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头一岁龄肉用小母牛,用二剂实验性流产布氏菌S45/20菌苗或一剂减低剂量的19号菌苗接种,另以未接种的作对照。接种以后5个月作酸性平板。利凡诺(Rivanol)、补体结合或纸片试验,接种的小母牛均无阳性反应。给予含有海藻糖(trehalose)二霉菌酸酯(dimycolate)佐剂45/20菌苗的21头小母牛中有16头在第一次接种后7个月  相似文献   

2.
给怀孕绵羊口服布氏菌猪二号菌苗,不会发生流产和排菌现象,免疫效果也很好。在羊群爆发布氏菌性流产期间,用此法给发病羊群和附近受威胁羊群的怀孕羊作紧急预防接种是安全的,效果也是显著的。采用猪二号活菌苗对孕羊进行口服免疫,克服了长期以来不能给孕畜接种布氏菌活菌苗的困难,为控制和消灭布氏菌病的流行提供了较好的免疫途径。  相似文献   

3.
使用Rev—1和19号弱毒菌苗接种199头怀妊2—13个月的初产牛。在注射之后,试验牛经过145天,用牛型544和羊型678布氏杆菌强菌培养物感染。试验牛群到感染前未发生流产,证明Rev—1弱毒株菌苗在牛上使用安全。人工感染之后,Rev—1接种组75头  相似文献   

4.
正羊患布氏杆菌病后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在牧场中常看到隔离群中的病羊,其流产率往往不高。羊布氏杆菌病的人工免疫也很有效,已经提出了好几种有效的菌苗,有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1 19号菌苗19号菌苗对绵羊存在一定的免疫效力,在俄罗斯和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广泛用于预防绵羊布氏杆菌病。我国兽医人员也证明19号菌苗对绵羊有效,并已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广泛应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实验证明接种19号菌苗的绵羊有较好的免疫力。在疫区使用时,有些牧场的流产率比注射菌苗前显著下降,在以19号菌  相似文献   

5.
对牛布氏杆菌病的血清学试验中,尚未有完全不产生假阴性反应的方法,尤其是在感染的早期。27头来自无布氏杆菌病母牛的处女犊,经由眼结膜接种流产布氏杆菌544株后(1.5×10活菌)于发现培养阳性时,研究它们的血清学。其中18只以前曾接种过19菌株或45/20菌株菌苗,9只未曾接种菌苗。以感染后血清样品应用放射免疫检定(RIA)、补体结合试验(CFT)、间接溶血试验(IHLT)及玫瑰红平  相似文献   

6.
山羊和绵羊口服猪布氏菌二号菌苗都可以产生免疫,其效力与注射免疫大致相等。在多次试验中,在非免疫羊全部感染情况下,服菌苗羊一般有70~80%获得保护,在布氏菌病羊群中进行大群饮服也有效,可制止布氏菌病的流行。猪二号苗给怀孕羊口服不会引起流产,在怀孕羊群中作口服接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 M_5-90菌苗接种绵羊105只。空怀14只,正产83只,流产8只。从流产胎儿中分离出7株布氏杆菌,经用豚鼠脾含量菌最毒力测定,证明 M_5-90菌通过孕绵羊毒力稳定。  相似文献   

8.
奶牛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奶牛感染可引起流产、不妊、并可感染人,因此给奶牛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在奶牛布氏杆菌病的防制工作上,我国有些地区采取以M5号菌苗预防接种的方法来控制本病的发生。但奶牛接种M5号菌苗后,由于在被接种牛的血清内出现抗体,对应用现行检疫的结果制定造成混淆,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为了解奶牛注苗后抗体消长的情况,阐明注苗牛抗体消长与自然感染牛抗体消长的差异,探寻其区别方法,在哈尔  相似文献   

9.
用60头母牛,其中48头用19号活菌株或45/20死菌苗作了接种,12头动物不接种,之后用流产布氏菌544号菌株攻毒,攻毒以后有27头牛发现感染,其中10头对虎红平板试验、血清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有异常血清学反应,而这10头牛全是用S19或S45/20接种过的。结论是比之没有接种历史的动物中的感染来说,用S19或S45/20接种过的牛中发生的感染可能检出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10.
布氏菌45/20佐剂死菌苗系无凝集原性苗,接种给动物不产生凝集抗体。但据报导,不同批号的45/20佐剂死菌苗给动物接种后其产生的血清学反应不同,有的仍然有凝集抗体产生。为此,我们进行了布氏菌45/20佐剂死菌苗免疫后的血清学观察。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1970年开始,对羊只布病严重污染的一个牧场,采取了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措施,用羊型布氏五号菌苗气雾免疫方法,不经检疫对所有羊只进行菌苗接种。通过连续四年的防治工作,羊只布病阳性检出率由试验前的38.9%降到0.31%;羊只流产由11%降到0.34%;流产胎儿和阴道分泌物检菌的出菌率由60%降到连续两年检菌阴性;生产成活率由83%上升到99%。有关人员不再有新波状热病例的发生。现将防治经过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2.
母牛的接种史:在幼犊期接种流产布氏杆菌19号疫苗的母牛,也许可避免布氏杆菌性流产;但接种无法确保免疫,由于布氏杆菌病的诊断试验中接种可产生假阳性反应,故接种史在血清学试验中很重要。优质抗钩端螺旋体疫苗十分有效;由接种产生的免疫可维持约12个月。但严重和/或频繁受钩端螺旋体侵染,则考虑需  相似文献   

13.
许多作者曾试用19号菌苗来免疫绵羊和山羊以预防布氏杆菌病。在绵羊方面,据和,和和报告,在发生布氏杆菌病的绵羊群中使用19号菌苗作预防接种,可以降低流产率2到10倍左右。和和也证明19号菌苗对绵羊效果良  相似文献   

14.
评价在布氏杆菌病不同流行程度情况下用流产布氏杆菌RB51和19号苗免疫牛群 ,经过12个月后 ,牛体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情况。实验动物为450头血清阴性母牛 :330头犊牛(3 -8个月龄) ,120头后备母牛(10-12月龄)。分别来源于A区(发病率为39 %)和B区(发病率为2%)。285头牛用RB51苗免疫一或二次 ,165头牛用19号苗免疫一次 ,剂量均为5×109个克隆单位。免疫后 ,分别从两组中抽取74(占26 %)和30头(占18 %)与血清阳性公牛交配 ,并在原先已感染的牛群中饲养。30天以后 ,所有接种19号苗的牛血清转阳 ,而285头RB51苗接种的牛群经血清学检测(包括琼脂免疫扩散)均为阴性结果 ,并且怀孕母牛及其第一胎犊牛也为阴性。由此可见 :RB51菌苗可用作活体免疫 ,且不产生影响血清学检测诊断的抗体滴度 ,保护率达100% ,可有效地抵抗B型流产布氏杆野毒侵袭 ,在配种前免疫 ,免疫期可持续至少一年。在相同条件下 ,RB51菌苗比19号苗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1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是奶牛的常见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它通过流产物、乳汁及交配方式传播,有明显的地方性。病牛流产,且流产多发生在妊娠5~7个月,其产出死胎或弱胎,胎衣滞留不下,阴门流出红褐色恶臭液体,因发生子宫炎及卵巢囊肿而长期不孕。病公牛睾丸肿大,触之痛、热,有的鞘膜腔积液,压之有波动。防控该病应定期检疫和免疫,每年可用凝集反应检疫2次,阳性病牛及时隔离治疗。疫区牛可用布氏杆菌弱毒菌苗气雾或饮水免疫,菌苗也可用于定期预防注射。  相似文献   

16.
1965—1970年兽医与医学研究工作者在印度不同的地区,用常规方法在动物与人中分离出了78个布氏杆菌菌株并作了布氏杆菌噬菌体与氧化代谢试验。用噬菌体裂解试验鉴定了全部菌株:除4个菌株外余或为流产布氏杆菌或为马耳他布氏杆菌。其中27个菌株鉴定为流产布氏杆菌生物型一,32个菌株为马耳他布氏杆菌生物型一,8个为流产布氏杆菌生物型三,3个中流产布氏杆菌生物型四与马耳他布氏杆菌生物型二各2,2个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规定动物布氏病试管凝集试验和动物布氏病补体结合试验适用于诊断羊种、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病(简称布氏病)感染的家畜。在2002年农业部办公厅印发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中也指出“血清学正式试验中试管凝集试验阳性或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判为阳性畜。判定时应注意排除其它疑似疾病和菌苗接种引起的血清学反应。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用试管凝集试验对奶牛进行布病的检疫。曾碰到其它疑似疾病和菌苗接种引起的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现分别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据以往的调查研究资料证实:茶卡公社羊布氏杆菌病的感染率为19.54%。1971年以后,连续多年用羊型M5号弱毒菌苗进行气雾免疫,到1983年为止,我们从布氏杆菌血清学检查和细菌分离的结果证明:茶卡公社抽检羊只的布病血检率已降低到1.34%,在流产胎儿中,经过多年检验未分出布氏杆菌及其它能致羊发生流产的病原细菌。但是近年来,牛羊的流产仍在发生,个别羊群的流产危害比用M5号苗气雾免疫前的71年还要严重。为了明确当前羊只流产的主要原因,我们于1983年4月在茶卡公社收集流产胎儿10例,作了流产病原的细菌及羊流产衣原体的分离,在10例病料中未均培养出病原细  相似文献   

19.
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系用猪种布氏杆菌S2株(CVCC 70502)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收获培养物,加适宜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它作为活菌苗具有使用范围广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可供猪、牛、山羊和绵羊等多种动物免疫使用,可以使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口服免疫多种方法接种.为了测试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不同接种方法的实际免疫效果,特以绵羊为例进行了临床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用布氏流產桿菌第19號菌苗为牛只進行免疫,而致人誤染布氏流產桿菌病例,尚不多見,同時這問題也常为人所勿視。其原因乃: (1)第19號布氏流產桿菌的菌苗毒力极低,对人类的意外傳染很少發生; (2)即使人类感染后也僅引起良性及不典型的布氏桿菌病。“目前上海若干牛乳場中的乳牛有因布氏流產桿菌引起流產者。在用19號布氏流產桿菌菌苗免疫時引起人的布氏桿菌病亦是可能。本譯文所介紹的5个病例,內中除一个为醫生外,四个均为獸醫人员。本文目的为喚起注意,防止在接种时發生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