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不同养殖面积高位池精养凡纳滨对虾生长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不同养殖面积(0.167 hm2、0.333 hm2、0.667 hm2)的高位池精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体长和体重进行跟踪测量,研究其生长特性及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体长、体重生长特性表现在养殖早期(0~40d)各池对虾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50 d后,0.333 hm2池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明显快其余两组(P<0.05);60 d后,0.333 hm2池、0.167hm2池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明显大于0.667 hm2池(P<0.05);体长与养殖时间呈直线性关系;体重与养殖时间呈曲线性关系;0.333 hm2池的养殖成活率、单尾虾重、单产分别比0.167 hm2和0.667 hm2的养殖成活率提高9.7%和28.5%、11.6%和13.9%、22.5%和46.3%.3个池饵料系数分别为1.21、1.28和1.18.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盘锦二界沟镇养殖场池养对虾在6月25日至9月10日间的体长和体重变化进行了同步观测,依据观测结果建立了池养中国对虾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和体长、体重的生长速度方程及加速度方程。结果显示:(1)北方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其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2634IL~(2.6327),对虾肥满度大于自然水体增殖,但略差于南方;(2)北方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其体重生长拐点为48d,比自然增殖的对虾体重生长拐点相比提早7d,比南方池养中国对虾迟后6d;(3)北方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其体长拐点为20d,比体重拐点提前近一个月,即人工养殖的中国对虾其体长优先于体重生长。体长生长较体重生长提前结束;(4)北方池养的中国对虾极限体重为18.678g,极限体长为12.1cm,与南方池养和自然水域放流的中国对虾的极限体重和极限体长间存在很在并异,放速密度、水温期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以上结果对优化北方中国对虾的池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国许多地区开展了对虾人工养殖,并取得了一定效益。对虾养殖产量高低,除合理地建设养虾基地和科学地饲养以外,清除敌害鱼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有较大数量的敌害鱼和虾共栖于养虾场中,将会大量地伤害幼虾而影响产量,尤其是敌害鱼随时追捕幼虾为饵,致使幼虾不能好好索饵而影响幼虾的正常发育生长。因而大部份养虾场均采用了化学药品清池和拦网进水等措施来清除敌害鱼,但对生命力较强的敌害鲶鱼,仍解决不了问题,成为养虾场中一个大难题。  相似文献   

4.
配合饲料是当前发展对虾养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蛋白质利用率又是评价配合饲料质量和实用价值的重要指标。研究对虾摄食配合饲料的消化率及相关的饲料成份,体长体重与摄食量关系,具有实际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万青  赵维谦 《水产学报》1986,10(3):289-304
用黄海鲬鱼的耳石和鳞片相对照,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分析了不同年龄组的体长和体重分布。分别计算出雌雄各龄组的体长与体重、鳞长与体长的关系式,并用幂函数关系和直线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和比较,鲬鱼生长适合于V.Bertalanffy生长方程。还分析了其阶段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6.
一、虾池内出现五须虾和敌害鱼的问题斑节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往往出现大量五须虾和敌害鱼类,其原因主要是:清塘除害不彻底,或进水闸网的网目太大,闸网烂破等,使虾和鱼的卵、幼体或成体随水进入池内,由于五须虾繁殖很快,它不但会伤害刚蜕皮(壳)的斑节对虾,而且还会与斑节对虾争食、争氧,影响斑节对虾的正常生长;敌害鱼不但干扰虾的栖息与活动,而且还大量吞食斑节对虾,危害更大。如1989年在海康县海田乡堵海虾场的56只虾池中,有42只  相似文献   

7.
一,催情亲鱼体重计算方法 注射LRH类似物的总剂量是以成熟亲鱼体重为依据.生产上常用称量法。即以鱼夹包鱼带水称量.准确性较差,操作笨重,损害鱼体.不利于保护亲鱼。我们采用计算法.确定鱼体重.能克服称量法的缺点。根据鱼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关系.在应用LRH类似物催专家鱼试验中我们收集了草鱼,  相似文献   

8.
通过现场测定养殖日龄为16~18d的斑节对虾的体长、体重和全长,并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对被测虾的中肠腺中部进行细胞计数,研究了斑节对虾体长与中肠腺细胞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虾体长与中肠腺中部每个高倍视野的平均细胞数呈密切负相关(r=-0.947),公式为:C=330.362323e-0.087384L。对虾体长与体重密切相关(r=0.948),可用对数回归方程描述:lgW=-1.923578+3.082832lgL。对虾体长与全长密切相关(r=0.995),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187137+1.316705X。通过这些公式,中肠腺中部每个高倍视野的平均细胞数可由体长直接推算出或由体重和全长间接算出,使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度的计算更加简单和准确。  相似文献   

9.
渤海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的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绘制的对虾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和生长速度曲线,描述了对虾体长及体重随时间变化的状况。对虾体长和体重增长的特点略有不同:体长增长在先,体重增长略后,体长增长较体重增长提前结束。7—9月也就是对虾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前后两个月是对虾生长的重要时期,这时对虾生长迅速,体长和体重增长幅度较大。9月底和10月中以后,雄、雌虾先后达性成熟并进行交配,一般不再蜕皮,生长变慢。不同世代和同一世代分布在不同海区的对虾个体大小差异较大,这种差异除了与各年对虾开始产卵的时间不同有关外,还与各年对虾种群的资源量有关。某些年份个体大小与种群资源量之间的负相关表现得比较明显,反映出对虾生长状况与饵料基础之间的铱存关系,同样地对虾个体大小的差异也与其分布海区饵料生物的数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1年12月,2012年1月、5月、9–11月,2013年5月、9–12月和2014年5月在山东威海市中心渔港、石岛渔港拖网、双岛湾定置网渔获物中采集的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样本,分别采用相加的误差结构和相乘的误差结构,利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了黄海北部鳀鱼体长与体重关系式参数a和b,结合以往研究计算鳀鱼体型因子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贝叶斯方法能够很好地计算参数a和b的估计值及不确定性;偏差信息准则可以从备选模型中选择出合适的模型,将具有相乘误差结构的体长与体重关系式选为最佳模型。春季、秋季和冬季鳀鱼样本的体长(L,cm)与体重(W,g)关系分别为W=6.186×10–3L3.1360,W=4.892×10–3L3.1774,W=4.479×10–3L3.2206。3个季节样本的体长与体重关系曲线差异显著,春季样本的体长与体重关系曲线明显高于秋季和冬季样本的曲线,秋季与冬季样本的体长与体重关系曲线较为接近。全年数据的体长与体重关系曲线会低估春季鳀鱼的体重,高估秋冬季鳀鱼的体重。从1964年至今,鳀鱼参数a没有太明显的变化规律;从2004年起参数b有变大趋势,2004–2014年估计的参数b明显大于以往估计值。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估计的鳀鱼体长与体重关系曲线明显高于20世纪60~80年代估计的曲线,显示着同体长鳀鱼的平均体重较以往变大了。黄海北部鳀鱼全长与叉长的关系为TL=0.0615+1.0908FL,鳀鱼体型因子的分布范围为0.004 73~0.006 60,中位数为0.006 03,鳀鱼体型因子可作为定量描述其体型特征的一个指标。研究结果为探讨鳀鱼对捕捞压力和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及鳀鱼资源评估积累了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1.
低盐度养殖的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重的增长规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查广才 《水产学报》2006,30(4):489-495
通过池塘陆基围隔实验,研究了凡纳滨对虾在最适水温、溶氧、pH及低盐度(2~6)养殖环境的生长特性及规律。实验结果,低盐度养殖健康对虾体长和体重平均生长率分别为1.398 mm·d-1和0.169 g·d-1,对虾前期体长呈线性生长,中后期体重呈加速增长。非线性拟合结果,对虾体长生长为二次曲线,符合Quadratic模型,体重增长为S型曲线,符合Boltzmann模型,生长观测值与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均达到0.99;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典型体长和体重生长模型为L=7.843+2.297t-0.0105t2W=16.541+(-0.621-16.541)/(1+e(t-54.809)/15.456)。低盐度养殖,对虾体长与体重呈立方关系,符合幂指数模型W=aLba值范围4.9~9.0×10-6b值范围2.9495~3.0716,相关系数R2在0.99以上,典型幂指数模型为W=4.9×10-6L3.0716。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12日,根据河北省水产局安排,乐亭县水产局组织市、县有关专家组成测产小组,对向光养殖场和北港立新养殖场实施的“对虾高健康养殖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项目进行了现场测产。测产小组在听取了项目工作报告后,对北港立新养殖场的日本对虾综合养殖及向光养殖场的黄海一号中国对虾养殖采取随机抽取多点撒网的抽样方式进行了测产。经计算,立新养殖场的日本对虾平均体长12.3cm。平均体重22g,推算亩产58kg.套养河鲍亩产24.5kg,  相似文献   

13.
养殖型暗纹东方鲀生长与发育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华元渝 《水产学报》2004,28(1):8-14
观测养殖型暗纹东方鲀,获得4个年龄组的生长数据和解剖资料。拟合出雌、雄的体长体重关系和生长方程,分析其肥满度、胸腹围特点以及性腺和肝脏发育特点。结果显示,养殖型暗纹东方鲀雌雄体长生长规律相似;但体重在2.5龄前雄鱼生长速度大于雌鱼,2.5龄后则相反。养殖暗纹东方鲀体型比野生暗纹东方纯肥胖。体重/体长和肥满度皆大于野生型。研究还发现,养殖暗纹东方鲀性腺发育不良和肝脏脂肪变性发生率高,且两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致使全人工育成的成鱼繁殖难以成功。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4~20月龄暗纹东方的生长特征。其中体长、体重的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皆随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呈指数曲线相关,方程为,体长、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119.56Ln(t)-90.469,W=0.4127t。试验表明,暗纹东方纯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可进行规模化商品鱼养殖。  相似文献   

15.
杨州  华元渝 《齐鲁渔业》2002,19(3):11-13
报道了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4-20月龄暗纹东方Tun的生长特征。其中体长、体重的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皆随月龄增加而逐渐下降。体长与体重呈现指数曲线相关,方程为W=3E-06L^3.3868,体长、体重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119.56Ln(t)-90.469,W=0.4127t^2.4593。试验表明,暗纹东方Tun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长潜力,可进行规模化商品鱼养殖。  相似文献   

16.
对虾敌害是造成养殖对虾减产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南方,对虾敌害种类和数量较多,影响较为严重。例如,宁德县贵岐养虾场,一九八一年开始养虾,面积200亩,产量130担;翌年由于敌害影响,对虾产量仅有10担,收四指马鲅11担多、蟹类1担多,对虾减产了120担。霞浦县文武塘养虾场,一九八一年养虾l,500亩,对虾产量340担;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量红罗非鱼在工厂余热水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红罗非鱼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式。红罗非鱼体长7月份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长0.2厘米,相对生长率为1.48;8月份体重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重3克,相对生长率是7月份最大,达14.84。红罗非鱼的肥满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12月下旬最大,与体长不呈现相关关系。雌、雄红罗非鱼相同体长时,体长22厘米以下雄鱼体重大于雌鱼。对同一群体繁育的红、黑罗非鱼生长的统计分析表明,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黄尾密鲴体长和鳞长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计算体长、体重的相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得知1~2龄鱼的体长、体重增长速度最快。雄鱼1冬龄性成熟,最小个体的体长107毫米,体重24.3克。雌鱼2冬龄性成熟,最小个体的体长145毫米,体重50.6克。比较东江和显岗水库的渔获物组成,捕捞鱼的体长应在140毫米以上,这样才有可能维持水域里黄尾密鲴相对稳定的自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9.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生长、发育与性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养殖条件下斑节对虾的生长、外生殖器发育、性腺发育及性成熟之间的关系,对其养殖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①斑节对虾雌雄外生殖器官发育和头胸甲长呈线性关系;②不同养殖环境条件下,斑节对虾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无显著差异.雄性精荚出现的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为头胸甲长3.1 cm,体长11.1 cm,体质量20.0 g;雄性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3.7 cm,体长13.0 cm,体质量37.0 g.池养雌性斑节对虾的性成熟生物学最小型个体以纳精囊的发育完全(可与雄虾交配)为标志,其最小性成熟个体的头胸甲长4.3 cm、体长15.1 cm、体质量53.0 g,雌性性成熟个体为头胸甲长5.0 cm,体长17.0 cm,体质量75.0 g以上;③池塘养殖斑节对虾性成熟与日龄和养殖环境相关.鱼塭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2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160 d;池塘养殖雄虾精荚出现的最早时间为日龄150 d前后,其性成熟日龄约为260 d.鱼媪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165 d前后,性成熟日龄205~236 d,池养雌虾最早交配发生在日龄240~ 280 d,性成熟日龄295~360 d以上.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池塘养殖的斑节对虾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1500尾斑节对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2·0×10-5×L~(2.9498);♀:W=2·0×10-5×L~(2·9633);(2)同大多数对虾种类一样,斑节对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59·6d后,雌虾体长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44·5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95·3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池塘养殖斑节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78.9(1-e-0·0093(t-28·2)),Wt=87·97(1-e~(-0·0093(t-28·2)))2·9498;♀∶Lt=233·7(1-e~(-0·0065(t-28·2))),Wt=208·96(1-e~(-0·0065(t-28·2)))2·96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