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苜蓿炭疽病是各苜蓿种植区分布较广的毁灭性病害。毁灭刺盘孢(C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是苜蓿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湿度对毁灭刺盘孢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SA和V-8汁;适宜温度范围为28~36℃,最适温度为32℃;适宜pH范围为4~6。该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分别以麦芽糖和蛋白胨为碳、氮源,在28℃,pH 6的条件下培养时其产孢能力最强。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蛋白胨;最佳温度28℃;最适pH为6。相对湿度98%以上有利于孢子的萌发。持续光照利于菌丝生长、产孢和萌发。  相似文献   

2.
由飞机草菌绒孢菌引起的紫茎泽兰叶斑病是紫茎泽兰的重要病害。病原菌孢子萌发和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pH为5.0。饱和湿度下孢子萌发率最高。紫外光照射对菌丝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而日光灯与室内自然光照射菌丝生长最好,连续黑暗最利于孢子产生。紫茎泽兰鲜叶片加入培养基有促进病原菌生殖生长的作用。病原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以蔗糖最佳,氮源以蛋白胨最好。  相似文献   

3.
柑橘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光照条件对柑橘黑斑病菌柑橘叶点霉(Phyllosticta citricarp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明确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燕麦片琼脂培养基(OA);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pH为5~7;在12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好,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以在0.2%葡萄糖溶液中的萌发率最高。菌丝和分生孢子在55℃水浴处理10min均失活。  相似文献   

4.
绿豆叶斑病病菌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的绿豆叶斑病病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绿豆叶斑病病菌为变灰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 Ell.et Martin);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是PSA培养基.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不同.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病菌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病菌生长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  相似文献   

5.
 研究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可为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生态防控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了温度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对寄主小麦侵染以及在植株体内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0℃,其中28℃最适于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4℃~35℃,其中12℃~30℃较适宜分生孢子萌发,17℃~28℃为假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的适宜温度范围,假禾谷镰刀菌在小麦植株体内扩展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2℃~30℃;通过不同温度培养试验以及田间小麦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测定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起身期接种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高于越冬苗期接种处理,而此期的温度较越冬苗期利于假禾谷镰刀菌的侵染和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可为病害的发生规律和生态防控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本研究测定了温度对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对寄主小麦侵染以及在植株体内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0℃,其中28℃最适于菌丝的生长,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4℃~35℃,其中12℃~30℃较适宜分生孢子萌发,17℃~28℃为假禾谷镰刀菌侵染小麦的适宜温度范围,假禾谷镰刀菌在小麦植株体内扩展的适宜温度范围在22℃~30℃;通过不同温度培养试验以及田间小麦不同生育期接种试验测定温度对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起身期接种的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高于越冬苗期接种处理,而此期的温度较越冬苗期利于假禾谷镰刀菌的侵染和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橡胶多主棒孢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范围为4~8;菌丝在以麦芽糖为碳源和以KNO3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25℃;水滴是孢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无明显差异;分生孢子在果糖中萌发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病原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在15~35℃,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30℃。病菌适应于较广泛的pH值范围,在pH为3~9之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但以pH5.5为最佳。连续紫外光照射,对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黑暗条件有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该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以蔗糖和葡萄糖为最佳,淀粉次之。对各种形态氮源的利用基本相仿。在马铃薯-洋菜培养基(PDA)上菌丝生长和孢子的形成为最适。水稻叶鞘和嫩穗的提取液能促进病菌孢子提早萌发及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荔枝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8℃;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2~36℃,最适28~32℃;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8~32℃。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5~6;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3~4,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6~7。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85%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该菌生长发育无显著性影响。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0℃ 30 min。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高粱链格孢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生物学特性, 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营养及环境条件对该病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有明显差异, 其中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最适合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 不同碳、氮源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有显著差异, 其中最适宜菌丝生长碳源为葡萄糖, 氮源是蛋白胨; 该病原菌最适宜营养生长的温度为28℃, pH为7; 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7℃; 光照时间对高粱叶斑病菌丝的营养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红海榄赤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来自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赤斑病同一病斑上获得的2个菌株PⅠ-1和PⅡ-3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PⅡ-3菌株的致病力比PⅠ-1的稍强;2个菌株均具有一定的寄主专化性。经形态特征观察与rDNA-ITS序列分析,2个菌株均鉴定为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光照对2个菌株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差异不大,生长温度均为10~32℃(最适25℃),pH值为3.0~10.9(最适4.0);孢子萌发温度均为10~35℃(最适25~28℃),pH值为2.5~8.0(最适3.0);黑暗条件有利于2个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但2个菌株的产孢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PⅠ-1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而PⅡ-3为20℃;PⅠ-1产孢的最适pH值为5.1而PⅡ-3为9.0;PⅠ-1产孢对光照不敏感,而PⅡ-3在黑暗条件下几乎不产孢。另外,在相似条件下,PⅠ-1产孢量比PⅡ-3大,而PⅡ-3菌丝生长速度比PⅠ-1快,孢子萌发率也比PⅠ-1高。由此可见,2个菌株PⅠ-1和PⅡ-3虽属于同一个种,但某些生物学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明确黄脉爵床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防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病原菌分离、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rDNA-ITS序列分析、生物学特性及寄主范围测定等研究,证明该病病原菌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菌丝生长及产孢适宜温度20℃~28℃,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4℃~32℃,菌丝致死温度49℃处理10 min;菌丝生长适宜pH 6~10,产孢适宜pH 4~8,孢子萌发最适pH 8;光暗交替适合菌丝生长与产孢,连续光照可抑制菌丝生长;菌丝生长量由少到多培养基顺序为CA、PCA、PDA、CMA、OA,而PDA上产孢最多;刺伤接种,病菌可侵染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等植物。黄脉爵床棒孢霉叶斑病病原为山扁豆生棒孢C. cassiicola,病菌易产孢,寄主广,潜育期短。该病菌侵染黄脉爵床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测定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pH及碳氮源对来源于海南、河北和上海的3株西瓜枯萎病菌Fo-HN-46、Fo-HB-12和Fo-SH-1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枯萎病菌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Fo-HN-46最适生长温度为28℃,Fo-HB-12和Fo-SH-1最适生长温度为25℃,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30℃;光照对西瓜枯萎病菌生长速率无显著影响,对产孢影响显著,Fo-HN-46在黑暗条件下单位面积产孢量最高,Fo-HB-12和Fo-SH-1在半光照条件下产孢量最高;pH对西瓜枯萎病菌菌株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有显著影响,pH 7~9时菌丝生长速率快,pH 8~11时产孢量高;葡萄糖、淀粉和乳糖作为碳源能够显著增加西瓜枯萎病菌的产孢量;蛋白胨作为氮源能显著促进菌丝生长,硝酸钠、酵母粉和蛋白胨均能显著增加西瓜枯萎病菌的产孢量。用最适碳源、氮源培养,Fo-HN-46生长速率大于Fo-HB-12和Fo-SH-1。Fo-SH-1产孢量高于Fo-HN-46和Fo-HB-12。  相似文献   

14.
人参黑斑病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参黑斑病原菌生长发育温度幅度是5~30℃注适温度为25℃.pH值范围在pH为4~12之间培养基础上生长良好,但以pH6为最佳.各光照处理对菌落的形成影响差异不显著,在紫外灯连续照射下孢子形成量最多,经紫外灯,日光灯处理都可促进分生孢形成.该菌在PDA、参根煎叶、大米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参根培养基有促进病菌生殖生长的效能。病原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碳源,以淀粉为最佳,麦芽糖次之.氮源以谷氨碳最好,其次是硝酸钠.微量元素以锰、钼对菌丝生长有利,铜、锌不利于菌丝发育.  相似文献   

15.
苹果黑星病菌中国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Cooke) Wint.)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苹果叶汁、苹果果汁、麦芽浸渍物、PSA、PDA、V8和马铃薯麦芽糖;适合产孢的培养基有苹果叶汁、V8和PSA。菌落生长和产孢适宜的pH值为5.0~6.5,温度为15~20℃。在碳源和氮源中,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酵母提取物、硝酸钠和牛肉膏有利于病菌生长和产孢,硫酸铵抑制产孢,草酸铵抑制菌落的生长和产孢。20℃时,光周期为12 h,光照强度为600 lx条件下有利于病菌在PSA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其产孢量约为黑暗条件下的13倍。病菌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pH值为5.0~6.5  相似文献   

16.
芒果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度、pH、光照、维生素对芒果疮痂病菌(Sphaceloma mangiferae Bit.&Jenk.)孢子萌发、营养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在14种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上对产孢量作了比较,还对湿度和营养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做了试验。湿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37℃,最适28℃;pH值范围为3~9,最佳pH 5;以自由水或饱和湿度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连续黑光灯光照促进萌发;1%的葡萄糖液在28℃或33℃下明显增加了萌发率。该菌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7℃,22℃~33℃生长良好,最适为28℃,与Bitancourt的报道基本相似;pH值范围为2~11,最佳为pH 5;黑光灯连续光照有利生长,VB2、VB6及V A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在试验的培养基中PDA是生长最好的。该菌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2℃~33℃,最适温度为28℃;pH值范围为5~9,最佳为pH 7;光暗12 h交替处理比连续光照更利于产孢;VB1及VA可促进产孢,但只有VA (50μg/L)既促进生长,又促进产孢;所试验的培养基中以PDA+牛肉浸膏及PDA的产孢量最多,胡萝卜块是固体培养基中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7.
山葵墨入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山葵墨入病病株进行分离鉴定,明确其病原菌为山葵茎点霉菌(Phoma wasabiae Yokogi)。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宜该菌生长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不同的温度、pH、光照等条件对山葵茎点霉菌的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显著的影响。该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9-25℃,最适温度为22℃;适宜生长的pH为6.0-9.0,最适pH7-8;该菌在黑暗条件下比在光照和光暗交替处理下生长快,且产孢的能力相对强;致死温度为55℃。10min。  相似文献   

18.
辣椒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D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8.0~9.0,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5℃ 10 min。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的蔗糖溶液,适宜氮源为1%的甘氨酸溶液;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6,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2℃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