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在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下,测定菊芋幼苗叶绿素、脯氨酸及Na+、K+含量,探讨盐碱胁迫对菊芋幼苗叶绿素、脯氨酸和Na+、K+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菊芋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pH10+300 mmol/L NaCl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最低;脯氨酸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升高,高浓度处理下出现降低,各器官最高值出现在pH7+300 mmol/L NaCl、pH8+300 mmol/L NaCl和pH10+300 mmol/L NaCl处理下;Na+含量升高,随胁迫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各器官最高值出现在pH7+300 mmol/L NaCl、pH8+300 mmol/L NaCl 和pH10+300 mmol/L NaCl 处理下;K+含量主要呈降低趋势,浓度增加时下降趋势明显,各器官最低值出现在pH7+300 mmol/L NaCl和pH10+300 mmol/L NaCl处理下.因此,盐碱胁迫下,菊芋幼苗通过调节叶绿素、脯氨酸及Na+、K+含量提高其抗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不同浓度NaCl对碱地风毛菊苗期进行胁迫,测定碱地风毛菊叶片和根系中Na+、K+含量,以探讨NaCl胁迫对碱地风毛菊中Na+、K+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胁迫,碱地风毛菊叶片Na+、K+含量高于根系;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碱地风毛菊根系和叶片的Na+含量显著增加,当NaCl浓度低于300 mmol/L时,碱...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NHC牧草Na+、K+、Pro、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了改良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NaCl型盐碱地,研究了引进美国的NewHy Crested Wheatgrass(NHC)盐胁迫下的渗透调节物质变化及其部分耐盐机理。以1/2 Hoagland培养液培养NHC,3周后对幼苗进行NaCl和土壤盐胁迫处理。结果在100、200 mmol/L NaCl盐及土壤盐处理条件下,除根K+/叶K+值及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变化外,其他各生理指标均极显著增加。在300 mmol/L NaCl处理条件下,各项指标均极显著波动,在300 mmol/L土壤盐处理条件下,7 d后死亡。试验结果表明,NHC牧草通过增加根Na+/叶Na+值,增加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耐盐胁迫能力。NHC最大耐受盐浓度分别为土壤盐浓度200 mmol/L, NaCl浓度 300 mmol/L。  相似文献   

4.
盐胁迫对红豆草幼苗生长和离子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周龄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5、25、50、100和200mmol·L~(-1))NaCl及50mmol·L~(-1)处理不同时间(0、1、3、5、7和9d)对其生长和离子积累及分配的影响,以期解析红豆草响应盐胁迫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0mmol·L~(-1))相比,5、25和50 mmol·L~(-1) NaCl对红豆草幼苗生长影响不大;而100和200mmol·L~(-1)明显抑制其生长。随着盐浓度增加,红豆草地上部和根Na+浓度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其中50~200mmol·L~(-1)下,地上部Na+浓度较对照增加14~39倍。特别是200mmol·L~(-1)使根Na+净吸收速率较对照增加了35倍,使整株总Na+量和地上部Na+相对分配比例分别增加了93%和45%;而显著降低了根的K+、Na+选择性运输能力。在50mmol·L~(-1) NaCl下,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地上部和根Na+浓度也呈逐渐增加趋势,但根中的Na+到7d时达到最大,然后呈下降趋势;相反,K+浓度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且根中的浓度始终高于地上部。由此可见,在5~50mmol·L~(-1) NaCl下,红豆草通过维持其体内K+、Na+稳态平衡抵御盐胁迫;而在100和200 mmol·L~(-1)下,红豆草地上部积累大量Na+,但其叶片Na+区域化及K+选择性转运能力较弱,导致植株体内Na+、K+稳态紊乱,产生离子毒害,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下桑树器官和组织K~+、Na~+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国兴 《蚕业科学》2002,28(3):256-260
对育 15 1、新一之纍 2个桑品种在盐胁迫下器官和组织的K+ 、Na+ 区域化分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盐胁迫可促进桑树Na+ 的积累 ,Na+ 主要积累于茎的木质部和根的维管束 ;盐胁迫可促进主茎木质部和韧皮部、主根皮层和维管束、须根的K+ 含量 ,但可抑制嫩叶、新梢木质部和韧皮部的K+ 含量 ;盐胁迫可降低桑树各器官和组织的K+ /Na+ 比 ,叶片的降幅最大 ;与育 15 1相比 ,盐胁迫下新一之纍仍可保持较高的K+ /Na+ 比。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甘肃红豆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甘肃红豆草幼苗株高、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Na+和K+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甘肃红豆草株高降低,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步下降。渗透调节物质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步升高,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也随NaCl浓度的增加逐步升高,幼苗各器官中Na+含量和Na+/K+均随NaCl浓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加,K+含量则显著降低,不同器官中Na+/K+在相同浓度NaCl胁迫下表现为根叶。表明甘肃红豆草能通过代谢调节适应低于75mmol/L NaCl胁迫。  相似文献   

7.
用6-苄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配合400 mmol/L NaCl定位涂抹盆栽C3植物大麦的穗和上位叶片,分析了植物体激素水平的局部改变对叶片盐胁迫下整株水平上Na 、K 和游离脯氨酸分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用BA或ABA处理上位叶片或穗后,有效地缓解了盐胁迫对大麦生长的抑制。大麦根和冠中的Na 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冠中Na 含量增加幅度更大;冠中的Na 主要是从叶片向叶鞘、茎和穗中运输积累,穗中Na 的积累最显著。各处理下大麦根和冠中K 的含量变化很小,但上位叶鞘中K 的含量也有所增加。用BA和ABA均有利于增强盐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向大麦穗中的运输积累,其中BA能有效提高冠层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表明穗中Na 、K 和脯氨酸的分布格局不仅受自身激素平衡的调节,而且也受植株其他部位激素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下白三叶幼苗离子分布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三叶耐盐品种1212与敏盐品种83- 159为试验材料,用ICP- MS测定NaCl胁迫下白三叶幼苗根、茎、叶中Na+、K+、Mg2的含量,探讨盐胁迫对白三叶苗期生长Na+、K+吸收与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大,白三叶幼苗茎与叶中Na+含量升高,地上部积累大量Na+,根中Na+含量升幅较小;耐盐品种茎中Na+含量高于敏盐品种,叶中Na+含量则低于敏盐品种.白三叶幼苗根、茎、叶中K+含量随盐浓度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耐盐品种根与茎中K+含量高于敏盐品种,叶中K+含量则低于敏盐品种.Mg2+含量受盐胁迫影响较小,且不呈现规律性变化.K+/Na+比与Mg2+/Na+比均随着盐浓度增加而降低,耐盐品种根与叶中的K+/Na+与Mg2+/Na+高于敏盐材料,说明耐盐材料更易于通过维持K+、Na+、Mg2+等离子的平衡来维持生长活跃部位的活力,从而提高耐盐性;随着盐浓度增加,根与茎的SK.Na运输选择性系数逐渐降低,茎与叶的S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增大,这种运输方式使得茎中Na+大量积累,K+含量显著降低,从而说明茎是白三叶植株重要的Na-K库,能通过输出K+和纳入Na+来缓解盐害胁迫.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下高羊茅生长及K+、Na+吸收与运输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探讨了NaCl胁迫对高羊茅苗期生长及K 、Na 吸收与运输的影响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羊茅苗期的干物质重和分蘖数随盐分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且与NaCl浓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90 2**);NaCl胁迫对高羊茅苗期茎叶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根系的影响;NaCl盐浓度的增加使高羊茅地上部干物质重、K 的相对含量、K / Na 、S K / Na 吸收降低,Na 的相对含量增高;胁迫时间对K 、Na 含量的影响显著.高羊茅根系对K 的吸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吸收选择性系数S K / Na 吸收主要受环境盐分浓度的影响,但运输选择性系数S K / Na 运输却主要受胁迫时间的影响,且盐分阈值随胁迫和生长时间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复盐胁迫下二种虉草K~+、Na~+吸收与运输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两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两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模拟土壤盐碱环境条件,对虉草新品系和"川草3号"虉草幼苗进行21d复盐胁迫处理,测定茎、叶和根内K+、Na+含量,探讨复盐胁迫下2种虉草体内K+、Na+吸收与运输特点。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强度增加,2种虉草叶、根的Na+含量显著升高,K+含量变化有所不同,新品系叶和根的K+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川草3号"均呈下降趋势。在等盐度下,新品系Na+含量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川草3号"虉草,而K+含量和K+/Na+值、SK,Na(根系K+、Na+运输选择性系数)值显著高于"川草3号"虉草,表明新品系对K+的吸收和运输选择性较强。当盐胁迫浓度超过50mmol.L-1时,碱性盐胁迫使2种虉草体内K+含量下降和Na+含量升高的程度极显著大于中性盐胁迫。  相似文献   

11.
以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种子萌发苗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进行胁迫,通过对芨芨草叶片和根系中Na+,K+含量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进行测定,以探讨盐胁迫对芨芨草中Na+,K+分布以及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和Na2SO4浓度的增加,芨芨草根系和叶片的Na+含量增加,K+含量下降,K+/Na+比值下降,根系中质膜H+-ATPase活性增加;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芨芨草叶片中Na+含量显著低于根系,K+含量显著高于根系,叶片的K+/Na+比值均大于1并明显高于根系,根系的质膜H+-ATPase活性显著高于叶片;与NaCl相比,Na2SO4胁迫下,芨芨草根系向叶片的离子选择性运输系数(TSK,Na)较高,叶片和根系的质膜H+-ATPase活性明显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组。与NaCl胁迫相比,芨芨草对Na2SO4胁迫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盐角草幼苗对盐离子胁迫生理响应的特性研究(简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郑青松  华春  董鲜  李秀华  陈刚 《草业学报》2008,17(6):164-168
研究盐角草幼苗对不同盐离子处理和不同水平盐度的响应和体内的盐分分布,试图探索离子吸收分配与其高盐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等渗条件(-0.88 MPa)下处理12d,不同盐处理均明显刺激盐角草幼苗生长,其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增加,其中NaCl处理的肉质化程度促进效应最大。等渗条件(-0.88 MPa)下处理24d,NaCl处理的生长促进效应更明显,其幼苗肉质化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l- 处理仍然保持一定的生长促进效应,而Na 处理的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盐角草幼苗的生长既需要Na ,也需要Cl- ,300~400 mmol/LNaCl为其生长的最适浓度,盐角草对高盐的适应性主要在于植株维持K 稳态的能力很强,其Na+ 、K+ 吸收和K/Na 选择性相关的耐盐机制与非盐生植物显然不同,推断盐生植物盐角草很可能具有各自独立的Na 、K 吸收载体或通道系统。其差别可能正是盐生植物与非盐生植物耐盐性不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盐胁迫下外源Si对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K~+、N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在NaCl(100和200mmol/L)胁迫下,不同浓度Si(0、0.4、0.8、1.2、1.6和2.0mmol/L)对种子萌发及幼苗根冠比和K~+、N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i对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Si浓度在0.4和2.0mmol/L下作用最佳;Si可显著增加幼苗的根冠比,幼苗可通过增加K~+吸收,减少Na~+吸收来维持根系内K~+、Na~+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盐胁迫对芨芨草苗期生长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100、200、300、400、500mmol/L的NaCl和Na2SO4对其苗期进行胁迫,通过对芨芨草的根长、株高、相对生长率(RGR)、根冠比(R/T)和脯氨酸含量(Pro)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NaCl和Na2SO4的胁迫下,根长比株高受到的抑制较大,RGR显著低于对照(P0.05),R/T高于对照;随着浓度的增加,芨芨草叶片与根系的Pro含量呈上升趋势,芨芨草植株叶片的Pro含量显著高于根系(P0.05)。与NaCl相比,在Na2SO4的胁迫下,芨芨草植株的相对生长率及根冠比受到的影响较小,Pro含量的积累较多,可见NaC1对芨芨草的伤害程度大于Na2SO4。  相似文献   

15.
以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胁迫下,对芨芨草叶片与根系的质膜H+-ATPase和5′-AMPase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芨芨草根系的质膜H+-ATPase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浓度小于300mmol/L时,根系的质膜H+-ATPase和5′-AMPase活性均高于对照。同一盐胁迫下,芨芨草根系中质膜H+-ATPase活性和5′-核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叶片。在Na2SO4胁迫下,芨芨草根系和叶片的质膜H+-ATPase和5′-AMPase活性分别显著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组,芨芨草在Na2SO4胁迫下有更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段慧荣  王锁民 《草业学报》2016,25(2):114-123
盐地碱蓬在高盐生境中可以有效吸收K+,并维持细胞内K+浓度的相对稳定。高亲和性K+转运蛋白KT/HAK/KUP家族成员在植物K+吸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从盐地碱蓬中克隆到一个KT/HAK/KUP家族成员HAK2的同源基因SsHAK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SsHAK2编码788个氨基酸,与不同植物的HAK2类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80%92%)。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sHAK2属于KT/HAK/KUP家族亚族Ⅱ成员,与拟南芥AtKUP2位于同一进化分枝。实时定量qPCR分析显示,SsHAK2在盐地碱蓬的根和叶中均有高丰度表达,且叶中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根中。SsHAK2的表达受外界不同浓度K+ (2.5和0.01 mmol/L)的诱导。2.5 mmol/L K+处理下,根和叶中SsHAK2的表达受25 mmol/L NaCl的显著诱导;0.01 mmol/L K+处理下,25和150 mmol/L NaCl的添加抑制根中SsHAK2的表达,却显著促进其在叶中的表达。以上研究结果表明,SsHAK2可能参与盐地碱蓬K+吸收及转运过程,在根和叶中发挥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碱地风毛菊苗期以Na2CO3进行胁迫处理,浓度为0、30、60、90、120、150和180 mmol/L,测定了盐胁迫下叶片和根系氮代谢过程的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硝态氮及谷氨酰胺合成酶等指标。结果表明:在Na2CO3胁迫下,碱地风毛菊叶片和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120 mmol/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6.76和6.75 mg/g.FW,且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随Na2CO3浓度增大,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根系的先下降后升高,根系硝态氮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变化不明显,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根系的呈上升趋势,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盐地碱蓬适应不同生境的生理机制,研究了不同盐分处理(0,200和400 mmol/L的NaCl;0,200和400 mmol/L的KCl)对盐碱地和潮间带两种种源盐地碱蓬的生长发育、植株离子积累、叶片光合荧光指标和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00 mmol/L的NaCl处理使盐地碱蓬的地上部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增加,400 mmol/L的NaCl处理和两种浓度的KCl处理使盐地碱蓬的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使盐地碱蓬地上部Na+和Cl-含量显著增加,K+含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KCl处理使盐地碱蓬地上部K+和Cl-含量显著增加,Na+含量显著降低。200 mmol/L的NaCl处理对碱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光合放氧速率、Fv/Fm值和φPSⅡ值无明显影响,而KCl处理则使碱蓬叶片各光合荧光参数显著降低。低浓度(200 mmol/L)NaCl处理使碱蓬SOD活性显著增加,但高浓度(400 mmol/L)NaCl处理和两种浓度的KCl处理均使碱蓬SOD活性显著降低。两种离子的不同浓度处理均使碱蓬POD活性显著增加。潮间带种源盐地碱蓬的地上部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光合荧光参数、地上部离子含量(Na+和Cl-)均显著低于盐碱地生境。钾盐对盐地碱蓬的胁迫效应显著大于钠盐。盐碱地生境种源盐地碱蓬对盐分胁迫的响应显著高于潮间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