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常温超高压技术提取山楂中黄酮类化合物,为了研究提取的最佳工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 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山楂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分别为: 提取溶剂为50%乙醇,料液比为1:40 ,浸泡时间2h,提取压力300MPa,提取时间为3min.超高压提取时间短,提取液澄清稳定.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茼蒿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茼蒿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利用响应面法分析可得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1:31.9、乙醇体积分数63.4%、提取时间59.7min和提取温度52.9℃。决定系数R2=94.45%,表明方程拟合度较好。因此,基于响应面法分析所得的优化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分别对微波和超声波方法提取侧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显示:微波辅助提取的方法浸泡时间短、乙醇用量少、节省时间;超声波方法浸泡时间较长、乙醇用量多、提取量较微波方法高。在各自较优的条件下,微波方法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为13.87mg/g,超声波方法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为20.12mg/g。同时对提取物有效成分进行了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侧柏叶提取物确实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优化出了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蕤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然后与其他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蕤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0mL/g、微波功率327W和提取时间200s,此时蕤仁油得率为15.81%;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时间短,得率高。  相似文献   

5.
苦荞麦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苦荞麦为原料,采用了水提取、乙醇提取、超声波提取3种方法提取苦荞麦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法的提取效率高于水浸提法和乙醇浸提法,其最佳提取条件:用浓度70%的乙醇,料液比为1:25,在70℃下,超声功率为180W,提取时间80min,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可达到1.76%。  相似文献   

6.
本文优化了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瓜蒌籽油的工艺参数,然后和传统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测定了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瓜蒌籽油最佳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0.1mL/g、微波时间89s和微波功率298W,此时瓜蒌籽油得率为53.38%;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超声波协同微波提取时间短,得率高;瓜蒌籽油的相对密度为0.831,折光指数为1.467,皂化值为193.44(KOH)/(mg/g),酸值为0.436(KOH)/(mg/g),过氧化值为0.768mmol/kg。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优化花生壳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花生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选取提取时间、水浴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液同比这4个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做单因素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 6.0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壳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 h,水浴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75%,液固比(V/V)30.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优化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选取提取时间、水浴温度、乙醇浓度和液固比4个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做单因素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6.0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取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时间60min、水浴温度80℃、乙醇浓度为60%、液固比(V/V)为10。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选取提取时间、水浴温度、乙醇浓度和液固比4个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做单因素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6.0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取茶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时间60min、水浴温度80℃、乙醇浓度为60%、液固比(V/V)为10。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预处理对燕麦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燕麦蛋白制备ACE抑制肽时先利用超声波对燕麦蛋白原料进行预处理研究.以ACE抑制活性和水解度为指标,考察了超声波功率、处理时间、超声波工作/间歇时间对燕麦蛋白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500 W,处理时间20 min,超声波工作时间2 s、间歇时间2 s,该条件下酶解产物对ACE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从0.533 mg/mL降到0.299 mg/mL,酶解时间由常规酶解的90 min缩短到60 min;超声波预处理参数变化虽然对水解度影响不显著,但对ACE抑制活性的影响显著;验证了超声波引起的蛋白疏水性增加是导致酶解产物ACE抑制活性显著改善的重要因为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适宜枸杞灌溉的微咸水代表性盐离子浓度限值,于2019—2020年在河套灌区下游开展NaCl、CaCl2、CaSO4、NaHCO3、Na2SO4 5种代表性地下水盐分类型和4种浓度水平(质量浓度0.1、0.5、2.0、4.0 g/L)的田间交叉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矿化度下,外源NaCl、NaHCO3影响下枸杞生育期受渗透胁迫、次生胁迫最强,外源CaCl2质量浓度低于2.0 g/L能够缓解枸杞渗透胁迫,外源CaCl2、CaSO4质量浓度低于4.0 g/L能够缓解次生胁迫。枸杞干果产量、百粒干质量随外源NaCl、Na2SO4、CaSO4质量浓度升高而降低,在0.1 g/L时达峰值,随外源CaCl2质量浓度升高呈单峰分布,0.5 g/L时最高。枸杞果实中总糖含量、黄酮含量、氨基酸总量随外源CaCl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水肥配施对枸杞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以获取最适水肥配施方案,设置3个不同灌溉定额(194,254,313 mm)和3个不同N-P2O5-K2O配比施肥量(135-45-90,180-60-120,225-75-90 kg/hm2)9个组合,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利用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对枸杞的4类一级指标和12类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判,以构建枸杞水肥配施综合评判模型.通过最小二乘法对AHP法和熵权法进行优化组合,计算综合评判权重,以自然间断法将综合评判权重进行分类,确定水肥配施方案的决策依据.以综合评判指数为因变量,以灌溉定额和总施肥量为自变量进行逐步二项式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分析水肥耦合下对综合评价指数的影响,并确定在综合评价指数最大时对应的水肥配施方案.结果表明,综合评判指数随水肥施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生产实际相符;各类因素对综合评判指数的影响中,粒度、百粒重、干果产量和总糖这4个因素对枸杞生长的综合评判影响较大,占总评判指数73.3%以上.基于AHP和熵权法组合优化后得出的枸杞最优水肥方案:灌溉定额为252~278 mm(不含春冬灌),配比施肥量(N-P2O5-K2O)为197-66-131 kg/hm2~203-68-135 kg/hm2,枸杞综合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枸杞果实-果柄振动分离特性,确定成熟枸杞果实-果柄分离用时最短的激振振幅与频率组合,研究了枸杞果实振动脱落机理,并通过仿真试验得到了最佳振幅和频率、枸杞脱落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振动杆加速度和枸杞果实的加速度。搭建了枸杞振动试验台,以脱落所需时间为指标,分别对成熟和未成熟枸杞进行了振动脱落正交试验,获得了不同激振组合参数下振动杆的加速度及枸杞的脱落情况,最终确定了试验因素的最佳组合为:激振振幅12mm,激振频率16Hz。该条件下成熟枸杞脱落用时为1. 39 s,激振方向最大加速度为162. 81m/s2。本研究可为振动式枸杞机械收获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枸杞产地的快速、准确鉴别,对规范枸杞交易市场、推动不同产地枸杞差异化、品牌化战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8-2019年宁夏、新疆两地四产区的宁杞7号夏果干果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对图像进行Hue Saturation Value(HSV)色彩空间变换和纹理特征提取。配合人工测定的百粒重、果形指数(L/D)等枸杞果形参数指标,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比较不同产地的差异性。在R 3.6.2环境支持下,对数据进行决策树(Decision Tree,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多元逻辑回归(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LR)等分类器模型训练并建立产地识别模型,开展基于“高光谱成像+计算机视觉”的枸杞产地识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枸杞百粒重新疆明显高于宁夏,果形指数宁夏高于新疆,宁夏枸杞纹理更深更复杂但色泽较暗;4种枸杞产地识别模型中DT模型表现最稳定,且果形指数参与建模后的识别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方法分别对栀子多糖和山楂黄酮进行浸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取得栀子多糖浸提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50 ℃,浸提时间60 min,料水比1∶15;山楂黄酮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溶液体积分数80%,浸提温度60 ℃,浸提时间45 min,料液比1∶25。所得山楂黄酮浸提液经40 ℃,0.1 MPa的减压蒸馏,除去乙醇。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法提取发菜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超声波法提取发菜多糖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化超声波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50,超声波功率100 W,温度60℃,超声时间20 min,连续提取2次。此条件下发菜粗多糖的提取率为7.369%,证明超声波方法可以快速、大量提取发菜多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壤水分下限的宁夏枸杞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杞7号枸杞为研究对象,在宁夏同心县开展2 a田间试验.设置4个关键控水期、3个控水水平共8个处理,研究枸杞不同生育期不同水分下限条件下根区土壤含水率、叶片光合生理指标、产量与品质变化;分析其耗水规律与水分利用效率,提出基于土壤水分下限的宁夏枸杞滴灌灌溉制度.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枸杞根区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最大;叶片气孔导度随土壤下限升高而增大,高水分下限处理的蒸腾速率相对较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生育期耗水量随土壤水分下限升高而增大,2 a增幅分别为10.8%和12.8%,平均耗水量为386.6~463.2 mm,夏果期耗水量最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关键需水期.2 a均为处理S5的产量最大分别为2 208.15和2 571.3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0.39 kg/m3;水分处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土壤水分下限的枸杞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全生育期分为6个灌水期,其中萌芽期灌水(春水)为375 m3/hm2;春梢生长期、花期、夏果期、秋果期的土壤质量含水率下限分别为50%θff为田间持水率),65%θf,65%θf,55%θf,而上限为95%θf;休眠期冬灌量为450 m3/hm2.  相似文献   

18.
探究适于引黄灌区枸杞的水分调控和种植模式,以解决水土资源紧缺的生产实际问题。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水分梯度(充分灌溉W0,75%~85%;轻度亏缺W1,65%~75%;中度亏缺W2,55%~65%;重度亏缺W3,45%~55%)和2种种植模式(枸杞单作D、枸杞间作苜蓿J),研究不同灌水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含量,以及枸杞耗水特征、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枸杞总耗水量随水分亏缺程度加重而减小,间作较单作增加了耗水量,但同时提高了灌水利用比例。枸杞生长随水分亏缺程度加重而减缓,间作苜蓿抑制枸杞生长。轻度亏缺W1提高了枸杞干果百粒质量,充分灌溉枸杞产量最大,轻度亏缺枸杞水分利用效率最高,DW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3.83 kg/(hm2·mm)。间作苜蓿对枸杞产量影响不显著,降低了枸杞水分利用效率,但因苜蓿的产出而提升了综合效益。综合考虑,轻度水分调控W1的枸杞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优,间作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枸杞生长,但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桦褐孔菌菌核为试验材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了桦褐孔菌样品中的多酚,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优化了桦褐孔菌多酚的提取条件,测定了多酚的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显示,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提取桦褐孔菌多酚的优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60、微波功率400 W、超声波功率350 W、提取时间240 s,此条件下的多酚提取率为2.943%。该方法提取的多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9.03 μg/mL,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为2.03 mg/mL。该方法是一种实用、有效、快速的提取桦褐孔菌多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油用萝卜籽为研究对象,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油用萝卜籽中的总黄酮化合物,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提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分析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4个因素及两两因素间对总黄酮提取含量的影响,得出影响最大的是超声温度,其次是超声时间,接着是料液比,最后是乙醇浓度。当料液比1∶25 g/mL,乙醇浓度70%,超声温度53 ℃,超声时间28 min时,提取率最高,此时总黄酮含量为15.18 mg/g。与模型预测值15.15 mg/g接近,表明此工艺较为可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