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源DNA导入创造抗枯萎病西瓜种质资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采用DNA浸胚法将供本瓠瓜的总DNA导入导入西瓜,D1代获得一变异株,变异率为0.32%,D2代是植株成株期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增加,出现了供体植株的酶带,变异株部分染色体的臂长、臂比、带型与受体相比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果实有22.7%的皮色由深绿变成白色或白皮绿网纹,接近供体瓠瓜的皮色;果实形状有31.0%发生变异;种子的形状和色泽有33.3%发生变异。初步认为西瓜的性状变异是供体瓠瓜DN  相似文献   

2.
玉米利用供体DNA溶液的三种处理,通过柱头导入受体进行育种研究。结果表明,受体D1可产生5.06-13.6%的变异株;D2的变异区在30.8-100.0%。变异的主要经济性状是株高、株型、生育期、抗病和抗逆性。D0的结实率、D1、D2的变异率和入选率,三者关系密切。本研究还对玉米各部位DNA含量进行了比较,对D2的分离规律进行了调查。从育种实用技术综合比较,三种处理的名次排序顺序是:直接涂抹、预先  相似文献   

3.
外源DNA导入转移烟草抗赤星病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烟草赤星病抗源材料净叶黄总DNA为供体,感病材料NC89为受体,通过涂抹柱头法和注射子房法进行了外源DNA导入处理,在人工接种及自然发病条件下,对处理后代进行了赤星病抗性鉴定,结果约2%~4%的处理材料抗性较NC89有所提高,个别植株已接近净叶黄。从中选取3株抗赤星病性状及农艺性状均表现较好的单株,自交收种后于次年在大田条件下对其后代(D2代)的抗性性状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其中1个株系(TN  相似文献   

4.
以5种外源DNA作供体,首次用浸穗法直接导入水稻,设置3种处理时间,研究了处理后第1代和第2代.结果表明:浸穗法向水稻导入外源DNA能引起广泛的性状变异,变异率达1.81%;外源DNA供体与受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影响变异率的高低;所试验的3种处理时间对变异率的影响不太明显.文中设计了水稻浸穗法导入DNA的操作技术,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抗赤星病烤烟总DNAD1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赤星病烤烟CV87的总DNA导入感病烤烟NC89,对其D1代植株进行了田间生长性状、抗病性和烟叶品质的检测。结果显示,柱头滴加(DZ)、切柱头滴加(QD)和子房注射(ZZ)等3种导入方法得到地D1代植株在株高、株型、叶型、生育期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变异率分别是19.10%、20%和18.20%。3类株中分别有9.10%,10%和6.40%的个体获得了对赤星病的抗性在这些植  相似文献   

6.
花生DNA导入大豆育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花粉管通道在大豆自花授粉后将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受体中,引起受体的结荚习性、株高、成熟期,主茎节数、分枝数、产量性状和化学品质等性状的广泛变异。对变异株进行选择,获得了产量比受体提高11.9%~25.1%,蛋白质含量提高3.9%~5.3%的变异株系。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进行生态性状、产量性状和化学品质方向的育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抗赤星病烤烟CV87的总DNA导入感病烤烟NC89,对其D_1代植株进行了田间生长性状、抗病性和烟叶品质的检测。结果显示,柱头滴加(DZ)、切柱头滴加(QD)和子房注射(ZZ)等3种导入方法得到的D_1代植株在株高、株型、叶型、生育期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变异率分别是19.10%,20%和18.20%。3类植侏中分别有9.10%,10%和6.40%的个体获得了对赤星病的抗性。在这些植株中,筛选出DZ9811和QD9812在抗病性和烟叶品质上为优良植株。  相似文献   

8.
经苗期接种鉴定与疫土直播鉴定,湖南省西瓜品种资源没有发现高抗枯萎病的材料.用抗病的野生资源与栽培品种杂交,可获得既具抗性、又有较好经济性状的后代,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可获得外源瓠瓜DNA导入西瓜的变异后代.  相似文献   

9.
外源DNA导入普通小麦变异株系的性状及蛋白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外源DNA导入普通小麦选出的三个变异株系进行了田间性状观察、种子蛋白质含量测定及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变异株系均获得DNA供体鲁牧1号的抗病性状,以及抗旱、耐寒、耐盐碱等抗逆特性。表现为白粉病高抗到免疫;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受体,接近DNA供体水平;种子蛋白质电泳图谱也与受体材料有明显差异。由此证明,通过外源DNA导入技术,将一些优良野生遗传资源DNA引入普通小麦,培育小麦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严重危胁烤烟大田生产的赤星病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本研究以烤烟品种Nc89为受体,Cv87为供体,采用浸苗法将供体总DNA导入受体,通过表型、抗病性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检测,筛选抗病变异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总DNA直接导入可有效转移株高、株型、叶色、叶面积大小、生育期及抗病性等性状,并获得了较高转化率(7.10%)。  相似文献   

11.
基因枪法转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导入粳稻品种77170和中花9号,获得转化再生植株,选其中7个结实较好的株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自交后代(T1 和T2)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后代6个农艺性状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异,SG-1的千粒重变异较大,SG-2穗数变异较大,SG-3-1结实率变异较大,SG-3-2在6个性状上都有较大的变异,SG-15主要是在株高、穗长、穗粒数以及穗数和千粒重5个性状上有较大变异。产生这些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导入外源基因并没有直接影响农艺性状的表达。在T1和T2代中,千粒重和结实率的表现基本一致,而株高、穗数、穗长和穗粒数的遗传表现还不够稳定。因此,在T1代选育时,应注重选择千粒重和结实率表现好的株系,而对本研究涉及的其它性状可不作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粱NDA导入小麦选育出抗条锈白粒新品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利用花粉管道将高粱总体DNA导入矮秆红粒,不抗条中29号的小麦品种后,研究了后代白粒新品系统抗条锈性及产量构成,籽粒蛋白质,赖氧酸,淀粉和灰分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外源DNA直接导入,D1代出现了白粒变异,占30.8%,其粒色和抗条锈性连续5代稳定遗传,产量试验折合亩产497.2kg,比受体增产23.4%,较当地对照增产8.2%,容重高达821g/l,蛋白质(干基)14.31%,赖氨酸(干  相似文献   

13.
水稻转基因再生植株突变体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转基因植株抗虫性测定的同时,我们进行了转基因再生植株突变筛选的研究,发现;1.水稻转基因再生植株第1代矮化现象较普遍,但大多数植株可能是受组织培养的影响,在第2代即可恢复原种性,只有少数是变异株;而变异频率较大的性状是生育期,1995-1996年共获得4株矮化株和12株早熟株。2.突变体植株遗传具相对稳定性,第2代株系内即表现整齐一致,不分离。3.经过基因转化处理后的再生植株发生突变的频率增  相似文献   

14.
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D1代遗传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严重威胁烤烟大田生产的赤星病病害,培育抗病品种,以烤烟品种NC89为受体,具有选择标记性状的CV87为供体,采用浸种法将供总DNA导入受体,获得具有目的性状的D0代变异株收种并种植后得到D1代,对其D1代进行实验检测结果表明浸种法直接导入外源DNA在D1代,仍可有效转移株高,株型,叶色,叶面积,生育期及抗病性等性状,并获得较高化率D1代为15%,导入后D1代成熟烟叶总糖与蛋白质含量变异株与对照基本一致,说明变异株基本保持了受体原有的优良品种,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表明导入D1代变异株出现了受体没有的耐供体所特有的两条谱带,Rf0.19和Rf0.63,具有供体特有的两条谱带的D1代变异株有A14B6.C5.C10.D3等5个优良株系。经过D1代一系列检测和筛选,选出5株早熟,优势,抗病变异株有A14.B6.C5.C10.D3。为今后进行D2代筛选,通过分子验证,为烟草育种创造新种质,开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黑麦花粉诱导小麦孤雌生殖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4G6×79(1B)8-8]F1去雄第7d,用AR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 ̄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  相似文献   

16.
提取抗赤星病烤烟CV87 的总DNA,采用浸种法导入感赤星病烤烟NC89。D1 代筛选出的优良株收种并种植后得到D2 代,对其活体接种赤星病菌,检测其抗病性,并于接菌前后测定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接菌的8 个株系有3 个株系的抗病性与供体亲本CV87 相似、并显著高于受体亲本NC89;抗病性强的个体接菌后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较接菌前有明显的升高,与CV87 没有明显差异。但CV87 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接菌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即接菌前就表现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浸种法导入外源 DNA后变异株 D2 代 ,对其进行盆栽生长性状调查 ,活体接种赤星病菌 ,检测其抗病性及同工酶电泳酶谱分析。结果表明 ,浸种法直接导入外源 DNA,在变异株 D2 代仍可有效转移供体表型性状如株高、株型、叶型、叶面积、生育期、抗病性及同工酶酶谱等性状 ,并获得较高的转化率 D2 代为 12 .5 0 % ,其中具有多种优良性状抗病株系有 C1 0 ,B6 ;具有供体株高、株型、抗病性及同工酶酶谱的优良株系有 A9,D3  相似文献   

18.
[84G_6×79(lB)8-8]F_1去雄第7d,用AR_77黑麦花粉重复授粉2次,结实8粒,诱导结实率4.4%,孤雌生殖一代获得纯合二倍体5株,纯合二倍体频率为2.78%;孤雌生殖二代18-3-1和18-3-4两个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整齐一致,其中18-3-4植株较矮,抗病性较好,是一个早熟、大穗、大粒高抗条锈病的新品系。1993~1994年品比试验表明,该品系较小偃6号增产25.3%,较陕麦229增产18.1%。本文还对黑麦花粉诱导孤雌生殖的机理、诱导结实率和选择效率以及孤雌生殖二代的一致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滴法和注射法,将带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蛋白基因的质粒DNA导入自花授粉后的大豆品种鲁豆4号和861387—2。提取D1代大豆叶片的DNA,与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蛋白基因进行了斑点杂交,从D1代440个植株中,选出7个杂交阳性后代,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毒素蛋白基因已整合于大豆基因组中。本文还对外源DNA导入后代筛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豌豆花DNA导入小麦对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不同生育期导入豌豆花DNA的效果不同。返青期导入DNA使小麦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22.61%,新增加47KD和71KD两种组分,而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给F_2代;拔节、抽穗、开花期导入DNA仅使小麦种子千粒重增加10%~12%,而对小麦种子蛋白质组分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