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种植第一大省,每年水稻种植面积6000多万亩,发展稻蟹共作的资源潜力巨大.尽管资源丰富,但黑龙江省发展稻蟹共作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稻田适合河蟹生长期短,由于地处高寒地区,从6月上旬放养蟹种到8月下旬放水捕捞,适合生长时间只有2个多月.二是蟹种供应时间与稻田蟹种放养时间的不同步.黑龙江省稻田插秧的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需等到插秧后才能放养蟹种,而黑龙江省稻田养殖所需蟹种(扣蟹)大多来自辽宁省盘锦,辽宁盘锦蟹供应时间一般在4月份.三是稻田养殖的成蟹收获过早,河蟹肥满度差.黑龙江省稻田放水的时间是8月下旬,这时需要捕出成蟹,而此时河蟹肥满度差,品质较低,卖价较低.四是防止河蟹逃逸、防治敌害难.特别是小面积稻田养殖河蟹,最难防治的是鼠害.针对以上这些制约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蟹稻双丰收.  相似文献   

2.
盘锦地区地处辽河入海口,海岸线118km,其独具特色的海、淡水资源优势使盘锦地区在发展海洋渔业经济中确定了以河蟹养殖(即以“稻田养蟹”、“蟹田种稻”)为主,苇田、坑塘养殖为辅的“水产+水稻”的主导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但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虽然河蟹养殖面积在快速增长,产量也在不断提高,但商品蟹的规格却越来越小,质量较差,养殖效益增长缓慢。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河蟹养成规格和质量,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前题下建立适合河蟹生长的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河蟹生长,盘山县坝墙子镇水产技术推广站从2001年开始便试验稻田生态种养殖模式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赵光明  曲立 《淡水渔业》2004,34(6):51-52
黑龙江省方正县于1997年开始河蟹成蟹养殖试验,经过7年的探索,养殖技术日渐成熟.河蟹总养殖面积已由1997年的34亩发展到2003年的6850亩,最高回捕率达到40%,平均个体100 g,最大个体达到200 g.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田凼式河蟹养殖"技术可以挖掘田凼综合利用的生产潜能,适于在高寒地区应用,其优点有四:①解决了稻田养蟹的暂养问题.  相似文献   

4.
实践篇     
<正> 盘山县河蟹养殖概况盘山县地处辽河入海口,淡水资源丰富,从1985年开始养殖河蟹。当年在盘山县胡家镇150亩稻田中放蟹苗10kg,产扣蟹4000多kg,获纯利10万元;1991年河蟹养殖面积3000亩,1992年5000亩,养殖扣蟹一般亩产值3000~5000元,每亩获纯效益1500元左右。高利润带来大发展,1993年全县河蟹精养面积近5万亩,其中:水库养蟹8000亩,稻田羊蟹1.1万亩,坑塘养蟹3万亩,预计产扣蟹150万kg、成蟹20~25万kg,全县总产值可达1.8亿元。该县胡家镇1992年河蟹养殖面积3688亩,投  相似文献   

5.
2008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河蟹养殖面积17.5万亩,其中稻田虾蟹生态养殖6万亩,幼蟹培育3.5万亩,围拦网养殖3万亩,河沟养蟹5万亩,截止目前,该区已建立水产专业合作社11个,其中幼蟹合作社6个,河蟹养殖合作社5个。  相似文献   

6.
河蟹是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珍品,养殖河蟹能充分利用各类水域资源,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毁田、无污染、千家万户都能养等优势。稻田养蟹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稻田的特点,节水节地进行水产养殖,不仅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还稳定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养殖河蟹收入。为了推广稻田养蟹,2005年在福建省政和县星溪、石屯两乡镇分别选择1000亩稻田进行河蟹放养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试验目的以县畜牧水产局的东和蟹业有限公司基地为主,开展稻田养蟹,成功地利用稻蟹共生互利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在“稻蟹共生体系”中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是名贵的淡水产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规格越大经济价值越高。盘锦地区的河蟹养殖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采取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池塘养殖、苇田养殖、稻田养殖,但是辽河水系养殖的河蟹与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养殖的河蟹相比,生长期较短,平均个体较小,雌性达到100g以上、雄性达到150g以上的河蟹比例较低,这就影响了河蟹的产值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蟹要把好“六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蟹是河蟹养殖的一种好方法,与稻田养鱼一样,稻蟹共生互利,能取得稻蟹双丰收。江苏南通市郊区闸东乡尖沟头7组徐国成1987年开始养殖河蟹,去年7月份在1亩稻田  相似文献   

9.
<正>一、概述盘山农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发展了稻田养蟹试验,以后又为提高经济效益,将河蟹养殖放在首位,变成了"蟹田种稻"。2005年,盘山县开始实施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对该养殖模式重新定位:它既不是稻田养蟹,也不是蟹田种稻,而是种养并重、稻蟹共生的稻田种养新技术。5年来,总结出以"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  相似文献   

10.
《河北渔业》1993,(6):37-37
盘山县地处辽河入海口,淡水资源丰富,从1985年开始养殖河蟹。当年在盘山县胡家镇150亩稻田中放蟹苗10kg,产扣蟹4000多kg,获纯利10万元;1991年河蟹养殖面积3000亩,1992年5000亩,养殖扣蟹一般亩产值3000~5000元,每亩获纯效益1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水产》2005,(4):28-29
木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中游北岸。境内幅员面积3179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2乡,有人口26.6万,其中农业人口18.9万;耕地面积127万亩,其中水田42万亩;境内有河流26条,中小型水库21座,大小塘坝1000余座。2004年,是我县发展河蟹养殖的第二年,全县共发展河蟹养殖面积12600亩,其中池塘养蟹4280亩,大水面养蟹6000亩,稻田养蟹2320亩,比上年增加了7600亩。实现河蟹产量25万斤,成蟹规格最大个体达250克,实现产值300万元,亩纯盈利210元。另外还生产无公害蟹田大米350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稻田养殖在南方地区兴起.起初是稻田养鱼,后来出现了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等模式.盘锦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境内沟渠纵横交错,水资源十分丰富,为稻田养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盘锦河蟹的学名是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是我国蟹类中产量最高的淡水蟹[1]....  相似文献   

13.
<正>宁夏的稻田养殖河蟹始于2009年,沿用"辽宁盘锦模式",将种植水稻和养殖河蟹有机结合起来,以水稻不减产为原则,增加河蟹产量。其特点是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种稻与养蟹密切结合,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生产中增  相似文献   

14.
北方稻田蟹种综合种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稻田蟹种综合种养技术是提高农田产出利用率的一项生态种养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稻田中较为丰富的天然饵料,充足的氧气和水质环境条件,通过稻、蟹互利共生,减少稻田农药化肥使用,减轻农田污染,使河蟹在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长,提高蟹种养殖肥满度、成活率和规格,实现优质水稻产量650kg/亩,蟹种产量65kg/亩,蟹种规格达到100只/kg~140只/kg,为北方地区的大规模河蟹养殖提供了优质河蟹种苗保障.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当涂县养殖水面29万亩,河蟹养殖历史悠久,著名的金爪红毛"花津蟹"就产在石臼湖水域,但一度不注意环境的保护,养殖水域过度开发,原有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养殖水域严重富营养化,河蟹病害频发,水产品的品质得不到保证,渔业经济收入下降.  相似文献   

16.
正近几年,河蟹养殖在吉林省逐渐发展起来。吉林省德惠市的赵德学利用自家的稻田特点开展蟹稻共生养殖,取得了蟹、稻双丰收的可喜成绩。现将其2015年的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养殖特点1.稻田条件赵德学家的稻田有120亩,土地平坦,水源较好。稻田周围有宽10~15米的外环形沟,环形沟面积15亩左右,沟内注水后水深可达  相似文献   

17.
<正>辽宁省盘山县在发展稻田河蟹养殖的基础上,今年,大力推广稻田"水稻、河蟹、泥鳅规模化"生态养殖新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推广面积13100亩,完成计划面积的50%。为了达到推广目的,采取了切实可行的举措。一是规划养殖示范区。该县在陈家镇先行试点,规划了4个稻、蟹、鱼规模化生态养殖示范区。每个养殖示范区不少于1000亩。该养殖示范区内全部都  相似文献   

18.
稻蟹共生互利已被人们所认识。稻田中养殖的河蟹有除草、灭虫、松土和施肥作用 ,因而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养蟹稻田不必使用农药 ,不施化肥 ,所生产水稻品质好 ,可称为绿色食品。 2 0 0 2年丹东市稻田养成蟹达 6 .737万亩 ,产蟹 32 4 4吨。 2 0 0 3年已达到 7.3885万亩 ,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近几年在稻田成蟹养殖过程中 ,由于技术措施不当 ,致使成蟹出塘规格偏小 ,成活率低 ,直接影响经济效益。个体重 75g成蟹每公斤市场价格比个体重 10 0g成蟹低 2 0— 2 5元。因此 ,提高成蟹出塘规格是提高成蟹养殖效益的关键所在。 2 0 0 3年丹东市水产技…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 ,河蟹养殖发展十分迅速 ,呈现出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养殖户逐年增多、养殖方式广泛采用的良好势头。特别是稻田养殖已成为近两、三年来河蟹养殖发展的亮点 ,仅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 ,1999年河蟹稻田养殖面积就达到25万亩 ,养殖产量达8000吨。可以讲 ,河蟹养殖已成为一些地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头戏。但随着河蟹养殖热的逐年升温 ,河蟹养殖的效益也正逐年下降 ,河蟹养殖的风险正在逐年加大。最近 ,笔者接触了一些蟹农 ,对他们的养蟹经颇有一番感触。“蟹苗不能拿一处的”这是一句购蟹苗的养蟹经。虽然只有几个…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华绒螯蟹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以后,河蟹的人工养殖就迅速地发展起来,其繁育技术、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产业规模空前扩大,市场需求和价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何应对市场、在养殖技术方面采取什么策略,才能确保河蟹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即是本文的中心目标。一、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河蟹产业发展现状2014年南京市水产养殖总面积103.2万亩(含稻田养殖33.7万亩),渔业总产值79.86亿元,其中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