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新疆阜康试点云杉地理种源试验的5年生苗生物量测定分析,选出该点单株生物量最大的种源是黑龙江双丰的红皮云杉;抗寒性最好的是新疆阿尔泰富蕴的西伯利亚云杉;抗旱、耐瘠薄能力最强的是新疆乌苏的天山云杉.通过综合分析为阜康林区选出黑龙江双丰的红皮云杉,新疆哈拉吐鲁克、沙湾、新源的天山云杉,以及内蒙古赤峰的红皮云杉等速生性、抗逆性均较好的种源.  相似文献   

2.
红皮云杉为云杉属中的一种,又名红皮臭、白松,主要分布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及长白山林区,在大兴安岭东部和北部的沙谷沿岸有少量分布,内蒙古昭盟克旗白音敖包林区也有原始林存在。垂直分布范围:长白山区在海拔500~1800米之间,红皮云杉具有较强的耐荫性、耐寒性和耐湿性。  相似文献   

3.
红皮云杉是小兴安岭林区主要造林树种,文章就小兴安岭林区红皮云杉种子调配,苗木培育,造林技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青海大通宝库林区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了红皮云杉,目前已将近20a,红皮云杉现已郁闭成林,调查测定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的各类生长指标均优于本地青海云杉,是个在本区很有发展前途的树种.  相似文献   

5.
红皮云杉是小兴安岭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文章就小兴安岭林区红皮云杉种子调配,苗木培育,定制造林技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红皮云杉是小兴安岭林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文章就小兴安岭林区红皮云杉种子调配,苗木培育,定制造林技术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在天山林区哈密,阜康、巩留三个代表试点对兴安、长白、华北、日本、波氏、太白和新疆7种落叶松的不同种源进行两次年度重复对比试验表明,各试点参试树种和种源生长量及适应性差异显著,遗传性状地理变异多呈随机模式。综合分析表明,天山东部可选用华北落叶松涿鹿、围场种源,天山中部宜选用兴安落叶松丰林,乌伊岭种源,天山西部宜选用华北落叶松宁武、宽城种源和长白、日本落叶松优良种源。新疆落叶松适应性最强,变异丰富,应积极选育良种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具有代表性的巩留林场、霍城林场的天山云杉疏林地60个典型样地的调查与数量分类,将天西林区天山云杉疏林地划分成五大类型,并提出相应的改造利用措施,对天西林区疏林地的改造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山云杉茎枯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云杉茎枯病Truncatella angustata是中国的新记录病害,分布于新疆天山西部的巩留、查布察尔、伊宁、尼勒克林区,1986~1993 年平均发病率为2.6% ,低洼积水处发病较重,危害天山云杉幼苗茎基部,有时危害小枝,采用林业技术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防效为84.4% 。  相似文献   

10.
根据绥棱林区红皮云杉人工林调查材料,编制出立地指数表和立地位质量数量化得分表,结合三十年来绥棱林区红皮云杉更新造林的实践经验归纳出立地类型分类表。认为红皮云杉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大,适宜更新造林的地块多,是发展人工用材林的重要树种。在绥棱林区最适合营造红皮云杉的立地条件是:海拔高小于450米,坡向为半阳坡、阳坡及缓坡以上,中厚土层。软差的立地条件为:阴坡半阴坡、平地(≤5°),薄土层。  相似文献   

11.
对红皮云杉第一次种源试验的3个代表试验林。8个种源15年生子代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遗传变异;影响种源生长性状变异的主要地理因子为纬度和海拔;对3个试验林种源生长性 状的遗传稳定性分析表明;高产稳产型种源仍然是柴河、天桥岭、大丰和乌伊岭。  相似文献   

12.
天山云杉种群统计与生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该文直接利用年龄结构数据编制了天山云杉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 ,避免了用胸径或树高代替年龄编制生命表可能产生的误差 ,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存理论分析了天山云杉种群的动态变化 ,为天山云杉林的保护和经营提供了依据 .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天然云冷杉异龄林林分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固定样地11次22a的调查数据,研究其林分结构变化,分析林分株数密度、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树种组成、直径分布、林分年龄、新增木与枯死木以及幼树更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分林木株数及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变动幅度较小,分别增加了2.96%和3.78%;林分针阔比例一直稳定在5∶5;样地林木直径分布呈倒J型曲线;枯死木与新增木主要集中在杂木与云杉2个树种,枯死木主要集中在小径级6~10cm、10~20cm,枯死木株数随着径级增大而减少;更新苗株数总体减少了50%,而更新的主要树种冷杉、红松、云杉没有变化;林分平均年龄为78.4a,林木年龄在15~197a,跨度很大,各树种年龄由大到小依次为红松>冷杉>椴树>杂木>云杉。  相似文献   

14.
云杉灰霉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杉灰霉病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分布于新疆阜康、乌鲁木齐、呼图壁、玛纳斯、沙湾、霍城、伊宁、察布查尔、新源、巩留等林区,主要发生在苗圃,生长季节发生危害,尤以温棚育苗发病严重,寄主除本地的天山云杉(Piceaschrenkiana var. tianshanica)、雪岭云杉(P.schren-kiana)外,还有引种的青海云杉(P.crassifolia)、川西云杉(P.likiangensis var. balfouriana)。病原菌菌落在PDA培养基上以22℃生长最佳,第6天产生附着孢,第7天产生菌核,第10天产生分生孢子。菌核在4~28℃均能萌发,22℃萌发速度最快,1 d菌核萌发率即达63.3%。大田条件下,在新梢生长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喷施25%多菌灵500~800倍液;在温棚育苗条件下,重病区每年喷药2~3次,每次间隔7~10 d,每天定时2次揭开棚膜距地面1 m,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可消除云杉灰霉病危害。  相似文献   

15.
红皮云杉人工林培育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黑龙江省红皮云杉人工林生长与培育技术的分析与部分。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与红皮云杉人工林优势高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载培区内筛选出影响工皮云杉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  相似文献   

16.
红皮云杉地理变异规律及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全分布区第一次种源试验10年生、9个种源、9个参试点3类10个性状的系统研究表明:红皮云杉天然分布区内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影响性状变异的决定因素是经度,子代生长性状的变异与经度呈正相关。水分因子是产生变异的主导因子。来自经度高、雨量大的地区的种源生长快、冠幅大、保存率高,体现了由西向东,由干到温的气候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6种针叶树种熏气后的生理指标变化,为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哈尔滨市常见的樟子松、黑皮油松、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杜松和爬地柏共6种针叶树种,模拟汽车尾气进行熏气试验,通过测定这6种针叶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叶绿素、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分析它们对熏气的抗性。[结果]樟子松、黑皮油松、杜松、长白落叶松对熏气的抗性较强,红皮云杉和爬地柏对熏气的抗性较弱。[结论]樟子松、黑皮油松、杜松、长白落叶松更适合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行道树,红皮云杉和爬地柏适宜作为公园、学校和居民区的景观绿化树。  相似文献   

18.
对红皮云杉优树选择、园址选择、嫁接及嫁接苗培育、定植建园进行了系统研究.对红皮云杉第一代种子园参试无性系的生长情况,树冠、结实性状进行了多性状综合评定,选择出13#、15#、19#等10个27 a生红皮云杉优良无性系,选择出118#、105#、78#、66#等44个15 a生红皮云杉优良无性系.红皮云杉第一代种子园树高、胸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0.21%和20.24%;优良家系树高、胸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3.68%和26.10%.对吉林省中部生态区13 a生红皮云杉单亲本子代进行了评定,以树高性状〉CK20%为标准选择出18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皮云杉人工林培育过程中林分地力的变化状况以及阔叶树对红皮云杉人工林土壤营养的改善作用,为红皮云杉人工林的培育筛选适宜的混交树种和施肥营养元素。方法在红皮云杉人工林和天然林中采集树叶、凋落物和土壤样品,实验室内使用碳氮分析仪测定样品C含量,凯氏定氮仪测定叶片和凋落物的N含量,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的N含量,硫酸?高氯酸消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样品P含量。结果(1)4种红皮云杉人工林间土壤的C、N、P含量差异显著,3种混交林均大于纯林,其中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C、N、P含量最大;(2)4种红皮云杉人工林间土壤的C∶N、C∶P差异显著,3种混交林均小于纯林,其中,红皮云杉胡桃楸混交林C∶N、C∶P最小;(3)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的N、P含量差异显著,以黄檗为最低,胡桃楸为最高,但均高于红皮云杉;(4)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的C∶N、C∶P以黄檗为最高,胡桃楸为最低,但均显著低于红皮云杉;(5)混交林中混交树种叶片及其凋落物与土壤之间C、N、P含量及C∶N、C∶P的相关性皆高于同林型中红皮云杉叶片及其凋落物与土壤之间C、N、P含量及C∶N、C∶P的相关性。结论依据树种叶片、凋落物及土壤部分的C含量、N含量、P含量、C∶N、C∶P和N: P,胡桃楸和水曲柳可做为红皮云杉人工林的适宜混交树种,培育过程中应注意解决N素和P素含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