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栽培食用菌只要严格进行灭菌,菇房是不会老的,即使是老菇房也可以“返老还童”。老菇房的形成是由于菇房栽培两年以后,杂菌增多,又加之不进行严格灭菌,致使杂菌争食食用菌的养分,而使食用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致使食用菌减产甚至无收,使菇农遭受损失。因此老菇房的再用,关键是灭杂菌。对老菇房的灭菌,有几个可行措施: 1.对菇房进行彻底清洗打扫,菇房的地面、墙角落都要打扫干净,使用的床架、薄膜等工具也要清洗干净,不留有以往培养料  相似文献   

2.
用塑料袋栽培食用菌,污染杂菌后,一般多采用局部注射75%酒精,然后用胶布贴封针眼。该方法操作麻烦,且酒精注射量过少,达不到灭菌效果,若注射量加大,易影响食用菌的正常生活。为此,作者设计了一套简易注射灭菌法,作如下介绍。 (一)准备工具:取二毫升橡胶乳头一只,盐水接管一支,大号注射针头一只,安装后如图。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氯消毒剂拌料栽培秀珍菇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稳定态二氧化氯一元粉剂溶解和稀释后,拌入栽培基质进行生料栽培秀珍菇,稀释比例(药水比)为1∶(2 300~2 400)的处理对杂菌抑制的效果较好,秀珍菇的生长状况与熟料栽培的相当,但生物学效率略低;装袋后放置168 h再接种,秀珍菇菌丝长势较好,杂菌感染率较低。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可作为一种有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栽培料灭菌剂。  相似文献   

4.
三十烷醇在平菇生料栽培中抗污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料栽培平菇、杂菌污染培养料是菇农最棘手的问题,轻则减产,重则无收.在栽培中,为了防止和减少杂菌的污染,多在培养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灭菌药剂.这些药剂对菇体或多或少留有残毒.长期食用,易造成慢性中毒.寻求无毒或少毒灭菌剂是从事食用菌研究和生产者十分关注的问题.1996年~1997年,我们先后二次开展三十烷醇在平菇生料栽培中抗污染作用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食用菌制种和栽培上,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杂菌污染屡见不鲜。各种杂菌(如霉菌和细菌)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竞争性的,它们和食用菌生活在同一培养基上,争夺食用菌的营养和生活空间,影响食用菌的生长;许多杂菌还通过产生一些有毒物质来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来防止和控制各种杂菌的污染,以获得菌丝体或栽培体的纯培养。  相似文献   

6.
陈福如  王青松 《食用菌》1993,15(4):40-40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常因杂菌的污染或病菌的为害而导致减产或绝收。目前对接种箱、栽培室最常用的消毒剂是甲醛和高锰酸钾,这类药剂长期使用,会导致其敏感性下降,天菌效果变差。因此,研制一种高效灭菌、对人畜安全的消毒剂是菇农所需求的。菇保一号气雾消毒剂,系莆田市恒伟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的新产品,我们用该药剂对食用菌的几种杂菌和病菌进行了室内平板薰蒸杀菌测定和菇房消毒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研发微波灭菌食用菌栽培袋的新工艺和相关设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了微波加热不同时间食用菌料袋增温情况及不同重量食用菌料袋达到预定压力所需时间,比较了微波加热加压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的食用菌料袋微生物致死率及栽培金针菇的情况。结果:用一定功率的微波加热食用菌栽培料袋时,菌袋内物料的增温与加热时间成正比,与物料质量成反比;在0.15MPa,微波加热加压维持15min与高压蒸汽维持1.5h的灭菌效果相当;两种灭菌方法对食用菌料袋栽培金针菇没有明显差别。结论:试验获得的特征参数是指导食用菌栽培袋微波加热灭菌的重要参数,也是制定食用菌栽培袋微波加热灭菌工艺和设计灭菌设备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为甲醛的替代品,强优戊二醛高效灭菌剂,用于接种室空间喷洒灭菌,综合灭菌效果达94.63%;绿色木霉、黄曲霉、黑曲霉、毛霉4种试验真菌室内平板实验,灭菌效果为100%;对大面积栽培生产中的污染菌袋综合灭菌率达68%以上;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能够替代甲醛用于防治食用菌杂菌病害的高效灭菌剂。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00,(5)
夏季栽培食用菌培养料常会出现变质发霉,有酸味,既浪费原料,又影响产量,是食用菌生产上一大难题。料变质的原因:一是菌种问题;二是杂菌侵染;三是环境温度过高。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进行预防。1 选择菌种 夏季栽培宜选高温型或广温型菌种,菌种洁白,掰开成块不松散,有清香蘑菇味,反之则质量较差。2 控制杂菌 料要放在烈日下晒 2~ 3天,然后进行灭菌处理。注意不用生料或发酵料,因为这些料中含有大量杂菌,容易后发酵。用 0 1 %石灰水将料 pH调至7 5~ 9 5,在碱性条件下可抑制杂菌生长。培养料中使用多…  相似文献   

10.
栽培食用茵成功与否,产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料是否受杂菌污染及其程度如何。由于杂菌污染,往往使栽培者蒙受经济损失。目前在食用菌生产上,主要靠化学药剂防治杂菌,不论从效果还是从安全性来看,都是不可取的。研究一种安全有效地防治杂菌污染的新方法,已突出地提到食用菌科研工作者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11.
用罐头瓶制作食用菌原种或栽培种,由于瓶口大,极易感染杂菌。但把装好料的罐头瓶用12厘米见方的双层薄膜和橡皮筋封口,在薄膜中间打一直径1.5厘米的接种孔,用医用胶布封严后,常压灭菌8  相似文献   

12.
正在食用菌培养料常压灭菌过程中,当料温到达35~65℃中温区间时,厌氧细菌和兼性呼吸的酵母菌迅速繁殖发酵。随着料温持续升高,此类高温型杂菌也将逐渐死亡,完成培养料灭菌。杂菌在中温区间的繁殖发酵会导致营养物质的消耗、培养料酸化、抗菌素浓度增加和菌源基数增加,严重影响食用菌的发菌速度、抗性、成活率和产量。短时中温灭菌技术是利用矿物盐和有机酸等无害的抑菌物质,在中温区间抑制杂菌发酵,防止培养料酸败,而在高温区间强烈杀菌,灭菌  相似文献   

13.
近来用塑料袋制种或直接将塑料袋作为栽培容器进行熟料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满足季节性大生产的突击需要,常采用常压灭菌方法。影响常压灭菌效果因素有: 一、培养料预湿是否彻底用发酵过的粪草制作蘑菇塑料袋栽培种时,经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十余日之后,常从袋中颗粒处暴出杂菌。除了因袋子被刺破、灭菌不彻底、灭菌时间过短有关之外,还跟培养料事先预湿不足有关。如粪草不经过预湿或预湿时间过短时,内部仍然呈干燥状态,致使湿热蒸气不能穿透到粪块中间,达不到彻底灭菌目的。因而粪草培养基配制时,粪块尽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有机食用菌栽培,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和杀菌剂,因而,有机食用菌栽培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杂菌、病害及虫害。目前,有机食用菌栽培在国内刚刚开始,经验较少,允许使用的天然植物性农药非常少,且效果也不尽人意。可以说,在有机食用菌栽培中,如果出现杂菌及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人工栽培食用菌在菌丝体的培养初期,若混入杂菌就有碍菌丝生长,最后必然导致子实体产质量下降。培养菌丝体时,杂菌危害多见于培养初期,这是因为初期菌丝的生命力弱,培养瓶的消毒不彻底。过去,当培养瓶装好料加塞后,便在常压锅(100℃)或高压锅(120℃)中灭菌。  相似文献   

16.
四种药剂抑制绿色木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木霉(Frichoderma viride)是食用菌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属竞争性兼寄生性病害。主要发生在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该杂菌既能在栽培袋料中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影响菌丝生长发育,又能直接从寄主的菌丝体内吸取养分,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一旦发生损失惨重,甚至绝收。故菇农称该杂菌为食用菌生产中的大敌。为探索几种药剂对该杂菌的抑制效果,笔者进行了本项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释了二氧化氯、增抗剂等2种食用菌消毒剂的作用机理和优点,以及采用制剂拌料+常压蒸汽法灭菌处理方法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技术。经过3年试验示范筛选出二氧化氯3000倍水溶液+灭菌6 h和增抗剂拌料+灭菌6 h的食用菌栽培料常压灭菌方法,并做好后续生产管理。探索总结了全过程的技术要点,便于在食用菌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云虹 《食用菌》2012,(4):50-51
对杂菌污染栽培袋进行不同方式处理后制作黑木耳栽培种出耳试验,结果与常规料栽培种相比,产量、原基形成时间等均无差异。直接插棍灭菌法栽培种呈现的颜色比杂菌原有的颜色深,形状相同。正常栽培种效益最高,依次是直接插棍灭菌、倒袋重装灭菌。直接插棍灭菌的平均效益比倒袋重装灭菌的提高6.39%,比对照降低16.16%。倒袋重装灭菌的效益比对照降低21.2%。  相似文献   

19.
夏季栽培食用菌如何防治病虫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荣 《食用菌》2007,29(3):62-63
食用菌的杂菌污染是长期以来制约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菇农最为头痛的问题。特别是夏季菇的栽培,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杂菌容易繁殖易感染菇体及培养料。实践证明,夏季菇栽培病虫害防治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关  相似文献   

20.
我县自推广袋栽黑木耳技术以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杂菌污染也较严重,给耳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在栽培过程中,对杂菌的污染进行了重点探索,现就杂菌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谈点浅见.(一)灭菌不彻底污染的杂菌,最常见的是霉菌.我区菇农大多是采用常压灭菌,因锅封闭不严,锅内装料又较多,常常灭菌不透,幸存的霉菌孢子萌发繁殖造成料袋污染.灭菌不透的料袋(17×35cm),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