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猪》2021,(1)
结肠小袋纤毛虫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多种动物可感染。在宿主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不表现出症状,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表现出腹泻、血痢甚至是死亡。猪是结肠小袋纤毛虫的主要寄生宿主,腹泻猪粪中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检出率为81.20%。通过镜检猪大肠黏膜刮取物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在猪的感染率达95%,比通过镜检猪粪得出的感染高很多。饲料禁抗后饲养过程中猪出现腹泻概率确实在增加,通过对粪便中有结肠小袋纤毛虫的腹泻病例治疗发现,不同病例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因此认清结肠小袋纤毛虫在腹泻中扮演的角色对正确防控腹泻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正>结肠小袋纤毛虫是猪场常见寄生原虫。对屠宰猪结肠黏膜调查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在猪群中的感染率近乎100%。本文将结肠小袋纤毛虫在猪体内的致病过程结合不同规模猪场的特点来分析其发病率不同的原因,以期对广大散养户正确防控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正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首先由Malmsten(1857)从瑞典两例急性痢疾病人的粪便中发现,定名为结肠草履虫(Paramecium coli)。之后,Leukart(1861)在猪的大肠中也有发现。Stein(1863)认为前两人所见为同一种,更名为Balantidium coli~([1-2])。已知有30多种动物能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之后可引起宿主腹泻,其中猪的感染率可达60%~70%,是最主要的传染源~([3])。1病原1.1形态结肠小袋纤毛虫属于纤毛虫纲、毛口目、小袋  相似文献   

4.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猪的结肠小袋纤维虫(又名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或猪小袋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不仅会引起并发症,传染源进入人体后还会导致人体感染,引发相关症状,例如顽固性腹泻的出现。该病分布较广,不仅阻碍养猪业的蓬勃发展,对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发病原理、临床症状、病原学等几个方面阐述该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为相关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结肠小袋纤毛虫主要感染猪,轻度感染时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表现为肠炎症状,有的甚至导致发病动物死亡。在临床上,猪为常见发病动物,人发病的较少,非人灵长类动物发病亦有报道,但临床尚未有长臂猿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报道。2012年5—7月,笔者在临床上遇到1起长臂猿发生结肠小袋纤毛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龙岩市部分猪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等孢球虫的感染情况,采集龙岩市不同县(市、区)4个猪场不同年龄阶段猪群的245份粪便样品,进行直接涂片镜检检查。结果表明,4个猪场均检查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平均感染率33.5%,其中种公猪感染率最高为51.7%,哺乳仔猪感染率最低为10.0%;2个猪场检查到猪等孢球虫感染,平均感染率2.0%,其中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感染率分别为5.2%和4.8%。调查结果为猪场采取合理措施防治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和猪等孢球虫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郴州感染猪小袋纤毛虫的情况,对郴州六个县的猪场采集的猪粪便进行直接涂片和水洗沉淀镜检鉴定,统计感染率。结果显示,郴州六个县采样中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为21.5%~35.0%。其中,桂东县的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最高为35.0%,永兴县的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最低为21.5%。通过ITS基因对小袋纤毛虫进行PCR鉴定,与NCBI网站上的结肠小袋纤毛虫ITS序列(AM982727和AM982726)同源性很高,为98%。  相似文献   

8.
奶牛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肠小袋纤毛虫 (Balantidiumcoli )属纤毛虫纲 ,毛口目 ,小袋科 ,小袋属。自 185 7年Masten发现结肠小袋纤毛虫以来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相继发现了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主要感染猪和人 ,有时也感染牛和羊 ,轻度感染时不显症状 ,严重感染时有肠炎症状。在临床上 ,猪常见发病 ,牛发病的较少。最近 ,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一起奶牛严重发病的案例 ,经过治疗 ,全部恢复。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饲养 2 4头奶牛 ,于 2 0 0 2年 1月份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进行驱虫 ,3月份又用某研究所的牛津 1…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西省泰和县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于2018年3~5月随机选取泰和县周边5个规模化猪场,并采集5个猪场中不同年龄段腹泻猪共计100份粪便样本,采用直接涂片法检测观察。检测结果显示,34份样品为小袋纤毛虫阳性,阳性率为34%;在25份哺乳仔猪样本中,检测出小袋纤毛虫的有2份,阳性率为8%;在25份保育猪样本中,检测出小袋纤毛虫的有9份,阳性率为36%;在50份育成猪样本中,检测出小袋纤毛虫的有23份,阳性率为46%。5个猪场检测结果均为小袋纤毛虫阳性,猪场阳性率高达100%,各猪场感染率为20%~50%。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泰和县规模化猪场均有小袋纤毛虫感染,且各阶段猪均有感染,感染率从高到低为:育肥猪、保育猪、哺乳仔猪。  相似文献   

10.
<正>结肠小袋虫病是中小型规模猪场的常见病,饲养环境为半密闭猪舍,以20~40千克的培育猪为主。经对9个发病猪场调查,有2个猪场是从外地引进仔猪,发病猪经诊断是猪结肠小袋虫病和猪沙门氏菌病混合感染而导致大批发病,死亡率较高。其他几个发病猪场均是自繁自养,经诊断为单纯断奶仔猪结肠小袋虫病。1病原猪结肠小袋虫属纤毛虫门、动片纲、毛口目、小袋科、小袋属。虫体较大,在发育过  相似文献   

11.
猪结肠小袋虫病也称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袋形科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肠道内所引起的原虫病。主要危害仔猪,导致下痢,逐渐消瘦、衰弱、严重者陷于虚脱,造成死亡。为了解结肠小袋虫病的流行情况,我们对3个县6个猪场的调查结果简介如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湖南省规模化猪场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沉淀法检测了12个规模化猪场1097头生猪的粪便样品。结果12个猪场全部都检测到了结肠小袋纤毛虫,场阳性率为100%;各猪场的感染率为22.2%~83.1%。不同生长阶段的感染率为:种公猪41.3%,繁殖母猪40.0%,哺乳仔猪10.1%,保育猪26.8%,育肥猪53.7%。在检测的1 097份粪便样品中,有416份阳性,感染率37.9%。结论12个猪场各生长阶段的猪均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以育肥猪最为严重,种猪次之,哺乳仔猪则较低。  相似文献   

13.
于新友  李天芝 《猪业科学》2018,(10):102-104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中,尤其结肠中,破坏肠黏膜,引起猪腹泻,因常被忽视,治疗不及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于新友  李天芝 《养猪》2019,(1):126-128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原虫病,小袋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猪大肠中,尤其结肠中,破坏肠黏膜,引起猪腹泻,因常被忽视,治疗不及时,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文章主要从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结肠所引起的一类人畜共患原虫病。该病主要引起断奶仔猪表现出腹泻、脱水、消瘦及贫血等特征性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了有效的防治以腹泻、脱水和消瘦为特征的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根据临床症状、剖解所见的病理变化作出初步诊断。此外,采取分子生物学(PCR技术)方法对该病作出确诊,确诊该病病原为猪结肠小袋纤毛虫。针对该病原体的特性,我们采用甲硝唑+驱虫净配伍方式对病猪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大部分病猪痊愈,治愈率为99.2%。  相似文献   

16.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的大肠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引起仔猪的下痢、衰弱、消瘦等,严重时可导致病猪死亡。小袋纤毛虫还可感染人、牛、羊等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对家畜养殖和公共卫生安全可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对猪小袋纤毛虫病的病原特征、生活史、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论述,为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肠小袋纤毛虫(Balantidium coli)首先由Malmsten(1857)从瑞典两例急性痢疾病人的粪便中发现,定名为结肠草履虫(Paramecium coli)。之后,Leukart(1861)在猪的大肠中也有发现。Stein(1863)认为前两人所见为同一种,更名为Balantidium coli[1-2]。已知有30多种动物能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之后可引起宿主腹泻,其中猪的感染率可达60%耀70%,是最主要的传染源[3]。  相似文献   

18.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由纤毛虫纲小袋虫科的结肠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大肠(主要是结肠)内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2011年3月上旬,河北省保定市某小型养猪场外购仔猪发生以水样腹泻、粪中带血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综合诊断为猪小袋纤毛虫病。经复方中药治疗,疫情得到控制。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原虫病,通常发生于育成猪和保育猪,其中仔猪在断奶后具有最强的易感性,感染率20%~100%不等,尤其是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的猪场或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猪群感染率较高,轻度感染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有肠炎症状。2020年4月,河北省饶阳县某小型养猪场发生一种以仔猪顽固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查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在开放环境群养猕猴中的感染率,并筛选出疗效较好的药物,试验通过对昆明某猕猴饲养场开放饲养环境下普通级猕猴粪便检查,选出感染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的猕猴,并将其分为4组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在检查的样本中,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为26.1%,鞭毛虫的感染率为6.1%,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的混合感染率为22.9%,其他寄生虫的感染率为8.3%,未发现寄生虫感染的猕猴占抽检总数的36.6%;说明寄生虫感染在开放猴群中比较普遍。通过药物治疗试验发现,阿苯达唑治疗结肠小袋纤毛虫效果最好,治愈率为97.5%,甲硝唑片治疗鞭毛虫效果最佳,治愈率为80.0%,而动物同时受结肠小袋纤毛虫和鞭毛虫感染时,甲硝唑片的治愈率最高,治愈率为77.8%,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疗效较高的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