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筛选适合福建省长汀县土壤、气候条件、高产的紫云英品种,选择5个紫云英品种(系)进行小区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紫5号和闽肥3号在性状特征方面表现明显优于弋江种、余江大叶、大叶青;在割青鲜草量和留种量方面,闽紫5号和闽肥3号也明显高出弋江种、余江大叶、大叶青。闽紫5号品种为5个引进品种中综合表现最好的品种,适合长汀县土壤、气候条件,可作为长汀县高产紫云英种植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2.
长汀县紫云英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适合福建省长汀县土壤、气候条件、高产的紫云英品种,选择5个紫云英品种(系)进行小区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闽紫5号和闽肥3号在性状特征方面表现明显优于弋江种、余江大叶、大叶青:在割青鲜草量和留种量方面,闽紫5号和闽肥3号也明显高出弋江种、余江大叶、大叶青.闽紫5号品种为5个引进晶种中综合表现最好的晶种,适合长汀县上壤、气候条件,可作为长汀县高产紫云英种植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适合湖南省双季稻区种植利用的紫云英品种,对5个紫云英品种进行小区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湘紫2号生育期短于湘肥2号、湘肥3号和余江大叶,与早花品种信阳紫云英相近;湘紫2号盛花期与信阳紫云英相近,明显早于其他3个品种;其盛花期鲜草产量23 842.5 kg/hm2,比信阳紫云英高39.9%;且其鲜草中氮养分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综合看,湘紫2号的盛花期较早、鲜草产量适中、养分含量高,且性状稳定、适应性广,适宜在湖南双季稻区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同纬度双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2013年会昌县绿肥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余江大叶籽、闽紫1号、皖籽1号、安徽大叶青4个紫云英绿肥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余江大叶籽、安徽大叶青表现出花期适中、产量高,适合在会昌当地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合湖南省双季稻区种植利用的紫云英品种,对5个紫云英品种进行小区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湘紫2号生育期短于湘肥2号、湘肥3号和余江大叶,与早花品种信阳紫云英相近;湘紫2号盛花期与信阳紫云英相近,明显早于其他3个品种;其盛花期鲜草产量1 589.5 kg/667m2,比信阳紫云英高39.9%;且其鲜草中氮养分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综合看,湘紫2号的盛花期较早、鲜草产量适中、养分含量高,且性状稳定、适应性广,适宜在湖南双季稻区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同纬度双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合湖南省双季稻区种植利用的紫云英品种,对5个紫云英品种进行小区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湘紫2号生育期短于湘肥2号、湘肥3号和余江大叶,与早花品种信阳紫云英相近;湘紫2号盛花期与信阳紫云英相近,明显早于其他3个品种;其盛花期鲜草产量1 589.5 kg/667m^2,比信阳紫云英高39.9%;且其鲜草中氮养分含量高于其他品种。综合看,湘紫2号的盛花期较早、鲜草产量适中、养分含量高,且性状稳定、适应性广,适宜在湖南双季稻区及生态条件相近的同纬度双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永福县土壤、气候条件、产量高的绿肥品种,提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进行了绿肥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余江大叶籽品种在株高、基本苗、分枝数、鲜草产量等方面综合表现最佳,其次是安徽皖江大叶青,均适宜作为永福县种植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8.
对4个紫云英品种(系)生长发育过程的特征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系闽紫6号和84471031表现中熟;在福建省闽侯地区生长良好,株高、茎粗、分株数等性状均优于余江大叶和宁波大桥2个品种,盛花期鲜草产量分别达37190 kg/hm2和d 39944 kg/hm2;参试品种(系)的生物量和N、P、K养分积累量的大小均为:84471031>闽紫6号>宁波大桥>余江大叶。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适合永福县气候条件、土壤的绿肥品种,提高单位面积鲜草产量,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进行了绿肥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紫云英余江大叶籽品种在株高、基本苗、分枝数、鲜草产量等方面综合表现最佳,其次是安徽皖江大叶青,均适宜作为永福县绿肥种植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0.
在2008-2009年,调查了咸宁紫云英、余江大叶籽、信阳紫云英、安徽大叶青、丰城青秆籽5个品种的生长特性、植株养分、鲜草产量、鲜草所能提供的养分含量和种子产量,以筛选出与湖北省早稻配合种植较好的绿肥品种.结果表明,5个品种紫云英茎、叶特征类似,叶色和叶形略有差异;盛花期信阳紫云英和安徽大叶青较早,丰城青秆籽最迟;信阳紫云英和安徽大叶青鲜草产量较低,分别为27 667 kg/hm~2和28 117 kg/hm~2,显著低于丰城青秆籽(40000kg/hm~2)和余江大叶籽(42 100 kg/hm~2),但信阳紫云英种子产量(340.0 kg/hm~2)较高;各品种鲜草所含的氮、磷、钾养分总和为279.3~351.5 kg/hm~2,其中余江大叶籽最高,达351.5 kg/hm~2,显著高于信阳紫云英(279.3 kg/hm~2).结合各个品种特征,可以认为余江大叶籽、咸宁紫云英及丰城青秆籽作为早稻绿肥效果比信阳紫云英和安徽大叶青更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紫云英品种与根瘤菌匹配对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紫云英品种与根瘤菌匹配后对紫云英的结瘤固氮影响。结果表明:M10根瘤菌种可分别显著提高8410441、闽紫6号、弋江籽的固氮酶活性、紫云英根瘤数、紫云英根瘤鲜重;ZLH2根瘤菌显著提高8410441紫云英地上部鲜重,ZK7根瘤菌提高闽紫1号紫云英全氮含量。从总固氮量来看,M10、XZ、ZLH2、ZK7、M3根瘤菌分别对提高闽紫6号、8324411、8410441、余江大叶、弋江籽品种的总固氮量效果最佳,其中以ZLH2对8410441的总固氮量最高。固氮酶活性与根瘤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瘤数与根瘤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全氮含量与总固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发现,ZLH2对闽紫6号、8410441的促生效果较好;M10对8324411和弋江籽的促生效果较好;ZK7对余江大叶的促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从采自福建各地紫云英的根瘤中分离出具有一般根瘤菌特征的菌株18株,在对其进行初步细菌学特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16S rDNA进行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鉴定结果为:YX、Z3、GZ与ZK1为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菌种,B3、XZ、M6与百脉根中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loti可能为同一菌属的不同变种;ZLH2为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菌种;M3、M10、ZK7、ZQH、B4、B7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菌种;B6、B5、B1、Z1为根瘤菌属Rhizobium菌种.为了进一步考察各鉴定菌株的结瘤情况,利用琼脂试管法和水培法将部分菌株与紫云英闽紫品种(1号、5号、6号、7号)和80410411品系进行配对结瘤,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阐明了紫云英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通过对比琼脂试管法和水培法在结瘤结果上的异同,为探究紫云英与不同根瘤菌结瘤能力的差异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大田比较试验,筛选出营养价值丰富、口感佳、产量高的菜用紫云英品种“闽紫7号”、“8487711”、“84341022”和“浙紫5-12”,并以“闽紫7号”为研究对象,明确了基肥施用钙镁磷肥375 kg · hm -2,苗期追施1次尿素30 kg ·hm -2和氯化钾45 kg · hm-2是菜用紫云英最佳施肥模式,以期为菜用型紫云英高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紫云英新品种"闽紫5号"在武夷山市武夷街道的种植表现,并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紫云英作为一种绿肥作物,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及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本文概述中国紫云英主要种质资源,总结紫云英种植模式与栽培技术要点、还田腐解特征及其还田后对土壤地力和后茬作物的影响,以期为紫云英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方式研究紫云英、田菁及光叶苕子富集硒、锶能力,结果表明:紫云英富硒、锶能力最强,施硒量5.0mg/kg地上部硒含量达到31.13mg/kg,施锶量500mg/kg地上部锶含量达到11 431.15mg/kg;光叶苕子也有较强富硒、锶能力,施硒量2.0mg/kg地上部硒含量达到最大(11.80mg/kg),施锶量500 mg/kg地上部锶含量达到5278.50 mg/kg;田菁富硒能力较差,富锶能力强,因其生物量是紫云英的9倍多,也是一种优良的富硒、锶绿肥植物。  相似文献   

17.
进行每667m^2紫云英鲜草1500kg还田、后季稻减量施用化肥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紫云英鲜草还田量条件下,减少20%的测土配方推荐施肥量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紫云英鲜草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8.
氮钾减施下紫云英翻压量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1年(2008—2018年)绿肥定位试验,研究氮钾减施20%下紫云英不同翻压量(15 000、22 500、30 000、37 500 kg/hm2)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氮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处理的早、晚稻产量显著增加,产量可持续指数提高,且减施氮钾20%翻压紫云英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间的11年平均产量和产量可持续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2018年的数据,与当地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减施氮钾20%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能显著提高早稻生物量、氮素积累量、化肥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回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偏生产力)和晚稻稻草生物量、稻谷氮素积累量、总投入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回收利用效率、农学利用效率、生理利用率、偏生产力);适量氮钾减施翻压紫云英可提高土壤全氮和碱解氮质量分数,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在本研究中,氮钾减施20%时翻压紫云英30 000 kg/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