,并分别于2016和2017年进行了12种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检测结果表明,12种原药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戊唑醇>氰烯菌酯>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乙蒜素>嘧菌酯>噁霉灵>福美双>精甲霜灵>甲霜灵;12种制剂抑菌活性强弱依次为0.25%戊唑醇FS>25%氰烯菌酯SC>25%咪鲜胺E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25g/L咯菌腈FS>16%咪鲜胺?杀螟丹WP>62.5g/L精甲霜灵?咯菌腈FS>22%氟唑菌苯胺FS>12%甲?嘧?甲霜灵FS>17%多菌灵?福美双FS>17%杀螟丹?乙蒜素WP>15%噁霉灵WP。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2种制剂推荐剂量下对水稻恶苗病防效高低依次为22%氟唑菌苯胺FS>25%氰烯菌酯S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17%杀螟丹?乙蒜素WP>62.5g/L精甲霜灵?咯菌腈FS>12%甲?嘧?甲霜灵FS>0.25%戊唑醇FS>25%咪鲜胺EC>16%咪鲜胺?杀螟丹WP>25 g/L咯菌腈FS>17%多菌灵?福美双FS>15%恶霉灵WP。22%氟唑菌苯胺FS、25%氰烯菌酯SC、20%氰烯菌酯?杀螟丹WP等3种制剂在水稻恶苗病防治及抗性治理中具备更为优良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为水稻恶苗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鞘腐病是玉米上的一种重要鞘部病害,其病原主要为层出镰孢。为筛选该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河北农业大学等单位研究人员合作,选取9种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对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咪鲜胺、硅唑·咪鲜胺对层出镰孢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咪  相似文献   

8.
几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柑橘炭疽病的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并比较分析了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的毒力最强,EC50为0.0741 mg/L;25%吡唑醚菌酯乳油、30%爱苗(15%丙环唑+15%苯醚甲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嘧菌酯悬浮剂、60%百泰(5%吡唑醚菌酯+55%代森联)干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毒力依次减弱。就敏感性而言,柑橘炭疽病菌对25%咪鲜胺和30%爱苗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药剂。因此,在供试药剂中,25%咪鲜胺和30%爱苗具有最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作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9.
大血藤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病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防治大血藤炭疽病,通过组织分离法从病果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孢子大小测定和鉴定。显微镜镜检的病原菌特征表明,引起大血藤炭疽病的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测微尺测量大血藤炭疽菌的孢子大小为5.2~6.5 μm×13.0~33.8 μm,结合寄主和病原特征,表明引起大血藤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贵州省黔东南州的大血藤炭疽病,可以通过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来减少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10种杀菌剂及其混配剂对骏枣黑斑病菌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筛选出能有效防治南疆骏枣黑斑病的药剂,减少农民用药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病害防治水平,增强枣园经济效益。室内毒力测定采用孢子萌发法,首先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杀菌剂浓度使用范围,然后测定杀菌剂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EC50值毒力最高,其EC50值为0.0373 mg/L。其次为50%氟硅·嘧菌酯AS、80%多菌灵WP及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值分别为16.0752 mg/L、43.8137 mg/L、63.198 mg/L。50%戊唑·咪AS毒力最差,其EC50值为7007.383 mg/L。农药混配试验结果表明:80%多菌灵WP与25%吡唑醚菌酯EC以A(6:1)和B(3:1)及E(1:6)混配其共毒系数分别达到698.3147、5131.721和322.2999,增效作用明显。25%吡唑醚菌酯EC、50%氟硅·嘧菌酯AS、10%苯醚甲环唑WG和80%多菌灵WP药剂对骏枣黑斑病菌毒力相对较强,可进一步在生产上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推荐登记优稀水果重要病害的防治用药,有效缓解小宗作物病害防治缺药或无药可用的现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黄皮炭疽病菌和番石榴叶斑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 0.0321 μg/mL 和 2.0167 μg/mL,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嘧菌酯的抑菌效果;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 250 mg/kg 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施药处理3次后对2种果树病害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8.68%和77.45%,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 mg/kg的处理。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皮炭疽病和番石榴叶斑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应用于两种果树病害的防治与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八月瓜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病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凯里学院植物园的八月瓜炭疽病进行病原鉴定和病害分析,简要提出针对八月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叶中分离得到病原菌,并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孢子大小测定和鉴定。显微镜镜检的病原菌特征表明,引起八月瓜炭疽病的是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测微尺测量八月瓜炭疽菌的孢子大小为12.5~20 μm×3.75~7.5 μm,结合寄主和病原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引起八月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凯里学院植物园八月瓜炭疽病的致病菌,可以通过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来减少病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近年来引起甘肃大棚甜瓜叶斑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试验分别采用组织分离法、单孢分离法和生长速率法,对甜瓜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物学特性和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研究。【结果】将引起甜瓜叶斑病病原菌病原菌鉴定为多隔链格孢(Alternaira peponicola( Rabenhorst ) simmous)和瓜链格孢(Alternaria cucumerina(Ell.et Ev.)Elliott.);这两种链格孢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光照、适宜培养基分别为完全光照、甜瓜煎汁培养基和完全黑暗、PDA;室内药剂筛选发现不同药剂对不同病原菌抑菌率不同,其中10%苯醚甲环唑、40%氟硅唑、50%福美双、70%代森锰锌对多隔链格孢菌抑菌率均在84%以上,分别为96.66%、94.46%、90.82%、84.37%,其EC50分别为17.89μg/mL、3.41μg/mL、44.27μg/mL、42.34μg/mL;50%醚菌酯、43%戊唑醇、40%腈菌唑对瓜链格孢抑菌作用较好,抑菌率均在85%以上,分别为98.20%、90.82%、85.43%,其EC50分别为3.45μg/mL、21.35μg/mL、5.21μg/mL。【结论】研究结果为甜瓜叶斑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和玉米茎基腐菌的室内毒力。针对高效药剂,以孙云沛法评价各配比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己唑醇和咯菌腈对小麦纹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094 mg/L和0.312 mg/L;咪鲜胺和己唑醇对玉米茎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最高,EC50值分别为0.088 mg/L和0.593 mg/L。己唑醇和咯菌腈按照不同比例复配对小麦纹枯病菌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咪鲜胺和己唑醇按照1:5、1:2和1:1比例复配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效果,其中1:5配比的共毒系数为212.2,增效作用最为显著,生产上可考虑用于上述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5.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苗圃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田间筛选出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高效药剂,对甲基硫菌灵、咪鲜胺锰盐、多菌灵、百菌清、咪鲜胺等5种杀菌剂在发病苗圃进行常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最好,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82.99%;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次之,2000倍液药后28天防效达到78.2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参试浓度防效均在50%以下。初步结论表明,25%咪鲜胺乳油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为苗圃防治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的较好药剂,推荐使用浓度为2000倍。  相似文献   

16.
<正>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近期对兜兰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以便为兜兰炭疽病的大田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人员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 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获得的兜兰炭疽病病原菌的无性态为半知菌类黑盘孢目刺盘孢属胶孢炭疽菌。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为9~36℃,最适温度27℃;产孢温度12~36℃,最适温度30℃。胶孢炭疽菌菌丝在55℃下处理20分钟死亡,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引起云南草果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分离病原菌的杀菌剂,为草果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并通过形态学鉴定并结合ITS,TEF,ACT和GAPDH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明确7种杀菌剂对草果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菌株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防治药剂筛选结果显示,对于禾谷镰刀菌,所选的7种杀菌剂中京彩的防治效果达到93%以上。对于胶孢炭疽菌,代森锰锌在田间推荐量区间内可以实现百分百防治。蓝楷、京彩、施灰乐低浓度时对胶孢炭疽菌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90%以上。推荐京彩、施灰乐,代森锰锌和蓝楷作为云南省草果主要真菌病害的优选兼治药剂。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302μg/mL,其次为75%拿敌稳WG和50%啶酰菌胺WG,EC50值分别为0.0370和0.2152μg/mL。50%啶酰菌胺WG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563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9.68%,可有效改善向日葵相关农艺性状,较对照增产34.58%。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田间控制病害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19.
<正>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专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戊唑醇、咪鲜胺、咯菌腈和醚菌酯对花生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4种杀菌剂播种期拌种处理及结荚期灌药处理对该病害的田间控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联合毒力及对赤霉病、小麦籽粒DON毒素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效,开发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检测了苯醚菌酯、戊唑醇及其11种配比混剂对赤霉病菌的毒力,并进行了最佳配比制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1:9时增效系数为2.0804,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药效试验中,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 450 g/hm2对赤霉病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92.86%和89.49%,2次药后21 d对白粉病病指防效为85.84%,均高于常规药剂多菌灵和戊唑醇,并且对小麦生长安全。37%苯醚菌酯·戊唑醇SC对赤霉病和籽粒DON毒素防效优良,同时对白粉病兼治效果良好,可开发为赤霉病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