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对‘灵武长枣’栽培及良种选育提供参考,在采收期分别于5个‘灵武长枣’种植基地随机采集果实,测定其纵径、横径、单果重等,分析‘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灵武长枣’成熟期果实平均单果重为13.67 g,变幅在7.65~24.83 g;平均纵径为43.54 cm,变幅在34.12~56.42 cm;平均横径为26.76 cm,变幅在21.89~33.03 cm。单果重变异最大,果实横径变异最小;单果重与纵径、横径成线性正相关。‘灵武长枣’果实形状为典型长椭圆形,果个大小变化幅度大。  相似文献   

2.
白晓秀 《科学种养》2010,(12):49-49
<正>中油5号是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培育成功的油桃新品种。该品种树姿较直立,萌发力及成枝力均强,各类果枝均能结果,幼树以长、中果枝结果为主。果实短椭圆形或近圆形,果实大,平均单果重180克,大果可达300克以上,两半对称,果皮底  相似文献   

3.
调查渝东南地区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因素对‘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及‘长林53号’油茶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以期为‘长林’系列油茶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影响油茶植株生长,抑制茶果纵径、横径生长,降低油茶鲜出籽率,减少单果质量和单株产果量。在高温、干旱双重逆境胁迫下,苗木和成林以‘长林53号’抗旱能力最强,果实经济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籽质量、鲜出籽率及单株鲜果产量)表现最好;幼林以‘长林3号’抗旱能力最强,果实茶籽数量最多。综上所述,‘长林53号’在极端高温干旱情况下,生长发育和性状表现较好,抵御高温干旱胁迫能力突出,建议作为该区域的优良品种进行培育、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苹果单品种建园,选育适宜专用授粉树,研究了‘道格’、‘绚丽’、‘红丽’、‘满洲里’、‘雪球’5 个观赏海棠品种的植物学、生物学性状、花粉特性及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盛花期为4 月7—20日,和栽培品种花期相遇,‘道格’和‘满洲里’花期较早,盛花期分别为4月7日、4月9日,‘绚丽’和‘红丽’均为4月12日,‘雪球’为4月20日。供试品种花粉量大,‘道格’、‘满洲里’、‘红丽’、‘雪球’和‘绚丽’分别为13384、13162、7426、6074、6003粒/花药。单果重‘道格’最大(12.98 g),其次是‘雪球’(10.66 g)、‘绚丽’(2.59 g),‘红丽’和‘满洲里’较小(均为2.00 g)。果型指数与单果重趋势基本一致。种子数不尽相同,‘红丽’和‘雪球’为7 颗/果,‘满洲里’6 颗/果,‘道格’和‘绚丽’为4 颗/果。可溶性糖含量以‘道格’最高(18.49%),其次是‘满洲里’(16.33%)、‘雪球’(16.11%)、‘绚丽’(15.98%),‘红丽’较低为14.20%;可滴定酸‘红丽’最高为1.16%,‘绚丽’为0.99%、‘满洲里’为0.90%,‘道格’最低为0.80%。初步认为,供试品种适宜作为国内的苹果专用授粉树。  相似文献   

5.
不同修剪方法对油蟠桃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以‘紫月’、‘新月’、‘美月’油蟠桃新品种为试材,进行长枝修剪与传统修剪比较试验,研究不同修剪方法对油蟠桃叶片光合速率、树体生长、各类果枝、1年生枝条萌发情况以及坐果率和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蟠桃长枝修剪后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提高;翌年萌发的1年生枝中,15~30 cm果枝数量明显高于传统修剪方法;长果枝数量减少,中果枝、短果枝、花束枝数量明显增加,徒长枝数量相差不大。第1次、第3次生理落果后,长枝修剪方法的坐果率高于传统修剪。长枝修剪后的单株产量、单果重均高于传统修剪。在果实品质方面,长枝修剪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质果率高于传统修剪。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荔枝果实的成熟特性,以‘糯米糍’和‘桂味’2 个花期和成熟期较一致的荔枝品种为试验材料,当‘桂味’果皮首先开始转黄时,定期测量2 种果实的纵横径和果实各部分质量,测定果实固形物(TSS)、糖、酸和Vc等含量,从果实外观成熟度变化、果实的生长情况和果实品质等方面探讨荔枝的成熟特性。结果表明,‘糯米糍’果实的初始缓慢生长期较‘桂味’长,果皮推迟转黄约13 天,但后期大部分时间内生长速度更快,两者果径和单果重的差异在缩小,成熟度趋于一致;后期果径的生长以横径为主;当果实的鲜食品质趋于最佳时,果径有暂时收缩的趋势;‘糯米糍’和‘桂味’的果肉分别以积累蔗糖和还原糖为主,过熟时还原糖含量增加;可滴定酸持续下降,当可滴定酸含量位于0.23%~0.69%、糖酸比位于20.93~61.75 时,果实鲜食品质较佳;‘糯米糍’可食率较高,维持在约80%,过熟时‘桂味’可食率下降,单果重的增加以果皮和果核增重为主;2 种果实过熟时继续生长,‘糯米糍’生长速度较快,但果实TSS 下降,Vc含量较低,果实品质劣变更加严重。2 个荔枝品种的果实具有独特的成熟特性。可滴定酸和糖酸比可作为判断果实成熟度的参考指标。‘糯米糍’成熟果实衰退快速,维持适宜含酸量和糖酸比的时间较短,宜鲜食的品质保持期和适宜采收期较短,‘桂味’果实衰退速度较慢,适宜保质采收期较‘糯米糍’长,这也是‘桂味’品种的成熟特征。  相似文献   

7.
了解永德县荔枝主栽品种‘桂味’与区试品种果实品质表现,为‘桂味’品质提升和品种改良提供建议。采集30个果园的‘桂味’和7个区试品种荔枝果实,测定分析果实品质,并结合品质加权分、经济效益指数对测试品种进行评分排序。调查花期授粉源和气温以分析‘桂味’焦核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永德县‘桂味’荔枝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分别为22.53 g、19.27%和76.61%,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焦核率仅为44.00%,低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经济效益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个优新品种荔枝均优于‘桂味’,依据区试品种荔枝果实品质表现,除‘岭丰糯’外其他品种初步判定引种成功‘。桂味’与大核品种‘怀枝’等混种且花期相遇,推测花粉源和授粉期间长时间低温可能是当地‘桂味’大核化的原因之一,提高‘桂味’焦核率是提质增效的技术关键‘。无核荔’‘、贵妃红’‘、冰荔’‘、仙进奉’引种区试表现较为优异,适合作为永德县荔枝的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卫星搭载处理对辣椒SP1代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水凤  汪炳良  贾世燕  张楠 《种子》2005,24(7):78-81
本试验研究了5个辣椒品种种子经卫星搭载后,辣椒种子的发芽力、植株生长特性、果实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对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平均初花期发生改变,并因品种而异;植株有矮化的趋势,第1花序节位也呈降低态势,但始花节位叶长、叶宽和叶柄长呈增大趋势;第5杈花朵的花瓣和萼片长有所减小;结果能力略有下降,但果实纵径、横径、果肩宽和平均单果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牡丹石榴是自然变异地方品种,以花冠大、花形如牡丹而得名。5月始花,10月花尽,花期长达5个月。果实近圆形或扁圆形,鲜红色,平均单果重400克左右,籽粒红色,粒大肉厚,浆汁多,营养丰富。果实9月下旬成熟,耐贮运。是集食用、美化环境于一体的园林树种。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油茶采摘费时费力的问题,以15个湖北省主栽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12个与轻简化栽培相关的性状为评价指标(单果鲜重、干果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枝叶密度、树形指数、单株产量、病害级别、旱害级别、冠外果实比例、红色果实比例、采摘效率),采用DTOPSIS分析法,对15个湖北省主栽品种进行轻简化栽培适宜性的分析评价。品种的轻简化栽培适宜性评价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长林53号’(C>0.6),‘长林3号’、‘长林40号’、‘长林4号’(0.5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新疆17个引种花生品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旨在为筛选适宜新疆栽培的花生品种提供依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引种17 个花生品种的11 个农艺性状:单株生物学产量、主茎高、总分枝数、第一侧枝长、有效枝长、茎粗、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及500 g 果数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0215A’>‘豫花9327’>‘HZ-224’>‘潍花8 号’>‘开农37’>‘阜花11’>‘天府9 号’>‘海花1 号’>‘新会小粒’>‘潍花11 号’>‘白沙1016’>‘冀花4 号’>‘开农黑花生’>‘湛红2 号’>‘潍花12 号’>‘粤油四粒白’>‘远杂9307’。‘0215A’、‘豫花9327’、‘HZ-224’、‘潍花8 号’、‘开农37’品种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新疆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欧李品种在民勤地区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营养价值,以引种的‘农大4号’‘、农大5号’、‘农大6号’3个中华钙果品种为材料,以当地野生的欧李生态苗为对照,分别对其生理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测,并对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农大5号’叶长、宽、叶面积均大于对照‘、农大4号’和‘农大6号’。(2)引种的3个欧李品种的果纵径、横径均、单果重均大于对照,且‘农大5号’大于‘农大4号’和‘农大6号’,而果形指数‘农大5号’小于对照‘、农大4号’和‘农大6号’。(3)不同中华钙果品种中‘,农大5号’钙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低。(4)中华钙果的结果量与结果枝数呈正相关,与单果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面积与结果枝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得,‘农大5号’生物学性状的表现性最佳,是适宜培育鲜食的优良品种。加强修剪和科学的管理技术,使植株保持适量的结果枝数和结果量,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种子》2019,(6)
为掌握串核桃花期与果实特性,对贵州省内不同县串核桃雌雄花物候期和果实特性进行了观测和测定。结果表明:贵州省大部分串核桃雌雄花异熟性为雄先型,不同县串核桃花期发育不一致,雌雄花期相遇时间1~6 d;雄花萌动期在3月3日—3月15日,沿河县最早,威宁县最晚,从初花期到落花期大概需要4~8 d;雌花的萌动期为3月7日—3月16日,从初花期到落花期需要6~11 d;串核桃单枝结果数威宁县最多,为5~18个,多数为8个;三径均值为2.69~3.76 cm,壳厚为0.98~1.18 cm,单果重6.18~12.05 g,出仁率50.78%~62.46%,核仁脂肪含量65.20%~67.46%,核仁蛋白质含量22.38%~23%,核仁皮色有黄白色、浅黄色、褐色、黄色、黄白色。  相似文献   

14.
探讨欧洲李在阿克苏地区的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动态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基础。观测各品种的物候期,测量新梢长度和粗度、果实的三径、叶绿素和叶面积,分析欧洲李各品种间新梢与果实生长发育间的相互关系。各品种在物候期上相差1~2天,欧洲李的新梢快速生长期是在同一时期,‘法兰西’果实最先成熟,其次是‘斯坦勒’,‘女神’最晚;欧洲李果实发育在第1次快速生长阶段(在盛花后14~21或28天),三径日平均增长量最快,纵径>横径和侧径,在第2次缓慢生长阶段(在盛花后28~62天)和第3次快速生长阶段(盛花后62天至果实成熟)横径和侧径>纵径,单果重增加主要是在第3快速增长阶段。新梢的生长有2次生长高峰。叶面积和叶绿素快速增长都在盛花后14~42天(4月22日—5月20日)。在阿克苏地区的欧洲李果实三径和单果重生长都呈‘双S’曲线。在整个果实生长期‘女神’单果重的增长量最多。新梢的长度、粗度与单叶面积和叶绿素生长变化趋势一致。新梢和果实发育动态在生长前期和后期出现营养竞争,中期出现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选育出丰产高质的白肉火龙果优株,通过对‘从化之星’火龙果112个实生后代中所有果肉颜色为白色的单株进行栽培试验,对所有白肉单株生长习性、丰产性及果实经济性状和内在品质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单株184-4综合品质最好。该白肉火龙果平均单果重为301.48g,最高单果重可达约500g,可溶性固形物14.8%,果实外观靓丽,商品性高,具有丰产稳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早实类型核桃品种果实坚果性状及核桃仁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性,以17个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核桃品种园内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果实为试材,对其坚果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其核桃仁脂肪酸组分。结果表明:17个早实类型核桃新品种中‘金薄香6号’、‘礼品2号’的坚果性状表现突出。17个品种核桃仁中共同检测出6种脂肪酸,包括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及其他酸等。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相对总含量占到80%左右,以亚油酸相对含量最高。‘辽宁1号’核桃仁中含油量最高达78.00%,‘薄丰’的最低仅59.40%;且各品种间含油量具有显著差异性。17个早实类型核桃品种中‘扎343’的油麻比最高达12.40%,‘金薄香4号’的最低为3.50%。‘金薄香1号’核桃仁中棕榈酸含量最高达7.30 g/100 g,‘礼品2号’的最低为5.10 g/100 g。在选育油料核桃品种时,要以出油率较高且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含量的品种为最佳试材。经综合比较,‘礼品2号’、‘金薄香6号’、‘扎343’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亚麻酸、棕榈酸含量较低,是比较理想的核桃油用品种,为山西省核桃油用型良种的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5个美国山核桃优良品种开花等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安徽地区美国山核桃品种少、产量低等问题,连续13年对引种的美国山核桃实生品种对比观察,筛选出‘安农1号’等5个优良适生品种。并对这5个品种的新枝及叶萌发生长节律、雌雄花开花物候、花期长短等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5个品种新枝平均长度差异达到6.5 cm,叶平均长度差异3.3 cm;枝梢、叶、雄花序生长量最大均为温度最高日期;5个品种雄花盛花期持续时间相差不大;‘安农5号’雌花盛花期持续10天,比其他4个品种长3~5天;‘安农1号’、‘安农3号’、‘安农5号’均为同时型品种,‘安农2号’为雄先型品种,‘安农4号’为雌先型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现代化温室中番茄采收期生长发育变化规律,以北京小汤山现代化日光温室为试验点,番茄品种‘普罗旺斯’为供试材料,对温室环境条件数据进行采集,并结合采收期的番茄植株和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温室日平均温度较室外变化小,3—5月在20℃左右,6月为25℃左右,日平均相对湿度在70%左右,而辐射量变化较大,多数在150~270 μmol/(m2·s)。番茄株高每周平均增长量从采收中期到拉秧逐渐减少,坐花坐果节位数每周平均的增长量也有所下降,果实坐果后经过8周能成熟采收,果实横纵径增长量下降明显,每周采收的果实单果重先增加再有所降低,最大平均单果重是 125.2 g,而每周产量逐渐增加达到峰值每周0.74 kg/m2后大幅度下降。南向株高增量和坐花坐果节位增长量均略大于北向。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高产、耐高低温、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紫红长茄,从国内收集茄子种质资源15份,对株高、熟性、果色、单果重、单株产量和果形等主要性状进行描述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单性结实性鉴定。茄子资源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产量与果实纵径、单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0和0.880;株高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0);熟性与花冠色呈显著正相关,即当花冠色较深时,熟性就较晚。综合来看,比对照显著高产的是‘庆丰二号’,但‘庆丰二号’主茎有刺,果萼也有少量刺,这给果实采摘带来不便;且‘庆丰二号’不具有单性结实能力。‘春秀’和‘公牛长茄’的单株产量与对照相当,但‘春秀’和‘公牛长茄’都具有单性结实能力,即使遭遇高低温障碍也能正常结果,而对照不具有单性结实能力。因此,‘春秀’和‘公牛长茄’优于对照,在华南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11.红玛瑙1品种来源:2012年海升公司、西农千阳苹果试验站引进,是优良的苹果专用授粉品种。2植物性特性:树势强健,萌芽率、成枝力较强,角度偏小;易成花,花量大,花粉多,花期长,授粉亲合力强,花粉直感效应明显。3果实经济性状:特点是易成花,果实大小形似海棠,颜色鲜红亮丽,深冬不落,远远看去像红色的玛瑙,观赏价值极高;单果重6~13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