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入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  相似文献   

2.
双孢菇在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期间,如果管理不当,造成生态失调,会引起菌丝萎缩、不能出菇或幼菇蕾死亡等现象,严重影响菇的产量、品质,甚至绝产、绝收.为引起菇农朋友的重视,现将发生生理性死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婉真 《农技服务》2011,28(6):904-904
介绍草菇菌丝管理条件和出菇管理技术要点,为提高草菇质量和产量以及增加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品种选择、栽培季节、培养料配方、菌棒制作、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出菇前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转潮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工厂化金针菇菌渣栽培姬菇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春播平菇和晚冬播平菇,往往采收1~2茬菇,遇到高温便不能继续出菇。为使平菇安全越夏,保存养分,秋季继续出菇,可进行越夏管理。1.菌丝块(袋)风干法。此法较简单省事,将未出菇或只出1~2茬菇的菌丝块(袋)风干(未出菇的菌袋不必打开袋口),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若放在室外要加覆盖物以防雨淋,防潮防霉。9月气温降低后,将  相似文献   

6.
冬季气温寒冷,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出菇量少,但菇节期间市场需要量大、冬菇畅销价高的好时机,果断采取措施,争取多出菇,出好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管理措施抓3条。  相似文献   

7.
许彩虹 《油气储运》2011,(20):14-15
草菇生长季节为6~9月,是一种生长快、产期短、见效快的品种。草菇栽培的关键技术在于对菌丝生长阶段和出菇阶段的管理。在草菇生长过程中,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可取得优质增产的效果。一、出菇期分次接种草菇菌丝生长速度太快,极容易老化,导致生活力减弱,不能有效地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继续出菇。栽培上可  相似文献   

8.
<正>一、出菇期的管理将菌丝发满的料袋移入棚内,在相对湿度80%-90%下出菇。出菇期是子实体形成和菇体成长阶段,这时的管理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其温、湿度与发菌期间有明显差异。1.菌袋人棚码垛播种后发菌20-30天,菌丝即可发满菌袋,入棚码垛,一般垛高8-11层。2.保温出菇最适宜温度10-18℃,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荫通风降温为主。晚秋和初冬,室温适宜,保温降温相结合。进入冬季后,以保温增温为主,棚温低于5℃要人工增温。  相似文献   

9.
菌丝后熟培养,是指菌丝完成初步发菌后,先不急于出菇,而是创造条件使之继续进行营养生长,延长发菌时间。延长菌丝后熟期获取大幅度增产的理论依据是:出菇的多寡,是以菌丝数量为前提的,菌丝数量越大,出菇量越多,二者呈正比关系。众所周知,食用菌的生长发育,除了营养、水分等物质  相似文献   

10.
香菇的冬、春季管理,就是出菇期的管理,此期决定着经济效益的高低。出菇期是个菌丝发育向子实体发育的转折期。管理工作由发菌室转向出菇期,必须达到菌丝生理成熟。成熟的标准:一是手托菌袋有轻颤感;二是疣状物产生量占袋表面积的3/4,而且变软富有弹性;三是色素分泌占袋面2/3~1/2;四是培  相似文献   

11.
<正>秋菇期指10月上旬至12月份,是双孢菇的高产期,可出4~5茬菇,占总产量的70%左右。秋菇期的管理应以保湿和通风为主。一、水分管理一般情况下,出菇前要喷2次重水,即"结菇水"和"出菇水"。(一)结菇水当菌丝生长到粗土层厚度的一半时,先在上面覆盖一薄层的土,以保护原基,然后再喷"结菇水"。要求每天喷水2~3次,每次喷水量为0.9kg/m2,连续喷2d,喷水时间应在清晨和夜间为好,避免高温高湿造成菌丝萎  相似文献   

12.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如能对上年秋季已连续出菇的菇床进行简单而巧妙的管理,就能轻轻松松地催生一季春蘑菇。具体方法如下: 1、松料补土。当气温回升到10℃,要及时松料和补土。这不但有利于排除培养料中的废气,更有利于促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长出,形成菌丝强势,为提高春菇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1.菌丝的培养接种后的菌袋立即放入18℃~20℃的菌丝培养室内,接种后10~15天菌丝可伸入培养基内20~25厘米,一般需培养25~30天长满菌袋。2.搔菌出菇袋菌丝发满菌袋时要立即进行搔菌,搔菌是把原种菌种块和深1~2厘的培养基一起刮掉使金针菇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一齐生长,搔菌采用负离子搔菌机自动旋转的机械化方法。搔菌后移入催蕾室。3.催菇蕾管理出菇菌袋进入催菇蕾室后,可采用超声波加湿器或自动增湿机来加湿,水要用磁化水。催菇蕾室的湿度应保持  相似文献   

14.
白平菇袋栽高产出菇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昌县横山镇的平菇栽培起步早,发展快,现已形成规模生产,成为皖南地区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之一.特将本地区白平菇高产优质高效袋装栽培技术出菇管理措施介绍如下:1.适温出菇白平菇属广温类型,出菇时的最适温度是14~22℃.该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出菇快,周期短,适于春、秋、冬季栽培.开袋:在菌丝形成阶段,创造黑暗环境,扎好袋口,棚内堆积培养菌丝,当菌丝长满袋料后,要及时对料袋两头破口开袋.搔菌:熟料栽培,为达到均匀出菇、茹齐菇密,必须搔菌,可用匙轻轻刮去两头袋口的接种块.  相似文献   

15.
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对蟹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有显著影响,原基形成需要10~16℃低温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13~18℃,出菇温度14℃出菇品质最理想。蟹味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55%,培养基含水量低于40%或高于80%.菌丝生长很弱。原基形成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80%~95%。菌丝生长阶段无需光照,光线不能抑制生长.能够使菌丝色泽变深,原基形成需要光线刺激,光照与原基形成量有一定的相关性.黑暗易导致蟹味菇白化,产品质地不佳。  相似文献   

16.
立春后,气温逐渐回升,如能对上年秋季已连续出菇的菇床进行简单而巧妙的管理,就能轻轻松松地催生一季春蘑菇。具体方法如下: 1、松料补土。当气温回升到10℃,要及时松料和补土。这不但有利于排除培养料中的废气,更有利于促使老菌丝断裂,促进新菌丝长出,形成菌丝强势,为提高春菇产量打下  相似文献   

17.
常规大田露天栽培大球盖菇常遇低温、多雨等不良天气影响,产量不高。采取拱棚栽培、精耕管理、充足用料、合理堆积发酵、加强菌丝生长与出菇管理、适时采收等措施,以提高大球盖菇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冬季气温低,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缓慢,呼吸强度低,出菇量少,但菇肉厚、品质好。广大菇农要抓住春节期间市场需求量大、冬菇畅销价高的好时机,果断采取措施,争取多出菇,出好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5 种不同碳源和氮源设计海鲜菇液体培养基,对菌丝干重、菌丝球密度、菌丝球接入到平板培养基后的萌发速度及生长速率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最适合作为海鲜菇液体培养基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碳源为淀粉、氮源为酵母粉时,海鲜菇菌丝干重最大、菌丝球均匀浓密、接回平板后萌发最快并且生长迅速,因此海鲜菇液体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酵母粉。  相似文献   

20.
7.出菇管理。(1)割袋、排袋。茶树菇菌袋培养55天左右,菌丝长满菌袋,菌袋富有弹性,菌丝分泌色素吐黄水,袋口表面菌丝带点褐色时即为转色。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