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赤霉病高效药剂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本试验采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80 g/L氰烯·戊唑醇悬浮剂、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44%戊唑·咪鲜胺水乳剂共6种药剂处理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75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600 mL/hm2处理和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750 mL/hm2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其它药剂处理,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在河南唐河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并对当地常规防治药剂产生了抗性。为了筛选出防治该病效果较好的替代药剂,以常规药剂多菌灵单剂为对照,选择了4种新型复配制剂对当地小麦赤霉病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发现,在两次施药后,30%戊唑醇·福美双悬浮剂90 mL/667m~2、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50 mL/667m~2、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100 mL/667m~2、45%戊唑醇·咪鲜胺可湿性粉剂35 g/667m~2 4个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均在7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其中,以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处理的防效最高,达80.2%;4个复配剂处理区的小麦较清水对照区增产率也均在30%以上,增产效果也明显优于多菌灵。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及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筛选高效药剂,明确不同药剂及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效果,特进行了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40%戊唑·咪鲜胺悬浮剂、3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一定的效果,以氰烯菌酯防效最佳;防治小麦赤霉病建议选用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等药剂,从农药减量和经济角度考虑,生产上建议: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少的年份,于小麦始穗期选择对路的药剂预防1次即可;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水偏多的年份,小麦始穗期施药1次后,间隔7 d左右仍需进行第2次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新型杀菌剂叶菌唑、咪鲜胺铜盐·噻霉酮、丙硫菌唑·戊唑醇单施或与其他药剂混用对河南省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从中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处理,于2022年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40 mL(667 m2制剂用量)、8%叶菌唑悬浮剂60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两处理在防治白粉病和保障小麦产量方面均具明显优势,建议在白粉病重发区应用;8%叶菌唑悬浮剂60 mL+430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8%叶菌唑悬浮剂60~75 mL、36%咪鲜胺铜盐·噻霉酮悬浮剂20 mL+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对白粉病的防效也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处理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0 mL、19%丙环·嘧菌酯悬乳剂50 m L,并具一定的保产效果,建议在白粉病中度至偏重发生年份或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5.
植保飞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植保飞防对口药剂,验证植保飞防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作业效率,2017年在钟祥市石牌镇开展小麦赤霉病飞防试验。结果表明,400g/L戊唑·咪鲜胺EW、45%戊唑醇·咪鲜胺EW、25%咪鲜胺EW、吡虫啉+功夫+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E、25%氰烯菌酯SC均适合作为小麦赤霉病植保飞防药剂。从防效和增产效果综合来看,25%氰烯菌酯SC是预防小麦赤霉病最佳药剂。植保飞防P20无人植保机日作业面积可达20hm~2~33.33hm~2,是农户精防作业的20倍~33倍,是常规自防作业的12倍~20倍。植保飞防与农户精防在防病增产效果方面没有区别,赤霉病飞防效率为66.76%~77.04%,较农户自防提高15.78%~26.06%,产量提高5.3%~21.3%。  相似文献   

6.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SC、325g/L嘧菌酯·苯醚SC、250g/L嘧菌酯SC+43%戊唑醇SC、43%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30%嘧菌酯·咪鲜胺ME、25%咪鲜胺EC、42%咪鲜·甲硫灵WP对小麦赤霉病防效63.29%~79.1%,较CK增产18.6%~32.7%,赤霉病防效和增产效果均优于30%己唑醇SC、40%多·酮WP。小麦赤霉病适时预防是关键,在小麦齐穗至扬花达5%时施第一次药,间隔7d~10d施第二次药,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对1989年以来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历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赤霉病在河南省流行频率提高、为害损失增大,已经成为小麦的常发性病害。调查发现,麦田病残体带菌率10%以上,能满足大发生的菌源量需要。引起河南省小麦穗腐的优势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假禾谷镰刀菌和链格孢,分离频率分别为29.69%、12.89%和42.19%。对赤霉病病菌多菌灵抗性监测结果表明,豫南麦区多菌灵抗性菌株平均比率达10.99%,河南省尚未检测到对戊唑醇、咪鲜胺、氰烯菌酯产生抗性的菌株。43个主栽小麦品种在赤霉病自然发病条件下,普遍表现为不抗侵染。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900~1 500 mL/hm~2、40%丙唑·戊唑悬浮剂450~600 g/hm~2、20%叶菌唑悬浮剂300~600 g/hm~2及0.3%四霉素水剂1 000 mL/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2016年研究了3种复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以有效成分用量35%丙环唑·多菌灵悬乳剂630~840 g/hm~2处理的田间防效85.28%~88.83%,30%多菌灵·戊唑醇悬浮剂180~225 g/hm~2处理田间防效86.74%~92.36%,30%多菌灵·氟环唑悬浮剂450~540 g/hm~2处理田间防效85.61%~90.28%,3种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优于相应单剂,且显著高于常规杀菌剂多菌灵。  相似文献   

9.
在冬小麦始穗期、扬花期分别用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ml/667m2、30ml/667m2兑水30L/667m2均匀喷施预防小麦病害,能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为害.其中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30ml/667m2病穗率防效95.78%,病指防效97.69%,单产505.23kg/667m2,较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00g/667m2、清水对照分别增产15.40%、28.02%,存在极显著差异,单产略高于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20ml/667m2,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高效低风险农药,选择4个小麦主推品种,分别使用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喜多金(38%唑醚·氟环唑SC)、笑多收(45%戊唑·咪鲜胺EW)等3种不同类型的药剂进行赤霉病防治示范。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在4个小麦主推品种上平均防效分别为88.1%、81.5%、75.5%;其中,以麦甜+麦甜伴侣效果最好,且该药剂处理对小麦的增产幅度在5%以上,增产效果高于其它两种药剂处理。建议在生产实际中,推荐使用麦甜+麦甜伴侣(20%氟唑菌酰羟胺SC+25%丙环唑SC)防治小麦赤霉病,以便提高防效和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叶菌唑分别与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和氟啶胺的几种不同配比复配剂对禾谷镰孢菌的室内联合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复配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叶菌唑、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和氟啶胺对禾谷镰孢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分别为0.016 3~0.038 3、0.014 7、0.280 7、0.094 5、0.230 0μg/mL,复配剂叶菌唑∶咪鲜胺1∶2和叶菌唑∶戊唑醇1∶1具有增效作用,SR值分别为1.540 5和1.515 3。按此比例制备了30%叶菌唑·咪鲜胺水乳剂和20%叶菌唑·戊唑醇悬浮剂用以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这2个复配剂的田间防效均与用量呈正相关性,且一次防效均在65%以上,并且对小麦安全,这一结果表明叶菌唑与咪鲜胺、戊唑醇这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可以复配使用,大大延缓了小麦赤霉病菌抗药性的进一步加剧,为赤霉病的综合防控和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在大田条件下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这两种病害的防治试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20%叶菌唑SC、48%氰烯·戊唑醇SC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3.54%~88.92%;其次为400 g/L戊唑·咪鲜胺EW和430 g/L戊唑醇SC,防效为71.87%和73.31%;50%多菌灵WP的防效仅为58.05%。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调查结果表明:30%丙硫菌唑SC、40%丙硫·戊唑醇SC和430 g/L戊唑醇SC的防效较好,防效为84.78%~88.33%;其次275 g/L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SE、48%氰烯·戊唑醇SC、40%叶菌·戊唑醇SC和400 g/L戊唑·咪鲜胺EW,防效范围为79.66%~81.56%;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和50%多菌灵WP的防效为69.36%和39.33%。从防治效果、两种病害兼防以及延缓抗药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氰烯·戊唑醇、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丙硫·戊唑醇、叶菌·戊唑醇等交替使用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叶锈病比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香蕉叶斑病的药剂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得到防治香蕉叶斑病的3种化学药剂组合和1种生物农药组合。复配药剂12.5%腈菌唑乳油+45%咪鲜胺水乳剂、40%氟硅唑乳油+45%咪鲜胺水乳剂和1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2.5%腈菌唑乳油2年的田间防效均在71.6%~75.7%,显著高于1%中生菌素水剂+4%枯草芽胞杆菌水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5月24日,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在江苏省高邮市汉留镇召开了新型赤霉病防治药剂赞米尔400g/L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现场观摩会,来自各地的50多位农资经销商、种田大户参观了试验田现场。  相似文献   

15.
多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及其DON毒素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检测,研究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对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控制效果以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80 g/hm~2、48%丙硫菌唑悬浮剂288 g/hm~2和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24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高,药后25d病指防效均达到90%以上。药剂处理有一定增产效果,相比对照区,各处理区产量增幅16.39%~31.91%,千粒重增幅29.69%~36.17%。各处理对小麦病粒率和籽粒中的DON毒素也有一定控制效果。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80g/hm~2和40%丙硫·戊唑醇悬浮剂240 g/hm~2控制病粒率的效果最好,对应处理的病粒率分别为0.31%和0.32%。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180 g/hm~2和48%丙硫菌唑悬浮剂288 g/hm~2控制DON毒素的效果最好,对应处理的DON毒素检出量分别为197.33μg/kg和197.07μg/kg。  相似文献   

16.
几种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几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初步试验表明,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使用井冈霉素A 5%水剂6 000mL/hm2或丙环.咪鲜胺36%悬浮剂750g或己唑醇5%微乳剂1 500mL或酚菌酮40%水乳剂1 500mL或烯唑醇12.5%可湿性粉剂600g兑水900kg,能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程度,药后20d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2%以上,药后50d的防治效果仍保持在52%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4%戊唑·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5%丙唑·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别于2020、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2020年和2021年,供试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分别为82.88%~97.37%和78.14%~93.2...  相似文献   

18.
咪铜·氟环唑对水稻稻曲病和穗颈瘟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防治稻曲病、穗颈瘟常用的药剂组合40%稻瘟灵乳油+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为对照处理,设置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3个剂量进行稻田施药防病试验,调查并比较不同药剂处理的防效。结果表明,在水稻破口前7 d,喷施1次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制剂用量60 g/667m~2处理,对水稻穗颈瘟、稻曲病的防效分别为82.65%、94.93%,为3个用量处理中最高,与对照药剂处理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姜炭疽病菌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姜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嘧菌酯对姜炭疽病均具有较高活性,EC_(50)值(120h)分别为0.076mg/L和1.59mg/L。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姜苗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0%左右,25%嘧菌酯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75%左右。研究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对姜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姜炭疽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用于防治冬枣炭疽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喷雾法分别测定了2种药剂对冬枣炭疽病的室内活性、田间防效以及对冬枣树的安全性。室内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戊唑醇对冬枣炭疽病均具有较高活性,EC50值(120h)分别为0. 29mg/L和1. 34mg/L。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冬枣树安全,安全系数分别为400%和20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5%左右,430g/L戊唑醇悬浮剂试验剂量下防效在80%左右。研究表明,450g/L咪鲜胺水乳剂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冬枣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冬枣炭疽病的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