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分别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检测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中2种有效成分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的方法。结果表明:豇豆和土壤中分别添加0.005~1 mg/kg 4个水平的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其平均回收率为8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70%~9.5%。北京和海南2地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豇豆中的半衰期为4~6 d,土壤中的为10~24 d。成熟时采收,豇豆中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推荐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豇豆上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45 g/hm2,使用方式为喷雾,施药次数不超过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地下害虫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具有增效作用的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最佳复配组合,并评价其田间应用效果。采用浸渍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配比下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的共毒因子和共毒系数,并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该复配剂对玉米田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以配比2∶5、4∶5和2∶1复配时的共毒因子分别为41.16、23.88和36.07,经细化配比后,以配比1∶3、2∶5、4∶5、1∶1、2∶1和3∶1复配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21.77、228.03、284.41、175.05、150.98和135.80,其中以4∶5复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显著;按照此比例配制的15%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种衣剂,以该种衣剂0.5、1、1.5、2、2.5 g (a.i.)/kg剂量处理后在玉米出苗后2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76%、59.52%、66.67%、71.43%和78.57%。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地下害虫金针虫幼虫增效作用明显,15%氯虫苯甲酰胺·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延缓麦蚜抗药性和降低杀虫剂使用量,本研究筛选了具有增效作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复配比例,并研究了增效复配剂对麦蚜的田间防治效果。浸叶法测定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麦蚜的LC50为25.01 mg/L,烯啶虫胺对麦蚜的LC50为28.21 mg/L。通过最佳增效配比的筛选,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比为1.3∶1、1∶1.1、1∶1.7、1∶10.2时,对麦蚜的毒效比分别为1.28、1.49、1.64、1.50,表现为增效作用。深入研究发现高效氯氟氰菊酯和烯啶虫胺的有效成分为1∶4.5、1∶7.5和1∶10.2的混配组合的共毒系数均显示了显著增效作用,其中,当高效氯氟氰菊酯与烯啶虫胺有效成分比为1∶7.5时,混配剂的LC50为5.22 mg/L,共毒系数达到532.61。按有效成分比1∶7.5,将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与2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混用后,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1、3 d和7 d,混配剂的防效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单剂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在药后1 d,混配剂的防效高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在药后3 d及7 d,混剂与烯啶虫胺单剂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混配剂的防效在药后7 d内不断上升,其中药后7 d防效达到92.98%。混配剂的使用可以达到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减量的目的,同时保证了对麦蚜的防效。  相似文献   

4.
赵玲  赵莉  肖宏伟  王登元 《植物保护》2014,40(3):130-132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和酶活性分析法分别研究了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意大利蝗成虫的杀虫活性及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高效氯氟氰菊酯处理意大利蝗其死亡率依处理剂量呈现上升趋势,高浓度处理的死亡率可达到 82.23%。结合前期对意大利蝗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已对此药产生了一定的抗性,已无明显的毒性效应。生化研究结果显示,高效氯氟氰菊酯作用于意大利蝗时,其体内GSTs活性发生变化。随高效氯氟氰菊酯浓度的提高,GSTs活性变化的趋势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当处理剂量较低时,高效氯氟氰菊酯可激活GSTs,引发试虫对毒性物质的自身反馈抵御反应,表现为应激适应;在浓度较高时GSTs活性下降,为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将梨小食心虫即将孵化的卵置于浸药幼果上,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虫苯甲酰胺不同亚致死浓度对梨小食心虫不同龄期幼虫发育时间、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药剂不同亚致死浓度均使害虫不同龄期发育时间、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且随药剂浓度增加而增加;对化蛹率影响较小;两种药剂较高浓度会显著影响羽化率。两种药剂不同亚致死浓度对蛹重和产卵量影响显著:高效氯氟氰菊酯3个浓度均会显著减轻雌、雄蛹重量,且对雌蛹重量抑制率要高于雄蛹,并使成虫产卵量减少;氯虫苯甲酰胺LC50剂量也会显著减轻雌、雄蛹重量,使成虫产卵量显著减少,当药剂浓度降至LC20和LC30时,氯虫苯甲酰胺对雌、雄蛹重量和成虫产卵量影响不显著,但抑制率出现负值。  相似文献   

6.
选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棉蚜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棉蚜防治效果好.其中667m^2 45~60g处理,药后7d的防效达94%以上,虫口减退率为93%以上,且无药害;建议该剂量作为大面积上推广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4∶1)为流动相,C18柱和紫外检测器同时定量分析了混剂中的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毒死蜱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24 6、0.021 21;变异系数分别为0.62%、1.0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9%、100.36%,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毒死蜱=0.999 7、r高效氯氟氰菊酯=0.999 9。  相似文献   

8.
试验比较了25%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乳油30g/hm2、60g/hm2、90g/hm2、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0g/hm2、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150g/hm2等5种不同浓度和药剂对棉花蚜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乳油90g/hm2用量对棉花蚜虫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对大田栽培作物玉米、棉花、红薯和花生,用喷雾器喷施不同浓度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24h后测定4种作物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结果表明,3 000倍高效氯氟氰菊酯对红薯和玉米是安全的,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棉花则完全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渍法、表面张力仪测定法和液滴干燥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油酸甲酯含量的药液在3种作物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表面张力及干燥时间,以浸叶法与浸虫法测定了不同油酸甲酯用量下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菜青虫及小地老虎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中油酸甲酯用量从5%提高至35%,稀释药液最大稳定持留量提高21.08%~125.14%,表面张力降低6~12 mN/m,干燥时间延长6~20 min,且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菜青虫和小地老虎的毒力明显增强;田间增加油酸甲酯用量可明显提高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菜青虫的防治效果,3 000倍液药后7天防效从79.22%增至96.54%。  相似文献   

11.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 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乳油(EC)、微乳剂(ME)、水乳剂(EW)、可湿性粉剂(WP)、悬浮剂(SC) 5种不同剂型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对主要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在"稻田-鱼塘"模拟生态系统中的归趋及对其中水生生物的影响,旨在为评价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稻田使用后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以及控制其对水生生物的危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河虾和鱼均为高毒,尤其河虾对其更为敏感;但5种不同剂型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同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环境中消解速率较快。不同剂型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稻田水、鱼塘水和稻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23~0.53 d、0.38~0.63 d、0.96~7.35 d。施药12 h后降雨20 mm的稻田水进入鱼塘,对鱼、蟹和河蚌安全,对河虾会造成严重影响;但所有剂型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在用药4 d后再排入鱼塘对河虾均达到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信阳和漯河两地黏虫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信阳种群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分别为:0.035、0.230、3.566、3.716、5.025、13.315 mg/L;漯河种群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分别为:0.053、0.734、3.081、3.413、13.570、25.067 mg/L。以毒死蜱为标准药剂,甲维盐对信阳和漯河3龄黏虫幼虫都表现出极高的活性,相对毒力指数分别达到143.571和58.132。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防控新入侵的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 指导科学用药, 本研究采用饲料表面涂药法测定了13类20种杀虫剂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红塔种群)、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种群)、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南种群)、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宁种群)、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秀英种群)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 进而, 以红塔种群为相对敏感种群, 以华宁种群为抗性种群, 测定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 20种杀虫剂对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杀铃脲、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多杀霉素>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唑虫酰胺>氟苯虫酰胺、联苯菊酯、甲氧虫酰肼>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噻虫嗪>啶虫脒、甲萘威; 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氟苯虫酰胺, 研究结果表明, 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4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5龄幼虫具有很高的活性, 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理想药剂, 该研究为合理选择有效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噻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7种药剂及其混用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及增效作用。结果显示:7种药剂中噻虫胺对黄曲条跳甲的毒力最高,LC50值为315.1 mg/L,其毒力倍数是呋虫胺的3.23倍;其次为噻虫嗪和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473.1和543.1 mg/L。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按5∶5、4∶6、3∶7、2∶8和1∶9的质量比混用,其LC50值分别是215.6、307.1、334.1、232.6和240.7 mg/L,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2∶8和1∶9混用的共毒系数分别达203.9和210.5,增效最显著;噻虫胺与丁烯氟虫腈按5∶5、4∶6、3∶7、2∶8和1∶9的比例混用,其LC50值分别为409.2、356.9、338.1、402.4和392.6 mg/L,除5∶5混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外,其余配比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1∶9混用共毒系数为182.1,增效显著;噻虫胺与杀虫单按5∶5、4∶6、3∶7、2∶8和1∶9的比例混用,其LC50值分别为479.4、540.0、454.8、737.0和878.7 mg/L,其中3∶7混用的共毒系数为127.9,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余配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噻虫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丁烯氟虫腈、杀虫单混用增效作用明显,可以作为防治黄曲条跳甲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用点滴法测定了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甲基嘧啶磷、虫螨腈和灭多威对家蝇雌雄成虫的毒力,并对毒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甲基嘧啶磷、虫螨腈和灭多威对雄性家蝇的毒力分别是雌性家蝇毒力的4.63、2.41、3.11、1.73倍。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亚洲玉米螟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抗性风险,室内采用毛细管点滴处理4龄幼虫连续汰选11代,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法测定了汰选品系F10代试虫卵、不同龄期幼虫、蛹以及5龄幼虫不同组织部位海藻糖酶活性.结果表明,保持存活率约50%条件下用高效氯氟氰菊酯连续汰选11代,LD50值为0.043μg/虫,除F3代(LD50 0.086 μg/虫)外,其它世代与F0代(LD50 0.045μg/虫)差异不显著;汰选品系卵、3龄、4龄幼虫及蛹的海藻糖酶活性为14.54、31.42、53.28和30.79mU/mg pro.,明显低于对照;5龄幼虫的血淋巴和中肠组织中海藻糖酶活性分别为8.05和140.97mU/mg pro.,明显低于对照的58.86和316.17 mU/mg pro..  相似文献   

17.
6种农药对家蚕的毒性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毒叶饲喂法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吡虫啉、毒死蜱、杀虫单和百菌清对家蚕的毒性。4d结果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和茚虫威对家蚕LC50<0.5 mg·L-1,属剧毒级,吡虫啉、毒死蜱和杀虫单对家蚕LC50为0.5-20 mg·L-1,属高毒级;这5种杀虫剂的田间施药浓度/LC50比值远大于10,对家蚕都具有极高风险性。杀菌剂百菌清对家蚕的LC50 为2 828mg·L-1,对家蚕属低毒级,田间施药浓度/LC50比值介于0.1-1.0之间,对家蚕为中等风险性等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泡幼果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及其两元复配组合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毒力, 并将筛选出的增效组合在田间进行防效验证。结果表明, 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呋虫胺、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对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691、4.883、5.350、10.326、13.966和27.942 mg/L。两元复配组合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复配组合(8∶1、2∶1、1∶1、1∶2和1∶4)、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1∶4、1∶2、1∶1、2∶1和4∶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复配组合(4∶1、1∶1和1∶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呋虫胺复配组合(1∶4)具有增效作用。在梨小食心虫暴发为害年份、于梨果不同发育阶段进行田间防效验证,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12.5 mg/kg+50 mg/kg)、呋虫胺与氯虫苯甲酰胺2∶1(25 mg/kg+12.5 mg/kg)和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12.5 mg/kg+12.5 mg/kg)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分别为75.02%~94.81%、50.04%~89.15%和42.90%~90.57%, 其中, 阿维菌素与呋虫胺(1∶4)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7种种衣剂对菜薹的安全性及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控作用,为黄曲条跳甲的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Bt、啶虫脒、唑虫酰胺、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等7种药剂对菜薹出苗、株高、鲜重的影响及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控作用。结果表明,7种种衣剂对菜薹安全。除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外,其他5种药剂对黄曲条跳甲均具有一定的防控效果,以唑虫酰胺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高于82%,植株受害率较低,小于5%。  相似文献   

20.
为研制并应用绿色溶剂玉米油甲酯以替代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中芳香烃类溶剂,以酸催化法研究了玉米油甲酯最佳合成工艺,采用浸渍法、液滴干燥法、白金吊环法、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法和点滴法测定了不同用量玉米油甲酯对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最大稳定持留量、液滴干燥时间、表面张力、粒度分布和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摩尔比12∶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6 h、催化剂浓硫酸用量为油重6%时,玉米油甲酯收率最大为85%;玉米油甲酯溶剂用量由10%提高至30%,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稀释药液在甘蓝、玉米、油菜叶片上的最大稳定持留量呈增大趋势,最大提高率为158.18%;在甘蓝叶片和石蜡载玻片上的干燥时间分别延长16min和17 min;表面张力降低18.4 m N/m;乳粒中位径保持在1μm左右,跨距略有增大。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玉米油甲酯对甜菜夜蛾4龄幼虫的致死率明显提高。表明玉米油甲酯作为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助溶剂,可以保证水乳剂物理稳定性,且可提高药剂施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