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来自全国6个省份的25个优异小麦品种资源的6个差异显著的性状进行主成份分析,选取其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抽穗期、株高和穗长前三个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并分别计算25个材料的三个主成份值和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根据其遗传距离进行系统聚类,把25个材料分为四个类型,15组。  相似文献   

2.
苦荞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45个苦荞品种的6个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并测定品种间两两的遗传距离,品种间遗传差异与地理距离没有必然联系,亲本选配应以主茎节数为主,兼顾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性状。  相似文献   

3.
路颖 《中国麻业》2005,27(2):66-69
对亚麻种质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探讨了核心品种的抽取方法。以134份亚麻品种为材料,通过14个性状的分析,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树状图,将该亚麻群体分为7个类群,对各类群品种性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取样比例,将该群体分为23个组,在各组内,采用随机抽样、按样品间最小遗传距离和最大遗传距离抽样三种方法,构建了3个亚麻核心种质库,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最大遗传距离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川渝地区地方和育成大豆品种SSR标记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本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染色体的135对SSR标记,对232份包括6个地方品种地域亚群和1个育成品种亚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结果表明:所有的标记都有多态性,所有检测到的位点都是纯合基因型,说明所选用品种高度纯合,每个标记存在2~4个等位变异,平均2.66个。亚群多态信息含量变异范围0.2751-0.3165,整个群体为0.3208;亚群内Nei遗传距离变异范围0.325 8~0.359 4,整个群体为0.3711,说明川渝地区大豆遗传变异较小。亚群间的遗传一致度(GI ≥ 0.8862)较高,亚群间遗传距离(GD ≤ 0.1208)较小,地方品种亚群间遗传差异更小,育成品种亚群与自然地域亚群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亚群间基因分化系数(Fst)平均为 0.0722,基因流(Nm)平均为 3.214,说明不同亚群之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主坐标分析表明第一、二和三主成分分别解释总变异的4.97%、3.54%和3.33%。来自同一区域的品种资源基本聚集在同一亚群,聚类分析同样表明同一自然地域亚群品种资源虽不能完全聚集到同一个遗传类群中,但具有一定的聚集效应,说明川渝大豆品种资源遗传变异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分子方差分析表明亚群内变异占总变异的97%,亚群间变异仅占总变异的3%。Mantel收敛分析表明地方品种自然地域亚群的遗传距离与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纬度和海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723)。川渝地区大豆种质资源群体遗传丰富度不高,当前的育成品种未蕴含本地区所有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5.
对36个黑芝麻品种的8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份分析,以供试品种的4个标准化主成份值为依据,结合具体育种目标,提出了青麻、武宁黑芝麻等10个可供选配的黑芝麻亲本品种。  相似文献   

6.
甘薯主要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甘薯杂交育种中常用的亲本材料40份进行了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确实存在真实遗传差异。用9个主成分中代表95.26%变异的6个主成分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将供试材料聚为8个类群,性状差异大的品种分别聚为不同的类群。  相似文献   

7.
以建三江地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98个水稻品种(系)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定义品种标准化主成分间的欧氏平方距离为遗传距离,采用Between-groups linkage法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阈值为12.5时,供试的98个材料被划分为4个品种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寒地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1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认为水稻杂交亲本应在遗传距离较大的类群间进行选择,杂种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8.
品种密度行距与平行大豆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大豆科技》1997,(6):17-17
品种密度行距与平行大豆产量关系的研究黑龙江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佳木斯154000王成本文就品种密度、行距对平作大豆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为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北丰11号(早熟),合丰25号(中熟),每个品种设6个处理见表...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为材料,对其质量性状、数量性状及SSB标记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探明地方品种与选育品种之间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为山西省大豆品种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84份选育品种和180份地方品种在8个质量性状、5个数量性状上都存在较广泛的遗传多样性。选育品种与地方品种相比,遗传多样性较低。在质量性状方面,选育品种的籽粒颜色、生长习性变异性呈下降趋势,而脐色和茸毛色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数量性状方面,除粗蛋白低于选育品种外,地方品种的变异程度高于选育品种。对两类品种各13份材料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45个SSR位点基本可以将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开,表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在分子水平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分化,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要高于选育品种。表型和分子检测结果都表明,山西大豆品种的选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张博  邱丽娟  常汝镇 《大豆科学》2003,22(3):166-171
以来自6个省市的10个育成品种及其配制杂交的22个F1代为材料,用18个大豆SSR引物对亲本进行检测,探索用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预测F1代杂种优势的可能性,为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个育成品种根据SSR数据可聚为两类,提高F1代的分枝数和单株荚数,选择类内的亲本配制组合要好于选择类间的亲本。大多数具有部分相同遗传背景F1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和杂种优势随着亲本组合的不同而改变,与遗传距离关系并不密切。F1总体和少数具有部分相同遗传背景的F1百粒重的超中亲、高亲优势与遗传距离存在2次曲线极显著相关,F1总体分枝数的超中亲优势与亲本间遗传距离存在2次曲线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23~1995年中国651个大豆育成品种(包括东北330、黄淮海210、南方111个)的系谱归纳出348个祖先亲本,育成品种归属为348个细胞核家族和214个细胞质家族。全国每个育成品种实际使用的祖先亲本数由1960年前的平均1.59个增至1991~1995年的平均6.39个,总平均3.79个。从一个地区的祖先亲本总数着眼,东北、黄淮海、南方平均每个育成品种拥有的细胞核和细胞质祖先亲本数分别是0.50、0.25、0.71和0.40、0.97、0.54个。祖先亲本的遗传贡献并不平衡,各区均有少数祖先亲本在育成品种中占很大遗传份额,东北地区尤为突出。黑龙江、山东、吉林、江苏等省大豆育成品种的细胞质来源均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45个苦荞品种的6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遗传关系数和遗传通径系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色稻碾米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6个色稻和1个普通稻品种为材料,采用7×7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色稻主要碾米品质性状糙米率的跗主其与主要营养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色稻糙米率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显生作用和加性作用都重要基因的平均显性作用表现完全显性和部分超显性,显性等位基因对提高糙米率起增效作用,隐性等位基因起减效作用,且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在品种改良中适宜有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品种(系)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40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对我国46份乌龙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179个等位基因,329个基因型,平均检测4.48个等位基因,8.23个基因型,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52。46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7,观测杂合度(Ho)为0.40,遗传距离为0.59。按照地理来源分组分析表明,地区间乌龙茶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以广东最高,其次为福建,最低的为台湾。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大部分品种(系)都按照其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进行了聚类。根据育种方式分组的分析表明,杂交选育的品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较其他方式选育的品种(系)低。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以主成分值和遗传距离为尺度定量地测定了23个胡麻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并据此对品种进行了综合评选和聚类分析。结果指出,主要分析可以作为评价品种综合性状优劣、选择优良亲本的一种方法。遗传距离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它能较精细地度量出品种间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和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提出了一些较优组合供育种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宁德地区早稻优质组区试品种产量稳定性研究杨炎官(宁德地区农科所)宁德地区近年引进和选育一批优质早稻新品种(系人进行早稻良种(组合)区域试验。笔者就早晚优质组的汇总结果,对9个参试品种的产量稳定性进行探讨。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有优质早制品种6个,早糯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小麦地方品种和生产主栽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MFLP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有效性,利用MFLP标记技术对24个地方品种和12个来自河北、山东和河南的生产主栽品种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NTSYS pc 2.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非加权组法(UPGMA)聚类研究。结果表明,5对MFLP引物共扩增出279 条具有特异性的多态性谱带。主栽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989~0.8746,其遗传距离比较近;而地方品种间及地方品种与生产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利用34个MFLP指纹图谱标记位点编制了分子检索表,能成功区分36个小麦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MFLP分子标记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小麦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对亚麻种质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探讨了核心品种的抽取方法.以134份亚麻品种为材料,通过14个性状的分析,采用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根据树状图,将该亚麻群体分为7个类群,对各类群品种性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取样比例,将该群体分为23个组,在各组内,采用随机抽样、按样品间最小遗传距离和最大遗传距离抽样三种方法,构建了3个亚麻核心种质库,并加以比较.结果显示最大遗传距离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甘啤系列啤酒大麦品种(系)与国外引进品种间的遗传关系,利用SSR标记技术对10个甘啤系列啤酒大麦品种(系)和25个国外引进品种的遗传背景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用49对SSR引物中,有32对有多态性.这些品种遗传相似系数(GS)的分布范围较小,处于0.0500~0.6667之间.通过聚类分析,在GS值为0.26的水平上,这些品种被聚为4大类,大多数甘啤系列品种(系)分在同一类中,表明其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较狭窄;国外引进品种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宽,表明其遗传基础较广泛.  相似文献   

20.
降低小麦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是赤霉病,它主要通过Fusariumgraminearum病菌在籽粒中产生毒素降低品质。已确定出不同的抗源材料,但多数品种抗性程度还不足。虽然南美和中国抗性种质已用于世界各国的育种项目中,但还不知道这些抗源控制的抗性基因是否有差异。本文目的是确定来自巴西和中国两个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遗传方式和基因数量,据知它们拥有中等至高抗性水平。在与CN079杂交组合中,巴西抗性品种Frontoma比中国品种宁7840更具抗赤霉性。亲本中6个可能的杂交组合衍生的F2~F7随机品系在两个接种日期研究了田间抗性表现。用3种方法对病害进行了比较评价。两个抗性亲本表现出各拥有2个一致的主效基因,而4个抗性基因都有差异。其抗性基因结合可产生更高的抗性水平。2个接种日期提供了相同的基因假设。根据方法间和基因假设相似性的基因型相关计算,3种病害评价方法必然地测定了病害在穗中传播的相同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