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道真县洛党参主要病害发生动态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在贵州道真县洛龙镇、阳溪镇和三桥镇,对洛党参白粉病、锈病和根腐病的田间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洛党参锈病发生最早,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始见,总体发生程度较重,病叶率在党参生长期内逐渐增长,于8月中、下旬达到最高,2016、2017年病叶率峰值分别为94.0%和97.2%。白粉病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始见,病叶率增长相对缓慢,2016、2017年病叶率峰值分别为26.0%和36.4%。根腐病于4月中、下旬发生,平均病株率相对较低,在8月病株率最高,2016、2017年病株率峰值分别9.0%和10.0%。建议在生产中采取预防为主的策略,结合田间管理措施开展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2.
巫学文 《植物保护》1985,11(6):46-46
近年来,随着豆—稻耕作制的推广,我县大豆纹枯病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如1982年我县农科所种植大豆7.3亩,全部发病,病株率8.5%,亩产151.7斤;1983年种植9.36亩,发病林率达80.5%,亩产仅90多斤。 一、发生期及发病特点观察 本试验在县农校田内进行,试验品种为矮架早,采取平行跳跃法定点观察,共20点,每点固定20株,自从田间始见病株开始,每隔7天左右调查1次,直到大豆成熟期止共查6次。 4月11日播种,7月20日收获,5月30日大豆始花期田间发现病株,6月上旬后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是1960年在望亭苏州专区农科所进行的。该年是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轻病年。从5月30日起,分期在双季早稻(有芒早沙粳)、中稻(黄谷早)和晚稻(853)的试验小区,移栽人工接种的病秧共52个点,观察在不同栽培条件下发病中心的形成情况。在水稻生长前期,田间植株分布稀疏,发病条件较差,连续的高温干旱造成病秧早期枯死,使它失去传病作用。病秧移栽到本田以后,最初病害并不向外发展,并且有部分病叶枯死;5月30日和7月10日两期移栽的,由于遇到天旱,病叶枯死尤多。在所有的小区中,病秧附近开始找到新病株  相似文献   

4.
玉米叶点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玉米叶点霉Phyllosticta zeae Stout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1].1930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该病[2],1968年该病害广泛发生于美国数个州[3],1969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发现了该病.该病害2011年在我国甘肃灵台县零星发病,在临洮县部分田块病株率达100%,病叶率为20%;2012年调查发现在甘肃陇南、天水、平凉、定西等地田间发生较为普遍,病株率为5% ~40%,严重田块病叶率达20% ~40%,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国内外对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病原的研究报道较少[2-3],为此,作者在2011-2012年对玉米叶点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有效防治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柽麻(Crotalaria juncea)是一种生长快、适应性广的夏季绿肥。1961年引入我区,种植面积逐年广大。近年来,柽麻发生枯萎病,造成了毁灭性的危害。为了摸清这种病害,以期找到防治的方法,我们于1977—1979年对柽麻枯萎病作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一、发病特点和症状 在初发病的田块,病株在田间呈点片状分布。柽麻开花前后凋萎枯死。在曾发病过的重茬地里,病株分布较均匀,柽麻在苗期即可发病枯死。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北苍术病害调查及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为我国传统药用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近年来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大面积人工种植。为明确辽宁省北苍术主要病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降低人工驯化栽培可能面临的病害风险,本研究于2011-2015年对辽宁省抚顺、清原和新宾等7个主要北苍术种植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辽宁北苍术生产的主要病害有3种,为苍术叶斑病、苍术炭疽病和苍术菌核病。苍术菌核病多发生于早春,病株率相对较低,约为4.8%~9.9%,但病株死亡率高,达90%以上。苍术叶斑病和炭疽病为辽宁省新发生病害,其中苍术叶斑病分布十分广泛且危害严重,各调查种植区均有分布,以清原地区发病较为严重,病株率约为15.1%~100.0%,病叶率为35.2%~91.8%。苍术炭疽病仅在抚顺、本溪和沈阳发生,抚顺地区发病相对较重,病株率约为25.0%~40.4%,病叶率约为14.9%~54.1%。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是荆州市油菜上主要病害之一 ,常年茎病株率 8%~ 30 % ,病指 5~ 2 5。 2 0 0 2年该病在荆州市猖獗流行 ,发生范围广 ,来势迅猛 ,发生程度重 ,是继 1986年大流行后的最重一年。全市各类油菜叶病株率达 6 0 %~ 10 0 % ,茎病株率 30 %~80 % ,病指 32 8。2 0 0 2年 3月 5日田间始见病叶 ,3月 12日前仅为零星田块发病 ,即使感病品种发病也不重 ,但 3月15日叶病株率迅速上升为 10 8% ,重茬旱田油菜高达 34%。 3月 2 5日叶病株率上升到 6 4% ,4月 2日达 71 7%。监利县、石首市 3月 2 0日部分旱地油菜叶病株率 10 0 % ,4月 3日茎病…  相似文献   

8.
黄秉钧 《植物保护》1988,14(2):18-18
香料新品种毛鞘茅香,冠锈病是其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叶及叶鞘出现橙黄色椭圆形小病斑,后期病部变黑,破裂之斑点形似王冠。 该病在春秋两季茅香田均可发生,以春季受害最为突出。主要有3个发病时期:始发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病株率0—7%;高峰期在5月底至6月上旬,病株率39—96%;衰退期在7月上旬,茅香老化成熟时。冠锈病的发生,除和气候因子外与田间肥力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新老茬茅香田凡肥力高长势旺的感病率高,病株率95%(病指2.09);肥力低的田块病株率39.0%(病指1.36)。 茅香冠锈病茵(Puccinia coronat)  相似文献   

9.
车前草穗枯病(Fusicoccum sp.)是江西省吉安县车前草上一种重要病害,主要为害穗部,也能侵害叶片,发病严重时,病株提前枯死,减产9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田间系统观察的结果表明,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附着病株残体上,遗留在田间土表越夏、越冬,次年3~4月车前草抽穗期,气温15~30℃,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落在车前草的叶片和穗部,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侵入为害,引起发病。越冬菌源多,氮肥施用过量,温度24~28℃,雨日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此病发生与流行,发病最重,病情指数为42.5。车前草施用生物有机肥+叶面肥的病情指数最低,产量最高。发病初期,喷洒爱苗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其防效为90.8%。  相似文献   

10.
植标志 《植物保护》1964,2(6):262-263
一、发生概况 花生青枯病(Pscudomonas solanacearun)俗称“死藤”“暗枝”。病菌从根部侵害,使维管束腐败变褐,逐渐向茎部扩展,横切病部有时有污浊的乳状物溢出;在油镜下可见带1—3根鞭毛的秆状细菌。植株被害初期地上部没有明显病状,后期由于根茎导管被严重破坏,分枝迅速失水雕萎,最后整株干枯死亡。枯死病株最早见于4月上、中旬,一般年份春花生出现三次枯死高峰:第一次是4月下旬至5月初,开花期间;第二次是5月中旬结莢盛期;第三次是6月初结莢后期,其中以前两峰最甚。秋花生多在9月,旱季以后才出现枯死病株,9月中、下旬到达高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河南驻马店、周口、漯河、南阳等地市发生日趋严重,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玉米生产发展,一般减产15%~20%,发生严重的减产50%以上。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病特点与危害状1.1发病晚,蔓延迅速据在驻马店、周口、漯河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试验地和玉米大田的调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在玉米抽雄散粉后的8月初开始发病,然后迅速蔓延,到8月中下旬达到高峰,许多感病品种叶片布满病斑,严重的到8月下旬即枯死。1.2病害相互交织发生在玉米成株中后期的两大病害—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锈病几乎同时发病,相互交织在一起,在玉米试验田…  相似文献   

12.
A-蛋白结合乳胶粒子的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植物病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小麦白粉病田间种群扩散指数的研究表明,在发病的初中期,该病在田间的分布趋向于集中,直到发病后期,病株在田间的分布才趋向于均匀。病株率80%以下时,田间病株呈集团分布(负二项分布)型;而当病株率达80%左右时,则呈随机分布(潘松分布)型。在保证可靠概率95%、允许误差不超过1%的条件下调查病株率的适宜理论抽样数量为2500~5000株,并随病株率变化而异。当病株率呈集团分布时应以采用“Z”字取样法为宜。  相似文献   

13.
黄栀子花香,果实可入药,也可作黄色染料。随着黄栀子工业价值的开发,抚州市黄栀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现已超过 1 000 hm~2,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特种经济作物。 2000年 9月中旬笔者在临川七里岗调查发现黄栀子叶斑病,发病面积达 27 hm~2,占当地种植面积的 40%,一般病株率达 30%,其中一片栀子园病株率达 90%以上,病重植株落叶严重,严重影响栀子品质和产量。据当地农民反映,该病近几年连续发生,以 2000年发生最重,年损失产量 20%~ 30%。 1症状   栀子叶斑病主要发生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上。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多从叶尖和叶…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往年很少发生,今年4月下旬至5月初在我县联圩、昌邑、大塘、观咀、象山等乡秧田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达1,500多亩。受害重的田块病株率达100%,有的秧田成片死秧。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达20—25%;受害秧苗一般二叶一心或三叶一心期。秧苗发病先在叶鞘上出现褐色小点,逐渐向上下蔓延成褐色条斑。有的秧苗没有任  相似文献   

15.
雷玉明 《植物保护》1992,18(2):47-47
我省贵阳市及贵阳花溪区,毕节县、大方县等地,都有菊花叶枯线虫病,且发生较重。被害株叶片枯死,开花不好,或不能开花,重者整株枯死。1990年和1991年在花溪公园调查病株率都是100%。1990年10月17日病指(%)为72.44;1991年5月14日病指为38.57,6月15日病指为60。估计在我省发生是普遍的。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油菜菌核病田间发生流行的影响因子并建立病情预测模型,采用田间调查法测定油菜田菌核密度、子囊盘密度、花朵带菌率,并分析了2008—2014年各气候因子与病叶率、成熟期茎秆病株率、病情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田间菌核密度、子囊盘密度、花朵带菌率与病叶率及成熟期茎秆病株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2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均气温及2月下旬至4月上旬日均相对湿度、降雨量及降雨天数与各年度成熟期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日照时数与各年度成熟期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油菜盛花期花朵带菌率作为指标,可预测其田间成熟期病株率;以降雨量(x_2)、降雨天数(x_3)及日照时数(x_4)与各年度成熟期病株率(y_1)及病情指数(y_2)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y_1=15.47+0.07x_2+0.42x_3-0.03x_4和y_2=10.36+0.07x_2+0.38x_3-0.03x_4,其拟合度均最高,分别为99.07%和98.43%,可作为油菜成熟期茎秆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的预测模型。表明油菜菌核病菌源量和气候因子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县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dwarf virus)严重。1992年夏玉米发病7万亩,其中以套种玉米发生最重。一般病株率2.5%,严重地块病株占30.7%;直播夏玉米发病株率为0.5%,最高5%。发病程度在品种间差异很大,以改良掖单2号(新2号)最重,平均夏套种的病株率为15%,发病最重的病株率占48%。1993年5月,春玉米田也已发现病株。玉米粗缩病在苗期叶色深,生长健壮,与健苗高度一样,间苗时往往误留,玉米拔节期植株开始矮化,叶色黑绿,茎秆粗壮,  相似文献   

18.
棉花轮纹叶斑病(AlternariamacrosporaZimm.)又称棉花黑斑病,可造成棉花叶片焦枯脱落,严重影响棉花产量。棉花轮纹叶斑病过去在馆陶发生很轻,2001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调查,该病为害棉花叶片,发病初期在中、下部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圆斑,后扩展成不规则形或近圆形褐色斑,有的病斑出现不明显的轮纹,发病后期上部叶片也出现病症,严重时叶片焦枯脱落。据县植保站调查,7月31日发现病叶,当时发病部位为中、下部叶片,病株率30%,病叶率15%左右,到8月14日有病棉株上部叶片也出现病斑,病株率达50%,病叶率达80…  相似文献   

19.
甜菜黑腐病是我省河西走廊甜菜生长期发生的1种新病害,发病植株急剧萎蔫死亡,根部由根尾向上变黑腐烂。据调查,一般发病率2%~5%,个别严重地块高达21%,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因此识别和防治该病已成为当地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1病害田间识别田间5月份可发现病株,发病盛期在6~7月。地上部症状有两种类型:①植株矮化,仅为健株高的1/2~2/3。病叶直立,灰绿色,随着病害的发展,由基部叶片叶缘开始变黄,并成V字形向叶基扩展,然后全叶变黄枯死,并由下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全株枯死。②植株外观无显著变化,日…  相似文献   

20.
此病1985年9月8日作者于江苏国营新曹农场调查发现,二刀留兰香田100%发病,病株率均在90%左右,最高死苗率达54%。1986年在湖北五三农场调查发现病情也相当严重。病株叶片枯死、脱落,后期全株枯死,菌丝在叶面蔓延,同时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