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苏省响水是个农业大县,响水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第一工程来抓。县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劳务输出协调小组,各乡、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先后出台了鼓励劳务输出的相关文件和意见,在培植好劳务品牌上下功夫。截至目前,响水县已输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5%,实现劳务收入5亿元,全县劳务人均收入4854元,占农民纯收入的58.3%。  相似文献   

2.
一、目标任务 2009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超过1900万人,创劳务收入达到1700亿元。到2012年,全省年输转劳动力稳定在5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00亿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71.5万人。试点地区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常年稳定型输转比例达到60%以上,有组织输转率达到60%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超过50%,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情况 武陟县位于河南省两北部,足焦作市第一人口大县。陔县6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9%。2008年,该县GDP完成151亿元,财政收入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28元。该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 武陟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焦作市第一人口大县.该县67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2.8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9%.2008年,该县GDP完成151亿元,财政收入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28元.该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自2004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项目以来,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2007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70亿元,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1178元,占人均总收入的28%。今年,全省预计可转移农村劳动力37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10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450元。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我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我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玉溪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经过多年的转移和输出,截止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8%.然而,在培训和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会泽县是云南省典型的贫困山区农业大县,有49万农村劳动力,其中富余劳动力20余万,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为加快劳务输出步伐,该县成立了农村劳务输出领导小组,相关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外引内联,组织输出劳务,广泛收集发布省内外用工信息,组织劳动交流活动,促使劳动力输出与输入对接。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现有农业人口145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700万人。到2012年全省有近500万农村劳动力需要转到非农领域就业。2007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350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178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8%。山东等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玉溪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经过多年的转移和输出,截止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8%。然而,在培训和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据河南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省外出务工人员总量已达13lO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人数4691万人的27.9%.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以上。河南在整个劳务输出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大批名优劳务品牌。如“十万大军出太行,十万大军富太行”的林州建筑业品牌.2003年林州市向外输出人员已达15万人.劳务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地区近两年建立了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加大引导、培训和服务力度,加之不少先行转移的成功经验强烈的示范作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明显增强,外出务工人数快速上升。2004年外出务工人数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较2000年外出务工人数增加2.6万人余人,增长近10倍。2004年全地区劳务总收入达到4674万元,较2000年增加4201万元,增长了8.9倍;人均劳务收入由2000年的27元增加到2004年的25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1.5%上升到8.8%。  相似文献   

12.
武胜县是典型的丘陵县,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劳务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现,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职业技能素质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瓶颈。全县现有农村劳动力中,平均受教育时间仅为7.14年,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3.9%。  相似文献   

13.
徽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有富余劳动力5万多人,占农业人口的26.50%,农村劳动力大量闲置。过去,农民外出务工,发展劳务经济的意识不强,更因长期以来积淀在广大农民心中的“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穷窝”的陈旧观念,增收空间狭窄。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徽县扬长避短,积极梳理引导,下决心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按照“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不断增加劳务培训投入,拓宽用工信息获取渠道,扩展劳务基地,扩大劳务输转规模,增加务工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劳务输转3.60万人(次),占全县富余劳动力的70%以上,其中:有组织输出1.44万人(次),占40%,就地转移0.46万人(次),其它渠道输出1.7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4.
福建诏安县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有效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目前,全县有1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截至去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719元,同比增长7%,而其中非农收入占一半以上。 地处山区的太平镇,利用毛竹、藤条等资源优势,引导农民从事竹编、  相似文献   

15.
开化县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的源头,全县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8.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68%,年劳务收入10亿多元,农户打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开化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区在区委、区政府的精心组织指导下.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快、收入高的“富民强区”工程来抓.建立了以区劳动力资源管理办公室为龙头,区劳动力市场为依托,乡镇劳动力资源管理办公室为基础.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补充的劳务输出服务网络.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实现了“外出挣钱一借地换脑一回乡发展”的模式.使农民收入显著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区外出劳动力31874人,外出劳务收入63748万元,全区人均1931.8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1.4%。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奈有效途径.但在劳务输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实际调查统计.总结出存在的五点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 渠县有133万人口,劳动力60万个,人均耕地仅占520米~2,常年剩余劳动力近25万个,就业矛盾十分突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科学引导劳动力转移,每年转移23万人左右,仅劳务收入一项每年全县达到9亿元,人平782.6元。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农房改造率达到58.7%。1998年,农民群众自愿投资1200万元,建设小康庭园、富裕文明新村,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容量、多层次的转移,我们做到四个结合: 1.转移与产业化结合切实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可以就地消化农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在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到目前为止,扶余县已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4000人,其中,离土离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达到46000人,离土不离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达到41700人,离乡不离土到域外从事种养业的农民达到6300人。劳务收入达到4.8亿元.农民人均增收738元。全县已有3423户、9146口人举家迁人城市。  相似文献   

1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流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石屏县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现劳动力有序转移、发展劳务输出经济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约了劳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石屏县劳务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和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加快全县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招远市委、市政府将构建城乡就业一体化体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2 年,招远市农村劳动力总量为21.5万人,已转移从事非农产业的11.3万人,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52.6%,其中农村外出劳动力7.2万人,占全市劳动力总量的33.5%,户口所在地镇、村企业及商贸等行业从业人数为4.1万人,占19.1%。2002年农民外出劳务收入达到2.45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7%。招远市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一、提高认识,明晰思路,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体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形势下农民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