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应用鸡球虫弱毒苗的3种剂型,微囊型一丸口服(灌服)疫苗、微囊型拌料疫苗和液状滴服疫苗,按照各自的免疫方法进行鸡球虫免疫,以增重量、饲料转化率和每克粪便卵囊数等为指标,综合判定微囊型疫苗的免疫效果,同时比较这3种免疫方法在免疫效果上存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微囊型球虫疫苗无论是直接灌服免疫还是拌料免疫都能够产生与液态滴服疫苗相似的免疫效果,组间差异不显著,但与感染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试验证明,微囊型一丸口服(灌服)疫苗和微囊型拌料疫苗应用于鸡球虫病的免疫预防是可行的。可通过的临床免疫效果试验获取更多实验数据,为球虫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慈溪市范市镇自1982年开始发展蛋鸡,至今已达20余万羽,育雏、育成、产蛋阶段都受到过球虫病的侵害.为预防球虫病的侵害,接种球虫疫苗是最理想的选择. 1 疫苗使用方法 选用美国Coccivac-D球虫活苗,每瓶1000头份,3~4日龄时饮水免疫.据多次实践,免疫剂量按70%算,即用7瓶疫苗免疫10000羽鸡.每羽雏鸡疫苗用水量约2.5~3.0ml.通常每1000羽雏鸡需放小饮水器20只以上,水量要求鸡只在1~2h内饮完,然后给予正常饮水.  相似文献   

3.
鸡球虫微囊型疫苗的研制及免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微囊型鸡球虫疫苗并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强毒微囊组获得的饲养效果最好,其相对增重率和相对饲料转换率分别为104.8%和100%;弱毒水剂组为74.1%和136%,而弱毒微囊组为49.4%和188%。强毒微囊组对球虫病的控制效果也明显好于其他组,其发病率、病变记分、血便记分分别为20%,6分和3分,而弱毒水剂组和弱毒微囊组分别为40%、10分、7分和50%、18分、8分。所研制的这种新型微囊球虫疫苗,具有使用方便,节省人力物力;疫苗大小适中,流动性好容易与小鸡饲料混合均匀等优点。由于微囊型球虫疫苗投服方便,因此能适合各种规模的鸡场使用,也适合鸡场进行多次或长期免疫使用。这种微囊剂型球虫疫苗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可为我国鸡球虫病的免疫预防提供新的剂型。  相似文献   

4.
自50年代以来,养禽业对球虫病的防洽一直是以药物为主。然而,由于球虫的抗药性日趋严重,从而导致了近来人们对使用活球虫疫苗重新感兴趣和疫苗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实际上,球虫疫苗已被家禽业有效的使用了40多年。目前,养禽业使用的商品化球虫疫苗主要有4种(其疫苗商品名分别为:COCCIVAC、IMMUCOX、LIVACOX和PARACOX)。所有这四种疫苗都为含有多个艾美耳球虫种和种株的多价球虫疫苗,其中有些疫苗是采用鸡胚传代的方法或选择球虫的早熟株而制成的弱毒球虫疫苗。特别是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使用这些疫苗都会对鸡提供…  相似文献   

5.
边志丰 《中国家禽》2001,23(7):23-23
Coccivac是最早商品化的鸡球虫疫苗,由美国 Sterwin实验室生产。由柔嫩、毒害、哈氏、堆型、布氏、早熟和变位 8种鸡艾美耳球虫卵囊按比例混合而成活苗,所含虫株未经致弱。我场多批鸡使用,效果明显,育成期成活率提高 3%左右,基本控制了球虫病。现将取得的一些体会供同仁们参考。●免疫接种方法以滴嘴为宜  拌料或饮水免疫适合于人员少的大规模鸡场,滴嘴免疫的效果相对确实,可确保每只鸡都均匀食入球虫疫苗,且可减少疫苗用量, 1 000头份疫苗量可免疫 1 600只苗鸡。具体方法:先在 1 000头份稀释液中加入 1/10~ 1/5袋悬浮剂,摇…  相似文献   

6.
浅谈鸡球虫病的免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士军 《中国家禽》2004,26(2):30-31
鸡球虫病是养禽业中重要的常见病之一,在鸡的各种疾病中,球虫病的发病率最高,占20%以上。而目前肉鸡大规模集约化饲养方式,也为鸡球虫病的发生提供了合适的条件。据Bhogal报道,每年世界养禽业因为鸡球虫病造成的损失达到20亿美元以上。目前防治鸡球虫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和疫苗。其中抗球虫药一直是主要的防治手段。随着耐药性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出现,抗球虫药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球虫疫苗的使用逐步增加。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对球虫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或几个阶段产生杀灭或抑制,从而达到控制发病的目的。1生活史球虫的生活史包括:从感染鸡…  相似文献   

7.
将247 300羽鸡随机分为正典"球苗"1羽份组、正典"球苗"0.5羽份组、肉鸡球虫强毒活疫苗(Coccivac)0.5羽份组和0.3羽份组共4个试验组,以成活率、平均每羽药费、料重比、均重、饲养指数为指标,进行了鸡球虫疫苗不同剂量免疫效果的临床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接种两种不同的球虫疫苗的试验鸡在饲养指数、均重、料重比及其综合效益方面,高剂量组均优于相应的低剂量组,其中,肉鸡球虫强毒活疫苗(Coccivac)高、低剂量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对鸡球虫病的防制有两类不同的方法,即用抗球虫药物和用球虫疫苗免疫,目前在我国两类方法都在应用.当前仅从防制鸡的数量上计算,使用药物防治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严重耐药性的产生和在鸡肉、鸡蛋中的药物残留对人的健康构成威胁,所以抗球虫药的使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目前用疫苗免疫鸡群的数量增幅仍然缓慢,这与对它的认识不足有关.现将用药物和疫苗两类方法做一比较,并着重对疫苗免疫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natenella)早熟株合适的免疫剂量,本文设立7个早熟株免疫攻虫组、1个不免疫攻虫组和1个不免疫不攻虫组,免疫组的免疫剂量为孢子化卵囊100、200、400、600、800、1000和2000个/羽,经嗉囊感染,7日龄首次免疫,14日龄以同等剂量进行第二次免疫,21日龄以8×10^4个/羽的同源母株进行攻虫,28日龄结束试验,以存活率、增重、肠道病变记分、血便数量、卵囊减少率为观测指标。对免疫保护效果较好的3个免疫剂量进行重复试验,同时设置商品化球虫疫苗对照组,免疫方法、试验周期、试验指标同第一批试验。结果显示:攻虫后,不免疫攻虫组出现5%死亡,而各免疫组来出现死亡;各免疫组卵囊减少率在61.57%~69.52%;200~2000免疫组的增重与不免疫不攻虫组差异不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600~2000免疫组的肠道病变记分和血便数量均明显少于不免疫攻虫组(P〈0.05)。用600、800和1000进行重复试验,三个免疫组攻虫期间均来出现死亡,而不免疫组和疫苗对照组均出现5%死亡;三个免疫组的增重均明显高于不免疫攻虫组和疫苗对照组(P〈0.05);早熟株免疫组的肠道病变记分和血便数量明显低于不免疫攻虫组(P〈0.05),而疫苗对照组与不免疫攻虫组的相当(P〉0.05);卵囊减少率在66.30%-78.75%,高于疫苗对照组的51.82%。结果表明,该柔嫩艾美耳球虫早熟株保持了良好的免疫原性,不同免疫剂量均能诱发鸡产生免疫保护力,其中600、800和1000个/羽的免疫效果均优于疫苗对照组,可考虑以600个/羽作为该早熟株在疫苗制备中的推荐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10.
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本实验研究了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疫苗免疫预防鸡球虫病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基保滴服免疫的效果优于拌料免疫,滴服免疫不仅对攻毒后鸡有100%的保护效果,而且能有效地控制球虫病的发生,对小鸡的生长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与常用抗球虫药氯苯胍相比,强效艾美耳牌鸡球虫疫苗预防鸡球虫病的效果优于氯苯胍,其对小鸡增重率、料肉比显示的效果也优于氯苯胍。  相似文献   

11.
范勇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23):31-31
一、发病情况。江苏省徐州市某新建种禽场,引进第一批从父母代种鸡3000套。该批鸡按免疫程亭进行过鸡ND、IBD、IB、鸡痘等疫苗接种,但未接种球虫疫苗。雏鸡1—6周龄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98.5%。该鸡群于45日龄开始发病,当天晚上只见个别鸡只排红色粪便,次日早晨发现有6只鸡死亡,1—2小时后又有10只鸡死亡,下午又有4只鸡死亡。  相似文献   

12.
将柔嫩艾美球虫DNA疫苗pcDNA4.0(c)-pEtK2-IL-2以50μg分别对14日龄和21日龄雏鸡进行胸部肌肉注射免疫,28日龄对各未免疫组与免疫组鸡分别口服接种柔嫩艾美球虫、巨型艾美球虫、堆形艾美球虫和毒害艾美球虫孢子化卵囊,36日龄剖杀,分析比较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柔嫩艾美球虫攻毒免疫试验组与柔嫩艾美球虫攻毒未免疫对照组比较,增重、盲肠病变记分、OPG值差异显著(P〈0.05),免疫保护效果明显,抗球虫指数(ACI)达186.50;而巨型艾美球虫、堆形艾美球虫和毒害艾关球虫攻毒免疫试验组的ACI分别为147.85、142.71和153.82,增重、盲肠病变记分、OPG值和ACI与相应的攻毒未免疫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免疫保护效果不明显。表明,该DNA疫苗对柔嫩艾美球虫的攻击具有完全免疫保护作用,而对巨型艾美球虫、堆形艾关球虫、毒害艾美球虫的攻击具有部分交叉保护力。  相似文献   

13.
《湖北畜牧兽医》2009,(1):38-38
在鸡的各种传染病中,球虫病是发生率较高的,尤其是集约化养鸡场更易暴发球虫病。由于球虫病造成的死亡和生产能力下降,以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药残等问题,给我国养鸡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采用免疫方法减少球虫病的发生。是减少损失的有效措施。(1)疫苗选择与保存。建议选择联合苗,用此类疫苗免疫,效果最为理想。球虫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适宜的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14.
雏鸡球虫疫苗(DLV疫苗)的免疫应用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雏鸡球虫疫苗(DLV疫苗)的免疫应用试验报告曾重霞,俞录棣,施兆奎(上海市宝山区畜牧水产局)鸡球虫病是当前养鸡业最严重疾病之一,可以说有鸡就有球虫病。它引起雏鸡生长滞缓,产蛋下降,严重者成批死亡,经济损失巨大。本区大场、彭浦、江湾等屡见发病,雏鸡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一种商品化鸡球虫病四价活疫苗[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巨型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对E.necatrix和E.tenella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基于试验鸡血便记分、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病变值、卵囊值及抗球虫指数(ACI)等指标对其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免疫攻虫组抗E.necatrix和E.tenella的ACI分别为157.3和135.6,均低于160,表明该球虫疫苗抗两种球虫的效果均为低效.然而,免疫攻虫组鸡血便数量、血便记分、增重、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等指标均优于阳性对照组.综合指标显示,该疫苗对E.necatrix和E.tenella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力,但单纯采用疫苗并不能够达到防控鸡球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鸡接种球虫疫苗后.球虫在体内约经过5天的发育繁殖即可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初步建立免疫力.但此时还不能抵御大量强毒球虫的攻击,完成上述体内发育后的疫苗子代卵囊.随鸡粪排出在垫料上.于适宜温度(25℃左右)、湿度(25%-30%)和有氧条件下.经1-2天发育成具有感染能力的孢子化卵囊.再被鸡食入而获得多次重复感染.使抗球虫免疫力进一步加强.从而能完全抵御同种现场强毒球虫的攻击.这就是鸡球虫疫苗诱导抗球虫免疫力建立的基本过程.为了确保鸡球虫病的免疫效果.以下3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一)肉鸡球虫免疫失败的原因1.疫苗免疫接种方法不当。鸡球虫免疫对疫苗的使用方法要求较高,常见的免疫接种方法有滴口法、拌料法、饮水法等。如滴口过程中或拌料喷洒过程中不注意经常摇动滴管或喷雾器中的鸡球虫疫苗,鸡球虫疫苗不能保持均匀一致,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甚至造成免疫失败。2.免疫程序不合理,首次免疫日龄不当。有些养鸡户由于免疫程序不合理,首次免疫日龄太  相似文献   

18.
鸡球虫病是由抱子虫纲真球虫目艾美耳科的各种球虫所引起的,对养鸡业的危害极大。特别是密集饲养的幼雏,常造成发育受阻,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后, 发生大批的死亡。 当前,人们为了防球虫病,减少其对养鸡业发展的影响,采取了种种手段。首先采取在饲料中添加某些球虫敏感的抗生素或化学药物,如盐霉素、氯苯呱、氨丙啉等等。另外,一旦发生球虫病后,应用抗球虫药来进行治疗,已成为广大养鸡场(户)通常的使用方法。据市场调查和有关部门反映,无论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是用于治疗的抗球虫药,应用后都会在鸡体内及其产品中有微量的残…  相似文献   

19.
GC02球虫病疫苗的最佳免疫剂量与免疫日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球虫病是威胁养鸡业最严重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由于化学预防方法面临球虫的耐药性、药物残留、药效下降、费用增加、生态问题、协迫病原突变问题等,使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有效方法来预防鸡球虫病.免疫预防是控制鸡球虫病的理想方法,国内外寄生虫工作者对球虫病的免疫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先后研制出了各种有效的鸡球虫病疫苗.本试验旨在研究GC02球虫病疫苗理想的免疫剂量和免疫日龄,为生产上使用疫苗预防鸡球虫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建立检测鸡球虫四价弱毒疫苗(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抗体应答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初步阐明鸡免疫四价弱毒疫苗及攻虫后的抗体应答。将300羽岭南黄鸡分为A(免疫攻虫组)、B(不免疫不攻虫组)、C(不免疫攻虫组)共3个组。A组雏鸡在4日龄时进行首免,11日龄时鸡开始二免,二免完成后(17日龄时)对A组及C组的鸡进行攻虫(28万个4种球虫的混合卵囊/羽),7 d后检查A、C两组鸡的存活率。在鸡二免和三免完成后,分别对A、B组进行采血,通过优化最佳抗原包被浓度、酶结合物工作浓度及最佳血清稀释度,建立了ELISA方法来检测鸡体对球虫四价弱毒疫苗的抗体应答情况。A组鸡血清抗体的平均D值为0.870和0.904,明显高于B组鸡的平均D值0.261和0.270,证明了鸡体免疫疫苗后可以刺激产生相应抗体。免疫鸡攻虫后的存活率和抗体应答的检测结果,都充分说明了此鸡球虫弱毒四价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所建立的ELISA方法为今后评价鸡球虫弱毒四价疫苗的免疫效力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