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黔单19号的产量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不同密度和N、P、K肥配方组合对黔单19号产量的影响试验,经模拟寻优分析,黔单19号产量大于637.46 kg/667m2目标产量的优化栽培方案:播种密度3 760~3 872株/667m2,施氮19.76~22.72 kg/667m2,施磷13.33~15.79 kg/667m2,施钾11.46~12.99 kg/667m2.  相似文献   

2.
维他灵8号在大豆上应用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维他灵8号在初花期进行叶面喷雾,以375ml/hm^2效果最佳,能显著提高单民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及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8.9%、53.7%、91.8%、30.4%和77.8%。其他使用浓度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说明维他灵使用浓度范围较宽,维他灵8号对大豆进行拦种处理,具有同样显著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3.
黔单23号产量与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敏娜  郑常祥 《农技服务》2009,26(11):11-12,17
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23号经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优质、多抗、广适、丰产稳产等优点,适宜在贵州省种植。通过回归和通径分析方法对黔单23号进行产量与构成因子之间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黔单23号产量主要因素为百粒重、单粒穗重、株高、秃尖,其对产量贡献大小依次为:百粒重>单穗粒重>株高>秃尖,建立了产量与主要构成因子间的多元最优回归方程:y=172.44-0.65 X_1-29.29 X_5+1.08 X_6+12.28 X_7。  相似文献   

4.
糜子在种植生产中易倒伏,其是制约糜子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利用多效唑和矮壮素能有效改善作物抗倒伏性,研究其对糜子抗倒伏性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稳定糜子产量提供数据及理论支撑。在大田条件下,以抗倒品种陇糜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多效唑、矮壮素不同用量,并设清水为对照,在拔节期、抽穗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成熟期调查各处理陇糜9号茎秆的株高、重心高度等形态及力学特征,分析其对茎秆抗倒伏调控效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陇糜9号对多效唑、矮壮素2种化控剂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但拔节期、抽穗期叶面喷施均可显著降低株高、重心高度及倒伏指数,从而显著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从喷施时期来看,拔节期喷施2种化控剂的形态指标和抗倒伏指标均低于抽穗期,化控效果优于抽穗期,是糜子化控的最佳时期;并且多效唑效果优于矮壮素。在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还可以增产,在拔节期施用1.05 kg/hm2的多效唑,糜子产量最高(3 445.2 kg/hm2),较清水对照增产3.81%。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劲丰谷德在水稻不同时期的应用效果,以淮稻11号为试验材料,在水稻拔节期、破口期进行处理并分别设对照,研究其对水稻植株性状、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水稻拔节期喷施劲丰谷德对水稻株高没有显著影响,但可以增加水稻茎秆粗度、壁厚和抗折力,缩短基部节间长度,水稻产量增加2.63%以上;在水稻破口期喷施劲丰谷德可以降低水稻株高,缩短水稻倒1节、倒2节、倒3节的节间长度,增加水稻茎秆粗度和壁厚,水稻产量增加6.25%以上。  相似文献   

6.
李标  彭慧元  李飞 《农技服务》2012,29(8):917-918
为掌握黔芋1号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其种植水平,进行了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马铃薯新品种黔芋1号生育期、植株性状、晚疫病抗性和产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威宁种植黔芋1号宜采用单垄双行的种植模式,最佳栽培密度为50 025株/hm2,晚疫病病情指数最低,可有效防止晚疫病的大面积发生并可获得最高产量(38 103 kg/hm2)和较高的大中薯率。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对杂交油菜黔油20号的应用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在杂交油菜黔油20号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多效唑对提高黔油20产量和抗倒性效果显著,油菜表现出良好的植株性状,以喷施200mg/kg浓度产量最高,达到2055.56kg/hm2。  相似文献   

8.
杂交玉米新品种黔单19号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玉米黔单19号在黔西北山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因素对黔单19号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N>K2O>P2O5,合理密植,增施氮、磷、钾肥是实现该品种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该品种在黔西北山区产量超过650 kg/667m2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为种植密度3 645~3 883株/667m2,纯氮21.17~24.20 kg/667m2,P2O5为 16.35~21.33 kg/667m2,K2O为14.91~17.78 kg/667m2.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6,(5):617-619
为了研究不同时期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矮壮素对晋黍8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选取了2个喷施时期和6个喷施浓度。结果表明,拔节期的调控效果明显优于抽穗前,随着喷施矮壮素质量浓度的增加,黍子的株高、穗长、节数在逐渐减少,径基粗在逐渐增加,有效分蘖数、穗质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及产量均是先增加后减少。在拔节期喷施质量浓度为15 g/L或30 g/L的矮壮素,株高的矮化率为12%左右,可增产6%~8%。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喷施除草剂对周麦28产量性状影响,结果表明:周麦28对专用除草剂的抗性具有遗传性,喷施专用除草剂对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若操作不当,易发生药害,除对硬草有抑制但不能死亡外,其他杂草的防治效果较好,对产量的影响较小。返青期、拔节期喷施金植·马灵或者金植·马灵+"大能",对小麦株高有一定影响,但产量均较对照增产。  相似文献   

11.
抗病番茄新品种川科2号和川科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科2号、川科3号是在杂交后代中,经连续单株定向选育而成的抗病番茄新品种。川科2号属中熟,无限生长类型,其亲本之一是从美国品种Koatenae21-2的分离后代中选出。它高抗TMV、抗枯萎病、抗黄萎病,果实圆形、红色,单果质量180 g,一般春季大棚每公顷产量在67 500~82 500 kg。川科3号属中晚熟,无限生长类型,其亲本之一是从日本商业品种Woloer的分离后代中选出。它高抗TMV、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果实圆形、粉红色,单果质量200 g,一般春季大棚每公顷产量在75 000~90 000 kg。  相似文献   

12.
晋尖椒1、2、3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尖椒1、2、3号三个辣椒品种均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果面有皱折、辣味强的辣椒新品种,并通过了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已在山西及周边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泡桐优良无性系—陕桐3号,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1年研究,从毛泡桐(陕西周至)×白花泡桐(湖北黄岗)杂交组合的F1中,选育出了陕桐3号和陕桐4号两个优良无性系。其主要特点是速生、材质好、抗性强。7年生对比林中陕桐3号材积比对照豫杂1号大47.6%,陕桐4号比豫杂1号大63.7%。陕桐3号木材力学性质显著优于豫杂1号,抗旱性中等,感病性与豫杂1号接近;陕桐4号抗旱性显著优于豫杂1号,木材材性与豫杂1号接近。  相似文献   

14.
桃源一号,二号茶树良种是从当地群体品种中经单株选育发展起来的。桃源一号系灌木型大叶种,具有发芽早、生长势旺、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和制茶品质好的特点。与国家认定的茶树良种槠叶齐比较,产量高1O%,儿茶素总量高9%,适合加工红茶。桃源二号系灌木型中叶种,发芽中生偏早,产量接近槠叶齐,而品质优于槠叶齐。春季芽叶茸毛多,重量适中,氨基酸含量高,是加工高级绿茶的好原料;夏、秋季鲜叶适制优质红茶。  相似文献   

15.
豇豆新品种鄂豇豆3号、鄂豇豆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豇豆3号是从地方品种杜豇中的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豇豆常规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抗逆性强,商品性优,品质佳,适于煮、炒食或腌制加工,且口感脆嫩,清香可口.每公顷产量在30 000~37 500kg,高产可达45 000 kg以上,比对照品种(高产4号)增产31%左右.鄂豇豆4号是杜豇与紫红豇豆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常规品种.该品种早熟,抗逆性强,豆荚花色似龙状纹,色泽美观独特,商品性极优,品质佳,适于煮、蒸或炒食,口感脆嫩,清香可口.每公顷产量在27 000~33 000 kg,高产的可达37 500 kg以上,比对照品种紫红豇豆增产19%.  相似文献   

16.
17.
18.
桂蚕一号、桂蚕二号是广西蚕业指导所新近育成的桑蚕新品种,现将其主要特性及饲养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遵椒2号作对照,对黔辣6号和黔辣7号2个辣椒新品种开展了田间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黔辣6号和黔辣7号2个品种的分枝能力较强、耐旱和耐渍,田间抗病能力也较强;干椒产量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24.12%和35.48%。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秦巴高海拔山区的主要作物,低温、寡照、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障碍因素,选育适应高海拔山区的优良品种是提高当地玉米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笔者利用秦巴山区农家品种资源材料选育出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好的玉米新品种安玉9号、安玉10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