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将生命力指数引入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评价研究中,并用集对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建立基于生命力指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位于辽宁省的白石砬子、医巫闾山和海棠山3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进行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处于"健康"水平,医巫闾山和海棠山两处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是其克服各种阻力,维持生态旅游健康运营的能力。文章构建了包括横向组成结构、纵向发展阶段、现状动态特征和综合协调能力4个维度、16个方向、58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对58个具体指标的内容进行了解释说明,并给出了每个指标最佳状态的标准描述。以此为基础,通过多主体评价,获得每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再采用集对分析对58个指标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获得总体评价结果。以白石砬子、海棠山、医巫闾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为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这3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度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医巫闾山已经非常接近健康状态,而白石砬子和海棠山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对辽宁6个森林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将其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分为保护区特征、自然景观价值、科研教育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4个方向和14个评价因子,进一步确定各因子的权重,从而建立其评价模型.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位于辽宁省范围之内的6个森林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综合价值最高的是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评价得分为82.14分,其他依次分别为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44分)、医巫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8.13分)、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5.52分)、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3.6分)、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2.83分).  相似文献   

4.
以辽宁省海棠山、医巫闾山和白石砬子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系统地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基本内容。结果显示:3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包括15个群体,可以分为核心、紧密和松散3个层次,其中地方政府、保护区管理局、社区居民、生态旅游者、旅游企业为核心层,尤其是保护区管理局、景区企业和当地政府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参与者。另外,由于生态旅游发展的状态不同,3个自然保护区面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突出矛盾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努力解决环境问题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实践出现了偏差与不足,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生态旅游的本质并没有错误,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因素影响了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的健康发展。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集对分析和层次分析两种方法对制约辽宁省白石砬子、海棠山和医巫闾山3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认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根本制约因素主要为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缺乏激励的发展机制,保护区管理部门不注重社会及环境效益的发挥,较短的发展时间和缺乏经验,本位主义。建议从正确认识和尽量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诉求,建立科学的机制,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经营权与监督权、管理权相分离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AHP方法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在我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是针对这一特殊地域内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却仍然是传统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法既没有体现出生态旅游的特色,也没突出自然保护区的特征.本文以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探讨了针对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层次分析法将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分为保护区特征、自然景观价值、科学教育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4个方向的14个评价因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人类个体的"健康度"已被广泛引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社会-自然复合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研究之中。由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特殊性以及实践、管理和研究的需要,将"健康度"引入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研究势在必行。在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的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横向结构、纵向历程、动态特征与协调能力4个维度构建了包括16个方向,58个具体指标的评价体系。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将居民、管理者、游客、专家、政府工作人员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主要利益相关者纳入评价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建立生态旅游健康度评价体系的实际需要,以对辽宁省盘锦鼎翔生态旅游区的健康度作评价为例证,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个由横向结构(权重0.310 8)、纵向发展(权重0.229 1)、动态特征(权重0.252 9)和协调能力(权重0.207 2)4个维度,15个方向,30个因子组成的生态旅游健康度多维评价模型.其“五步四评一综合”的评价流程为评价生态旅游健康度的实际操作提供了便利.具体的评价流程为:从4个维度分别评价生态旅游的真伪、进步速度、活跃性和适应性,并将每个维度的结果分为7个层次,然后将每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乘以该维度的权重获得综合健康度.按其得分高低分为4种状况:(1)特健康(100~ 80分<);(2)健康(80~60分<);(3)亚健康(60 ~40分);(4)不健康(小于40分).运用此法对辽宁盘锦鼎翔生态旅游区的健康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其横向结构、纵向发展、动态特征和协调能力4个维度的健康水平相差不大,总体处于“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
以南岳衡山为例,构建宗庙文化景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专家评分为指标赋分,计算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综合得分。研究结果显示,南岳衡山处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良好阶段,具体而言,旅游区历史底蕴、旅游经济水平、生态环境与宗庙文化的协调度等情况表现良好,而旅游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程度以及游客对文化价值的认同度则是阻碍南岳衡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南岳衡山应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深挖文化内核,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创新旅游模式,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促进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朗乡自然保护区露营旅游环境适宜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朗乡自然保护区露营旅游环境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全面、准确地掌握自然保护区开发露营旅游的资源潜力,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项目的合理布局、建设规模及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朗乡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露营旅游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为项目层的评价指标体系,AHP 法和特尔菲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确定指标评分标准,建立露营旅游环境适宜度的综合计算模型,划分自然保护区露营旅游环境适宜度等级标准,对朗乡省级自然保护区露营旅游环境适宜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项目层中,露营旅游资源条件指标权重值最高(0.4567),社会环境条件指标权重值最低(0.2237);经过综合评分,朗乡自然保护区露营旅游环境适宜度总得分为76.7224分,处于露营旅游环境适宜度的四级,说明该自然保护区露营旅游的适宜度处于较高水平;评价因子中,露营旅游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得分较高,分别为36.6137和26.9104分,社会环境条件得分较低,为13.1983分;露营旅游资源条件在权重和评分值上均是优势指标,交通条件的指标较好,社会环境条件指标较差。【结论】指标数据结果显示,朗乡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交通便利,水环境条件优越,保护区的露营旅游项目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存在经济落后、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管理经费不足等劣势;保护区露营旅游项目的开展应遵循“量力而为,适度开发”的原则,加大引资力度,为维护保护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可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条件定性与定量评估,这种生态旅游用地条件前期评估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海棠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总面积3150hm2,198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处以保护油松栎类混交林、野生动物和医巫闾山北侧的独特景观为主的省级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其特点主要是:独特的地形地貌。保护区处于医巫闾山北端,山体...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气候资源、水文资源、土壤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等5个方面,对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优势资源进行科学的分析。从开发森林保健、科普观光、水上游憩、探险猎奇、娱乐休闲等5个方面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设想,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综合考虑轿子山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和所处环境,选取了资源自身特性、开发建设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三个二级综合指标,以及19个三级项目指标,构建了轿子山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个层次和各个项目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和评分计算。通过评分计算,轿子山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分为9.01分,可以看出,轿子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优良,开发潜力巨大。在众多影响轿子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的指标中,资源奇特度、资源多样度和资源吸引度等三项指标对资源综合质量贡献较大,而影响轿子山生态旅游发展的短板则是较差的内部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最后对轿子山发展生态旅游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瑶瑶 《绿色科技》2013,(6):194-198
指出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日益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立足于人居环境的宏观层面,分别从社会经济环境、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等4个方面构建了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最后运用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和系统协调度两个模型评价郑州市的人居环境现状,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人居环境质量为"良",且其内部系统处于一种优质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资源要素价值、生态环境质量和开发建设条件3个综合指标及19个项目指标,构建了圣堂山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个层次和各个项目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和评分计算。通过评分计算,圣堂山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分为9.13分,其中:资源要素价值得分6.74,生态环境质量得分1.65,开发建设条件得分0.74。表明圣堂山生态旅游资源质量优良,开发潜力巨大,但也存在区位优势不足、交通条件较差等不利条件。提出将瑶族村屯为主的乡村旅游与景区观光、休闲旅游相结合,以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开发主导要素,改善交通条件、注重旅游产品的差异化等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小蠹虫名录(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 ̄1995年,历经14年时间,首次较全面系统地对辽宁小蠹区系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范围为14市所属49个县(区),占应调查县(区)的81.7%,其中对白石砬子、老秃顶子、仙人洞,千山,医巫闾山,大黑山,老铁山等自然保护区做了重点调查,地辽宁境内的300余种乔灌木树种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SPSS16.0数学统计软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结构性指标、功能性指标和适应性指标3大类8个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基于ArcGIS9.2对八达岭林场121个小班进行森林健康评价。结果表明,该林场78.24%的林分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主要由天然阔叶林、天然灌木林和人工针叶林组成。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森林更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4方面:1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影响及容量评价;4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综合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在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中,层次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研究呈现出4种趋势:1定量化;2多种方法综合运用;3全面评价;4动态评价。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学者们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层次分析法在区域层次上对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首先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可视资源和环境资源,确定了丰度、种类、季相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奇特度、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和噪声9基本个因子,构建了评价模型,通过专家咨询法得到了9个因子的权重,确定了得分标准。最后得到黑龙江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得分为75分,级别为良。  相似文献   

20.
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评价依据,构建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森林健康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评价指标权重来看,树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林分蓄积量、郁闭度、腐殖质厚度等5个指标对八达岭国家森林资源质量影响较大,5个指标权重之和占总权重的80.8%;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健康等级为中等,属于亚健康状态。亟需采取措施提高园区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层次结构稳定性,使森林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