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家蚕品种选育目标也有新的要求,培育的品种不仅是好养、高产、优质,还应考虑省工,高效,为蚕种繁育省力化开创新途径.自1940年日本田岛博士用X射线照射家蚕获得赛白尔斑(P~(sa))基因转座到W染色体的突变体后,开始对限性品种实用化的研究,经过不断改良和提高,终于育成了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日131×中131)实用斑纹限性品种.从这个品种派生育成许多限性新品种都得到国家鉴定通过.如(日140×中145)新限性品种,不仅在国内推广,而且得到国际上的好评,育成者真野保久在今春第14届国际蚕业会议(ISC)荣获国际蚕业的“巴斯德奖”引起了国际蚕业者对限性品种的重视.据统计日本限性品种的普及率近  相似文献   

2.
日欧系形蚕品种转育成限性斑纹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运用限性斑纹品种,可以提高生产一代杂交种的劳动生产率,确保杂交彻底,提高蚕种质量。限性品种首先由日本人田岛氏在1940年发现并育成,以后经许多育种家的努力,在生产上得到应用。日本1967年育成了中131×日131双限性品种,以后用它又转育了多对品种,已占生产用  相似文献   

3.
<正> 培育限性家蚕品种,已引起许多育种家的重视,也是当前育种工作中的一个新动向,并有一些限性家蚕品种问世。限性品种,虽有许多优点,在国外已被大量使用。我国在50年代,由孙本忠先生育成的皮斑限性品种镇3、镇4和镇3改、镇4改,曾一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以来,我省先后选育出北-×伦_(540)、圹_(10)×伦_(109)、沙=×伦_(109)等一批优良杂交组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由于采用种子繁殖,省工,成本低,繁殖快,适合我省速成高产密植桑园的栽培技术要求,受到广大蚕区蚕农的欢迎,对我省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七五”期间,我们又选育出69×851新杂交组合。其在叶质、产量、抗性等方面均比现行推广的圹_(10)×伦_(109)有所提高。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育成经过 1986年从150多个材料中评选出杂交性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采用杂交育种法,经多代的培育和选择,育成了中系斑纹限性品种“75新”与广西蚕研所引进种“7532”配成一对夏秋品种。经二年实验室共同鉴定、三年省农村生产鉴定、二年农村生产试养,成绩良好,倾向一致,主要经济性状超过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苏_3·秋_3×苏_4。  相似文献   

6.
以四倍体桑为亲本选育高产杂交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创造的四倍体桑为亲本,以2n×4n、4n×2n、4n×4n形式配成三倍体杂交组合和四倍体杂交组合共219个,以沙2×伦109为对照建立试验圃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有37个三倍体杂交组合和26个四倍体杂交组合产叶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其中增产20%以上的组合有32个。初步育成“特优1号”、“特优2号”、“特优3号”等优良三倍体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7.
家蚕夏秋用斑纹全限性品种洞.庭×碧.波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杂交、回交、插入杂交和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 ,育成了实用夏秋蚕斑纹限性品种洞 (限 1B)、碧 (限2A) ,与引进斑纹限性品种庭 (秋丰B)、波 (85 4B)组配成洞·庭×碧·波四元杂交种。经实验室鉴定、农村饲养及种场繁育结果表明 ,该品种强健好养、茧形匀整 ,茧丝质优良 ,原蚕容易饲养 ,蚕种繁育系数高 ,且全限性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8.
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鲁菁×华阳”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76为受体亲本,以丝质优良的普通蚕品种皓月为基因供体材料,采用杂交、自交和回交三步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华阳;以限性皮斑蚕品种857为母本,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高、配合力优的蚕品种菁松为父本,转育成限性皮斑蚕品种鲁菁。两者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鲁菁×华阳,其雄蚕率达到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和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42%、0.46 kg和3.52个百分点,是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9.
桑树杂交组合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0年至2002年共配制414个桑树杂交组合,建立7个杂交组合试验圃进行优良杂交桑选育研究。第1至第3试验圃用广西地方品种、鲁桑、白桑品种与广东桑品种杂交选育的品种(株系)、广东省等地引进的品种共106份材料作亲本,配成135个杂交组合进行桑叶产量、叶质和花叶病抗性的比较鉴定,其中产叶量比“沙2×伦109”增产5%以上的二倍体杂交组合只有16个。从中选育成的“桂桑优12”、“桂桑优62”已在广西等地大面积推广。以人工创造的四倍体桑为亲本,以2n×4n、4n×2n和4n×4n形式配成三倍体杂交组合和四倍体杂交组合共219个,结果有37个三倍体杂交组合和26个四倍体杂交组合产叶量比对照增产10%以上,其中增产20%以上的组合有32个,初步育成“特优1号”、“特优2号”、“特优3号”等优良三倍体杂交组合,已进入区域试验审定和生产应用试验示范阶段。  相似文献   

10.
自家蚕一代杂交种普及以来,雌雄鉴别一直是蚕种研究的重要课题。田岛(1941年)发现限性普斑系后,后经改良,终于在七十年代得到普及,此后日本育成的实用蚕品种约半数是普斑限性品种。这类品种的雌雄鉴别可在五龄期进行。由于雌雄鉴别时间短、劳力集中,因而实用上受到一定限制。蒋同庆(1948年)根据基因互作的现象提出了利  相似文献   

11.
采用杂交以及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中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限9、限3和日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限7、限镇,并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限9·限3×限7·限镇,命名为粤蚕9号。新品种杂交组合的实验室共同鉴定、农村生产饲养鉴定及蚕种繁育试验结果均表明其具有蚕卵孵化整齐,幼虫生长发育齐一、强健好养,产茧量高,以及茧丝品质优良的特点。其中,实验室共同鉴定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为:虫蛹率97.78%;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提高9.06%、10.81%;一粒茧丝长1 002m,解舒率76.83%,茧丝纤度2.675 dtex,洁净98.00分。此外,斑纹全限性的特点能在原蚕饲养过程中通过幼虫斑纹鉴别雌雄,可有效缓解蚕种生产过程劳动力紧张的压力和减少用工成本。粤蚕9号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等华南蚕区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2.
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限性黄茧品种能提高蚕种制造的雌雄鉴别效率,雌蚕丝呈天然金黄色,雄蚕丝为高品位生丝。采用杂交育种并结合抗逆性选拔方法,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限性黄茧品种蜀、黄、川、白,经配合力测定,筛选出四元杂交组合蜀.黄×川.白。实验室饲养和农村生产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茧层厚,丝量多,强健性、产茧量达到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的水平。缫丝鉴定表明,新品种杂交组合的雌蚕丝金黄色,茧丝长较短,纤度较粗;而雄蚕丝洁白,各项茧丝性状指标均优于对照品种,茧丝长长,纤度细,解舒优,一粒茧丝长达到1 397 m,解舒丝长1 244 m,洁净98.00分,鲜毛茧出丝率21.78%,比对照高2.23%。  相似文献   

13.
雄蚕新品种“秋丰×平28”的育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30为受体亲本,以茧丝质优、抗性强的现行家蚕品种白玉为优良基因的供体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和回交3个过程,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平28,用该品种与皮斑限性品种秋丰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秋丰×平28。杂交种的雄蚕率达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高3.1%、0.166 kg、1.76%,而且解舒率较为稳定,是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家蚕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1.在1967年成为指定品种的斑纹限性品种中131号,更适良的杂交组合为对手,选育日136号,日136号×中131号,在1972年10月,经农林大臣指定为适于春蚕期的品种.2.日136号由[春]和[志贺]交杂,依杂交育种法,以日本系统优良品种作为育成目标,而反复改良者.3.日136号饲育日数长,但为具有茧层率,茧丝纤度、茧丝长,茧层练减率等特微的品种.4.日136号×中331号的蚕儿体色为青系、普通斑纹,饲育日数和日134×中135大体相同.茧为白色,茧形为浅束腰长形,并混有些椭园形.缩皱一般.但虫体强健,全茧量、茧层量重、产茧量多、丝长长、出丝率高、解舒率、净度也良好、茧层练减率少、纤度为3但尼尔、稍粗了些.  相似文献   

15.
蚕品种在养蚕生产中与经济效益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准确认识和选用优良的蚕品种是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质量的关键.近年来,重庆、四川农村大量推广了绫_(3*4)×锦_(5*6)、781X(782·734)、日_3×中_(5*6)、菁松×皓月、浙蕾X春晓、(春·蕾)X(镇·珠)、苏_5×苏_6、杭_7X杭_8等优良品种.尽管当前推广的蚕品种类型较多,出现了多样化的格局,但就其遗传本质、血缘关系来说,多属于近缘姊妹性的多丝量蚕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仍保持在七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制的A、B、C三个系统12个血型因子,分析滨白鸡7个纯系和5个杂交组合的种群关系。结果表明,12个群体可分为5个类。第一类包括5个纯系(No2、No7、No6、No3、No8)和2个杂交组合(5×2,7×8)。第二类包括5×6组合和No5系。第三类是4×2组合。第四类是5×4组合。第五类是No4系。不同类品系间遗传差异大,同一类品系则小。实际配合力测定得到的4×2.5×42.6×42优秀杂交组合均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优良蚕品种和优质蚕种是蚕茧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多年来,我省蚕业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先后引进、育成了多对家蚕优良品种,这些品种的繁育推广,为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和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仅就我省家蚕品种现状、新品种选育及优质蚕种繁育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1 我省家蚕品种与历史现状 建国以来,我省家蚕品种从20世纪50年代取消土种到推广瀛汗×华九、新汗×新九一代杂交种以来,已完成了4次品种更新,各期的实用品种主要有:50~60年代的瀛汗×华九、新汗×新九;70年代的华合×东肥(华合×东肥·671);80年代的苏5×苏6、华豫×春云、豫4×豫5、苏3·秋3×苏4;90年代至今的豫华×渭春、菁松×皓月、春蕾×镇珠、豫花×湘明、871×872、秋丰×白玉,每  相似文献   

18.
夏秋用限性蚕品种秋·西×夏D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沈兴家  李奕仁 《蚕业科学》1999,25(4):208-212
以具有限性斑纹但经济性状较差的C3 1、J3 1和现行体质强、茧丝优的芙蓉、湘晖为亲本 ,采用杂交和回交的方法 ,经多代选择 ,育成了具有斑纹限性的夏秋用蚕品种西蓉和夏D ;通过配合力测定 ,组配成三元杂交种秋·西×夏D。鉴定结果表明 ,该品种体质强健 ,产量与苏 3·秋 3×苏 4相仿 ,茧丝质性状优良 ,茧丝长 1 0 61m ,解舒丝长 72 7m ,净度 95 4 5分 ,综合经济性状优。  相似文献   

19.
家蚕春秋兼用限性品种“南·岳×星·辰”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杂交、回交与系统选育等育种方法,经春、夏、秋不同环境下定向培育及严格的后代选择,分别育成了中系限性家蚕品种南(1505)、岳(1507)和日系限性家蚕品种星(1514)、辰(1518),并根据杂交强势的原理,组配成春秋兼用四元杂交种南.岳×星.辰。实验室鉴定、农村饲养及种场繁育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原蚕容易饲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新品种春季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0%,虫蛹率96.20%,解舒丝长1 177.8 m,洁净95.50分;秋季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高6.8%,虫蛹率93.29%,解舒丝长879.7 m,洁净93.67分。新品种的幼虫均为皮斑限性,日系原蚕蛾具有米黄色花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龚大刚  鲜跃荣  冯光强 《蚕业科学》2017,43(6):1039-1044
以体质强健好养、茧丝优质高产、蚕种易繁育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目标,对蚕茧产量高的家蚕品种锦7进行纯系分离育成新品种锦,将茧丝品质优的家蚕品种绫14与绫4杂交育成新品种绫,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7与限1杂交育成新品种苑,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8与限2杂交育成新品种州,并将4个新品种组配成具有幼虫斑纹限性特色性状的春秋兼用四元杂交家蚕新品种锦·苑×绫·州。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实验室共同鉴定中的成绩良好:春季饲养的虫蛹统一生命率96.42%,全茧量2.10 g,四龄万蚕产茧量20.86 kg,与对照菁松×皓月比较,分别提高0.33个百分点、0.06 g、0.67 kg;秋季饲养的茧层率23.68%,四龄万蚕产茧量18.16 kg,鲜茧出丝率17.89%,与对照夏芳×秋白比较,分别提高0.51个百分点、0.4 kg、0.4个百分点。此外,利用限性斑纹性状在幼虫期区分雌雄,可节省蚕种生产过程中雌雄蛹鉴别用工成本及提高杂交率。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四川、重庆等省(市)蚕区推广饲养100余万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