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家蚕限性品种种类、目前育成的主要限性品种以及国内外限性育种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在家蚕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从70年代开始,日本家蚕限性品种实用化程度迅速提高,我国实用化限性品种选育虽然起步较迟,但从7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已先后育成十几对普斑限性蚕品种在生产中推广使用。这在育种繁育上,可以利用斑纹的有无来识别蚕儿的雌雄,从而可提高鉴别雌雄的劳动工效和准确性,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现在育成的家蚕限性品种主要有斑纹  相似文献   

3.
王福海 《江苏蚕业》2019,41(3):45-46
孙本忠,现代家蚕育种奠基人。1921年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毕业后入职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1924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江苏省农矿厅蚕丝技正。1933年入国民政府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兼蚕桑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随中央农业实验所内迁,历经7年20代的选育,于1940年育成家蚕新品种中农29号、黄皮蚕3011号等。1946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回迁南京孝陵卫,他继续开展了褐圆斑纹限性种和普通斑纹限性种的杂交育种工作。1951年被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任命为华东蚕业研究所研究员兼养蚕系主任,相继选育出高产优质家蚕新品种镇1、镇2、镇3、镇4等,为新中国的家蚕育种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 一.历史状况四十年代田岛开始发现限性蚕以来,至今作为主要限性系统,从田岛(1944)育成日117,中116以来,至1982年日本指定的限性品种春蚕用种达23个杂交组合、33个品种,其中日本系统6个品种;夏秋品种19个杂交组合、25个品种,而日本系统的品种仅1个。国内孙本忠先生利用中116先后育成了镇_3×镇_4、镇_6×镇_7等品种。其中镇_3×镇_4在六十年代初曾在农村试养,发种量在  相似文献   

5.
日欧系形蚕品种转育成限性斑纹品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运用限性斑纹品种,可以提高生产一代杂交种的劳动生产率,确保杂交彻底,提高蚕种质量。限性品种首先由日本人田岛氏在1940年发现并育成,以后经许多育种家的努力,在生产上得到应用。日本1967年育成了中131×日131双限性品种,以后用它又转育了多对品种,已占生产用  相似文献   

6.
家蚕蛾粘液腺及其分泌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测定了家蚕散卵限性品种 (H 9)卵表面胶着物质的含量 ,比较了家蚕散卵限性品种 (H 9,5B)和普通卵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粘液腺的形状与大小。结果表明 :家蚕散卵限性品种H 9的卵表面胶着物质的含量约为0 0 2 2mg/粒 ,少于菁松×皓月。此外还发现家蚕散卵限性品种H 9、5B的粘液腺有所退化 ,粘液腺的质量比较轻 ,且形状也有所不同 ,分泌的胶着物质的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7.
家蚕限性系统是通过诱变手段,使载有显性标记基因的常染色体或Z染色体的部分片段易位于W染色体上,然后与对应的具隐性性状的雄蚕交配,后代自交构成一个系统,使这些显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只出现在雌体,从而育成各种限性性状的蚕品种。限性系统的育成为家蚕育种提供了新的素材,其中斑纹限性系统已经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其它限性系统的应用研究也正方兴未艾。本文主要讨论了各限性系统的获得经过及应用前景,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保存的部分限性品种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8.
家蚕限性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已有较长历史,尤其日本在这方面的研究较深入,应用也较广泛。我们则在生产方面的应用较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限性蚕品种的健康性差与不易制种的特点较难解决。因此我们把其它各项经济指标不低于现行蚕品种,而主要解决好健康性与制种问题作为育成实用限性品种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与体系岗位科学家司马杨虎教授开展了长期的产学研协作,利用国家桑蚕品种改良中心长沙分中心丰富的种质资源,发明了普斑品种限性转育新方法(一种家蚕普斑品种的斑纹限性转育方法ZL201510236166 .8) ,挖掘了深色花翅基因资源(家蚕遗传育种中深色蛾翅基因的利用方法ZL201510044662 .3).  相似文献   

10.
诱发突变是现代育种技术的新手段.由于它具有独特的遗传效应和经济价值能被人们所利用,引起研究者的关注.1940年,日本田岛用X线诱发家蚕产生易位型的W染色体的煤灰色斑,具有限性遗传的特点,可借此鉴别雌雄,后经一系列实用化的改良,育成限性品种,成为诱变在育种上成功利用的典型.四十多年来,家蚕诱变的实用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自限性斑纹系统开创后,又成功地诱发建立限性卵色系统、限性茧色系统、平衡致死系统等.因而家蚕诱变的实用化研究成绩卓著,在动物育种中别具一格,遥居先位.特别是  相似文献   

11.
30多年来安徽省有关科研、教学、生产等部门相互协作,在家蚕遗传基础理论、家蚕育种技术及家蚕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利用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利用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抗病育种、诱变育种等方法在家蚕春用、夏秋用品种及斑纹限性、暗化型等特色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在家蚕种茧育微粒子病防治、日眠控制及后期死蛹的发生与防治等蚕种繁育技术方面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家蚕品种选育目标也有新的要求,培育的品种不仅是好养、高产、优质,还应考虑省工,高效,为蚕种繁育省力化开创新途径.自1940年日本田岛博士用X射线照射家蚕获得赛白尔斑(P~(sa))基因转座到W染色体的突变体后,开始对限性品种实用化的研究,经过不断改良和提高,终于育成了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日131×中131)实用斑纹限性品种.从这个品种派生育成许多限性新品种都得到国家鉴定通过.如(日140×中145)新限性品种,不仅在国内推广,而且得到国际上的好评,育成者真野保久在今春第14届国际蚕业会议(ISC)荣获国际蚕业的“巴斯德奖”引起了国际蚕业者对限性品种的重视.据统计日本限性品种的普及率近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皮斑双限性家蚕品种选育的历史和优势,重点介绍了皮斑双限性家蚕品种在饲养、分蚕以及削茧保护等环节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夏秋用双限性家蚕品种1303×1302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限性基础材料,采用连续回交的育种方法,育成了夏秋用双限性家蚕品种1303、1302。新品种经高温多湿定向选育,抗逆性强,健康好养,万蚕产茧量18.39 kg,茧丝长1180.5 m、解舒丝长968.8 m、解舒率82.04%,鲜茧出丝率17.92%,洁净96.0分。新品种具有可利用幼虫斑纹区分雌雄的特性,可作为生产优质蚕种和雌雄分缫茧丝的专用蚕品种。2005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杂交以及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中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限9、限3和日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限7、限镇,并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限9·限3×限7·限镇,命名为粤蚕9号。新品种杂交组合的实验室共同鉴定、农村生产饲养鉴定及蚕种繁育试验结果均表明其具有蚕卵孵化整齐,幼虫生长发育齐一、强健好养,产茧量高,以及茧丝品质优良的特点。其中,实验室共同鉴定的主要经济性状成绩为:虫蛹率97.78%;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提高9.06%、10.81%;一粒茧丝长1 002m,解舒率76.83%,茧丝纤度2.675 dtex,洁净98.00分。此外,斑纹全限性的特点能在原蚕饲养过程中通过幼虫斑纹鉴别雌雄,可有效缓解蚕种生产过程劳动力紧张的压力和减少用工成本。粤蚕9号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等华南蚕区夏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6.
控制雄性孵化、提高蚁蚕群体中的雌性比率,可以降低蚕种生产的直接成本。家蚕限性蚁色系统雌为黑蚁,雄为赤蚁,且雄性赤蚁具有胚胎期温敏致死性。基于限性赤蚁性状与催青温敏致死性的关系,建立适用于降低实用家蚕品种繁育成本的限性赤蚁系统应用方法:将限性蚁色系统中控制蚁蚕体色的Z~(sch)和W~(+sch)基因通过杂交、回交、系统选择分别转移到常规家蚕品种,即普通黑蚁系统,然后再将二者融合形成新的限性蚁色系统;新的限性蚁色系统胚胎发育至己_2~己_(3+)期的蚕卵在28~34℃、RH 50%~60%的环境中保护24~60 h,可获得雌雄比例为2∶1~1∶0的蚁蚕群体;在建立新限性蚁色系统过程中同步选择提高其综合经济实用性状,并实施降低高温催青对蚕体伤害的技术措施。采用上述方法获得的经济性状达到实用水平的限性蚁色家蚕品种,可通过调节催青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达到提高雌性比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龚大刚  鲜跃荣  冯光强 《蚕业科学》2017,43(6):1039-1044
以体质强健好养、茧丝优质高产、蚕种易繁育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目标,对蚕茧产量高的家蚕品种锦7进行纯系分离育成新品种锦,将茧丝品质优的家蚕品种绫14与绫4杂交育成新品种绫,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7与限1杂交育成新品种苑,将强健多丝量斑纹限性品种318与限2杂交育成新品种州,并将4个新品种组配成具有幼虫斑纹限性特色性状的春秋兼用四元杂交家蚕新品种锦·苑×绫·州。新品种杂交组合在实验室共同鉴定中的成绩良好:春季饲养的虫蛹统一生命率96.42%,全茧量2.10 g,四龄万蚕产茧量20.86 kg,与对照菁松×皓月比较,分别提高0.33个百分点、0.06 g、0.67 kg;秋季饲养的茧层率23.68%,四龄万蚕产茧量18.16 kg,鲜茧出丝率17.89%,与对照夏芳×秋白比较,分别提高0.51个百分点、0.4 kg、0.4个百分点。此外,利用限性斑纹性状在幼虫期区分雌雄,可节省蚕种生产过程中雌雄蛹鉴别用工成本及提高杂交率。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四川、重庆等省(市)蚕区推广饲养100余万张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家蚕中、日系(?)纹限性优良品种的培育新方法。中系限性品种的培育是用中系非限性雄与中系限性雌连续回交的方法;日系限性品种的培育则是采取日系限性普斑雌直接与日系非限性雄杂交的方法。并通过同时成对培育,效果好,且可缩短蚕品种育成年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特殊用途家蚕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彩色茧品种、丝胶品种、细纤度品种、雄蚕品种、限性品种等特殊用途家蚕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特殊用途家蚕品种选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将蛹期发育经过较长的野桑蚕与家蚕杂交,通过多代定向培育及系统选择,获得幼虫具有斑纹限性特征、实用性状较优的长期蛹家蚕种质资源新材料,丰富了家蚕育种基础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