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5S rDNA和5S rDNA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的FISH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rDNA在中国大白菜基因组中的位点数目和分布位置,并建立识别大白菜不同染色体的特异标记。【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5S rDNA和5S rDNA在大白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分别检出了5对25S rDNA杂交信号和3对5S rDNA杂交信号。对应于大白菜中期染色体形态图,确定5对25S rDNA信号分别分布在大白菜1号染色体长臂(1L)的近末端,2号染色体长臂(2L)的近中部,3号和4号染色体长臂(3L、4L)的近着丝点处和10号染色体的随体上,信号强度为10号>2号>3号和4号>1号;而5S rDNA的3对信号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2L)和9号、10号染色体的短臂(9S、10S)。【结论】在分子水平上为大白菜部分染色体提供了识别标记。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华山松(Pinus armamdii Franch)的核型。华山松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其中11对(No·1~11)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另一对(No·12)为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3对染色体长臂上具次缢痕,且染色体均显示带纹结构。  相似文献   

3.
张庆  周伟  杨翩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1):44-46,51
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林学院校园的多疣狭口蛙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2n=28,NF=56,可配成14对同源染色体,由4对大型染色体和10对小型染色体组成;两性间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将本次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狭口蛙属及姬蛙科其他属的染色体资料比较分析,狭口蛙属4个种第3对染色体均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且长臂次缢痕在第5对染色体上都出现,可以认为是分类学上狭口蛙属核型区别于姬蛙科其他属的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油桐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桐茎尖细胞染色体的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油桐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 2.染色体的绝对长度是1.74~3.18μ,相对长度为6.49~11.87%,长臂长度是0.96~1.84μ,短臂长度为0.78~1.38μ。长臂与短臂之比为1.09~1.62。 3.根据Levan的分类,油桐染色体属于“M”型,其核型组成是K_((2n))=22=20M 2M_5~(sc)。短臂与绝对长度的比为0.38~0.48,属于“Kato”系统。除第5对染色体为“J”型外,其他染色体均为“V”型,其核型组成是: K_((2n))=22=20V 2J_5~(sc) 在第5对染色体长臂上存在次缢痕,而另外几对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近25年来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WA)恢复基因的遗传及其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进展.有学者认为,CMS—WA育性的恢复受1对基因控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受2对基因控制,2对基因间互作方式有加性、重叠和显隐性上位作用,也有的认为2对基因是相互独立的;还有人认为受多基因控制或是一种质量一数量性状.在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定位方面,有学者发现为1对恢复基因,并将其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也有定位在第7染色体上;发现为2对恢复基因的学者,将其定位在第1和第10染色体上,或定位在第7和第10染色体上,也有将2对恢复基因都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发现为多对恢复基因的学者,有人鉴别出8个基因位点,其中2个Rf-3和Rf-4为主效基因,分别定位在第3和第4染色体上,6个微效基因分别定位在第1,2,5,6,10和第12染色体上;也有人将2个主效基因定位在第1和第10染色体上;还有学者发现为4个QTLs,其中一个主效基因Rf-10被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3个微效基因分别定位在第1,第7和第11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
生长激素释放肽-2对猪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云贤  陈代文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2):2848-2852
 【目的】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生长激素释放肽-2(GHRP-2)在不同处理浓度、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处理次数条件下对新生仔猪垂体细胞分泌生长激素(GH)的影响。【方法】分离1~3日龄新生仔猪腺垂体细胞,贴壁培养形成单层后,分别用0、10-12、10-11、10-10、10-9、10-8、10-7、10-6、10-5 mol•L-1浓度的GHRP-2处理垂体细胞2 h;用10-6mol•L-1浓度的GHRP-2处理垂体细胞5~180 min;连续用10-6mol•L-1浓度的GHRP-2处理垂体细胞6次,每次1h。【结果】10-12~10-5 mol•L-1浓度的GHRP-2都能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垂体细胞,刺激垂体细胞分泌GH(P<0.01),10-12~10-8 mol•L-1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0-7~10-5组极显著高于10-12~10-8 mol•L-1(P<0.01),GHRP-2适宜浓度为10-6mol•L-1;GHRP-2能引起GH的快速分泌,在10~20 min内就可使GH的分泌达到最大;在连续处理的前3次,GHRP-2能促进GH的分泌,从第4次开始,GH的分泌出现抑制状态,并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抑制状态更强。【结论】GHRP-2能够促进垂体细胞分泌GH,但其作用效果与处理剂量、时间和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春ph1b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麦第5染色体组上19个STS-PCR引物对中国春小麦(CS)及其突变体ph1b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有一对引物能有效地鉴定Ph1基因的缺失片段,其扩增特异片段大小约920bp,经中国春第5组同源群缺体-四体及5BL染色体双端体证明,该特异片段位于5B染色体长臂上。利用这个特异引物可以有效、方便、快速地鉴定CS×ph1b组合的F#-2群体及BC#-1(F#-1×ph1b)群体中的ph1bph1b基因型,并从分子水平上初步证明ph1b基因可能呈简单的孟德尔式遗传。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用常规的外周血培养法对苏大白、杜洛克、甘肃白猪及甘肃黑猪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19对(2n=38)。其中18对常染色体的形态差异在这四个品种间不太明显;X染色体差异较为明显,Y染色体的形态近乎一致。在第10对染色体的短臂近着丝点处均有次缢痕,杜洛克和甘肃白猪的第6对上也可见次缢痕的存在。这些染色体的多态性是否属于品种的特有属性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剑白香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对其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及其C-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剑白香猪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染色体类型为12m 10sm 4st 12t;C-带均存在多态性,但又存在共性。各染色体均不同程度显带,发生在着丝粒处或长臂上,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在1号、2号、13~18号和Y染色体C-带呈强阳性,出现频率最高,表现为大型带,Y染色体C-带几乎占据了整个长臂,呈椭圆形;中型带发生在3~8号和12号,呈阳性;小型带发生在9号、10号、11号和X染色体上,呈弱阳性。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云南石屏和元江的虎纹蛙进行外部形态特征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元江虎纹蛙体形、体质量均明显大于石屏,其中,后肢全长、胫长、鼓膜宽、头宽等指标差异显著;两地虎纹蛙核型均为2n=26(5L+8M+0s),NF=52;石屏虎纹蛙的第3号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其余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次缢痕位于6 p;元江虎纹蛙第36、和8号为SM染色体,其余为M染色体,在3 p和6 p上具有不明显的次缢痕;显示不同地区虎纹蛙形态和核型均存在差异,推测石屏和元江产虎纹蛙可能是同种中的不同地理居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产于浙江和安徽的三种百合科(Liliaceae)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2n=20(2X)=8m 12sm;萱草Hemerocallis fulva,2n=33(3x)=21m 6sm 3st十3t和多叶韭Allium plurifoliatum,2n=32(4X)=24 m 8 sm。并讨论了它们的核型特点及与近缘种的关系,其中天门冬和多叶韭的核型为节一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濒危鱼类稀有白甲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稀有白甲鱼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稀有白甲鱼染色体为50条,核型公式为2n=50,12m+16sm+10st+12t,NF=78。未发现异型染色体、随体染色体和次缢痕;其核型符合典型的低住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黄葛树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俊年  黄隆为  徐丽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67-15768
试验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对黄葛树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黄葛树的染色体数目为2n=30;核型公式为2n=30=1st+9sm+5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0=5L+3M:+2M,+5S,属于“3B”型;染色体组总长度是21.37μm,长臂总长为14.13μm,对称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小麦重要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发掘重要性状的QTL及其分子标记进行小麦品质分子改良。【方法】采用PH82-2/内乡188杂交后代240个F5:6家系,按照Latinized α-lattice设计,2004~2005年度分别种植在河南焦作、安阳和山东泰安。对籽粒蛋白质含量、Zeleny沉降值、和面时间、8分钟带宽、峰值粘度和稀懈值进行测定,利用188个SSR标记和4个蛋白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上述6个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 籽粒蛋白质含量检测出3个QTL,分布在3A、3B染色体上。在1B、1D和3B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控制Zeleny沉降值的QTL,其中位于1B和1D染色体上的QTL在3个地点均检测到,可解释5.5%~17.6%表型变异。发现3个控制和面时间的QTL,分布在1B和1D染色体上,在3个地点均能检测到,贡献率为7.9%~55.3%;检测出8分钟带宽的QTL 5个,其中1B和1D染色体上的QTL在3种环境下均能检测到,贡献率为11.7%~33.9%。发现峰值粘度QTL 4个,分布在1A、1B、3A和7B染色体上;检测出稀懈值QTL 5个,位于1B、4A、5B、6B和7A染色体上。1B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Zeleny沉降值、和面时间、8分钟带宽、峰值粘度和稀懈值的QTL,与最近标记Glu-B3j连锁距离为0.1~0.8cM,说明1BL/1RS易位对这些性状有重要影响;1D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Zeleny沉降值、和面时间和8分钟带宽的QTL,与最近的标记Dx5+Dy10连锁距离为2.5~3.3cM,表明Dx5+Dy10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对这3个性状影响很大。和面时间和8分钟带宽位于1B和1D染色体的QTL以及稀懈值位于1B染色体上的QTL在3个地点均能检测到,具有环境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定位的品质性状的标记可作为小麦品质分子育种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华南野猪的核型及其与家猪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热带丛林的华南野猪(Sus scrofa chirodentus)的染色体组型、G-带、C-带和核仁形成区(NOR)。其结果显示,华南野猪的染色体数目2n=38。与过去报道的欧洲野猪和中亚及远东地区的亚洲野猪各亚种(2n=36)比较,少1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而多2对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形态和G-带带型均与过去报道的家猪相同;C-带1号、13—18号染色体着丝粒区结构异染色质显示深染,其余双臂染色体(2—12号和X)着丝粒区均浅染;核仁形成区(NOR)亦定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惟8号染色体有的细胞仅出现一个具有活性的NOR。本研究结果表明,华南野猪与欧洲和中亚、远东地区野猪亚种的核型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与家猪完全一致。这揭示了华南野猪与家猪在起源和进化方面存在着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根据核型进化理论,华南野猪很可能是现代家猪的原始祖先之一。  相似文献   

17.
xa32(t)是从疣粒野生稻与栽培稻经体细胞杂交途径获得的新种质Y76中鉴定出的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将Y76与栽培稻"大粒香"回交构建F2群体,获得132个抗性稳定的株系。经致病菌株P6对该F2群体抗性鉴定,得到抗感株系数分别为32和100。随机选用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412对SSR引物对亲本和F2代群体进行多态性分析。筛选出8对多态性好的引物标记,连锁遗传分析发现位于xa32(t)同侧的RM8216和RM20A与其连锁,从而将xa32(t)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上,遗传距离为6.9cm和1.7cm。  相似文献   

18.
中性/碱性转化酶(Alkaline or neutral invertase,N/A-lnv)是木薯淀粉合成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笔者以木薯华南6号古铜期嫩叶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技术对N/A-lnv基因家族的11个成员进行了物理定位。结果表明,基因MeNINV5,MeNINV9和MeNINV10均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其中基因MeNINV9和MeNINV10位于短臂上,到信号点的百分距离分别为68.52和95.35,基因MeNINV5位于长臂上,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为22.71;基因MeNINV4和nINV1均位于第6号染色体长臂上,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为43.16和80.71;基因MeNINV6和MeNINV7分别位于第7号和第17号染色体的长臂上,信号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是15.38和57.97;基因MeNINV1,MeNIN,V2,MeNINV3和MeNINV8分别位于第11号、第9号、第5号和第1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信号位点到着丝粒的百分距离分别是40.10,51.88,91.75和76.33。中性/碱性转化酶基因家族内部部分成员之间存在连锁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木薯淀粉的高效积累机制及木薯种质遗传改良提供分子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花菜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花菜为材料,筛选染色体制片流程,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根尖长度为13~15 mm时,中期分裂相最多;在4种预处理中,0002 mol·L-1 8-羟基喹啉预处理25 h效果最好;青花菜染色体数为2n=18,核型公式为:2n=2x=18=8m+10sm(2SAT),其中第1、2、5、6、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第6对染色体具有随体,第3、4、7、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青花菜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905%±056%)~(1363%±006%),相对长度组成为2n=18=8M2+10M1.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3213%±337%)~(4223%±157%),臂指数为18.核型分类标准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