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复合酶澄清桂花酒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反应时间4h,酶处理温度40℃,pH值3.0,酶添加量(E/S)0.5%;使用果胶酶澄清桂花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反应时间4h,酶添加量(E/S)0.5%,pH值4.5,酶处理温度40℃。采用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OD值为指标,对复合酶澄清桂花酒的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反应条件为酶处理温度50℃,pH值4.5,酶添加量(E/S)0.1%,酶反应时间1h。桂花酒的澄清率为28.6%,且制得的溶液色泽金黄、澄清透明、无异味。  相似文献   

2.
PPC复合酶解制备海藻有机液肥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海藻有机液肥的酶解制备工艺,采用PPC复合酶水解海藻生产有机液肥,对影响酶解过程的温度、pH、酶添加量和反应时间等主要因素分别作为单因素控制条件进行了实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较为理想的复合酶水解生产海藻有机液肥的工艺组合条件为:温度50℃,PPC复合酶添加量0.4%,pH 6条件下反应时间72 h,所得海藻有机液肥的海藻酸含量37.243 mg/mL。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淀粉制备脂肪模拟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高温α-淀粉酶水解马铃薯淀粉,制备低DE值麦芽糊精脂肪模拟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对产品DE值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为0.02g,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10min,底物质量分数为15%,水解产物的DE值为2.96。  相似文献   

4.
以酶解后米糠中的残留淀粉量为考察指标,研究酶解反应过程中酶添加量、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在酶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测定淀粉酶的动力学常数Km和Vm。实验结果表明,利用α-淀粉酶酶解米糠中的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00%、酶解反应pH值为6、酶解反应温度60℃、酶解反应时间1h,酶解后米糠中的淀粉含量由22.65%降至0.43%。在60℃、pH值为6时测定α-淀粉酶水解米糠中的淀粉的动力学常数Km=8.649g/L、Vm=1.249g/L·min。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玉米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制备工艺过程,以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值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2%,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3h,反应pH值8.5,交联反应时间4h,产品取代度0.019。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酸和酸性蛋白酶脱除虾头虾壳中的矿物质和蛋白质,研究提取甲壳素的工艺条件。通过比较发现SUKA酸性蛋白酶脱除蛋白质的效果最好,并且发现脱除蛋白质有利于脱除矿物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温度、SUKA酶的添加量、pH值、料液比、反应时间对提取甲壳素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甲壳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SUKA酶的添加量0.2%,温度46℃,反应pH值4.0,料液比1∶20,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甲壳素中蛋白质含量6.52%,灰分含量1.91%。  相似文献   

7.
果蔬复合重组鹿肉脯的加工特性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营养、风味、加工特性的鹿肉和猪肉为原料,添加胡萝卜、膳食纤维(苹果皮)、低聚异麦芽糖、大豆蛋白、鸡蛋等营养物质,经谷氨酰胺转胺酶(TG)的粘合交联重组,研制开发风味独特、营养均衡的果蔬复合重组鹿肉脯。通过对肉脯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等质构特性的单因素试验研究,确定酶作用温度、谷氨酰胺转胺酶用量、大豆蛋白用量和食盐用量对肉脯品质与质构特性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借助SPSS和Design-Expert7.1.6软件及拟合回归方程,对重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出复合肉脯最佳工艺条件为:酶作用温度42.68℃,TG用量1.15%,大豆蛋白用量3.36%,食盐用量2.06%,对应样品的综合因子得分最大可达397.508。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黑曲霉固态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麸皮与油菜秸秆粉质量比、料液比、(NH_4)_2SO_4添加量、接种量、营养液初始pH值、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因素对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再利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麸皮与油菜秸秆粉质量比6∶4,料液比1∶1.8,培养温度25℃,(NH_4)_2SO_4添加量3%,接种量5%,营养液初始pH值4.7,培养时间4 d;经优化后,固态发酵产酶平均酶活达127.4 U/g,比优化前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9.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试剂,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试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沉降积和乙酰化取代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乙酰化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醋酸酐用量7%,温度30℃,pH值10,反应2 h;交联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三偏磷酸钠用量2.0%,温度45℃,pH值11,反应2 h。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赛买提杏干为原料,酒精度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酵母接种量、初始pH值、初始糖度和发酵温度4个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优化杏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杏水比1∶3(m/m),果胶酶添加量0.04%和纤维素酶添加量0.3%,25℃酶解24 h下,杏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5.2%,果肉与汁比例适宜发酵杏酒。通过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杏酒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初始p H值为3.5,发酵温度22.4℃,初始糖度22.35%,酵母接种量0.25 g/kg。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杏酒酒精度为12.4%vol,感官评分94分。该研究结果为杏酒发酵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果胶酶法提取黑穗醋栗果实中活性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单因素实验,考察温度、pH值、料液比及酶添加量对黑穗醋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L9(43)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温度为60℃,pH值为4.5,料液比为1∶10,酶添加量为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8.23%。  相似文献   

12.
糙米多孔淀粉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糙米为原料制备多孔淀粉的生产工艺。通过对多孔淀粉的得率和吸油增长率的考察,研究其品质特性随不同酶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制备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5mL,反应时间24h,pH值5.5,反应温度55℃,淀粉浆质量分数50%,颗粒粒度150~100目,转速160r/min,此条件下制备的多孔淀粉的吸油率达到42.8%,比原料淀粉的吸油率提高了144.6%。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麦糖化液的美拉德反应条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美拉德反应的条件进行优化,分别探讨了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风味物质产生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pH值10,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1h。通过感官评价可以确认,美拉德反应可以改善大麦糖化液风味;还探讨了添加氨基酸对美拉德反应风味物质产生的影响,当亮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的添加量达到0.2 g/100 mL时,可以明显改善大麦液的风味。  相似文献   

14.
以黄瓜为主要原料,利用酵母菌和红曲霉菌双菌组合发酵生产黄瓜酵素,并通过冷冻干燥,将其制成酵素粉。选取酵母菌和红曲霉菌的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发酵时间及酵母菌发酵的碳源补充量和红曲霉菌的最佳接种量为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以POD酶活性为评价指标,确定黄瓜发酵酵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将黄瓜打浆、预处理后加3%蔗糖,初始pH值调为5.0,灭菌,在34℃条件下接种酵母菌,发酵26 h。在一次发酵的基础上,二次混合发酵最佳工艺为红曲酶接种10%,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50 h时,POD酶活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酶法提取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豆渣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得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4%,加水量为25mL/g,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为50℃,反应pH值为5时,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13.7%,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鸡胸肉失水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TG)对鸡胸肉失水率的作用。结果表明,加酶量为0.45%,保温温度为35℃和保温时间为0.5h时,鸡胸肉肉糜的失水率最低;分别添加不同量的大豆蛋白EGP,大豆蛋白HTP,大豆蛋白GsNa和变性淀粉Best对鸡胸肉失水率有影响,失水率最低的添加量分别为0.2%,10%,3%,8%;谷氨酰胺转氨酶的添加可以改变鸡胸肉的质构,从而提高其保水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相似文献   

17.
以消化法测定的亚麻籽总磷、无机磷含量为基准,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植酸酶反应条件和测无机磷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植酸酶的最佳使用条件是:反应液pH值为4.0,反应时间为9 h,加酶量为1:1;测无机磷的条件是:反应液pH值为5.0,反应时间为6 h,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陈皮中橙皮苷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浸提温度、酶解pH值为自变量,橙皮苷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橙皮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法提取陈皮中橙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21 mg/g,酶解pH值5.5,酶解温度42℃,浸提温度90℃时,橙皮苷的提取率可达10.78%,预测模型较合理。  相似文献   

19.
参照酶解工艺,研究一种既营养丰富又有保健疗效的大麦保健茶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酶解液化条件为液化温度60℃,液化时间2.5 h,加酶量12 U/g,溶液p H值6.5,并对结果进行了验证,测得还原糖含量为19.5%;确定的大麦茶饮料最佳配方为加水量与样液比1∶2,白砂糖添加量5%,柠檬酸添加量1.2%,稳定剂添加量0.35%;生产出的大麦茶饮料色、香、味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未经处理的荞麦饮料具有极不稳定的性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利用α-淀粉酶的酶解作用,将淀粉大颗粒降解为可溶性糖,确定荞麦饮料最佳酶解工艺,以提高其稳定性。试验表明,料液比1:8,α-淀粉酶酶解温度65℃,酶添加量0.4%,酶解时间60 min为最佳酶解工艺,各因素对荞麦饮料DE值的影响主次顺序为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对荞麦饮料DE值的影响表现为酶解时间极显著、酶添加量显著、酶解温度不显著。此条件下生产的荞麦饮料香味浓郁、口感好、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