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明广东和广西两省区不同产区的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风险,为广藿香的安全品质评价及其种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协同采集两广代表性产区的广藿香植株及其根区土壤样品,测定铜、汞、砷、铅、镉、铬、镍和锌共8种重金属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污染指数法,对比评价两广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等级。结合广藿香植株的重金属富集系数和广藿香植株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间的相关性,阐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广藿香安全品质的影响。[结果] ①两广产区广藿香种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均已达警戒线,且广西产区的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比广东产区的更高。广藿香种植土壤中镉的污染覆盖产地最广,平均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0.95),需引起重视。②两广地区的广藿香植株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中国药典》的限量值,总体情况安全。③广藿香对砷、汞、铜和铅的吸收能力弱,但易累积镉,且不受产地差异影响。广藿香茎比广藿香叶更容易富集镉。[结论] 控制镉有效态含量是广藿香产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全省23个城市46片主要常年蔬菜基地土壤采样分析,测定了53个土壤样品的pH及重金属镉、铅、汞、砷、铬的含量水平。采用重金属污染因子综合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污染因子依次为汞、铬、铅,有14个调查土壤样品超标,不合格率26.4%。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临洮县洮阳镇无公害青椒、大白菜基地27个主要蔬菜种植区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以自然背景为评价标准,蔬菜基地土壤中重金属超过污染指标;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评价标准,蔬菜基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均未超过污染标准。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滇西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陇川县为例,参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对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营养元素含量及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铬、铜总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标准对比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介于3.49~7.45之间,均值为5.05,土壤偏酸;各营养元素平均值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为优良,速效钾含量为中等,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有64.17%、59.34%、75.33%、71.66%的耕地面积达到生产绿色食品土壤肥力要求,分别有35.83%、40.66%、24.67%、28.34%的面积土壤肥力不足;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评价,砷、铬、铜处于清洁状态;有20.27%、2.03%、4.73%的样本铅、镉、汞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所代表的面积受到铅、镉、汞轻度污染,镉有1.35%样本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2,所代表的面积受到镉中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4.79%样本达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揭示城市化过程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郑州市郊区为例,对其表层土壤重金属Pb、Cr、Cd、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按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进行了评价,并应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内表层土壤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均有超过背景值现象;其中Cr含量远远高于背景值,重度污染,为主要污染因子,Pb为轻污染,其它重金属处于警戒线等级;污染综合指数均超过1,处于轻污染以上等级;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在郑州市郊区的分布特点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陕南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陕南茶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特征及其污染现状,对陕南汉中的31个茶区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了土壤中的Cu,Cd,Cr,Zn和Ni的含量以及土壤pH值。采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陕南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茶区土壤pH值为4.32~6.66,主要呈酸性;Cu,Cd,Cr,Zn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73mg/kg,0.00mg/kg,46.79mg/kg,102.78mg/kg和35.17mg/kg。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土壤标准。以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以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为评价方法,茶区土壤总体表现为安全清洁,均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土壤标准,大部分达到有机标准。  相似文献   

7.
对连云港市水稻主产区的土壤、灌溉水和稻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水稻灌溉水所含重金属污染较轻,没有对稻米品质造成影响,完全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2)土壤中砷、铅、镉的平均含量超过国家和江苏省背景值,砷、镉、铬、铅和汞的单项污染指数P<1,污染分担率排序为砷(42.56%)>镉(37.00%)>铬(7.78%)>铅(7.22%)>汞(5.54%),土壤主要以砷、镉污染为主;综合污染指数P综=0.59<0.7,属1级,为安全清洁水平,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重金属环境质量要求。(3)稻米中4种重金属污染排序为铅>汞>镉>砷,以铅和汞污染为主;除铅外,稻米中重金属富集效应不明显,徐稻3号累积铅的能力较强,稻米中镉的含量与土壤中pH值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黔产山银花及其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黔产山银花及其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山银花品质保障、产地土壤重金属防控及规范化种植提供指导。[方法]以贵州山银花及其产地土壤为供试样品,采用ICP-MS测定重金属铜(Cu)、砷(As)、铅(Pb)、镉(Cd)、汞(Hg)、铬(Cr)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分析评价,对黔产山银花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探讨。[结果]结果表明:土壤中6种重金属As,Pb,Cd,Cr,Hg和Cu平均含量分别为9.79,14.30,0.10,19.89,0.12和3.81mg/kg,均未超标;根区与非根区土壤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46和0.83,污染等级分别处于安全和警戒线。山银花中Cr,As,Cd,Pb,Cu平均含量分别为5.19,0.16,1.87,0.39和6.86mg/kg,Hg未检出;Hg,As,Pb,Cu未超标,而Cd远超出限量值,超标率为100%,山银花对Cd中具有很强的富集效应。[结论]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适宜山银花种植。  相似文献   

9.
模糊数学模型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石晓翠  钱翌  熊建新 《土壤通报》2006,37(2):334-336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水西沟乡、板房沟乡、四十户乡、青格达湖乡、安宁渠镇、永丰乡、六十户乡7个蔬菜基地土壤中重金属离子(镉、汞、砷、铜、铅、铬)含量进行检测,采用单因素决定和加权平均两种模糊数学模型对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进行评价,其分析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土壤环境中的6种重金属离子均在标准之内,土壤环境质量为一级,属于安全、清洁级水平,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探讨了广州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了95份土壤样品中铅、镉、铬、砷、汞的含量水平。土壤中铅、镉、铬、砷、汞的含量分别在6.44-153.10mg/kg、0-0.682mg/kg、5.82-101.60mg/kg、0.04-45.36mg/kg、0.01-0.32mg/kg之间。就污染的普遍性而言,铅污染最为普遍,其次是砷污染;就污染的程度而言,镉污染最严重,其次为砷、汞。对比今昔污染变化,广州市土壤污染治理已了得显著成效,但仍需努力。土壤中镉、砷、汞三种元素的变异系数。特别是镉的变异系数较大,这可能预示着点源性污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北京东南郊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58份土壤耕层样品,分析其中Cu、Zn、Cr、Pb、Ni、As、Cd和Hg 8种重金属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3.1、59.6、61.8、19.5、23.8、4.7、0.16和0.07 mg·kg-1,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但Cu、Zn、Cr和Cd的平均含量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高出北京地区环境背景值。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Cu、Cr、Zn、Ni与Cd 5种重金属,Zn与Hg,Cr与Pb具有相同来源的可能性较大。在国家土壤环境一级标准下各元素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顺序为CdCrCuZnNiPbHgAs,综合污染指数为0.70。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指数与内梅罗指数,设施菜田、露地菜田、粮田和果园的内梅罗指数分别为0.88、0.91、0.61和0.59。长子营镇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中、北部含量高于南部,尤其以中部地区含量最高。总体来说,研究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接近临界处于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里伍铜矿开采已有30多年的历史,铜矿开采对周边的土壤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以里伍铜矿区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参照土壤质量标准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基础的土壤污染分级标准,经过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分析,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铜矿区的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矿区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异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里伍铜矿的开采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里伍铜矿的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较好,但是部分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较差。矿区土壤环境质量由较差到好依次为:堆浸矿泥土<堆浸土<铜矿排污口泥土<原生土壤<铜矿区下游江边土壤。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到接近较差区域土壤的修复和保护成为今后矿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对全市385个土样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市耕地土壤总体是清洁的,全市89 35%的土壤属于清洁地范围(综合污染指数≤0 7),7 53%的土壤属尚清洁范围(综合污染指数0 7~1 0之间),3 12%的土壤属轻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1 0~2 0之间)。全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顺序是Hg>Cr>As>Cu>Pb>Cd,各地区中,以邗江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在河北省地质调查院1:250000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研究基础上,对河北省清苑县及周边的农田土壤及玉米子实进行了采样分析,分析该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并采用富集因子法和单因子土壤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土壤以重金属Zn、Cu、Cr、Pb、Cd污染最为严重,其中Cd污染已达显著富集程度;通过对子实重金属含量的描述统计显示,其农产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中玉米子实中的重金属Ni和Pb存在超标现象。通过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揭示了清苑县土壤重金属中污染严重的Zn、Cu、Cr、Pb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索其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5.
长期污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市某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污水灌溉对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富集状况的影响,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污染现状及潜在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期污灌已导致农田土壤Cd、Cr、Cu、Hg、Ni、Pb和Zn7种重金属相对自然背景有不同程度累积,其富集比例依次为100%、82.69%、100%、100%、80.77%、98.08%和100%,仅有土壤As平均含量低于其背景水平;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限量值作为污染评价阈值,其中Cd和Hg污染表现突出,按其污染指数平均值排序为Cd〉Hg〉Ni〉Cu〉Zn〉As〉Cr〉Pb;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环境风险为"强"等级,Hg、Cd的环境影响占据主导;随污灌年限增长,离灌渠越近,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环境风险越高。鉴于该区土壤重金属已呈现较强生态危害性,应及时采取必要防治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保农田环境及农产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选择干旱区典型城市河流乌鲁木齐市水磨河为研究区,结合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关方法理论,研究了乌鲁木齐市水磨河沿岸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水磨河沿岸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土层深度上差异较小;从土地利用方式来看,人为活动明显干扰重金属在沿岸土壤分布中的含量变化,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几种重金属的同源性与差异性;主成分分析表明,Cu和Zn为水磨河沿岸土壤特征重金属元素,且重金属因子负载图表明Cu和Zn含量存在多因素控制;从空间分布来看,水磨河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高值点位置基本相似,主要在河流南端(上游硫磺沟附近)并与河道遇水库、遇支流有关,高值点主要集中在青格达湖、塔桥湾水库、九道湾水库和硫磺沟附近;水磨河沿岸不同土层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1,整体表现为未污染状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26(0—20cm),1.20(20—40cm),1.32(40—60cm),介于1.0P≤2.0之间,处于Ⅲ级,为轻度污染;各土层对不同重金属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属中容量区,水磨河沿岸整体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良好。综上可知,Cu和Zn是主要的污染重金属元素,重金属污染受到工厂分布、河流改道及水库建设等人为活动影响。综合不同评价结果认为,目前水磨河沿岸土壤处于未受污染或轻度污染状态,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市城市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孟昭虹  周嘉  郑元福 《水土保持研究》2009,16(2):152-155,159
研究哈尔滨城市土壤中Cd、Pb、Cr、Cu和Zn含量与分布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土壤5种重金属含量与松辽平原土壤背景值相比有较大积累,污染源的空间差异性引起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不同.土壤表层5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工业区>交通区>郊区耕地区>植物园区,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在工业区和交通区为中度危害,在郊区耕地区和植物园区为低度危害.最后,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Forty-five acid sulfate topsoil samples (depth < 0.5 m) from 15 soil cores at 11 locations along the New South Wales coast, Australia, we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behavior of Zn, Mn, Cr, Co and Pb in these soils. The amount of HCl-extractable Mn was much smaller than the mean value of the total Mn documented for other soils.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enhanced mobilization of Mn from the soils under the extremely acidic and seasonally flooded conditions encountered in the investigated soils. The pH-dependency of soluble Zn and Mn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acid reactive Zn and Mn compounds. There were fairly g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luble Zn and acid reactive Zn compounds, and between soluble Mn and acid reactive Mn compounds. Soluble Zn and soluble Mn concentrations were important controls on exchangeable Zn and Mn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 In contrast to the suggestion by other authors that adsorption of Co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Mn oxides present in soils, the exchangeable Co in the investigated acid sulfate soils was not clearly related to the abundance of Mn minerals. In addition to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few Mn minerals present in the soils, this might also be because the availability of cation exchange sites on the crystal surfaces of Mn oxides was reduced under extremely acid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郊部分菜区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南宁市郊 1 2个主要菜区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 ( Cu、Zn、Cd、Pb)含量调查和分析测定 ,采用重金属污染单因子评价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以国家规定的蔬菜卫生标准评价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 ,结果表明 :南宁市郊部分蔬菜区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了 Cu、 Zn、 Cd、 Pb的污染 ,依次是 :Cd>Pb>Zn>Cu;蔬菜中 Cd、 Pb积累较 Cu、 Zn高 ,供试点中大部分蔬菜 Cd、 Pb含量超出了国家规定的蔬菜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淹初期土壤物理性质及金属含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内的两种植被类型,沿海拔梯度划分为已淹区段、未淹区段以及对比样带,对其土壤的物理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淹区段内,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减少、土壤通气度较差,说明季节性水淹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土壤质量逐渐变差;土壤pH值整体呈现微酸性,但水淹有使土壤pH值增大,且呈中性的趋势;水淹区段与未淹区段、对比样带相比较,全铜、全铁、全锰、全锌等重金属的含量分别降低了54.97%,2.19%,17.86%,35.29%和66.62%,11.29%,40.93%,18.41%,说明经过水淹后,土壤释放的重金属含量大于从水中吸附的含量,重金属元素流失严重;水淹区段的碱性金属如:全钙、全镁、全钠的含量分别比未淹区段升高了9.1%,8.0%,21.15%;全镁、全钠的含量比对比样带升高了4.5%,25.7%,全钙的含量降低了30.4%.方差分析表明.三峡库区土壤的理化性质随海拔梯度和土壤层次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并且没有形成一致的变化趋势.相关分析表明,4种重金属之间表现为极显著的正相关;3种碱性金属没有表现出相关性;PH值与重金属之间都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