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脓皮病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疾病。临床上多以脓疱疹、毛囊炎和表皮有脓性渗出物为特征。引起该病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棒状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等;有时也因蠕形螨病、裂伤、创伤、烧伤或皮炎而继发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2.
胡须生长是男性特征的表现,是身体发育的正常现象。有的年轻人觉得稀稀落落长出的胡须不好看,总爱用手或镊子将胡须一根一根地拔掉,其实这大没必要,也不可能。因为胡须拔掉,毛囊还在,胡须还会再生长出来。胡须是毛发的一种,其下有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结构,在皮内毛根末端的毛乳头里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血管,因此,拔胡子时人会有疼痛的感觉。由于拔胡子一般只能拔掉毛干、毛根,而拔不掉毛球、毛乳头和毛囊,胡子日后仍然可以再长出来。如果在拔胡子时损伤了皮肤、毛囊或皮脂腺,则附在手上或脸上皮肤表面的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毛囊炎、皮…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2001,(8)
夏秋季节是疖痈发病的季节。秋疖尤其好发于幼儿和体弱多病者。如果不经常清洁皮肤,油污、灰尘就会堵塞汗腺和皮脂腺,细菌自毛囊侵入机体,引起以毛囊为中心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局部呈现红肿疼痛的小疖。范围大、症状更重的即为痈。疖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起的。主要诱因是机体抵抗力低下或皮脂分泌过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内蒙古绒山羊毛囊发育兴盛期和休止期BMP2基因在皮肤毛囊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功能分类基因芯片以及原位杂交技术。【结果】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休止期毛囊毛干周围高表达,在兴盛期不表达;基因芯片结果显示,同兴盛期相比,休止期BMP2基因在皮肤中表达上调24.65倍。【结论】BMP2基因抑制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与维持皮肤毛囊处于休止期有关;该基因主要在皮肤毛囊的毛干周围发挥作用,从而达到维持皮肤毛囊发育处于休止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玉东 《新农村》2003,(8):25
疖肿是皮肤毛囊和皮脂腺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多为毒性较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夏季如果不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就很容易生疮长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毛色的牦牛皮肤中黑色素分布。【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技术,用甲苯胺蓝和HE染色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两种切片方法均能展现毛囊结构、皮肤组织分层结构。甲苯胺蓝染色:石蜡切片比冰冻切片着色较浅,易观察到黑色素的分布;冰冻切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牦牛毛囊由毛鞘、毛乳头和毛球外围的结缔组织形成。HE染色:冰冻切片着色较深,皮肤结构层次分明;石蜡切片着色均匀,细胞分布明显。【结论】天祝白牦牛表皮的基底层和毛囊周围发现分布着少量的黑色素。大通牦牛的毛囊和表皮中均发现有大量黑色素的存在。大通牦牛毛囊中与毛发相连毛乳头附近的黑色素含量比毛囊周围其他部位含量高,皮肤表皮基底层相对毛囊黑色素含量少。大通牦牛毛囊周围黑色素比天祝白牦牛密集,且更为明显。大通牦牛的毛囊群比天祝牦牛毛囊群密集,毛囊的直径比天祝牦牛的长,毛发较粗。石蜡切片的HE染色是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1999,(5)
“偷针眼”在医学上叫“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边缘或眼睑内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因为它的形状、大小都和麦粒差不多,所以医学上称它为“麦粒肿”。由于睫毛的毛囊和人体其他部位的毛囊不同,多了一个皮脂腺的开口。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经毛囊沿睫毛向外排出,以滋润眼睑的皮肤。但皮脂腺却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有的人常用手揉眼睛,一双手整天摸这摸那,手上往往沾有很多细菌、病毒,揉眼时常常会把细菌带到眼边。无孔不入的细菌趁机钻进睫毛囊或睑板腺,在那里迅速繁殖,成了“偷针眼”。“偷针眼”初起时形如麦粒,又痒又  相似文献   

8.
<正>睑腺炎俗称麦粒肿、针眼,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睑板腺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睑局部红肿,有小硬结,自觉疼痛及触痛。经数日后,毛囊根部出现脓头,切开排  相似文献   

9.
绒山羊的皮肤中有两种毛囊,一种是生长粗毛的初级毛囊,另一种是生长绒毛的次级毛囊,山羊绒是绒山羊皮肤次级毛囊生长的无髓纤维,是高档精纺原料,因此,皮肤毛囊的发育直接影响山羊绒的产量和品质。多项研究表明,皮肤基因在山羊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中有着不同的表达模式,let-7家族成员不但在细胞分裂,增值和分化等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调控毛囊的发育。本次研究筛选let-7家族中let-7a-3p、let-7b、let-7c、let-7i、miR-98和mi R-3596 6个成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在内蒙古绒山羊初级和次级毛囊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6个成员在次级毛囊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初级毛囊,且miR-3596在次级毛囊中的表达极高。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乌骨山羊不同被毛颜色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进行定位,再用多巴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皮肤中有黑色素分泌的黑色素细胞进行定位,以HE染色法对黑色素细胞的形态进行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乌骨山羊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基底层和毛囊中;多巴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表皮中没有阳性反应,黑色被毛毛球部及外根鞘均有阳性反应,白色被毛毛球部及外根鞘则没有阳性反应,说明黑色被毛毛球部及外根鞘有成熟的黑色素细胞存在并能合成黑色素。HE染色结果显示,黑色被毛毛囊外毛根鞘中的黑色素细胞和周围细胞区分明显,呈空泡状和活化状态,周围有大量黑色素颗粒分布,白色被毛毛囊外根鞘黑色素细胞呈椭圆状,没有黑色素产生,和周围细胞难以区分。因此,乌骨山羊黑色被毛毛囊外根鞘中黑色素细胞的活化可能参与了乌骨山羊毛色和乌质性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兔的皮肤和毛囊发生发育的研究,国内外尚少报道。绵羊的皮肤和毛囊的研究结果表明,皮肤和毛囊的结构与其皮毛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密切关系。为此,掌握兔的皮肤和毛囊发生发育的规律,可以为提高和控制兔毛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杂交种长毛兔胎儿皮肤和毛囊发生发育规律作初步观察,为研究不同品种长毛兔的皮肤和毛囊发生发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胚胎龄40~110 d内蒙古二郎山绒山羊胚胎体侧部皮肤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研究绒山羊胚胎毛囊形态发生规律。结果显示,内蒙古绒山羊胚胎皮肤初级毛囊形态发生经历毛基板前期、毛基板期、毛芽期、毛钉期和毛囊期5个时期,这5个时期又可根据其形态结构的差异划分为不同的亚期,内蒙古绒山羊胚胎皮肤初级毛囊形态发生与汗腺的发生相伴随;内蒙古绒山羊皮肤初级毛囊形态发生是分批进行的。在胚胎龄40~110 d内蒙古绒山羊胚胎体侧部皮肤未观察到次级毛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猪Ⅱ型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猪传染病。分别以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和淋巴脓肿为主要症状。以小猪发病率最高,解剖症状明显,表现颈下、腹下及四肢末端等处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点;有时关节周围皮下有胶样水肿,严重病例周围肌肉组织化脓、坏死。防治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病猪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做治疗。  相似文献   

14.
葡萄球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兔病。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夏秋季节多发.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创口传播。以致死性败血症或各种化脓性为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硒对新西兰兔毛囊发育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将60只初始体质量为(690.0±7.0)g的新西兰兔分为C和SS 2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C组直接饲喂基础日粮,SS组日粮添加亚硒酸钠,经测定日粮硒含量分别为0.20 mg/kg和0.36 mg/kg,饲养30 d。结果表明,C组新西兰兔的毛囊群结构排列整齐,1个初级毛囊周围环绕数个次级毛囊,且毛囊横切面呈正常椭圆形。SS组新西兰兔的毛囊群结构呈无序排列,初级毛囊和部分次级毛囊的横切面不是正常的椭圆形。SS组次级毛囊数量比C组低36.64%(P0.05)。在皮肤抗氧化性方面,与C组相比,SS组皮肤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物(T-AOC)含量分别降低58.09%(P0.01)、34.39%(P0.05)和59.25%(P0.01),丙二醛(MDA)含量升高242.66%(P0.05)。与C组相比,SS组新西兰兔皮肤毛囊中GPx4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量分别降低131.70%(P0.01)和128.60%(P0.01)。  相似文献   

16.
对4只成年麝鼠皮肤组织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体部针毛和绒毛呈簇分布,毛囊为复合性,皮脂腺多沿毛囊群上部周围分布,真皮下方紧贴一层皮肌,在观察的切片内未见汗腺分布。尾覆鳞片,真皮较薄。足垫部表皮和真皮明显增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蒙古绵羊皮肤毛囊的超微结构,探讨其形态学特点在毛囊细胞凋亡和绵羊绒毛脱落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不同季节的蒙古绵羊皮肤毛囊进行电镜结构观察。[结果]蒙古绵羊皮肤表皮颗粒层中的细胞凋亡并不常见,不同季节的皮肤毛囊超微结构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蒙古绵羊皮肤毛囊细胞的凋亡主要取决于皮肤组织中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尤其是Bcl-2/Bax蛋白及Bcl-2/BaxmRNA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猪Ⅱ型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猪传染病。分别以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及组织化脓性炎和淋巴脓肿为主要症状。以小猪发病率最高,解剖症状明显,表现颈下、腹下及四肢末端等处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点;有时关节周围皮下有胶样水肿,严重病例周围肌肉组织化脓、坏死。防治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病猪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做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绵羊胎儿期的毛囊组织结构和发育变化,为调控毛囊生长发育、提高羊毛产量和品质提供基础。【方法】采集胎龄45、55、65、75、85、95、105、115、125、135、145 d的33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胎羊体侧部皮肤组织,每个发育时期重复3只,制作皮肤毛囊石蜡组织切片,经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发育阶段胎羊的皮肤毛囊组织形态,计算初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数与初级毛囊数的比值(S/P)。【结果】胎龄45 d时皮肤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结缔组织开始发育;胎龄55 d皮肤结构基本发育完全;胎龄65 d时初级毛囊开始发育,形成囊泡并逐渐增大;胎龄75 d时初级毛囊已经形成;胎龄85 d时次级毛囊开始发生,初级毛囊数量迅速增加;胎龄105 d在原始次级毛囊开始出现再分化次级毛囊;胎龄135~145 d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发育成熟;胎龄85~145 d初级毛囊密度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减小,次级毛囊密度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增大,S/P值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结论】胎龄65 d为初级毛囊发育期,85 d为次级毛囊发育关键期,105 d为再分化次级毛囊发育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绒山羊的毛囊结构特性与发育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绒山羊业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皮肤次级毛囊所产的山羊绒是毛纺工业中最优质的天然纤维原料,也是中国国际贸易份额比重最大的畜产品.绒山羊皮肤次级毛囊是山羊绒纤维的“发源地”,因而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结构特点、遗传特性、发生发育与周期性变化及调控因素,是了解绒山羊种质特性的基础,也是绒山羊选育研究的基础.笔者在查阅国内外对绒山羊皮肤毛囊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结果,综述了中国绒山羊毛囊性状与发育调控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以期为指导绒山羊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