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两种有机硅助剂Silwet 408和Greenwet 7618对四氯虫酰胺防治菜青虫的增效作用,本文采用喷雾法测定四氯虫酰胺以推荐剂量、50%推荐用量分别与Silwet 408和Greenwet 7618的3 000倍稀释液混用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以50%推荐用量分别与Silwet 408和Greenwet 7618混用,药后3 d对菜青虫的防效均与单独使用推荐剂量的防效无显著差异;药后7 d,50%推荐用量与Greenwet 7618混用对菜青虫的防效与推荐剂量的四氯虫酰胺仍无显著差异,而50%推荐用量与Silwet 408混用的防效显著降低;在药后14 d,所有处理对菜青虫无防治效果。因此,建议在生产上推广50%推荐用量的四氯虫酰胺与Greenwet 7618的3 000倍液混用防治菜青虫。  相似文献   
2.
京郊西兰花小菜蛾的田间防治药剂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苏云金杆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等5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本文采用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小菜蛾在药后1~7 d的防效较好;32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2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与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分别按50%推荐用量组成的1∶1的混配剂,药后1 d的防效仅在60%左右,速效性较差,但是药后3~7 d的防效较好。其中,混配剂药后3 d的防效高达90.7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在药后1~7 d的防效均较差。因此,在西兰花生产上可使用减量的溴氰虫酰胺与苏云金杆菌混配剂进行小菜蛾的防治,以达到农药减量增效防治小菜蛾的目的;在小菜蛾暴发时,可使用溴氰虫酰胺或乙基多杀菌素,以达到迅速防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常用杀虫剂对小麦抗氧化性的影响,研究了小麦幼苗期用不同浓度氧乐果和吡虫啉的营养液处理后144 h内对其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00、800和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小麦幼苗后24 h,POD活性均显著降低;1 600 mg/L的氧乐果处理后6 h,其CAT活性比对照降低了32.9%;各浓度氧乐果处理后144 h,GR活性均显著降低。而用25、50和100 mg/L的吡虫啉处理小麦幼苗后144 h内,只有50 mg/L处理组在12 h时的POD活性比对照升高了65.0%。杀虫剂对小麦幼苗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不仅与药剂种类有关,还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棉蚜Aphis gossypii吡虫啉和啶虫脒抗性、敏感品系解毒酶活性测定和增效剂试验,明确与抗药性产生密切相关的解毒酶。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棉蚜吡虫啉和啶虫脒品系解毒酶活性变化和增效剂的增效作用。解毒酶活性测定表明,棉蚜吡虫啉和啶虫脒抗性品系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都高于敏感品系,其中抗感品系中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O-脱乙基比活力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吡虫啉抗性品系三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3.26倍、1.08倍、1.60倍和1.58倍;啶虫脒抗性品系三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91倍、1.04倍、1.69倍和1.46倍。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吡虫啉敏感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1.12、1.09、0.97,在吡虫啉抗性品系中的增效比分别为2.02、1.75、1.05;在啶虫脒敏感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02、1.03、1.02,在啶虫脒抗性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77、1.61、1.04。增效剂试验和解毒酶试验表明,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在棉蚜对吡虫啉、啶虫脒的抗性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二氯菊酸光学纯度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以 2 ,6 -二 -O-戊基 - 3-O-丁酰基 -β-环糊精作手性固定相制成的毛细管手性柱 ,用气相色谱法在 120℃成功地分离了外消旋二氯菊酸甲酯对映体 ,其中对顺、反外消旋二氯菊酸甲酯对映体的手性分离因子分别达到 1.03和 1.04 ,均大于测定光学纯度 (e.e.% )值所要求的 1.02。测定了 4种手性二氯菊酸甲酯的光学纯度 ,方法简便易行 ,可用于二氯菊酸的光学纯度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采用培养基混药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LC10、LC25和LC50)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体内3种解毒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剂量处理3龄幼虫48h后饲养,各处理组当代(F0)3~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3.8d,但成虫平均历期比对照组缩短0.8~2.5d,子代(F1)1~6龄幼虫历期均比对照组延长0.2~2.6d,成虫平均历期比对照组缩短0.1~0.5d;各剂量处理后,各处理组F0代3~6龄幼虫和蛹的体重、F1代4~6龄幼虫和蛹的体重均比对照组减轻,且剂量越大,体重减轻越显著;各处理组F0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16.27%、58.51%和71.17%,F1代分别下降了13.66%、52.61%和66.63%;各处理组F0代3~6龄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O-脱乙基酶(P450-ECOD)比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中6龄幼虫这两种酶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5%~16%和23%~66%,但各处理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比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其中6龄幼虫GSTs比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6.23%、58.51%和71.17%。表明在LC10~LC50剂量范围内,氯虫苯甲酰胺处理棉铃虫3龄幼虫的亚致死剂量越高,其生长发育受抑制越显著,P450-ECOD和CarE比活力上升越高,GSTs比活力下降也越大。  相似文献   
7.
史雪岩 《农药学学报》2018,20(5):557-567
多杀菌素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杀虫谱广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近年的研究明确了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环境/农作物的降解代谢物及降解动力学,重点阐明了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代谢及靶标抗性机制,对多杀菌素类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和抗性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在杀虫活性更好、防治谱更广的乙基多杀菌素的开发过程中,计算建模、生物路径调控及化学合成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发挥了巨大作用,为进行天然产物结构改造、开发新型杀虫剂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论述了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的结构特点及环境降解特性,综述了多杀菌素和乙基多杀菌素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棉花黄萎菌落叶型菌系毒素纯化及抗血清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SephacrylS 200HR层析柱纯化了V991菌系毒素,经叶片针刺涂抹方法确认其致萎功能后,免疫大白兔制备了抗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对强、中、弱3种不同致病力共10个菌株的培养液进行了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抗血清具备一定生理型特异性,能够准确检出全部强致病力落叶型菌系,可作为不同生理型划分的指标之一。用毛细管电泳、SDS PAGE和Western杂交方法检测了V991毒素的组分:在中性条件下,毒素在毛细管电泳时存在2个峰;SDS PAGE将毒素分为8条带,其中4条主带具有强烈的致萎性;Western点杂交的反应强度与相应蛋白回收带的致萎功能之间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硫酸铵和聚乙二醇(PEG)沉淀技术对杨小舟蛾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进行了纯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硫酸铵沉淀,杨小舟蛾GSTs活性主要分布在40%~60%沉淀段,比活力为174.41nmol/(min·mg),纯化倍数为1.39。在5种PEG(PEG400、PEG2000、PEG4000、PEG6000和PEG20000)中,PEG20000的纯化效果最好。杨小舟蛾PEG20000沉淀的GSTs活性峰主要分布在10%~15%沉淀段,GSTs比活力&454.14nmol/(min·mg),纯化倍数达到15.50。因而,PEG20000沉淀对于杨小舟蛾幼虫GSTs的纯化效果优于硫酸铵。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主要植棉区棉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叶片浸渍法对新疆主要植棉区的棉蚜种群进行了吡虫啉和啶虫脒2种药剂的抗性评价,结果发现,整个新疆植棉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好于啶虫脒,部分地区棉蚜对啶虫脒已经产生了低水平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