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可见半面树冠法估测的油松球果成熟前数量来预测油松当年种子产量 ,结果得出 :油松球果数目和种子产量有着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可以用油松球果数进行种子产量的预测 ;这是一种方便而且精度高的方法。二者呈直线相关 ,相关系数 r =0 .86 0 3,预测精度为 86 .99%。  相似文献   

2.
可见半面树冠法估测油松整株雌花数和球果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可见半面树冠法估测油松整株雌花数和球果数,结果得出,油松整株雌花数和球果数可用半面树冠法进行估测,以直线和二次抛物线数学模型为最佳。还比较了目测法和望远镜观测法,两种方法观测结果差异显著,且两种方法不能混用。  相似文献   

3.
可见半面树冠法的预测油松种子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可见半面树冠法估测的油松果成熟前数量来预测油松当年种子产量,结果得出:油松球果数目和种子产量有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可以用油松球果树进行种子产量的预测;这是一种方便而且精度高的方法。二者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γ=0.8603,预测精度为86.99%。  相似文献   

4.
信息段法估测油松整株雌花数和球果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信息段法估测油松较密林分整株的雌花数和球果数,结果得出:1/3CH可做为整株雌花数和春季当年球果数估测的最佳信息段;1/3~2/3CH可做为整株春季隔年球果数和秋季成熟球果数估测的最佳信息段;在人力充足的情况下,可考虑用1/2CH估测整株雌花数、当年球果数、秋季成熟球果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逐步回归法挑选出4种影响苹果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并运用逐步回归法和BP神经网络建立苹果产量预测模型,通过模型检验两种预测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均能够较好的预测今后苹果的产量趋势,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有较高精度,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选取新育成的水稻7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以及经典不育系冈46A进行杂交得到15个杂交组合,分析F1组合性状间的关系探究单株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计算出F1代产量的超亲优势,筛选39个与功能基因连锁紧密的SSR标记,来考察F1代各个性状关联的功能基因连锁标记的杂合率,并按照不同的方式建立模型并比较模型的可信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水稻单株产量主要受穗实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考虑千粒重、结实率、穗实粒数、有效穗4个性状的预测模型仅考虑穗实粒数及千粒重2个性状的预测模型参数可信度更高;由于四川地区年均日照时间短,有效穗数的提升对单株产量提升影响较小,在使用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时,不选择有效穗相关功能基因的连锁标记,可以提高预测模型可信度。本研究建立了预测杂种F1代水稻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模型,可为水稻育种亲本组合选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以油菜单株第一分枝数、单株籽粒质量、单株荚果数、千粒质量、籽粒与茎秆比、产量等为预测对象,利用观测品种同为秦油2号的淮安站1995—2004年油菜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充分考虑油菜各生育阶段的生理特性及其对气象条件的不同要求,梳理确定育苗期≥0℃有效积温等35个气象因子,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BP神经网络等2种方法构建油菜产量因素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观测品种也为秦油2号的镇江站及射阳站1996—2000年、金坛站1997—2000年数据资料验证所构建模型的预测效果.对比分析2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上均优于线性回归模型,能对具有交互作用下的众多气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非线性映射,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油菜产量因素与相关气象因子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较密林分中预测油松种子产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筛选。结果是:直接用信息段上的球果数和种子产量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产量预测的方法是油松较密林分中预测油松种子产量的最优方法,此方法预测精度高(90.34%),简便易行。在生产中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红松球果产量的影响因子及预测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球果产量是红松天然下种更新的重要保证。从测树因子、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和经营措施方面阐述对红松球果产量的影响,探讨多种球果产量预测方法,提出用多种气象因子与红松球果产量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并引入相应的数学方法来预测红松球果产量,为合理地进行球果采摘和红松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熵值法的玉米产量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预测的精度.利用熵值法为每种单一预测模型分配加权系数;将各单一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加权求和得到了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建立了玉米产量组合预测模型.利用2000-2006年玉米产量资料进行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有明显提高,说明应用组合预测方法进行玉米产量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对普通杉木林及崇阳杉木无性系种子园植株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数量及其配子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中杉木无性系间球花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年龄与球花量之间呈线性相关,中壮龄杉木林郁闭度越小,雄球花量越小,雌球花量变化不明显,雄雌球花比值则越小,林分组成对球花量的影响不明显。立地条件对球花量的影响显著。杉木无性系单株雌球花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出现分层现象,各部位间球花量的差异达极性水平。球花的数量虽受年龄、母树特性,立地条件及密度的影响,但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总趋势保持不变。单位花粉囊内的花粉数平均为7653.31粒,平均每株产花粉5.6553E+9粒,约6.0163E+4mg.全园可产花粉约1.1018E+13粒,经1.9264+8mg。平均每株产胚珠46483.25个。全园可产胚珠约1.4884E+8个。种子园花粉与胚珠比值为1.2166E+5,即约12万:1。因种子园中花粉相对胚对来说偏多,因紫在进行杉木种子园建设与改造时,应该注意选用生产雌球花较多的无性系植珠作材料, 以提高单位面积种子产量,并在调查授粉效率的基础上,依据胚珠数量可以进行球果及种子产量的预测与预报。  相似文献   

12.
陈刚  李秉新  吕东  赵明  赵祜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1):144-147
[目的]研究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雌雄球花的花芽分布与花量。[方法]以张掖市龙渠国家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为试验对象,对15个无性系的花量及球花分布进行调查。[结果]青海云杉89.95%的雄球花主要着生在树冠中下部的内膛枝条上,雌球花着生在树冠中上部的外围枝条上;而80.54%的雌球花主要着生在树冠中上部的外围枝条上;85%的雄球花着生在2年生和3年生的枝条上,1年生、5~6年生枝条上几乎没有,在多年生Ⅰ级侧枝上有雌雄球花发出,但数量极少。80%的雌球花着生在3、4年生的枝条上,1年生枝条上没有,2年生、5~6年生枝条上的雌球花比例小于10%;试验所选取的15个青海云杉无性系雌雄球花以85#最多。[结论]青海云杉不同的无性系之间雌雄球花量显著差异,雌雄球花在树冠中的分布存在分层现象,花芽有很长的潜伏期。  相似文献   

13.
对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种子园母树雌雄球花在树体中的分布特征、不同无性系雄球花的花粉产量、不同无性系单个雌球花的胚珠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雄球花主要着生在二年生和三年生枝上,不同年龄枝条上雄球花的数目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雄球花在树冠不同方位及不同枝条上数目的差异为随机误差;不同无性系植株间单个雄球花的花粉产量差...  相似文献   

14.
青海云杉种子园无性系结实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祜  王立  吕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5):155-157
[目的]研究无性系结实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利用青海云杉一代无性系种子园中筛选出的18个优良无性系90个分株材料,研究青海云杉无性系结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不同树冠层的结实量.[结果]青海云杉无性系间的结实能力差异明显,其无性系重复力较高,青海云杉无性系结实母树球果主要集中在树冠中上部的冠层分枝上,青海云杉无性系球果主要分布在树冠上部,各部位的球果量从大到小依次为上部、中部、下部.球果量在树冠中部、上部、下部分别占单株球果总量的86.43%、10.37%和3.20%.通过性状相关分析,青海云杉单株结实量与树冠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下部结实量与冠幅呈极显著负相关,中部结实量、单株球果量和单果鲜重3个结实性状与无性系生长性状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可为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及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7年生实生苗和11年生嫁接无性系外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同时进行一些栽培处理,其中栽培措施或与外源激素结合,或单独进行,旨在研究油松成花过程的内在控制和探索促进油松成花的方法。1985年统计了各试验处理的开花情况。 对7年生油松实生苗进行的13个处理中,赤霉素A_3(GA_3)注入新梢提高雄球花数量20倍,修根提高雄球花数23倍,茎环剖和聚己烯薄膜覆盖地表均使雄球花增加10倍以上,赤霉素A_4(GA_4)注入新梢使雄球花增加2倍,GA_4注入结合修根处理使雄球花数量提高7.6倍,GA_4与6-苄基腺嘌呤(BA)的混合物注入新梢对雄球花的数量也稍有促进。本试验中,对7年生油松实生苗雌球花有促进作用的处理仅为注入GA_4与注入GA_4结合修根。 上述其它处理大都对雌花数量影响不大或略有负作用。BA注入新梢显著地削弱了处理枝的开花频度和球花数。那些与注入BA相结合的栽培处理,无论其单独处理的作用如何,都无一例外地抑制了油松实生苗的成花过程。 萘乙酸(NA人)和矮壮素(CCC)对11年生油松嫁接无性系的影响在本试验中颇具规律。在两个供试无性系的四种处理部位,NAA都有力地促进了雄球花的数量(平均为对照的27.5倍),但却削弱了雌花着生率(约为对照的三分之一),CCC对雌、雄球花的数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杉木种子园球果解剖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1992年在贵州黎平东风林场杉木种子园对球果进行了解剖分析。结果表明,在球果解剖性状上无性系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年份间相关性极显著,重复性较强。可育种鳞数和出籽数可作为选优和确定入园无性系的指标。此外,还观测了树冠各部位球果解剖性状,分析了球果类型与种子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油松球花发端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88年对8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实生苗进行了顶端结构的解剖观察和研究,应用组织化学技术确定了油松雌雄球花形态发端期,并通过物侯观测,掌握了发端期的物侯特征。有开花历史的油松植株,其腋芽原基的分化时间为6月19日至8月23日。雄球花的形态可辨期为8月3日,形态发端期为7月9日,生理发端期为6月25日;雌球花的形态可辨期为9月30日,形态发端期为9月7日,生理发端期为8月24日。  相似文献   

18.
调查了郑州市 2球悬铃木花芽分化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悬铃木的雄花芽数量远远多于雌花芽数量 ,二球悬铃木的雌雄花芽中 ,分化成 2球的占 1/2以上 ;雌雄花芽主要分布在树冠外围 ,尤其雌花芽在外围的分布比率更大 ;在小枝上 ,顶侧芽分布的花芽最多 ,而其它位置则相对较少 ,雌花芽的分布更是如此 ,导致顶侧芽的雌雄花芽比率增大 .在小枝上的不同侧芽位置 ,1,2 ,3雌雄球的分化比率不同 ,从顶侧芽向下到侧 3,1,2球雌花芽分化比率有减少的趋势 ,而 3球雌花芽比率有上升的趋势 ,与此对应 ,1,2 ,3球雄花芽在各侧芽上的分化比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杉木种子园无性系球果及其种子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崇阳杉木无性系球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球果形态及其种子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园杉木球果直径、球果长、包鳞数、包鳞宽、包鳞长、种子总数、饱满种子数、空粒、涩粒及千粒重依次为26 53mm、30mm、52 30片、12 45mm、14 86mm、72 90粒、17 73粒、19 72粒、35 33粒及9 41g 相关分析表明,球果直径与长度、各类种子之间、及包鳞特征值之间相关系数较大,并达到显著性水平,杉木球果形态特征及其种子分布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杉木种子园无性系构成对种子园的产量有重要的影响 旋转因子分析表明杉木球果及其种子分布等10个变量可用3个主成分因子来表示,即反映包鳞特征的第1主成分、反映球果大小与种子特征的第2主成分及反映种子特征的第3主成分,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56 298% 以单个球果生产的饱满种子数进行Hierarchical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无性系球果分为4类,即单个球果生产饱满种子数多、较多、较少与少4类无性系  相似文献   

20.
杉木种子园中无性系的开花结实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杉木树冠各部位的年龄大小,将杉木树冠划分为若干年龄段。通过对各年龄段♀、♂球花(果)数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种子园中各无性系♀、♂球花(果)数以及座果率的差异都极其显著、而且低产无性系占一半以上;不同年龄段上的♀、♂球花(果)数的差异也达到极其显著水平并呈规律性变化,但各年龄段的座果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