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银鹊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对银鹊树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鹊树种子成熟时胚形态发育正常,但种子无论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恒温或变温中均不能萌发;离体胚培养时,发育不正常,子叶能长大、胚轴能伸长并增粗,而胚根却不伸长,说明种子的胚根具休眠特性。内果皮和外种皮含抑制物质和透气性差是引起胚根休眠的主要因素。低温(5℃)层积120 d可以解除休眠,但在恒温中无论给予光照和黑暗条件仍不能萌发,最适的萌发条件是光照下30℃(日)/20℃(夜),其次是30℃(日)/15℃(夜)变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成熟时间对光萼女娄菜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的影响,测定了种子大小、吸水特性以及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以阐释种子成熟时间格局对植物在温带内陆环境中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种子大小随着种子成熟时间延后而逐渐增加;种皮具有透水性,08-03和09-30成熟的种子在吸水后48 h开始萌发,其它时期成熟的种子在吸水60 h后开始萌发.种子萌发率随种子成熟时间的延后而降低;种子最适萌发温度范围在10~30℃,完全黑暗条件抑制萌发.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特性,种皮划破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但是赤霉素处理对萌发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魏是重要的民族药材,其药材来源于新疆阿魏等几种植物。收集到全裂叶阿魏、新疆阿魏和托里阿魏三种植物种子,从种子外观特征、千粒重、吸水性、萌发特征、及温度层积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目的是阐明几种种子的萌发特性。研究表明,三种阿魏种子具有快速吸水能力,但种子萌发率不同。全裂叶阿魏种子不存在萌发困难。托里阿魏与新疆阿魏种子存在不同程度生理休眠,低温层积可打破种子的休眠,经高温-低温层积过程的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托里阿魏在高温(25℃/15℃)处理14 d,再低温(4℃)层积处理42 d时萌发率可达46%;新疆阿魏在高温处理42 d,再低温层积处理56 d时萌发率可达64%。  相似文献   

4.
以采自新疆的野生鸢尾蒜[Ixiolirion tataricum (Pall.) Herb.]种子为材料,比较研究了消毒方式、培养条件、种子预处理、贮藏条件对鸢尾蒜种子无菌萌发及离体鳞茎形成的影响。无菌播种结果表明:75%乙醇涡旋30 s,结合2%NaClO 5 min是种子的最佳消毒方式,污染率为0;鸢尾蒜种子在4℃条件下的萌发率在94.0%以上,而在25℃条件下则几乎不萌发。贮藏条件对种子萌发影响很大,4℃贮藏6个月后种子依旧能够正常萌发,而室温(25℃)贮藏6个月后种子完全丧失发芽力。筛选出的最有利于鸢尾蒜离体鳞茎形成的种子萌发培养基为MS+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 6-BA)1.0 mg/L+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 NAA)0.2 mg/L+蔗糖30 g/L,在该培养基上播种30 d后出芽整齐,然后转入25℃光照条件下,再转接至含60 g/L蔗糖的MS培养基上,可形成膨大的鳞茎。总之,该研究建立的鸢尾蒜无菌播种和鳞茎形成体系,为野生鸢尾蒜的离体资源保存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艳花独蒜兰(Pleione aurita)、云南独蒜兰(P.yunnanensis)和黄花独蒜兰(P.forrestii)的休眠假鳞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贮藏期间独蒜兰芽发育和生理生化的变化,为独蒜兰属植物的低温贮藏提供参考。【方法】将3种独蒜兰贮藏在(4±1)℃条件,在0、30、60、90、120 d时测定新芽长度、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结果】3种独蒜兰假鳞茎在(4±1)℃低温冷藏60 d后芽开始伸长。艳花独蒜兰假鳞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SOD活性在处理120 d时出现显著降低,POD活性在30~60 d时呈现明显下降,90~120 d再上升。云南独蒜兰和黄花独蒜兰假鳞茎可溶性蛋白呈增加趋势,而SOD活性无明显变化,POD活性在0~30 d时明显下降,30~60 d呈上升趋势。【结论】艳花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和黄花独蒜兰落叶休眠假鳞茎在(4±1)℃条件贮藏60 d后可进行栽培,POD活性的降低有利于三者新芽的萌动。  相似文献   

6.
樟树、檫树、闽楠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樟科Lauraceae3个属的代表性树种的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樟树Cinnamoumcamphora(linn.)Presl、棕树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e.)Yang的种子胚形态发育正常,除橡树种子外。樟树和闽楠种子的离体胚能正常萌发,在黑暗条件下,3个树种的完整种子于15~05℃温度范围内,无论恒温和变温均不能萌发,闽楠种子仅在光照下30、35℃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中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能萌发,但发芽迟缓、过程长、萌发率低;3个树种的种子均具生理休眠特性,种皮透气性差和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樟树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5℃)层积80d,不能完全解除休眠,在30℃日/20℃夜最适变温条件下,并给予适当光照,萌发率仅为41.00%;采用0.5%KNO3+0.10%GA3溶液浸种2h后低温层积80d,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可提高到74.00%;胚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透气性差是引起檫树种子休眠的最初原因,经低温层积后,种皮防碍抑制物质向外渗透是种子不能完全解除休眠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240d,在25℃日/15℃夜最适温度下,光暗中的萌发率仅为59.00%~54.00%,而采用4%H2O2+0.10%GA3溶液浸种后低温层积,萌发率可高达87.00%;种皮透气性差,发芽要求特殊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是闽楠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层积60d,在光照条件下,20、25℃恒温和30℃日/15℃夜变温适宜温度中,萌发率能达77.33%~85.33%.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探讨滇重楼种子休眠机理,为打破种子休眠促进滇重楼实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重量法、胚率测定、ELISA等方法对种子吸水特性、萌发抑制物及种胚休眠与发育的内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种子不存在吸水障碍,与休眠无关;滇重楼种子中存在着萌发抑制物;滇重楼种子休眠属于形态学-生理学休眠类型;内源激素ABA和GA3在滇重楼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A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ABA含量的降低是滇重楼种胚发育的始动因子,GA3有助于种子的生理后熟。【结论】滇重楼种胚发育不完全、种子中存在萌发抑制物质是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在自然条件下,滇重楼生境中较长的低温时期可能是滇重楼种子具有较长时间休眠的外界原因。  相似文献   

8.
塔吉克阿魏(Ferula tadshikorum)是重要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探究其种子休眠特性并找到解除休眠的方法,是对其开展种迁地保护和人工种植的基础与前提。以塔吉克阿魏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室内控制试验法对果实和种子基本生物学特性、种子吸水性、种子结构、种子萌发抑制物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萌发温度、层积处理、不同浓度GA3的交互处理对其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不阻碍种子吸水,果实形态成熟时种胚形态发育完全。种子粉末浸取液对小白菜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使用15℃/5℃萌发温度,不使用GA3浸种,低温层积45 d能显著提高塔吉克阿魏种子萌发率。塔吉克阿魏种子休眠类型为生理休眠,是由于种子内萌发抑制物质和种胚生理后熟共同作用引起的。播种前将种子层积45 d,而后置于12 h/12 h昼夜温度变化15℃/5℃的环境下萌发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从而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甘菊自然更新途径以及促进小甘菊种子萌发的方法。【方法】通过样地法对小甘菊群落进行实地调查;根据春季气温条件,实验设置5个温度条件,以及温水、NaOH溶液、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和低温层积处理,对小甘菊种子进行萌发实验,测定其发芽率与发芽指数。【结果】自然群落中,植株平均密度为90.16株/m2;在实验设置的最高变温15/30(℃)条件下,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分别达到最高46%与3.45,而2/5(℃)低温完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室温温水浸种、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无明显差异,随水温的逐渐升高,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逐渐降低;随着NaOH溶液和低温层积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指数明显降低;750 mg/L浓度的赤霉素浸种处理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分别提高至78%与8。【结论】种子繁殖为小甘菊天然更新的唯一方式,自然界中,小甘菊巨大的种子量有效保障了种群的良好延续;室内萌发试验表明小甘菊种子存在明显的休眠现象,温度是影响小甘菊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萌发率与温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小甘菊种子种皮透性良好,不是导致休眠的原因,而种内含有某种萌发抑制物质可能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应用适当浓度的激素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萌发率,可作为今后生产中提高小甘菊种子萌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与低温2种发芽环境下,对准噶尔鸢尾蒜(Ixiolirion songaricum P.Yan)种子进行不同药剂和机械处理的催芽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是准噶尔鸢尾蒜种子萌发的首要条件;与对照相比,适当浓度的赤霉素、H2O2、NaHCO3处理和刺皮等措施均可明显提高种子萌发率;刺皮处理,种子萌发率可达90%,而30%H2O2或800mg/L赤霉素处理,种子萌发率均可达98.9%.  相似文献   

11.
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种子的萌发特性。【方法】研究颖片、温度、光照、GA3及土层深度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颖片对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具有物理阻碍和化学抑制作用,是导致其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假高粱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25℃/35℃、12 h/12 h的变温方式下也能较好地萌发。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在连续光照或12 h光照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率较高。GA3能显著促进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其最适浓度为1.16 mmol•L-1。0~4 cm的土层适宜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萌发率显著降低。【结论】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调控假高粱的萌发生长,可以有效遏制其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12.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金铁锁(Psammoilene tunieoides W.C.Wu et C.Y,Wu)种子经浓度为25%次氯酸钠 (NaClO)溶液消毒处理和利用0.01%赤霉素(GA3)处理后,置于恒温20,25℃和变温20℃(16h)~30℃(8h)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探寻金铁锁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和发芽习性;利用0.1%,0.5%,1.0%的硝酸钾(KNO3)溶液和10%,20%,30%的PEG6000溶液,分别渗透调节引发处理金铁锁种子,时间分别为8,12h 和16,24,32h,引发温度为20℃,对经引发处理后的金铁锁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比较上述不同化学药剂和引发处理对金铁锁种子发芽力和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铁锁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恒温25℃,第15天发芽结束时发芽率为86%;经0.01% GA3,KNO3和PEG6000溶液渗透调节引发处理金铁锁种子都能显著地提高金铁锁种子的发芽力和种子活力(P<0.05),其中0.1%的KNO3渗透引发处理8,12h和20%的PEG6000渗透引发处理24h,金铁锁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等指标均达到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野生茶条木种子在喀斯特地区的萌发及其生态适应性,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播法,结合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观察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茶条木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茶条木种子的平均大小为12.62 mm×12.23 mm,百粒重约83.69 g,含水量22.28%,种子活力高达(96.66±3.06)%;在12 h光照条件下,夜昼变温为5/15℃时种子不萌发,变温为25/35℃时种子萌发率达最大值(66.88±1.48)%;细沙含水量为土壤饱和相对持水量的30%~4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23.00±1.58)%,土壤含水量太高反而对种子的萌发不利。【结论】茶条木种子对喀斯特地区微生境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在茶条木人工造林中,采用室内种子的夜昼变温处理,再以幼苗直播方式造林有利于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4.
芍药花粉超低温保存4年后的生活力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花粉长期保存的最佳方法,以及为芍药花粉库的建立提供依据,该文比较了冷冻保存(-20℃)和超低温保存(-196℃)芍药花粉的不同效果,检验了17个芍药品种花粉经超低温保存4年后的生活力。结果表明,超低温(-196℃)保存的花粉萌发率普遍高于冷冻保存和对照,而大部分品种花粉经冷冻保存(-20℃)4年后萌发率明显降低。离体萌发试验表明,超低温保存芍药花粉的效果因品种而异,但绝大部分品种(94.1%)花粉保存效果良好(相对保持率>50%)。初步人工授粉试验表明,超低温保存4年后的芍药花粉仍具有受精结实能力。   相似文献   

15.
紫茎泽兰 (Eupatoriumadenophroum)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入侵杂草,在入侵地可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前人研究发现紫茎泽兰根际分泌物对周围植物生长存在化感作用,并认为化感作用是其入侵扩张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确认化感作用在紫茎泽兰入侵中的重要性,本研究首次将紫茎泽兰和本地杂草黄蒿 (Artemisia scoparia)的根际土壤对油菜 (Brassicanapus)的化感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根际土壤对油菜种子萌发均有较强抑制作用,黄蒿根际土壤发芽抑制率 (46.7%)极显著高于紫茎泽兰土壤 (20.0%)(P<0.01);试验第 4天测定结果显示,紫茎泽兰和黄蒿对油菜根长和芽长的抑制作用极显著 (P<0.01),而紫茎泽兰和黄蒿的根长抑制作用差异不显著 (P>0.05)。以上结果说明紫茎泽兰和黄蒿均存在化感作用,仅用化感作用不足以解释紫茎泽兰入侵扩张力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野生茶条木种子在喀斯特地区的萌发及其生态适应性,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直播法,结合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观察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茶条木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茶条木种子的平均大小为12.62 mm×12.23 mm,百粒重约83.69 g,含水量22.28%,种子活力高达(96.66±3.06)%;在12 h光照条件下,夜昼变温为5/15℃时种子不萌发,变温为25/35℃时种子萌发率达最大值(66.88±1.48)%;细沙含水量为土壤饱和相对持水量的30%~40%时,种子萌发率最高,为(23.00±1.58)%,土壤含水量太高反而对种子的萌发不利。【结论】茶条木种子对喀斯特地区微生境具有高度的生态适应性,在茶条木人工造林中,采用室内种子的夜昼变温处理,再以幼苗直播方式造林有利于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疆棉铃红粉病致病菌,分析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对该菌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病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以及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鉴定。设置不同温度、湿度和光照,对该菌菌落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进行测定。【结果】 引起新疆棉铃红粉病的病原菌为Trichothecium roseum;该菌在10~35℃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5℃以下及40℃以上时不能生长;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最适孢子萌发温度为20~25℃,小于5℃或大于40℃均不能萌发;孢子在完全黑暗、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的条件下均可萌发,完全黑暗最适萌发;80%以上的相对湿度萌发率最高。【结论】 棉铃红粉菌的致病菌是T. roseum。温度在25℃左右、完全黑暗和光暗交替有利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0~25℃、完全黑暗、80%以上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8.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粉粒的形态特征,采用I2-KI染色法测定云南黄连花粉活力,并通过联苯胺+过氧化氢反应液和3%的过氧化氢测定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云南黄连的花粉粒为近圆球形,具有萌发孔,表面具有刺状雕纹;花粉活力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段是13∶30—15∶30,最强的时期是散粉时期;I型(雌蕊长于雄蕊)的云南黄连柱头可授性高于II型(雄蕊长于雌蕊)的。在散粉初期,云南黄连普遍具有较高的柱头可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贮藏条件对菘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掌握贮藏期间萌发能力与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为菘蓝种子的科学贮藏及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贮藏前种子为对照(CK),设4种贮藏条件:C为自然常温干藏(20~25℃)、CG为自然常温硅胶混合贮藏(20~25℃)、D为低温贮藏(0~4℃)、DG为低温硅胶混合贮藏(0~4℃),分别在贮藏的第0、90、180和270 d时取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中渗透调节能力、酶促抗氧化系统酶活力和丙二醛(MDA)等指标,并进行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菘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下降,至贮藏结束,C、CG、D和DG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较CK分别显著下降26.50%、14.53%、31.63%和27.35%(P<0.05,下同),发芽势分别下降14.28%、3.06%、22.44%和23.47%,发芽指数分别显著下降32.31%、23.28%、38.90%和45.33%,且CG条件下各指标明显高于其他贮藏条件。此时,酶促抗氧化系统逐渐失去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下降,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后降,而MDA含量在初期下降较明显、后期下降趋于平缓,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现一直下降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特性与幼苗的抗氧化酶系统和贮藏物质呈正相关,但与MD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整个贮藏期,种子的萌发指标与SOD和CAT活性变化的相关性更高。【结论】菘蓝种子适宜贮藏的条件为20~25℃下与硅胶1∶1混合,SOD和CAT活性可反映出菘蓝种子的活力状况,适用于菘蓝种子活力水平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